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双城区种养循环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胡永冉 刘希锋 +4 位作者 吴昊 刘岩 徐冬 郭英洲 陈爱慧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152-156,共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基地,自然禀赋资源优越。近年来,由于过分看重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双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种植业、畜牧业生产基地,自然禀赋资源优越。近年来,由于过分看重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双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的大背景下,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双城区探索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利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针对双城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为双城区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区 种养循环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阳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推广与应用
2
作者 冯起省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1期45-45,47,共2页
正阳县耕地面积常年稳定在14.8万hm^(2),粮食年产量高达10亿kg,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正阳县的生猪养殖量近500万头,年产粪肥约180万t,年产沼液肥约500万t,形成了“地多肥多粮多”的独特格局,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正阳县耕地面积常年稳定在14.8万hm^(2),粮食年产量高达10亿kg,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正阳县的生猪养殖量近500万头,年产粪肥约180万t,年产沼液肥约500万t,形成了“地多肥多粮多”的独特格局,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阳县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将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作为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先行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致力于擦亮“花生、生猪、小麦”三张全国农业百强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肥 粪肥 粮食 生猪养殖 耕地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李宝林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约束加剧,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属于一种集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生态平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约束加剧,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属于一种集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生态平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后探讨其具体的推广策略以及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农业绿色转型 推广策略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种养循环农业文献可视化分析与未来展望
4
作者 张曙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3期34-36,共3页
为了梳理种养循环农业的研究内容,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绘制了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2017~2024年发文量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该领域发文量较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种养循环... 为了梳理种养循环农业的研究内容,运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绘制了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2017~2024年发文量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该领域发文量较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种养循环农业效应以及现实问题,目前该领域研究重点为种养循环农业的生态效益,未来可继续研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农业 CITESPACE 文献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丘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实践
5
作者 张巍 吕飞龙 +1 位作者 张瑞 杨建芳 《河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49-50,共2页
该文探讨了封丘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状况,阐述其在解决粪污处理难题上的实践,通过创新种养循环模式,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长期稳定运行,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创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应用
6
作者 谢彬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8期109-110,共2页
1张北县农业资源概述1.1县域自然条件。张北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属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3.2℃,年均降水量392.7 mm,年均日照时数2 908 h,年均昼夜温差9.4℃~14.6℃,全年无霜期9... 1张北县农业资源概述1.1县域自然条件。张北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属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3.2℃,年均降水量392.7 mm,年均日照时数2 908 h,年均昼夜温差9.4℃~14.6℃,全年无霜期90~120 d。干爽冷凉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病害较轻,农产品品质优良,为草牧业发展提供了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县 农业技术模式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与实践分析
7
作者 陈会宽 《河北农业》 2025年第4期42-43,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基于绿色种养循环的农业模式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维度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现代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基于绿色种养循环的农业模式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维度提出个人看法,希望为关注现代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人群带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农业生产 低碳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践与对策
8
作者 王祎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作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凉州区坚持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在粪肥还田利用过程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形成了4种服务模式、3种“市场+补贴”的运行机制和4种技术模式。文章分析了凉州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作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凉州区坚持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在粪肥还田利用过程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形成了4种服务模式、3种“市场+补贴”的运行机制和4种技术模式。文章分析了凉州区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凉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粪肥还田 试点 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瑞雪 张建学 +2 位作者 李慧卿 张晓光 刘鑫融 《河北农业》 2024年第10期23-24,共2页
本文分析了衡水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现状与开展成效,基本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种养循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了较为规范的绿色种养循环运营模式,集成一系列效果显著的绿色种养循环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出了衡水市绿色种养循环的优化与提升对... 本文分析了衡水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现状与开展成效,基本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种养循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了较为规范的绿色种养循环运营模式,集成一系列效果显著的绿色种养循环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出了衡水市绿色种养循环的优化与提升对策,因地制宜推动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多措并举强化技术示范与推广辐射,加强政校企协同加速技术研发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市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泗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探析
10
作者 张雷 麻建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0期184-187,共4页
近年来,国家把种养循环农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继出台多个文件、规划,指出要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发展理念,开展粪肥就近处理、就地消纳,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循环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泗县通过... 近年来,国家把种养循环农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继出台多个文件、规划,指出要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发展理念,开展粪肥就近处理、就地消纳,构建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循环运行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泗县通过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扶持了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形成了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种养结合模式,打通了种养循环堵点,加快了粪肥还田,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基于此,总结了泗县绿色种养循环工作进展、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进展 成效 问题 对策 安徽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被引量:64
11
作者 赵立欣 孟海波 +2 位作者 沈玉君 丁京涛 张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10,共10页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秸秆 沼气工程 种养循环农业 北方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12
作者 殷志明 张文清 +1 位作者 王一线 王学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载体。本文以淮安市为例,详细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当前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产业规划、标准化生产、服务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促...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效载体。本文以淮安市为例,详细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当前种养循环农业模式产业规划、标准化生产、服务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农业 问题 对策 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青县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探究与思考
13
作者 王莹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6期88-90,共3页
2021年,山东省高青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通过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格局,探索出黄河流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相关部门通过分析高... 2021年,山东省高青县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通过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产品优质安全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格局,探索出黄河流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相关部门通过分析高青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总体情况、做法及成效,指出当前面临的困境,包括缺乏规范化管理、科技投入不足、粪肥还田质量把握不准和缺乏人才等,探讨加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方法,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农民因“绿”而富,推动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青县 农业农村部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可 刘洋 郑家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9,共12页
在响应全球气候治理倡议过程中,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这对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基本含义、特征和内在逻辑,探讨了其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 在响应全球气候治理倡议过程中,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这对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基本含义、特征和内在逻辑,探讨了其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层面为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依然面临着环境监管和碳排放/碳汇核算难度大、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区域不平衡、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畅、社会分工演进与农业发展不协调等挑战。通过加强环境监管与碳排放/碳汇核算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均衡发展,完善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机制,改进种养结合专业化合作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 碳达峰 碳中和 气候变化 乡村振兴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国民 吴燕 +2 位作者 龚凡 宁成博 师旭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8-213,220,共7页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良好、高质高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因此,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加快构建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动高产、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良好、高质高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农业。因此,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加快构建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动高产、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效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并对该模式在乌鲁木齐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农业生产中应用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 绿色 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模式 配套技术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琼峰 周峻宇 +5 位作者 吴海勇 谷雨 李明德 洪曦 吴金水 肖和艾 《农学学报》 2022年第7期81-88,共8页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养 循环农业模式 种养循环农业 养分资源管理 种养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门县农业粪污绿色利用实践
17
作者 唐瑜 袁敏 +1 位作者 曾亚莉 万晓凡 《湖南农业》 2025年第4期31-31,共1页
湖南省石门县是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全县经过3年试点示范、摸索推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该模式在减少化肥用量、减少畜禽粪污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品牌效应的同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湖南省石门县是全国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全县经过3年试点示范、摸索推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该模式在减少化肥用量、减少畜禽粪污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品牌效应的同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用量 石门县 畜禽粪污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府粮仓”建设与肉羊养殖融合发展循环增收途径研究
18
作者 陈宏 杨世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5-7,共3页
肉羊在凉山地区是传统养殖业中最具特色优势的家畜之一,是促进粮食、作物秸秆、牧草等农业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增收增效的重要载体。凉山州会理市的建昌黑山羊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产品(品种),具有极高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和开发利用、推... 肉羊在凉山地区是传统养殖业中最具特色优势的家畜之一,是促进粮食、作物秸秆、牧草等农业资源就地转化利用增收增效的重要载体。凉山州会理市的建昌黑山羊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产品(品种),具有极高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和开发利用、推广价值。会理市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将粮油作物种植与肉羊养殖有机融合,通过“种植(粮油作物、牧草)+养殖(肉羊、肉牛)+加工(秸秆青贮饲料、羊粪商品化制备)”的现代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粮油与牧业生产双提质双增收,在前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现总结如下,以期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打造高质量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理市 天府粮仓 种养循环农业 创新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粪肥机械还田现状及建议
19
作者 庞少浦 雍路路 +1 位作者 王凯 景鑫鑫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3期24-25,共2页
随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深入推进,粪肥还田机械得到大力推广和高效应用,解决了种养分离、粪肥下地难、还田成本高、施肥方式粗放等问题。相关部门通过开展河南省粪肥机械还田情况调查,梳理分析了河南省粪肥机械还田现状,并提出... 随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深入推进,粪肥还田机械得到大力推广和高效应用,解决了种养分离、粪肥下地难、还田成本高、施肥方式粗放等问题。相关部门通过开展河南省粪肥机械还田情况调查,梳理分析了河南省粪肥机械还田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项目 还田 河南省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粪肥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20
作者 江帆 陈历儒 +3 位作者 傅麒洲 周江 孙媚 孟浩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9-64,74,共7页
为了探索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技术模式,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华容县开展了早稻、中稻、晚稻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田间试验,设置不施任何肥料(NF)、习惯施肥(CF)、化肥优化施肥(OF)、有机氮占比15%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M1... 为了探索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技术模式,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华容县开展了早稻、中稻、晚稻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田间试验,设置不施任何肥料(NF)、习惯施肥(CF)、化肥优化施肥(OF)、有机氮占比15%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M15%)、有机氮占比30%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M30%)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后,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3 g·kg^(-1)以上、0.02 g·kg^(-1)以上、0.6 mg·kg^(-1)以上、4 mg·kg^(-1)以上,M15%处理的配施效果最佳。综上,有机无机肥料适量配施有利于增加水稻产量,提高土壤pH值,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培肥地力;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提高肥料农学效率,促进化肥减施增效,有利于当地农民转变传统施肥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不同比例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