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都市女性的亚文化生存与私人化写作 |
齐钢
|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1
|
|
2
|
日本“私小说”与中国“私人化写作”——以志贺直哉与林白、陈染为中心 |
陈秀敏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3
|
男性中心话语的边缘性解构──有关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
李夫生
|
《云梦学刊》
|
1998 |
0 |
|
4
|
从《私人生活》看私人化写作 |
王建珍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5
|
关于“女性私人化写作”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6
|
女性私人化写作的缘起及创作景观 |
朱云才
乐省龙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9 |
0 |
|
7
|
《饥饿的女儿》和《鸟的礼物》中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对比研究 |
杨晓蕾
|
《今古文创》
|
2022 |
0 |
|
8
|
精神分析学视域中私人化小说中的身体书写——以陈染、林白小说为例 |
周国栋
徐来祺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9
|
贾平凹的实与虚 |
谢有顺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4
|
|
10
|
个人经验和生命感受 |
魏微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2
|
|
11
|
浅析九十年代晚生代文学 |
陈昱伶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
0 |
|
12
|
轻化: 女性模式到女人模式(下) ——论八九十年代中国女诗人的两大抒情模式 |
王珂
|
《艺术广角》
|
2002 |
0 |
|
13
|
现实主义沉思录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