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培养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云海
陈丽华
+1 位作者
杨荣莲
陈李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35-135,137,共2页
以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对其丛芽诱导培养的影响。试验在MS培养基中设置了6-BA 4个浓度梯度的处理,分别为1.0、1.5、2.0、2.5 mg/L。结果表明,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初代培养较适宜的6-BA浓...
以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对其丛芽诱导培养的影响。试验在MS培养基中设置了6-BA 4个浓度梯度的处理,分别为1.0、1.5、2.0、2.5 mg/L。结果表明,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初代培养较适宜的6-BA浓度为2.0 mg/L。在此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其芽的增殖倍数可达到4.9倍,苗长势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龙竹
组织培养
种子无菌苗
丛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琰
张朝红
+1 位作者
崔宏安
丁虹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3-157,共5页
采用杜仲优树的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以B5和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0mg/LNAA和0.3mg/LBA,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种类、外植体大小、试验接种方式、外植体采样时间、光照条件、培养基pH值共6种因素对杜...
采用杜仲优树的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以B5和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0mg/LNAA和0.3mg/LBA,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种类、外植体大小、试验接种方式、外植体采样时间、光照条件、培养基pH值共6种因素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中,田间材料幼叶取样时间以3月中旬为好,幼茎的取材时间以4月中旬以前最佳;无菌苗以下胚轴、子叶、真叶诱导效果较好;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pH值以6.3较适宜;培养室的光照条件以12h光照、12h暗培养较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茎段的大小和接种方式以0.7cm长度横放方式诱导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愈伤组织
组织诱导
幼叶
嫩茎
种子无菌苗
培养基
植体种类
外植体
试验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丽格海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
5
3
作者
曹福亮
陈颖
+3 位作者
桂仁意
潘静霞
周吉玲
周统建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对丽格海棠离体快繁的关键技术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种子萌发的无菌幼苗,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快繁技术体系,主要结果有:1/2MS+3%蔗糖的培养基是丽格海棠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萌发率达72.7%。16种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中,MS+6-BA1.0 mg/L+NA...
对丽格海棠离体快繁的关键技术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种子萌发的无菌幼苗,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快繁技术体系,主要结果有:1/2MS+3%蔗糖的培养基是丽格海棠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萌发率达72.7%。16种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中,MS+6-BA1.0 mg/L+NAA0.5 mg/L最有利于幼叶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数达10.6个/外植体;9种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中,MS+6-BA0.5 mg/L+NAA0.05 mg/L效果最优,诱导出的芽数多,增殖系数达6.8倍,且小苗健壮。在MS+IBA0.2 mg/L+1.5%蔗糖为最佳生根培养基,根粗而壮。炼苗移栽后易成活,成活率达90%以上,上盆移栽后,3个月植株开出艳丽的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种子无菌苗
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花蓼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2
4
作者
闫吉美
刘世会
+1 位作者
龙凤荣
赵德刚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以头花蓼种子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顶芽直接诱导丛生芽、丛芽增殖、生根、移栽,以建立头花蓼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头花蓼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10mg/L,增殖倍数7.1;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6...
以头花蓼种子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顶芽直接诱导丛生芽、丛芽增殖、生根、移栽,以建立头花蓼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头花蓼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10mg/L,增殖倍数7.1;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05 mg/L,增殖倍数为10。组培苗生根以1/2MS+NAA 0.10 mg/L最好,生根最快,根数量最多,生根率达100%。在腐殖土中,幼苗移栽成活率达100%,植株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花蓼
种子无菌苗
丛生芽诱导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培养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云海
陈丽华
杨荣莲
陈李梅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135-135,137,共2页
基金
云南师范大学"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竹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
文摘
以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对其丛芽诱导培养的影响。试验在MS培养基中设置了6-BA 4个浓度梯度的处理,分别为1.0、1.5、2.0、2.5 mg/L。结果表明,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初代培养较适宜的6-BA浓度为2.0 mg/L。在此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其芽的增殖倍数可达到4.9倍,苗长势也较好。
关键词
云南龙竹
组织培养
种子无菌苗
丛芽诱导
分类号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琰
张朝红
崔宏安
丁虹茹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3-157,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1BA502B0403)
文摘
采用杜仲优树的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以B5和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0mg/LNAA和0.3mg/LBA,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种类、外植体大小、试验接种方式、外植体采样时间、光照条件、培养基pH值共6种因素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中,田间材料幼叶取样时间以3月中旬为好,幼茎的取材时间以4月中旬以前最佳;无菌苗以下胚轴、子叶、真叶诱导效果较好;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pH值以6.3较适宜;培养室的光照条件以12h光照、12h暗培养较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茎段的大小和接种方式以0.7cm长度横放方式诱导效果较好。
关键词
杜仲
愈伤组织
组织诱导
幼叶
嫩茎
种子无菌苗
培养基
植体种类
外植体
试验接种
Keywords
Eucommia ulmoides Oliv
tissue culture
callus induction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S722.3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丽格海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
5
3
作者
曹福亮
陈颖
桂仁意
潘静霞
周吉玲
周统建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浙江林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D03A01)
文摘
对丽格海棠离体快繁的关键技术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种子萌发的无菌幼苗,建立了丽格海棠的快繁技术体系,主要结果有:1/2MS+3%蔗糖的培养基是丽格海棠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萌发率达72.7%。16种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中,MS+6-BA1.0 mg/L+NAA0.5 mg/L最有利于幼叶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数达10.6个/外植体;9种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中,MS+6-BA0.5 mg/L+NAA0.05 mg/L效果最优,诱导出的芽数多,增殖系数达6.8倍,且小苗健壮。在MS+IBA0.2 mg/L+1.5%蔗糖为最佳生根培养基,根粗而壮。炼苗移栽后易成活,成活率达90%以上,上盆移栽后,3个月植株开出艳丽的花朵。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种子无菌苗
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
Keywords
Rieger Begonia
Asepsis seedling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In vitro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S685.9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花蓼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2
4
作者
闫吉美
刘世会
龙凤荣
赵德刚
机构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弘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基金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黔科合中药字(2010)5041号]
文摘
以头花蓼种子无菌苗顶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顶芽直接诱导丛生芽、丛芽增殖、生根、移栽,以建立头花蓼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头花蓼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10mg/L,增殖倍数7.1;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05 mg/L,增殖倍数为10。组培苗生根以1/2MS+NAA 0.10 mg/L最好,生根最快,根数量最多,生根率达100%。在腐殖土中,幼苗移栽成活率达100%,植株生长良好。
关键词
头花蓼
种子无菌苗
丛生芽诱导
快速繁殖
Keywords
Polygonum capitatum
Aseptic seedling
Multiple-shoot induction
Micropropagation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龙竹种子无菌苗丛芽诱导培养研究
李云海
陈丽华
杨荣莲
陈李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李琰
张朝红
崔宏安
丁虹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丽格海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曹福亮
陈颖
桂仁意
潘静霞
周吉玲
周统建
《林业科技开发》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头花蓼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闫吉美
刘世会
龙凤荣
赵德刚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