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腺金丝桃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方法研究
1
作者 焦子萌 杨兴 +4 位作者 宋锐 张博 江岩珍 张南翼 尚红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5,35,共11页
为筛选促进长白山区乌腺金丝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以乌腺金丝桃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形态、硫酸浸蚀等指标,研究其休眠特性;针对休眠方式,设置不同浓度(400、500、600 mg/L)的赤霉素进行不同时长(6、12、24 h)的浸种处理,并测定种... 为筛选促进长白山区乌腺金丝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以乌腺金丝桃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种子形态、硫酸浸蚀等指标,研究其休眠特性;针对休眠方式,设置不同浓度(400、500、600 mg/L)的赤霉素进行不同时长(6、12、24 h)的浸种处理,并测定种子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硫酸浸蚀乌腺金丝桃种子可显著提高发芽率,说明种皮有透性障碍,存在外源性休眠。另外,种子还含有较高浓度的萌发抑制物,符合种子生理休眠特性。因此,乌腺金丝桃种子的休眠类型为外源性休眠和生理休眠共同存在的综合性休眠;5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24 h为最适宜提高其种子发芽效果的方法;赤霉素显著提高了种子中总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通过对其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6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24 h得分最高。研究表明,600 mg/L赤霉素浸种处理24 h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乌腺金丝桃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乌腺金丝桃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5种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休眠破除和萌发方法
2
作者 杨靖 王国华 缑倩倩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3-858,共16页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干旱荒漠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层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有着无法取代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选取河西走廊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林下典型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藜科的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白茎盐生草(Haloge... 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干旱荒漠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层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有着无法取代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选取河西走廊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林下典型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藜科的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以及禾本科的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虎尾草(Chloris virgata)]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保存1年和2年的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吸水率、生活力和种子萌发率,并用不同方式(聚乙烯二醇、预冷、预热、赤霉素、硝酸钾)处理种子,探究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均有较高的生活力(>77.33%),同时,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均有一定的休眠性,都属于生理休眠。预冷、赤霉素(0.02%、0.05%、0.10%)和硝酸钾(0.20%、0.50%、1.00%)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保存1年和2年的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的萌发率。沙米种子在不同处理下,1%硝酸钾溶液处理萌发率最高,白茎盐生草、雾冰藜和虎尾草种子在不同处理下,0.05%赤霉素溶液处理萌发率最高,狗尾草种子在不同处理下,预冷处理萌发率最高。本研究可以为干旱荒漠绿洲过渡带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优势种利用和荒漠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草本生植物 干旱荒漠 藜科 禾本科 种子休眠 破除休眠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存温度及包装物对水稻种子休眠期的影响
3
作者 叶世青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2期109-110,共2页
为了探究贮存温度、包装物及品种种子对种子休眠期的影响,以美香新占、新香糯2个常规品种种子为材料,2022年9月—2024年3月开展贮存温度、包装物、品种3个处理因素对水稻种子休眠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因素对水稻种子休眠期的... 为了探究贮存温度、包装物及品种种子对种子休眠期的影响,以美香新占、新香糯2个常规品种种子为材料,2022年9月—2024年3月开展贮存温度、包装物、品种3个处理因素对水稻种子休眠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因素对水稻种子休眠期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2个品种种子休眠期随贮存温度降低而延长,从长到短依次:冷冻(-18℃)贮存418.5~548.0 d、冷藏(8℃)贮存129.5~189.0 d、室温(15~25℃)贮存40.3~63.0 d;密封比透气包装对种子休眠期延长作用更佳,休眠重比休眠轻的品种种子也对种子休眠期延长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 贮存温度 包装物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松泉 唐翠芳 +3 位作者 雷华平 姜孝成 王伟青 程红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休眠使植物种子能够为萌发安排时间,直到环境条件变得有利于幼苗的存活与生长。种子的休眠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性意义和显著的农业价值。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素,处于休眠状态的成熟种子含有高... 休眠使植物种子能够为萌发安排时间,直到环境条件变得有利于幼苗的存活与生长。种子的休眠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性意义和显著的农业价值。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是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素,处于休眠状态的成熟种子含有高水平的ABA和低水平的GA;ABA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而GA拮抗ABA的作用和促进种子萌发。萌发延迟-1 (DOG1)是种子休眠的主要调控因子,与ABA协同作用延迟萌发。DOG1通过与PP2C 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合以增强ABA的信号转导,以及抑制AHG1的作用以增加ABA的敏感性和强加种子休眠。印记基因在受精前后受到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与种子休眠的建立与释放密切相关。近年来,种子休眠的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ABA和GA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控制, DOG1调控种子休眠的作用机制,以及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表观遗传调控,并提出了在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深入理解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机制、抗穗萌发育种以及促进休眠种子的萌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G1 表观遗传 分子机制 植物激素 种子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调控因子DOG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松泉 唐翠芳 +2 位作者 姜孝成 王伟青 程红焱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5,共12页
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蛋白是种子休眠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可与ABA协同作用来延迟种子萌发。核心脱落酸(ABA)信号转导途径和DOG1途径在蛋白磷酸酶2C(PP2C)中汇聚。DOG1调控种子休眠需要PP2C,并通过与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 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蛋白是种子休眠的一种主要调控因子,可与ABA协同作用来延迟种子萌发。核心脱落酸(ABA)信号转导途径和DOG1途径在蛋白磷酸酶2C(PP2C)中汇聚。DOG1调控种子休眠需要PP2C,并通过与ABA过敏感萌发(AHG1/AHG3)结合来增强ABA的信号转导。DOG1抑制AHG1的作用来增加ABA的敏感性和诱导种子休眠。近年来,DOG1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DOG1对种子成熟、休眠与萌发的作用,DOG1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以及DOG1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在本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信号 DOG1调控因子 种子休眠 分子机制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原因与破除研究概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西园 邹慧 张欣欣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共4页
种子休眠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具有萌发能力的种子却不能发芽的现象,是植物抵御不良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本文概述了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破除方法,以期为中学生物学教材中与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种子休眠 休眠原因 破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晓莲 马港振 +2 位作者 戴钊 刘睿 康永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萌发困难。通过种皮透水性、种胚的萌发特性以及对种子各部分提取液抑制作用的测定,探究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通过不同种子处理条件下其萌发率对比,探究其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新采收的成熟红豆杉... 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休眠期长,萌发困难。通过种皮透水性、种胚的萌发特性以及对种子各部分提取液抑制作用的测定,探究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通过不同种子处理条件下其萌发率对比,探究其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新采收的成熟红豆杉种子种皮透水性较好,胚发育正常,种子活力91.1%;种皮和胚乳中内源抑制物的存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流水冲洗、激素浸种、层积沙藏等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红豆杉种子休眠,其中以变温层积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果最为显著,先暖温层积180 d,再低温层积180 d的变温层积可使种子的萌发率达到58.67%;激素浸种效果次之,200 mg·L^(-1) GA_3与10 mg·L^(-1) 6-BA的激素组合进行浸种后层积,种子层积6个月后即有22.33%的萌发率,层积12个月后萌发率达55.00%;流水冲洗+室外层积的种子处理方式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种子萌发率可达4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种子休眠 解除休眠 层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新疆野苹果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植物激素相关基因
8
作者 房震 李静 +2 位作者 马娟 张凯 叶春秀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1-1978,共18页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种子不同贮藏阶段转录组差异和激素含量变化,筛选新疆野苹果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植物激素相关基因,为后续新疆野苹果种子休眠解除激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野苹果种子为材料,对...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种子不同贮藏阶段转录组差异和激素含量变化,筛选新疆野苹果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植物激素相关基因,为后续新疆野苹果种子休眠解除激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野苹果种子为材料,对照未层积种子和经4℃低温沙藏层积处理(30、60、90、120 d)后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种子中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赤霉素(gibberellin,GA)、生长素(auxin,IA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含量以及乙烯氨基环丙烷羧酸氧化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oxidase,ACO)和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oxidase synthase,ACS)的活性。【结果】新疆野苹果种子GA、IAA、CTK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ABA含量呈下降趋势。乙烯(ethylene,ETH)合成途径ACO和ACS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增加呈增强趋势。GO富集分析筛选出85个差异基因调控种子萌发(GO:0010029),114个GA相关差异基因,313个ABA相关差异基因和156个ETH相关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通路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MAPK信号通路-植物、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原生成等。ABA信号传导通路中有3个PYR/PYL基因下调表达,2个蛋白磷酸酶2C(PP2C-type protein phosphatases,PP2C)、3个蔗糖非发酵相关的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2,SnRK2)上调表达和2个ABA分解代谢8'-羟化酶(8'-hydroxylases)基因表达显著上调。GA信号转导途径中2个受体GID1(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 1)和6个负调控因子DELLA蛋白上调表达;ETH受体ETR(Ethylene receptor)的直接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和ACO基因上调表达。【结论】新疆野苹果种子经低温沙藏层积处理,ERF2-like表达量与ACO、ACS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PYR1-like、WRKY33基因表达量与ABA含量变化均下降,说明以上基因可能参与ABA信号通路调控新疆野苹果种子休眠解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转录组 内源激素 差异表达基因 种子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楠种子休眠原因和快速解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林秀灵 史锋厚 +3 位作者 余中华 龙字文 蒋学莉 沈永宝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通过了解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休眠原因,采取机械、酸碱腐蚀、层积处理(5℃~25℃)等措施研究解除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差是抑制紫楠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酸碱腐蚀处理未能有效促进种子... 通过了解紫楠(Phoebe sheareri)种子休眠原因,采取机械、酸碱腐蚀、层积处理(5℃~25℃)等措施研究解除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差是抑制紫楠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酸碱腐蚀处理未能有效促进种子的萌发,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处理种子不同时间(1~25 min)后,种子发芽率提高了33%~55%,但种子出现严重的伤害现象,其腐烂率高达30%~97%。机械处理和层积处理均能有效打破种子的休眠,其中机械处理以去种皮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99.33%和76.00%,但操作耗时、费力。层积处理以25℃暖温层积45 d、25℃/15℃和5℃/25℃/5℃变温层积60 d效果较好,其发芽率达89%~93%,发芽势达79%~83%,且各层积处理间发芽率、发芽势没有差异;但与暖温层积相比,变温层积所需层积时间更长,种子腐烂率更高。25℃暖温层积45 d是破除紫楠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楠 种子休眠 解除休眠 种子发芽 层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棘豆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10
作者 乌日力嘎 红艳 +1 位作者 白金亮 白萨那拉图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本研究以多叶棘豆种子为材料,通过观察种子形态特征,研究种子生活力、种子吸水率、种子破除硬实、种子萌发等指标,分析多叶棘豆种子休眠的原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种子,探索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种子生活力达77.80%,但... 本研究以多叶棘豆种子为材料,通过观察种子形态特征,研究种子生活力、种子吸水率、种子破除硬实、种子萌发等指标,分析多叶棘豆种子休眠的原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种子,探索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种子生活力达77.80%,但不处理种皮的完整种子发芽率极低。用砂纸打磨能破除种子硬实,硬实率降低至7%,发芽率为86%。砂纸破除种子硬实后,50 mg/L IBA对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发芽率高达97%,平均发芽天数短于对照。综合比较,先用砂纸打磨种皮,再用5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多叶棘豆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棘豆 种子休眠 破除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黄豆种子休眠及解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江敏 李富荣 +4 位作者 余贵湘 张恩向 董诗凡 蔡文良 刀保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3-136,143,共5页
为探究神黄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对神黄豆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抑制物进行观测,采用热水、浓硫酸和赤霉素(GA 3)浸泡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表明:神黄豆种子为椭圆形,种皮黄褐色,千粒重为378.66 g,含水量为9.97%,种子生活力为... 为探究神黄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对神黄豆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萌发抑制物进行观测,采用热水、浓硫酸和赤霉素(GA 3)浸泡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表明:神黄豆种子为椭圆形,种皮黄褐色,千粒重为378.66 g,含水量为9.97%,种子生活力为100%,发芽潜力较大。完整种子浸泡215 h后,吸水率仅为0.57%,透水性较差。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长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98%浓硫酸浸泡10 min,种子发芽率最高(53.33%),用不同温度热水浸泡至自然冷却,萌发促进作用较小,发芽率最高仅为5.56%,GA 3浸泡处理种子未萌发。种皮吸水障碍是神黄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4℃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25℃层积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25℃层积过程中的减少速率更快,说明种子解除休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黄豆 种子休眠 解除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海波 宋博洋 +1 位作者 张烁 张鹏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1,共6页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 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是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对相关概念和术语理解是否正确,研究材料选择是否科学,试验设计是否合理,研究方法是否严谨规范,这些问题都决定着相关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决定着研究水平和被同行的认可度。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从试验材料选择、试验设置和实施、相关概念和观点的比较几个方面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中容易误解和出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明确了相关概念、观点和做法。建议研究者在从事种子萌发生态学研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试验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具体目的,并注意种子的完整性、成熟度、贮藏时间等问题;2)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过程,设置合理的样本容量和重复次数进行试验;3)掌握最新的种子休眠概念和分类理论,正确区分种子休眠的概念和类型;4)加强对种子休眠破除与萌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相关争议问题的焦点和不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萌发实验程序 种子休眠类型 种子萌发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关键基因负向调控水稻种子休眠
13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4期38-38,共1页
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在强休眠的AUS稻孟加拉小粒中克隆到了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SDR3.1。进一步将它导入优质恢复系中恢261中,创制了穗发芽显著改善的中恢261新种质,为避免穗发芽以及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在强休眠的AUS稻孟加拉小粒中克隆到了调控水稻种子休眠的关键基因SDR3.1。进一步将它导入优质恢复系中恢261中,创制了穗发芽显著改善的中恢261新种质,为避免穗发芽以及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发芽 中国水稻研究所 种子休眠 恢复系 新种质 负向调控 孟加拉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琴 邓钰冰 段思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181-183,共3页
自然环境条件下,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生产周期长,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影响了七叶一枝花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及其解除方法,对提高七叶一枝花的产量和品质极其重要。综述了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类型、... 自然环境条件下,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生产周期长,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影响了七叶一枝花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及其解除方法,对提高七叶一枝花的产量和品质极其重要。综述了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类型、原因和打破七叶一枝花种子休眠的方法及机制,旨在为提高七叶一枝花种子的出苗率,缩短人工育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种子休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楸树种子休眠影响因素与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54
15
作者 沈海龙 杨玲 +2 位作者 张建瑛 冯丹丹 范少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3-138,F0003,共7页
Influencing factors to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were studied. These factors included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mbryos,the mechanical obstruction of the seed coat,t... Influencing factors to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were studied. These factors included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mbryos,the mechanical obstruction of the seed coat,the water and air permeability of seed coat,and the biologic inhibition o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se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eeds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became mature,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mbryos was complete. The influencing effect of the mechanical obstruction,the water and permeability of seed coat for seed germination was little; there were inhibited substances to the seed of cabbage germination in seed coat and embryo,the germination depressor could be fat soluble substance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dormant degree was different for the different embryo parts. Cotyledon and hypocotyl was in low degree dormancy,whereas radicle and epicotyl was in high degree dormancy. To some extent,the germination rate of in vitro cultured embryos was increased with detruncating cotyledon and radicle treament. A 1∶3 mixture of seeds and sharp sand at low temperature in favor of removing dormancy. Treated by 200 mg·L -1 6-BA for 24 h,then remained in low temperature (0~5 ℃),seeds could germinated well (the germination rate could reached 31.56% in 3 month treatment). ABA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ermination of seed,warm-cold varied temperature treatment did not promote the removing of dormancy of s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楸树 种子休眠 离体胚培养 低温催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艳梅 张小雪 +5 位作者 朱秀征 张志华 李志 耿晓东 蔡齐飞 刘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44,共17页
种子休眠是由外界环境因素或者种子自身遗传特性诱导产生的,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有利环境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与萌发是2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育状态,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只有休眠解除才可能萌发,种子休眠在一定程度上决... 种子休眠是由外界环境因素或者种子自身遗传特性诱导产生的,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有利环境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种子休眠与萌发是2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发育状态,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只有休眠解除才可能萌发,种子休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发芽所需的环境。为了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现象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在收集国内外林木种子休眠、休眠解除及萌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常见林木种子休眠产生的原因以及休眠类型划分系统,探讨休眠产生的机制,阐述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阐述光信号调控种子休眠、Ca^(2+)调控种子休眠、基因控制种子休眠、细胞膜变论等学说;概述了种子通过层积处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激素等解除休眠的方法;种子恢复吸胀则表示已进入萌发阶段,其伴随着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层面的复杂变化。同时讨论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提出应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启动转录、基因调控、遗传表达等分子调控机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林木种子休眠解除与萌发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林木种子贮存、苗木繁育、种植推广及开发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休眠 影响因素 调控机理 休眠解除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榈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邓兆 韦小丽 +3 位作者 孟宪帅 冯明桥 成开国 潘昌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2,共4页
为探讨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萌发特性,对花榈木种子的物理性状、吸水性、发芽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坚硬致密,透水透气性较差,用浓硫酸酸蚀处理2 h能有效改善花榈木... 为探讨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和萌发特性,对花榈木种子的物理性状、吸水性、发芽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种皮和种胚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坚硬致密,透水透气性较差,用浓硫酸酸蚀处理2 h能有效改善花榈木种子的种皮透性,其72 h累积吸水率达96.3%,比对照增加93%。花榈木种子萌发受到种皮限制,以全部去除种皮,恒温25℃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达80%。花榈木种子的种皮和种胚中存在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物质。随着种皮、种胚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其中,种皮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大,0.01 g/mL、0.05 g/mL和0.1 g/mL种皮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3%、27%和39%。初步认为,导致花榈木种子休眠的原因是种皮透性差,种皮和种胚中含有抑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种子休眠 萌发 生物测定 抑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55
18
作者 史晓华 徐本美 +1 位作者 黎念林 孙运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共3页
青钱柳种子的种壳占种子风干重 85.9%。种子具有透水性。浓硫酸处理 9小时后 ,种壳减轻重量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2 8.8% ,既减弱了种壳的机械束缚力 ,又增加了种子透气性。酸蚀 9.5小时的种子 ,经 50 0 mg/ LGA3 溶液浸种 ,并用拌有 50 0 m... 青钱柳种子的种壳占种子风干重 85.9%。种子具有透水性。浓硫酸处理 9小时后 ,种壳减轻重量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2 8.8% ,既减弱了种壳的机械束缚力 ,又增加了种子透气性。酸蚀 9.5小时的种子 ,经 50 0 mg/ LGA3 溶液浸种 ,并用拌有 50 0 mg/LGA3 溶液的湿沙层积一冬 ,发芽率达到 87.5% ,而风干种子则颗粒未发。破除休眠后种子的萌发温度 ,以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种子休眠 硫酸处理 GA3 萌发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叶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丹 张金政 +2 位作者 孙国峰 李晓东 何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117,共9页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 细叶鸢尾种子存在休眠。通过种子的吸水性研究、切割处理、萌发抑制物测试等方法对其内在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解除其休眠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内部产生的响应。结果表明,细叶鸢尾的离体胚不休眠,种皮和珠孔端胚乳均能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种皮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且为醇溶性的极性物质;浓硫酸处理60min和变温层积(4℃/25℃)120和150d均能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分别从0升至51.11%,36.67%,40.00%,发芽指数也提高为0.45,0.42和0.51,而低温层积150d的萌发率仅为7.78%;变温层积过程中种子的珠孔端组织(种皮和胚乳)机械阻力的降低和胚生长势的增大是萌发率提高的根本原因。综合整个试验结果得出,细叶鸢尾种子属生理休眠,是由珠孔端组织的机械阻力和种皮中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鸢尾 种子休眠 切割处理 萌发抑制物 机械阻力 生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皮槭种子休眠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川红 郑勇奇 +2 位作者 吴见 陈朋 李伯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利用抑制物生物测定法和酸蚀技术研究了血皮槭种子休眠的原因。血皮槭种子吸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140 h以后种子含水量才能达到68%左右。酸蚀处理种子3 h,虽然没有加快种子的吸水速率,但能较好得使果皮变薄,也不影响种子的生活力... 利用抑制物生物测定法和酸蚀技术研究了血皮槭种子休眠的原因。血皮槭种子吸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140 h以后种子含水量才能达到68%左右。酸蚀处理种子3 h,虽然没有加快种子的吸水速率,但能较好得使果皮变薄,也不影响种子的生活力。种子的各部位(果皮、种皮、子叶、胚根)均含有抑制物质,对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及胚根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子叶各种处理水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果皮和种皮次之。血皮槭种子休眠主要由种壳机械障碍和种胚生理休眠两重因素导致,因此如何克服致密果壳而使激素能接触生理休眠的种胚是打破其种子休眠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皮槭 种子休眠 抑制物质 吸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