-
题名种子溶胀法制备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王东莎
刘彦军
-
机构
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系
-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89-1294,共6页
-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2116)
-
文摘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1.8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交联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讨论了单体浓度和醇水比对种球的影响,以及溶胀剂的种类、溶胀剂浓度、交联剂浓度、溶胀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分散系数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心式粒度分析仪及DSC分析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溶胀剂质量分数为25%、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3%、溶胀温度30℃、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6.20μm且单分散性较好的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关键词
分散聚合
种子溶胀法
单分散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Keywords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see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mono-disperse, cross-linked polystyrene micro-sphere
-
分类号
O631
[理学—高分子化学]
-
-
题名种子溶胀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微球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包建民
许慧
李优鑫
-
机构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37509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032120081)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102213)~~
-
文摘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采用改进的两步种子溶胀法制备了粒度均一、高交联、多孔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微球,并系统探索了稳定剂种类和浓度、活化剂用量、溶胀倍数、致孔剂的种类及比例对微球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2μm和4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当活化剂与种球质量比为4,溶胀倍数为20~40倍,致孔剂为体积比为6∶4的环己醇和甲苯混合溶剂,以质量分数0.2%的羟丙甲基纤维素(以整个体系质量计,下同)为稳定剂时可制得粒径5μm和10μm的单分散高交联多孔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微球。
-
关键词
种子溶胀法
甲基丙烯酸酯类微球
多孔
致孔剂
功能材料
-
Keywords
seede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methacrylate-based microspheres
porosity
porogen
functional materials
-
分类号
O632
[理学—高分子化学]
-
-
题名种子溶胀法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张晓宁
杨景辉
马新胜
陈雪梅
吴秋芳
-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出处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9,42,共4页
-
文摘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并以此作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交联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交联PS微球。讨论了溶胀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溶胀微球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以及交联剂用量对溶胀微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胀剂的用量为3g,交联剂为1g,单体用量为7g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6.84μm且单分散性较好的交联PS微球。
-
关键词
种子溶胀法
单分散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
Keywords
See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Mono-disperse
Cross-linked Polystyrene Microsphere
-
分类号
TQ325.2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
-
题名单分散多孔St/DVB共聚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尚元艳
朱以华
胡玲
杨晓玲
-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76019
20236020)
+2 种基金
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基金(04DZ214002)
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024nm069
0359nm001)资助项目。
-
文摘
用分散聚合法制出了粒径约为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种子,再通过改进的活性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了粒径约为4.5μm的单分散多孔 St/DVB共聚微球。在溶胀阶段,用 XSP 8CA生物显微镜观察活化、溶胀温度,1 氯代十二烷(CD,mL)/PSt(g)的比例及单体混合物总体积对溶胀种子粒径及单分散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工艺条件。用SEM观察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和形貌,并用BET法考察了不同比例的及甲苯浓度变化对多孔聚合物微球孔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VDVB /VSt 的比例的增大和甲苯浓度的提高,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分布向小孔区域移动。
-
关键词
二步种子溶胀法
St/DVB共聚微球
制备方法
有机载体
催化剂
溶胀方法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悬浮聚合法
1-氯代十二烷
-
Keywords
two-stage swelling procedure
mono-disperse
porous St/ DVB copolymer micro-spheres
-
分类号
O63
[理学—高分子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