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女性的亚文化生存与私人化写作 被引量:1
1
作者 齐钢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93-98,共6页
情感记忆在现实中的褪变 ,加剧了 90年代女性另类作家对边缘存在的无限渴望与想象 ,同时也导致了情感宣泄的非理性、反道德的色彩 ,因而她们的写作丧失了理性批判与提升。尽管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 ,但情感的匮乏又使她们缺乏创作的激... 情感记忆在现实中的褪变 ,加剧了 90年代女性另类作家对边缘存在的无限渴望与想象 ,同时也导致了情感宣泄的非理性、反道德的色彩 ,因而她们的写作丧失了理性批判与提升。尽管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 ,但情感的匮乏又使她们缺乏创作的激情 ,有时她们甚至不能叙述一个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对自身经验的过分倚重 ,反复的书写已经将她们为数不多的经验、有限的阅历削平。对她们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存在 都市女性 亚文化生存 私人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私小说”与中国“私人化写作”——以志贺直哉与林白、陈染为中心
2
作者 陈秀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日本的“私小说”又叫“自我小说”,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作家的私人经历和生活体验为题材,袒露个人情绪和心境。这种文学样式和文学主张对上世纪初期的中国作家,尤其是留日作家的影响颇深,并且形成了私小说... 日本的“私小说”又叫“自我小说”,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作家的私人经历和生活体验为题材,袒露个人情绪和心境。这种文学样式和文学主张对上世纪初期的中国作家,尤其是留日作家的影响颇深,并且形成了私小说创作的高潮。其中,郁达夫以亲身体验到的非我性、孤独性和性苦闷为内容进行创作,已达到当时状态下的应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私小说” 中国作家 志贺直哉 日本 林白 陈染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中心话语的边缘性解构──有关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李夫生 《云梦学刊》 1998年第2期51-52,95,共3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文坛女性作家“私人化写作”的表现和特点,分析了“女性私人化写作”出现的文化和社会根源,并指出了其内在缺陷。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男性中心话语 边缘性解构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私人生活》看私人化写作
4
作者 王建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12,27,共2页
《私人生活》是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从这一作品中可以看到,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一种被公共道德规范与普通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验,性是其描写的主要内容,欲望是其基本主题,小说所倾诉的私人经验并不向群体意识、崇高精神提升... 《私人生活》是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从这一作品中可以看到,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一种被公共道德规范与普通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验,性是其描写的主要内容,欲望是其基本主题,小说所倾诉的私人经验并不向群体意识、崇高精神提升,而是终止于对群体与外界的断然拒绝。以《私人生活》为代表的私人化写作的出现,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有多方面的开拓和变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生活》 私人化写作 新公共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女性私人化写作”
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女性私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男性中心话语 女性写作 女性意识 越轨的笔致 女作家 文学大众 性爱描写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私人化写作的缘起及创作景观
6
作者 朱云才 乐省龙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得力于“后现代时期”男性中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前辈女性作家的苦心孤诣,女性私人化写作豁然开朗般突兀而明晰。残雪、徐小斌拒绝男性介入式的自我封闭,陈染、林白精心编织的一个个自恋、互恋的女性之网,均构成这种写作的蔚然景观。... 得力于“后现代时期”男性中心价值体系的瓦解及前辈女性作家的苦心孤诣,女性私人化写作豁然开朗般突兀而明晰。残雪、徐小斌拒绝男性介入式的自我封闭,陈染、林白精心编织的一个个自恋、互恋的女性之网,均构成这种写作的蔚然景观。然而纯然单性的操作策略及“向市场示爱”的嫌疑又使这种写作本身变得尴尬、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私人化写作 男性中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的女儿》和《鸟的礼物》中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杨晓蕾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期23-25,共3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文坛都涌现出大批女性作家,她们解构男性作家群体的宏大叙事方式,主张进行私人化写作,注重描写个体在私人空间的私人生活与体验。许多女作家通过私人化写作,获得自我性别认同,完成成长蜕变。私人化写作在成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文坛都涌现出大批女性作家,她们解构男性作家群体的宏大叙事方式,主张进行私人化写作,注重描写个体在私人空间的私人生活与体验。许多女作家通过私人化写作,获得自我性别认同,完成成长蜕变。私人化写作在成长小说中的运用最为普遍,本文选取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成长小说——虹影的《饥饿的女儿》与殷熙耕的《鸟的礼物》,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比较这两部作品中私人化写作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成长小说 私人化写作 《饥饿的女儿》 《鸟的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学视域中私人化小说中的身体书写——以陈染、林白小说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国栋 徐来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1-105,共5页
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掀起的私人化写作,从动力心理学的反传统认知角度,展开女性生理、心理体验的描写,试图再建女性话语体系。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私人化小说中的主体意识,情结,爱与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揭示身体写作在当代社... 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掀起的私人化写作,从动力心理学的反传统认知角度,展开女性生理、心理体验的描写,试图再建女性话语体系。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私人化小说中的主体意识,情结,爱与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揭示身体写作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出的文化症候。要摆脱身体写作的困境,必须重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身体写作理论,突破作为被看身体,探寻身体与世界的关联,提升身体写作的美学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精神分析 身体书写 文化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平凹的实与虚 被引量:14
9
作者 谢有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2,共5页
贾平凹在《高老庄》的后记里,特别提到了《尤利西斯》这部小说,它让我想起《高老庄》的结构,或许就是因为受了《尤利西斯》的影响,《高老庄》也像《尤利西斯》一样,用非常短的时间来写一段被压缩的生活,从而在一种近乎凝固的时间... 贾平凹在《高老庄》的后记里,特别提到了《尤利西斯》这部小说,它让我想起《高老庄》的结构,或许就是因为受了《尤利西斯》的影响,《高老庄》也像《尤利西斯》一样,用非常短的时间来写一段被压缩的生活,从而在一种近乎凝固的时间里,不断地向人物的内心空间伸展。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高老庄》 《废都》 子路 《尤利西斯》 作家 《金瓶梅》 茫然失措 形而上与形而下 私人化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经验和生命感受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微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5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生命感受 个人经验 私人化写作 矫枉过正 小说 作家 林白 陈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九十年代晚生代文学
11
作者 陈昱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2-63,共2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坛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私人化写作",之后陆续出现了"身体写作""木子美现象"等。对于这些现象文学评论界非议很多。面对评论界的种种质疑,本文通过理性分析,揭开"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坛开始出现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私人化写作",之后陆续出现了"身体写作""木子美现象"等。对于这些现象文学评论界非议很多。面对评论界的种种质疑,本文通过理性分析,揭开"性"表面下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化写作 身体 孤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化: 女性模式到女人模式(下) ——论八九十年代中国女诗人的两大抒情模式
12
作者 王珂 《艺术广角》 2002年第3期46-50,共5页
90年代流行女人模式:我是女人可以不是诗人你平凡的人们没有奇迹花开花落是几十年的事情——邵薇《女人》一朵花能开你就尽量地开别溺死在自己的香气里——娜夜《美好的日子里》80年代是泛女抒情、女性抒情和女人抒情混杂的年代,虽然在... 90年代流行女人模式:我是女人可以不是诗人你平凡的人们没有奇迹花开花落是几十年的事情——邵薇《女人》一朵花能开你就尽量地开别溺死在自己的香气里——娜夜《美好的日子里》80年代是泛女抒情、女性抒情和女人抒情混杂的年代,虽然在中期女性抒情独领风骚,但很快就被女人抒情“轻化”,女权主义的霸权思想渐渐被平权思想“稀释”。到了90年代,更是成了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写作渐成气候,个人化甚至私人化抒情成为一大风景,女人抒情完全取代女性抒情。诗的传播方式由“刊物发表”到“自费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诗人 抒情模式 女权主义 人化 女性诗歌 私人化写作 女性气质 爱情观 八九十年代 妇女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沉思录
13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3-113,共1页
现实主义沉思录吴秉杰在《北京文学》1997年第六期上撰文指出,当代现实主义是一种正在发展着的文学现象。理论总是寻求统一的规范,而创作则在寻求差异与变化。近几年的新写实、新体验、都市小说或说新市民小说,与一部分女性“私... 现实主义沉思录吴秉杰在《北京文学》1997年第六期上撰文指出,当代现实主义是一种正在发展着的文学现象。理论总是寻求统一的规范,而创作则在寻求差异与变化。近几年的新写实、新体验、都市小说或说新市民小说,与一部分女性“私人化”写作,都可以说属于现实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原生态” 新写实 都市小说 私人化写作 当代现实主义 新市民小说 文化意识形态 文化景观 新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