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的海瑞与当代内蒙的草地退化——透视中国私人财产权利制度的历史性缺失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康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2,共4页
通过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私人财产权利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历史性的缺乏,因而注定历史上的中国会错过发展的机遇,并且在经济技术领先的条件下被欧洲超出。海瑞的个人悲剧实际上是理想主义与残缺制度的无力抗... 通过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私人财产权利制度在中国的一种历史性的缺乏,因而注定历史上的中国会错过发展的机遇,并且在经济技术领先的条件下被欧洲超出。海瑞的个人悲剧实际上是理想主义与残缺制度的无力抗争。这种历史性的缺乏对当代中国也有影响。中国北方每年都要出现的严重的沙尘暴之灾,也隐含着制度变迁的某种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瑞 草地退化 私人财产权利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上的Civil Rights是公民权利吗?——解读constitutional civil right 被引量:9
2
作者 郑贤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7-56,共10页
作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有其独特的自然法背景。本文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史和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实务见解的梳理与综合分析 ,认为将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译为“公民权利”属于误读 ,它混淆了依据... 作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有其独特的自然法背景。本文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史和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实务见解的梳理与综合分析 ,认为将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译为“公民权利”属于误读 ,它混淆了依据人的属性和依据公民资格而获得的权利之间的道德区别。应将其译为“私人权利” ,明确这一权利体系的前国家与超国家特征 ,使其区别于实证法律传统之下个人依赖作为政治社会成员资格所享有的公民权利 ,并区分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在法官的解释下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还呈现出开放特性 ,是一个能够感应时代变化的、发展的权利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TUTIONAL Civil RIGHTS 自然权利 个人权利 私人权利 宪法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罚权与罪犯权利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国海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9期130-131,共2页
作为公权力的刑罚权和属于私权利的罪犯权利在性质上对立,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力(利)限度上的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刑罚权内容包括刑罚创制权、刑裁量权和刑罚执行权,这三者都与罪犯权利密切相关;刑罚权设立的根据在于惩罚犯罪、改... 作为公权力的刑罚权和属于私权利的罪犯权利在性质上对立,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力(利)限度上的此消彼长的制约关系;刑罚权内容包括刑罚创制权、刑裁量权和刑罚执行权,这三者都与罪犯权利密切相关;刑罚权设立的根据在于惩罚犯罪、改造教育罪犯、维护社会利益,而规定和赋予罪犯权利的最终目的也在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所以,二者在本质上又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权 罪犯权利 公权力 私人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央银行在实现货币主体社会性权利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宇润 《政法论丛》 2011年第4期3-12,共10页
金融市场的每个主体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同时也是金融市场的个体成员,不仅有个体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具有金融市场的整体利益需求。因此,在金融市场中,作为意志表达的意识形式的权利,就形成了个体性金融权利和社会性金融权利的对立统一关... 金融市场的每个主体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同时也是金融市场的个体成员,不仅有个体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具有金融市场的整体利益需求。因此,在金融市场中,作为意志表达的意识形式的权利,就形成了个体性金融权利和社会性金融权利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其个体性权利主张的对象是具有平等地位的金融相对人,其社会性权利主张的对象是金融自律组织和政府。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政府是金融货币主体社会性权利的主要供给者,在实现金融社会性权利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主体最核心的社会性权利,是中央银行行为的准绳。我国中央银行行为必须以我国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主体的客观的现实的需要为其磁针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主体 私人权利 社会权利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访立法圆桌论坛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维究 张红 +1 位作者 张宗林 翟校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我国信访制度自创立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其功能定位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情况的报告》上批示,首次明确了新中国信访工作定位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 我国信访制度自创立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其功能定位也在不断地发展深化。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情况的报告》上批示,首次明确了新中国信访工作定位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也确定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信访工作的核心内涵与本质属性。这一基本定位在1951年6月7日周恩来总理签署颁布的《政务院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和1957年5月的第一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得到进一步明确。随着国家治理推进,信访工作定位一步步发展,工作内涵不断丰富;不仅是包涵苦情处置,还有体察民情、政策反馈;进而发展为公众参与、监督检验等积极功能内涵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部门 顶层设计 信访制度 私人权利 法治化进程 救济机制 纠纷解决方式 中国特色 社会矛盾纠纷 权力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约在国内适用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志晟 张亮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5-178,共4页
本文认为凡涉及到私人权利义务等事项的条约,都将会产生国内适用的问题。转化和纳入各有优劣,应视条约的不同而相应采用。至于在国内法中解决条约与国内法的冲突,则完全取决于各国法律的具体规定,条约在国内法上并非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 本文认为凡涉及到私人权利义务等事项的条约,都将会产生国内适用的问题。转化和纳入各有优劣,应视条约的不同而相应采用。至于在国内法中解决条约与国内法的冲突,则完全取决于各国法律的具体规定,条约在国内法上并非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就中国而言,转化已经成为我国适用条约的主要方式,而在处理条约与国内法冲突时,所采取的是条约优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法 私人权利义务 转化方式 国际条约 法律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让公权异化成霸权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学銮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8B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公权 霸权 异化 社会秩序 公共权力 个人利益 动物世界 私人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调查内在基准之系统考察
8
作者 杨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120,共4页
行政调查作为行政法律行为,在"规则-自由裁量"的现实下极易出现的问题是:规则终止之处,行政调查的自由裁量权即不被羁束,暴政发轫,私人权利得不到庇护。由此,要想系统考察行政调查就必须以参与实体基准与程序性基准为基础,兼... 行政调查作为行政法律行为,在"规则-自由裁量"的现实下极易出现的问题是:规则终止之处,行政调查的自由裁量权即不被羁束,暴政发轫,私人权利得不到庇护。由此,要想系统考察行政调查就必须以参与实体基准与程序性基准为基础,兼顾其他基准,并阐述其公开原则。唯此,才能使申请人在行政调查案件之后的诉讼过程中结合行政调查内在基准,较为容易地作出进攻或防御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调查 内在基准 私人权利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破产法实施的文化-心理环境 被引量:1
9
作者 顾培东 张卫平 赵万一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6期92-93,共2页
破产法的实施不仅需要经济、法制这些可视的环境因素,也需要文化-心理这一非可视的环境条件。研究破产法实施的文化-心理环境共有两个特定的根据:其一,破产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连续的突变现象,同时,它以特有的方式无情地展示着人类生存... 破产法的实施不仅需要经济、法制这些可视的环境因素,也需要文化-心理这一非可视的环境条件。研究破产法实施的文化-心理环境共有两个特定的根据:其一,破产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连续的突变现象,同时,它以特有的方式无情地展示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规律。因此,破产法的实施要求全社会具备确定的意识条件,特别是具备承受突变现象,并接受竞争挑战的心理定势。其二,破产本身是一种刺激机制,这种刺激机制的实际形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文化-心理基础,依赖于人们对破产行为的敏感反应。总之,一定的文化-心理环境不仅是破产现象获得社会接受的基础,而且也是破产机制得以形成的凭借。从一般意义上说,破产法的实施需要由权利、利益、竞争、效率这四种意识内容所构成的文化-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法 心理环境 心理基础 破产制 传统文化 突变现象 权利意识 私人权利 破产行为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治学研究视角的逻辑转换 被引量:1
10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2,共1页
王浦劬撰文《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指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视角是制度与人的关系,在现实性上,这一关系具体体现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公共秩序与公民自由、集中效率与公... 王浦劬撰文《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指出,政治学研究的中心视角是制度与人的关系,在现实性上,这一关系具体体现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公共秩序与公民自由、集中效率与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逻辑 公民自由 国家与社会 阶级斗争 私人权利 公共权力 公共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人权的普遍性与阶级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海燕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8,共4页
(一)所谓人权,是人们的私人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28页)人权具有普遍性.但是,阶级的存在使人权不可能成为全民、全人类普遍地充分地享有的东西,因为,还不可能消灭阶级与阶级间、民... (一)所谓人权,是人们的私人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28页)人权具有普遍性.但是,阶级的存在使人权不可能成为全民、全人类普遍地充分地享有的东西,因为,还不可能消灭阶级与阶级间、民族与民族间、国家与国家间的贫富悬殊的现象.因此,人权具有普遍性的一面,又具有特殊性的一面.但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在阶级社会中,人权具有阶级性,阶级性就是一种特殊性,人权寓于阶级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权利 普遍性 阶级性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思想 特殊性 无产阶级 中国人民 阶级社会 普遍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