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地方稻种质种子活力与籽粒内含物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翠 覃廷英 +2 位作者 张建冲 余显权 周丽洁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探明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参数与种子内含物的关系,以期为高活力种子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以109个贵州地方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贵州遵义、凯里两个不同试验点,比较不同地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活力及种子内含物的差异... 为探明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参数与种子内含物的关系,以期为高活力种子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研究以109个贵州地方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分别种植于贵州遵义、凯里两个不同试验点,比较不同地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活力及种子内含物的差异,分析种子活力指标参数与种子内含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品种间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品种间种子活力指数差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0%以上;(2)不同地点对种子活力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凯里试验点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遵义试验点;(3)种子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活力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常规稻制种过程中,除了选用良好的品种和适宜制种地点外,应尽量减少氮肥的施用以降低种子蛋白质含量,提高种子活力,保障种子质量和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常规稻 种子活力 种子内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与不同种源种子播种品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郑静楠 董文渊 +4 位作者 吴义远 尹泽南 浦婵 田发坤 谢泽轩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淀粉含量最低;2)筇竹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在0.36~10.50 g/kg,占总营养成分的1.23%~35.78%,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3)筇竹种子矿质元素含量:钾含量最高,达到3 280 mg/kg,其次是磷,为672 mg/kg,铜的含量最低,为2.14 mg/kg;4)不同种源筇竹种子,在千粒质量、含水量和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筇竹种子发芽率不同,其中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00%,在苗圃带菌环境下发芽率最低,为8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筇竹 种源 种子内含物 播种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红椿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贾婷 杜宣瑾 +3 位作者 张露 吴云燕 刘军 刘玮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4,共7页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6.09%~26.99%,其中种子表型特征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7.93%)。江西宜丰种源的种子千粒重(7.81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发芽率(81.93%)最高。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毛红椿种子的重量与其所含的内含物的含量有关。种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贡献率分别为43.82%、32.48%、15.01%,累计贡献率达91.31%。聚类分析将6个种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是江西宜丰种源,为高千粒重、高可溶性糖和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群;第Ⅱ类群是江西龙南种源;第Ⅲ类为江西茅坪、福建南平、浙江富阳和湖北恩施种源。整体来说,毛红椿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具有较强的遗传改良潜力,种子表型特征比种子品质和内含物更稳定。江西宜丰种源更具良种优势,今后可作为潜在优良种源加以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红椿 种源差异 地理因素 种子表型 种子品质 种子内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盛军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6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是作者对三年来试验研究情况的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子内含有抑制物、果胶及皂碱等。混沙搓洗后再行层积处理是消除种子抑制物,打破(解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种子休眠 原因分析 种子内含物 种子处理 种子发芽率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