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92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姚平
曹远银
贾显禄
周灶建
吴友三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室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8,共3页
-
文摘
1992年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32个点的72个品种上,采集小麦秆锈病标样105份,从中分离到256个菌株,鉴定出21C3、34C2和34 3个生理小种,包括21C3—CKH、21C3—CKR、34C2—MKH、34C2—MKR、34C2—MKK、34C2—MFK、34-MKG、34-MKR和34-MFR9个致病类型。生理小种21C3出现频率居首位为85.2%,其中21C3-CKR为50.4%、21C3-CKH为34.8%。利用256个菌株对42个SR单基因系进行了毒为频律测定,其中SR5、10、15、26、30、31、33、35、37和38的毒力频率为2%-22%;SR22、SR22、23、24、32、GT和Wd-1的毒力频率为22%-50%;SR12、13、14、18、19、27、28、和29为50%-80%,而SR9e、11、21无毒力。
-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生理小种
种群动态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四川地区小麦叶、秆锈菌的越冬和越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黄光明
姚革
夏先全
刘正德
-
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8,共2页
-
文摘
小麦叶锈病是四川冬、春麦上的常发病害,但仅在局部地区偶尔流行;叶锈菌在盆地内以夏孢子越冬,仅很少夏孢子能越夏,其主要越夏场所在海拔800~3 500m地区的各类小麦上,而在1 900m海拔地区、6~8月均温19.5℃的地方越夏菌量最大,呈显著优势.小麦秆锈病则是春麦区偶然流行的病害,其在盆地内常年无越冬菌源,但可在盆地内直至3 500 m海拔地区的小麦上越夏,其中以1 500m以下,特别是700 m左右,6~8月均温23℃的地方越夏菌量较大.
-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叶锈菌
秆锈菌
越冬
越夏
-
分类号
S435.121.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5.121.4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小麦秆锈菌主要生理小种生化差异研究
- 3
-
-
作者
贾显禄
刘维志
高增贵
常乃滔
吴友三
-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8-429,共2页
-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96 0 30 2 )
-
-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生理小种
生化差异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我国小麦秆、叶锈菌毒性分析
被引量:5
- 4
-
-
作者
胡长程
陈万权
张淑香
-
机构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24-25,共2页
-
文摘
小麦秆、叶锈菌生理小种研究在国内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对监测病原物的组成、变化和分布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病害流行预测、抗病性鉴定及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从50年代起,各主要锈病研究国家先后将锈菌生理小种消长和抗源变异的研究建立在基因的基础上。各国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含有单抗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e line)作为监别寄主来研究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加拿大自1956年、澳大利亚自1963年、美国自1972年先后改用单基因系鉴定小麦锈菌。
-
关键词
小麦
秆锈菌
叶锈菌
毒性
-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