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南秋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宇豪
尹燕
+6 位作者
张幸媛
崔红红
丁红映
杨佳怡
张微
甘斌
秦玉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47-51,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秋作高温干旱天气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7个马铃薯品种在秋作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块茎品质和储藏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应性差异主要由种...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秋作高温干旱天气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7个马铃薯品种在秋作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块茎品质和储藏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应性差异主要由种薯耐高温干旱的差异性决定。7个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4.72%,高于对照55.72%,出苗率超过90.00%的品种有华薯13号、华薯5号和华薯2号。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2019年湖南秋作马铃薯病毒病发生严重,其中华薯5号和华薯2号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华薯5号产量达32786.85 kg/hm^(2);10CH24和华薯1号种薯高温干旱耐受性较强,植株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综合评价机械耐受性强的品种有10CH24、费乌瑞它和华薯5号。其中10CH24薯形整齐,机械损伤后表皮完整、块茎渗透率较低,储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小,贮藏品质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秋作
品种比较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2
作者
段德芳
周从福
+1 位作者
胡玉霞
杨忠热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95-96,共2页
介绍了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选地开厢、适期播种、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秋作
栽培技术
贵州三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型西瓜夏秋作栽培技术
3
作者
王随平
孙雪花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6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小型西瓜
夏作栽培
秋作
栽培
品种选择
播种
园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铃薯秋作留种技术
4
作者
黄铃
《农村新技术》
2010年第10期8-8,共1页
1.精细整地。秋作马铃薯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以壤质土为好。 2.种薯催芽。8月中旬,将收获的春薯挑去病薯、裂薯、不规则薯,按种薯芽眼切块。每块种薯纵切成4-6块,用0.1克赤霉素对水100千克配成药液。将马铃薯块...
1.精细整地。秋作马铃薯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以壤质土为好。 2.种薯催芽。8月中旬,将收获的春薯挑去病薯、裂薯、不规则薯,按种薯芽眼切块。每块种薯纵切成4-6块,用0.1克赤霉素对水100千克配成药液。将马铃薯块浸泡于药液10~20分钟,取出晾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留种技术
秋作
种薯催芽
精细整地
赤霉素
药液
排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型西瓜夏秋作栽培
5
作者
王随平
孙雪花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年第6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小型西瓜
露地栽培
小西瓜
夏秋
西瓜品种
高温多雨
秋作
有机肥
硫酸钾复合肥
高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铃薯在秋作农业上的开发应用
6
作者
杨宗
《云南农业》
1995年第6期12-12,共1页
马铃薯在秋作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大理市种子公司671003杨宗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块茎富含淀粉,主要作粮食、蔬菜和饲料,也是轻工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茎叶可作青贮饲料和绿...
马铃薯在秋作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大理市种子公司671003杨宗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块茎富含淀粉,主要作粮食、蔬菜和饲料,也是轻工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茎叶可作青贮饲料和绿肥。马铃薯适应性广,在河谷、平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马铃薯
秋作
开发应用
小麦和玉米
大理市
农业
小整薯
丰产栽培技术
有效积温
共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大豆育种目标的商榷
7
作者
王国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共3页
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从一年多熟制的发展和用地养地的要求出发,早稻—秋大豆—冬播作物的一年三熟轮作,正在试行和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我国秋大豆产区的北缘。秋大豆由于前、后作的约束、一般最早只能在7月中旬...
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从一年多熟制的发展和用地养地的要求出发,早稻—秋大豆—冬播作物的一年三熟轮作,正在试行和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我国秋大豆产区的北缘。秋大豆由于前、后作的约束、一般最早只能在7月中旬开始播种,要求到10月中旬就成熟(实际生育日数90天以内),才能符合三熟轮作配套要求。这与本地区过去秋大豆在立秋左右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大豆
作物
秋作
大豆
育种目标
主茎节数
下游
河段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发展湖北省大豆生产的商榷
8
作者
郭庆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共5页
大豆原产我国,已有四千多年栽培历史。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作物。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小麦、玉米、大米的3.5—5.5倍,富含赖氨酸、色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大豆脂肪中,亚油酸的含量较高,...
大豆原产我国,已有四千多年栽培历史。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作物。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小麦、玉米、大米的3.5—5.5倍,富含赖氨酸、色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大豆脂肪中,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有防止心血管病的效用。豆饼、豆秆是优质肥料,更是良好的饲料。大豆的共生固氮作用是土壤氮素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建立起用养结合,农牧业相互促进的农业生态系统,湖北省的大豆生产应有较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早稻
水田
水稻
春作大豆
春大豆
秋作
大豆
秋大豆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及早谋划晚秋生产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川东2009年晚秋粮食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9
作者
王鹏飞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
晚秋生产是川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产增收中占有较重的份额。2009年小春生产已获丰收,实现了开门红,大春作物总体长势良好,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川东各县市在千方百计加强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要把发展...
晚秋生产是川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产增收中占有较重的份额。2009年小春生产已获丰收,实现了开门红,大春作物总体长势良好,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川东各县市在千方百计加强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要把发展晚秋生产作为2009年狠抓粮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稻荪子
水稻
栽培技术要点
秋大豆
秋作
大豆
头季稻
水稻收获
稻草覆盖
地面覆盖
川东
增产增收
粮食作物
农民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安县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的途径
10
作者
沈永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共3页
我县地处三熟制的北缘,长期以来大豆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麦、夏大豆两熟制,一是玉米间作大豆。夏大豆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250斤左右,麦豆两熟制亩产1000斤上下,比三熟制亩产1600斤左右低。因此麦豆两熟制面积不断缩小,现在种...
我县地处三熟制的北缘,长期以来大豆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麦、夏大豆两熟制,一是玉米间作大豆。夏大豆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250斤左右,麦豆两熟制亩产1000斤上下,比三熟制亩产1600斤左右低。因此麦豆两熟制面积不断缩小,现在种植很少。玉米间作大豆的方式,由于玉米与大豆共生期长(6月初—8月初)荫蔽重,大豆产量也很低,玉米间作大豆年亩产也只有1000斤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大豆
北缘
产量
秋作
大豆
大豆生产
三熟制
耕作制度
后季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丘陵区套作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谢随能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18-19,共2页
小麦是安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种植在旱地,以套作小麦为主,且60%分布在二、三台位土上.因此,推广应用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分状轮作,用养结合 我县以旱地套作小麦为...
小麦是安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种植在旱地,以套作小麦为主,且60%分布在二、三台位土上.因此,推广应用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分状轮作,用养结合 我县以旱地套作小麦为主,多分布在坡台地上,土壤肥力较低.实行分带轮作,用养结合,能有效解决小麦晚茬、瘦茬和多熟茬口矛盾,提高全年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当年高产和耕地地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安岳县
麦类作物
抗逆
苗期追肥
白粉病
赤霉病
烂麦穗
丰产栽培技术
适时追肥
复合肥
秋大豆
秋作
大豆
底肥
基肥
骠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秋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田宇豪
尹燕
张幸媛
崔红红
丁红映
杨佳怡
张微
甘斌
秦玉芝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47-51,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1905)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CARS-09-ES16)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良种繁殖岗位科学家项目。
文摘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秋作高温干旱天气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7个马铃薯品种在秋作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块茎品质和储藏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应性差异主要由种薯耐高温干旱的差异性决定。7个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4.72%,高于对照55.72%,出苗率超过90.00%的品种有华薯13号、华薯5号和华薯2号。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2019年湖南秋作马铃薯病毒病发生严重,其中华薯5号和华薯2号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华薯5号产量达32786.85 kg/hm^(2);10CH24和华薯1号种薯高温干旱耐受性较强,植株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综合评价机械耐受性强的品种有10CH24、费乌瑞它和华薯5号。其中10CH24薯形整齐,机械损伤后表皮完整、块茎渗透率较低,储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小,贮藏品质佳。
关键词
马铃薯
秋作
品种比较
湖南
Keywords
Potato
Autumn work
Variety comparison
Hunan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2
作者
段德芳
周从福
胡玉霞
杨忠热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95-96,共2页
文摘
介绍了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选地开厢、适期播种、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秋作
栽培技术
贵州三都
分类号
S532.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型西瓜夏秋作栽培技术
3
作者
王随平
孙雪花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园艺站
河南省三门峡市植保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6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小型西瓜
夏作栽培
秋作
栽培
品种选择
播种
园艺管理
分类号
S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铃薯秋作留种技术
4
作者
黄铃
出处
《农村新技术》
2010年第10期8-8,共1页
文摘
1.精细整地。秋作马铃薯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以壤质土为好。 2.种薯催芽。8月中旬,将收获的春薯挑去病薯、裂薯、不规则薯,按种薯芽眼切块。每块种薯纵切成4-6块,用0.1克赤霉素对水100千克配成药液。将马铃薯块浸泡于药液10~20分钟,取出晾干,
关键词
马铃薯
留种技术
秋作
种薯催芽
精细整地
赤霉素
药液
排灌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型西瓜夏秋作栽培
5
作者
王随平
孙雪花
机构
三门峡市园艺站
三门峡市植保站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年第6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小型西瓜
露地栽培
小西瓜
夏秋
西瓜品种
高温多雨
秋作
有机肥
硫酸钾复合肥
高温条件
分类号
S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铃薯在秋作农业上的开发应用
6
作者
杨宗
机构
大理市种子公司
出处
《云南农业》
1995年第6期12-12,共1页
文摘
马铃薯在秋作农业上的开发应用大理市种子公司671003杨宗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块茎富含淀粉,主要作粮食、蔬菜和饲料,也是轻工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茎叶可作青贮饲料和绿肥。马铃薯适应性广,在河谷、平坝、...
关键词
秋马铃薯
秋作
开发应用
小麦和玉米
大理市
农业
小整薯
丰产栽培技术
有效积温
共生期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大豆育种目标的商榷
7
作者
王国勋
机构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共3页
文摘
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从一年多熟制的发展和用地养地的要求出发,早稻—秋大豆—冬播作物的一年三熟轮作,正在试行和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我国秋大豆产区的北缘。秋大豆由于前、后作的约束、一般最早只能在7月中旬开始播种,要求到10月中旬就成熟(实际生育日数90天以内),才能符合三熟轮作配套要求。这与本地区过去秋大豆在立秋左右播种。
关键词
秋大豆
作物
秋作
大豆
育种目标
主茎节数
下游
河段
长江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发展湖北省大豆生产的商榷
8
作者
郭庆元
机构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共5页
文摘
大豆原产我国,已有四千多年栽培历史。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作物。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小麦、玉米、大米的3.5—5.5倍,富含赖氨酸、色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大豆脂肪中,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有防止心血管病的效用。豆饼、豆秆是优质肥料,更是良好的饲料。大豆的共生固氮作用是土壤氮素的一个重要来源。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建立起用养结合,农牧业相互促进的农业生态系统,湖北省的大豆生产应有较大发展。
关键词
大豆生产
早稻
水田
水稻
春作大豆
春大豆
秋作
大豆
秋大豆
湖北省
分类号
F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及早谋划晚秋生产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川东2009年晚秋粮食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9
作者
王鹏飞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
文摘
晚秋生产是川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产增收中占有较重的份额。2009年小春生产已获丰收,实现了开门红,大春作物总体长势良好,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川东各县市在千方百计加强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同时,要把发展晚秋生产作为2009年狠抓粮食生产。
关键词
再生稻
稻荪子
水稻
栽培技术要点
秋大豆
秋作
大豆
头季稻
水稻收获
稻草覆盖
地面覆盖
川东
增产增收
粮食作物
农民
劳动者
分类号
S3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安县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的途径
10
作者
沈永明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农科所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年第3期-,共3页
文摘
我县地处三熟制的北缘,长期以来大豆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麦、夏大豆两熟制,一是玉米间作大豆。夏大豆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250斤左右,麦豆两熟制亩产1000斤上下,比三熟制亩产1600斤左右低。因此麦豆两熟制面积不断缩小,现在种植很少。玉米间作大豆的方式,由于玉米与大豆共生期长(6月初—8月初)荫蔽重,大豆产量也很低,玉米间作大豆年亩产也只有1000斤左右。
关键词
秋大豆
北缘
产量
秋作
大豆
大豆生产
三熟制
耕作制度
后季稻
水稻
分类号
S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丘陵区套作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谢随能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镇子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18-19,共2页
文摘
小麦是安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种植在旱地,以套作小麦为主,且60%分布在二、三台位土上.因此,推广应用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分状轮作,用养结合 我县以旱地套作小麦为主,多分布在坡台地上,土壤肥力较低.实行分带轮作,用养结合,能有效解决小麦晚茬、瘦茬和多熟茬口矛盾,提高全年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当年高产和耕地地力提高.
关键词
小麦
安岳县
麦类作物
抗逆
苗期追肥
白粉病
赤霉病
烂麦穗
丰产栽培技术
适时追肥
复合肥
秋大豆
秋作
大豆
底肥
基肥
骠马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南秋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田宇豪
尹燕
张幸媛
崔红红
丁红映
杨佳怡
张微
甘斌
秦玉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都水族自治县秋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段德芳
周从福
胡玉霞
杨忠热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型西瓜夏秋作栽培技术
王随平
孙雪花
《农业科技通讯》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马铃薯秋作留种技术
黄铃
《农村新技术》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型西瓜夏秋作栽培
王随平
孙雪花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马铃薯在秋作农业上的开发应用
杨宗
《云南农业》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大豆育种目标的商榷
王国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发展湖北省大豆生产的商榷
郭庆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及早谋划晚秋生产 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川东2009年晚秋粮食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王鹏飞
《四川农业科技》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海安县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的途径
沈永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丘陵区套作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
谢随能
《四川农业科技》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