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秋梨冻
- 1
-
-
作者
高婕
-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上合示范区实验幼儿园
-
出处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第10期12-13,共2页
-
文摘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秋燥明显。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霜降三候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本期精选了青岛、盐城、合肥等地幼儿园结合寒露与霜降节气中的自然现象、民俗文化等开展的相关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养成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秋梨
秋燥
阴气
一候
亲身体验
三候
草木黄落
-
分类号
R21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有感于“名医知不足”
- 2
-
-
作者
肖菁
-
出处
《会计之友》
1987年第6期23-,共1页
-
文摘
清人《客窗闲话》载:有举子某,与伴赴试,陡病于途,求名医叶天士诊。知消渴症即发,付药一剂治标,劝某“速归,后事尚及料理。”某泣欲归。同伴以“叶氏非神”相慰,遂续行,得访医僧于金山寺。僧以“寿不过月”相告,某悲曰“诚如叶天士无药可救之言矣.”僧曰“惜哉学艺不深,何无药救之谬也。直前,君将弃舟登陆,其地多秋梨,饮餐以梨,食过百斤,病无危矣。”某遵僧言,果安全应试归,往谢寺僧。僧为有心人,希某“重见叶君,告老僧所为,则胜于厚礼也.”天士闻之,喜愧交加,马上停业散徒,轻舟请益,求役于寺,以习医术。以斯为鉴,可取者二。之一,彼叶天士作为“
-
关键词
消渴症
客窗闲话
老僧
直前
续行
无药可救
秋梨
僧医
取人之长
会计工作者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警示
- 3
-
-
-
出处
《中国食品》
2019年第22期150-151,共2页
-
文摘
晒干的橘皮不等于陈皮 千万不要用鲜橘子皮泡茶或泡酒 在干燥的秋冬季,很多家庭都喜欢喝一些秋梨陈皮汤,以清热降火、润肺去燥。但对于陈皮,很多人有误解,认为晒干的橘皮就是陈皮。专家表示,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干橘皮并不能代替陈皮。
-
关键词
清热降火
泡酒
秋梨
橘子皮
陈皮汤
橘皮
药师
晒干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冬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茶?
- 4
-
-
-
出处
《餐饮世界》
2020年第11期66-67,共2页
-
文摘
冬天来了,你还在喝春茶吗?其实,在四季的变换里,中医向来主张顺应天时。春夏秋冬分别有其特性,农作物自然也不同:春季吃椿芽,夏季吃莲子,秋季吃秋梨,冬季到了,自然也可以喝冬茶。滋味丰富,更加健康。什么是冬茶冬茶又叫冬片,也叫雪片。虽名为冬茶,却并非在冬天采制,只是人们习惯把一年最后一次的收成称作冬茶。
-
关键词
椿芽
秋梨
春夏秋冬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秋初吃“熟梨” 4款食疗方请收好
- 5
-
-
作者
薛仁政
王雯玉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食品》
2023年第17期135-135,共1页
-
文摘
“杨柳萦桥绿,秋梨绕地红。”立秋已过,岭南地区仍有一丝燥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五羊门诊部主任中医师顾颖敏介绍,中医认为秋季燥气当令,易耗伤津液,应当预防唇干、咽干、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建议多食酸味果蔬,以及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梨、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而且酸入肝,能够强盛肝木,保护肝脏。那么,哪种酸味果蔬最为推荐?顾颖敏表示,8月是梨成熟的季节,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正是吃梨的好时节。
-
关键词
益胃生津
中医养生
中医医院
主任中医师
燥气
咽干
肝木
秋梨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秋季易缺水 吃对食物帮补水
- 6
-
-
作者
谷传玲
-
机构
首都保健美食营养学会
-
出处
《中国食品》
2017年第18期155-155,共1页
-
文摘
进入秋天,秋燥的困扰随之而来,皮肤和嘴唇脱皮、咽喉干、免疫力降低,稍有不慎就会患上感冒,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其实,秋季吃对饮食可以帮你防秋燥。少量多次喝足水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轻体力劳动者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这是一个最少量,每天喝2000-3000毫升都可以。需要提醒的是,喝水最好喝白开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牛饮"或等口渴了再喝。
-
关键词
秋燥
膳食指南
体力劳动者
不饱和脂肪酸
普通山药
铁棍山药
秋梨
白萝卜
咳嗽多痰
血液黏稠
-
分类号
TS201.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