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全蚀菌生物学研究
1
作者 姚健民 刘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致病力很强,主要危害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全蚀病 禾顶囊壳菌 水稻变种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明祖 韩群营 +1 位作者 付艳平 肖炎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蚀病研究现状
3
作者 姚建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1-32,共2页
全蚀病是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e.)Arx et Olivier)引起的根部土传病害,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但主要危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Smith(1884)首先在英国报道了小麦全蚀病。本世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产麦国家均... 全蚀病是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e.)Arx et Olivier)引起的根部土传病害,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但主要危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Smith(1884)首先在英国报道了小麦全蚀病。本世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产麦国家均造成严重危害。我国自1963年以来,山东、宁夏、内蒙、甘肃等20个省市均有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报道,其中山东、甘肃受害尤重。玉米是禾顶囊壳菌的转株寄主,这是早有记载的,人工接种可轻度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年来仍将玉米做为小麦的轮作作物,以控制小麦全蚀病。198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蚀病 病害 禾顶囊壳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