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时期对秀珍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宋吉玲 陈青 +3 位作者 张传伟 宗亭轩 袁卫东 俞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4,156,共9页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时期适宜使用的秀珍菇品种,为秀珍菇精准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时期(2月、3月、4月)对秀珍菇12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培养温度和农艺性状、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目的]探索不同栽培时期适宜使用的秀珍菇品种,为秀珍菇精准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时期(2月、3月、4月)对秀珍菇12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培养温度和农艺性状、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不同栽培时期处理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在养菌期和后熟期呈逐渐升高趋势;温差则是在养菌期呈逐渐升高趋势,在后熟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从秀珍菇生长情况和产量方面来看,与3月和4月相比,2月栽培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慢,满袋时间长,菌盖厚实、色深,菌柄粗壮,黄菇病发生率低而产量高。在不同栽培时期,秀珍菇菌株的生长情况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月栽培的杭秀2号菌株产量和A级菇比率高,而黄菇病发生率低,3月栽培的杭秀2号和4月栽培的台秀菌株产量高。Pearson分析发现,产量与养菌期和后熟期温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养菌期温度和后熟期温度分别与菌丝生长速度、菌盖长与菌柄长比和黄菇病发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接种至子实体发生时间、满袋时间、菌丝封面时间、菌柄直径、菌盖厚度、菌盖形状、菌盖颜色、菌肉质地和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夏季设施化秀珍菇栽培模式中,2月生产秀珍菇在产量、子实体性状和抗黄菇病等方面均优于3月和4月。不同生产时期适宜使用的秀珍菇品种有所不同,其中在2月和3月适宜使用杭秀2号菌株,4月适宜使用台秀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栽培 农艺性状 秀珍菇产量 栽培时期 栽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