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商鸿生
王美南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0-43,共4页
应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硬羊茅和狗牙根等 6种草坪禾草 2 4个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该菌对供试各草种都能正常致病 ,引起典型全蚀病症状。大多数供试品种的...
应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硬羊茅和狗牙根等 6种草坪禾草 2 4个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该菌对供试各草种都能正常致病 ,引起典型全蚀病症状。大多数供试品种的病根率和病根严重度都很高 ,属于感病类型 ,仅匍茎剪股颖的绿宝石品种具有中度抗侵入性和高度抗侵染性 ,高羊茅Shorter品种和硬羊茅参试品种具有中度抗侵染性。由于该菌引起的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分布广泛 ,可以提供大量菌源侵染草坪禾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草坪禾草
全蚀病
致病性
症状
病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禾顶囊壳两个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比较
被引量:
12
2
作者
石仁才
商鸿生
王美南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52-56,共5页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燕麦变种和小麦变种对主要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供试草种包括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狗牙根等。结果表明 ,两个变种都引起全蚀病的典型症状 ,病...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燕麦变种和小麦变种对主要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供试草种包括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狗牙根等。结果表明 ,两个变种都引起全蚀病的典型症状 ,病株根系、根状茎、根颈和基部叶鞘等部位变褐色或黑色而腐烂 ,叶片黄化 ,植株瘦弱矮小。小麦变种的致病力与燕麦变种相当或略高。供试草种间发病程度明显不同 ,狗牙根、匍匐剪股颖和细弱剪股颖发病最重 ,多年生黑麦草较轻。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 ,小麦变种发生亦不广泛 ,二者都具有检疫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草坪
禾草
致病性
小麦
变种
燕麦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禾草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石仁才
商鸿生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9-93,共5页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小米草、猫尾草、弯叶画眉草、无芒雀麦、百喜草、苏丹草;以及4种禾本科作物,包括燕麦、甜高粱、小麦、玉米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供试禾草对其具有免疫能力,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小麦高度抗侵染;无芒雀麦和玉米具有中等程度的抗侵染能力,但抗侵入能力较差;高粱属的苏丹草和甜高粱中度感病,属于中感作物。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有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禾草
禾本科牧草
禾顶
囊
壳
玉米
变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外线(UV)照射禾顶囊壳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袁红旭
商鸿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4-99,共6页
紫外线照射禾谷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的子囊孢子,孢子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剂量效应关系式符合S=e-λD(S为存活率;D为照射剂量)。受UV照射后,...
紫外线照射禾谷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的子囊孢子,孢子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剂量效应关系式符合S=e-λD(S为存活率;D为照射剂量)。受UV照射后,孢子萌发率也随照射时间增加呈指数下降,处理孢子可产生各种畸形芽管;形态正常的芽管也较对照生长缓慢。研究结果还表明,紫外照射后,病菌出现细胞壁破裂和细胞质外渗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紫外线处理使一些孢子致病性下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延长照射时间可增加弱致病性突变体出现的几率,但过大剂量的辐射则降低了这一几率。照射时间为10~15min,即存活率为015~01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生物效应
紫外线照射
作物
真菌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碳、氮源组合对小麦全蚀病菌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
26
5
作者
余永廷
谢媛媛
+1 位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和根系为碳源与不同氮源组合,培养滤液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叶片为碳源时酶活性最高,以玉米根系为碳源时酶活性较低,但两者之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有机氮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加入无机氮,但两种有机氮培养基中的酶活性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以牛肉膏为氮源时,在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 d时培养滤液中的酶活性最高,且酶活性随病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蛋白胨为氮源时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在病菌培养21 d时最高。以上结果表明,供试各组合中以牛肉膏为氮源、小麦叶片为碳源的组合为最佳组合,7 d时有相对较高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β—1
3-葡聚糖酶
MS培养基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初步鉴定
被引量:
7
6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2 位作者
李荣禧
杜微
索凤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对巴彦淖尔盟地区采集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 ,进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初步鉴定该地区小麦全蚀病菌为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J .Walker)。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病原菌
鉴定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被引量:
7
7
作者
王美南
商鸿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陕西省发生小麦全蚀病的 2 3个县 (市、区 )采集的病根分离出 63个禾顶囊壳菌株 ,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菌株有性态和附着枝形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同 ,其菌落生长适温为 2 0~ 2 5℃ ,最适 p H...
从陕西省发生小麦全蚀病的 2 3个县 (市、区 )采集的病根分离出 63个禾顶囊壳菌株 ,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菌株有性态和附着枝形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同 ,其菌落生长适温为 2 0~ 2 5℃ ,最适 p H为 6.0~ 8.0 ,L-半胱氨酸对大多数分离菌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而燕麦汁有强烈的抑制作用。63个菌株全部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 J.Walker)。陕西菌株对供试禾谷作物致病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小麦、高粱、水稻、糜子、玉米、黑麦和燕麦。其中小麦高度感病 ,燕麦高度抗病 ,玉米可正常发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被引量:
7
8
作者
张秋娥
曹克强
+3 位作者
胡同乐
王树桐
杨军玉
王培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2007年从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共分离得到62个菌株,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致病性,初...
2007年从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共分离得到62个菌株,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致病性,初步认定测定的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进一步采用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在所有菌株中扩增出870bp的条带,该片段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特异性片段,证实所测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病原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翠
燕照玲
+1 位作者
施艳
王振跃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0,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性的测定结果,初步确定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采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所有菌株均获得大约870bp的条带,进一步确定所采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温室测定74个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株以中强致病力为主,不同地区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全蚀病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
22
10
作者
陈怀谷
王裕中
+1 位作者
史建荣
沈素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不相同 ,播种后第 3 5d调查发现 ,参试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 ,对燕麦的致病力最弱 ,对水稻的致病力居中。由此确认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全蚀病菌小麦变种。通过接种鉴定 ,明确了病菌的寄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致病力
寄主范围
禾顶
囊
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
5
11
作者
王明祖
韩群营
+1 位作者
付艳平
肖炎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禾顶
囊
壳
菌
小麦
变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全蚀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及再生菌株的致病性
被引量:
4
12
作者
张颖
王刚
王美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32,共4页
分别利用崩溃酶、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酶解小麦全蚀病菌,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显示,4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溶壁酶,该酶在浓度为16 mg/mL时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最佳...
分别利用崩溃酶、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酶解小麦全蚀病菌,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显示,4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溶壁酶,该酶在浓度为16 mg/mL时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最佳的酶解时间为2~3 h,最适作用温度为28℃.制备的原生质体可以再生并与原始出发菌株具有相同的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Gaeumannomses
graminis
var.tritici)
原生质体
全蚀病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
1
13
作者
邓渊钰
郑青松
+3 位作者
李伟
孙海燕
张爱香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3-1009,共7页
为建立一种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将催芽2d的小麦种子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每个种子根中部接一个直径3mm的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菌碟,25℃下室内培养5d,量取根上病斑的长度,利用病斑的平均长度确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
为建立一种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将催芽2d的小麦种子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每个种子根中部接一个直径3mm的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菌碟,25℃下室内培养5d,量取根上病斑的长度,利用病斑的平均长度确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用已知抗性的品种和已知致病力的菌株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得到了相符合的结果;用该方法对多个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盆栽法测定的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评价,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用该方法对58株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和53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小麦品种抗性水平普遍较低,中抗品种仅占13.2%,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小麦
全蚀病
致病力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阳市小麦全蚀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14
作者
朱芳
《河南农业》
2015年第7期29-29,共1页
一、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特征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又名根腐病、黑脚。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而地上部分的表现症状是因根部受害引起。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
一、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特征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又名根腐病、黑脚。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而地上部分的表现症状是因根部受害引起。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表现点片麦芒回麦穗发白,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的显示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处由下向上变黄,似干旱、缺肥。植株种子根、次生根大部分变黑。横剖病根,根轴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生有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危害现状
安阳市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防治
表现症状
地上部分
抽穗灌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全蚀菌生物学研究
15
作者
姚健民
刘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致病力很强,主要危害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全蚀病
禾顶
囊
壳
菌
水稻
变种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商鸿生
王美南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0-43,共4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96 0 0 5 0 10 2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97K0 3G5 0 1
文摘
应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硬羊茅和狗牙根等 6种草坪禾草 2 4个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该菌对供试各草种都能正常致病 ,引起典型全蚀病症状。大多数供试品种的病根率和病根严重度都很高 ,属于感病类型 ,仅匍茎剪股颖的绿宝石品种具有中度抗侵入性和高度抗侵染性 ,高羊茅Shorter品种和硬羊茅参试品种具有中度抗侵染性。由于该菌引起的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分布广泛 ,可以提供大量菌源侵染草坪禾草 。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草坪禾草
全蚀病
致病性
症状
病根率
Keywords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turf grass
take all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禾顶囊壳两个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比较
被引量:
12
2
作者
石仁才
商鸿生
王美南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52-56,共5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96- 0 0 5- 0 1 - 0 2 )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97K0 3- G5- 0 1 )资助。
文摘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燕麦变种和小麦变种对主要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供试草种包括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狗牙根等。结果表明 ,两个变种都引起全蚀病的典型症状 ,病株根系、根状茎、根颈和基部叶鞘等部位变褐色或黑色而腐烂 ,叶片黄化 ,植株瘦弱矮小。小麦变种的致病力与燕麦变种相当或略高。供试草种间发病程度明显不同 ,狗牙根、匍匐剪股颖和细弱剪股颖发病最重 ,多年生黑麦草较轻。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 ,小麦变种发生亦不广泛 ,二者都具有检疫重要性。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草坪
禾草
致病性
小麦
变种
燕麦
变种
Keywords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avenae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turf-grass
take-all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禾草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石仁才
商鸿生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9-93,共5页
基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97K03-G5-01)资助
文摘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小米草、猫尾草、弯叶画眉草、无芒雀麦、百喜草、苏丹草;以及4种禾本科作物,包括燕麦、甜高粱、小麦、玉米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供试禾草对其具有免疫能力,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小麦高度抗侵染;无芒雀麦和玉米具有中等程度的抗侵染能力,但抗侵入能力较差;高粱属的苏丹草和甜高粱中度感病,属于中感作物。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有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
关键词
草坪禾草
禾本科牧草
禾顶
囊
壳
玉米
变种
抗病性
Keywords
turf-grasses
gramineous forage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maydis
resistance
分类号
S435.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外线(UV)照射禾顶囊壳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袁红旭
商鸿生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4-99,共6页
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文摘
紫外线照射禾谷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的子囊孢子,孢子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剂量效应关系式符合S=e-λD(S为存活率;D为照射剂量)。受UV照射后,孢子萌发率也随照射时间增加呈指数下降,处理孢子可产生各种畸形芽管;形态正常的芽管也较对照生长缓慢。研究结果还表明,紫外照射后,病菌出现细胞壁破裂和细胞质外渗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紫外线处理使一些孢子致病性下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延长照射时间可增加弱致病性突变体出现的几率,但过大剂量的辐射则降低了这一几率。照射时间为10~15min,即存活率为015~010时。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生物效应
紫外线照射
作物
真菌
小麦
Keywords
Ultraviolet ray,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 biological effects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2.4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碳、氮源组合对小麦全蚀病菌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
26
5
作者
余永廷
谢媛媛
黄丽丽
康振生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863)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PCSIRT20055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和根系为碳源与不同氮源组合,培养滤液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叶片为碳源时酶活性最高,以玉米根系为碳源时酶活性较低,但两者之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有机氮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加入无机氮,但两种有机氮培养基中的酶活性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以牛肉膏为氮源时,在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 d时培养滤液中的酶活性最高,且酶活性随病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蛋白胨为氮源时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在病菌培养21 d时最高。以上结果表明,供试各组合中以牛肉膏为氮源、小麦叶片为碳源的组合为最佳组合,7 d时有相对较高的酶活性。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β—1
3-葡聚糖酶
MS培养基
碳源
氮源
Keywords
take-all pathogen of wheat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β-
1
,3-glucanases
MS medium
carbon source
nitrogen source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初步鉴定
被引量:
7
6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李荣禧
杜微
索凤兰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厅植保站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文摘
对巴彦淖尔盟地区采集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 ,进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初步鉴定该地区小麦全蚀病菌为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J .Walker)。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病原菌
鉴定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Keywords
Wheat
Take all
Variety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被引量:
7
7
作者
王美南
商鸿生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8-82,共5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96 -0 0 5 -0 1-0 2 )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97KO3-G5 -0 1)
文摘
从陕西省发生小麦全蚀病的 2 3个县 (市、区 )采集的病根分离出 63个禾顶囊壳菌株 ,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菌株有性态和附着枝形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同 ,其菌落生长适温为 2 0~ 2 5℃ ,最适 p H为 6.0~ 8.0 ,L-半胱氨酸对大多数分离菌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而燕麦汁有强烈的抑制作用。63个菌株全部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 J.Walker)。陕西菌株对供试禾谷作物致病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小麦、高粱、水稻、糜子、玉米、黑麦和燕麦。其中小麦高度感病 ,燕麦高度抗病 ,玉米可正常发病 。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陕西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被引量:
7
8
作者
张秋娥
曹克强
胡同乐
王树桐
杨军玉
王培培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基金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2004BA520A07)
文摘
2007年从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共分离得到62个菌株,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致病性,初步认定测定的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进一步采用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在所有菌株中扩增出870bp的条带,该片段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特异性片段,证实所测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病原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Keywords
wheat take-all
pathogen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被引量:
2
9
作者
王翠
燕照玲
施艳
王振跃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0,共4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122102110201)
文摘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性的测定结果,初步确定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采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所有菌株均获得大约870bp的条带,进一步确定所采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温室测定74个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株以中强致病力为主,不同地区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全蚀病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鉴定
致病力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wheat take-all
Gaeuma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identification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
22
10
作者
陈怀谷
王裕中
史建荣
沈素文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基金
江苏省应用研究项目!( Y91 0 2 8)资助
文摘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不相同 ,播种后第 3 5d调查发现 ,参试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 ,对燕麦的致病力最弱 ,对水稻的致病力居中。由此确认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全蚀病菌小麦变种。通过接种鉴定 ,明确了病菌的寄主范围。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致病力
寄主范围
禾顶
囊
壳
防治
Keywords
pathogen of wheat take all
pathogenicity
host range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
5
11
作者
王明祖
韩群营
付艳平
肖炎农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文摘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菌
禾顶
囊
壳
菌
小麦
变种
鉴定
Keywords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 variety, wheat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全蚀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及再生菌株的致病性
被引量:
4
12
作者
张颖
王刚
王美南
机构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32,共4页
基金
河南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G2002004)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4180011)
文摘
分别利用崩溃酶、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酶解小麦全蚀病菌,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显示,4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溶壁酶,该酶在浓度为16 mg/mL时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最佳的酶解时间为2~3 h,最适作用温度为28℃.制备的原生质体可以再生并与原始出发菌株具有相同的致病能力.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Gaeumannomses
graminis
var.tritici)
原生质体
全蚀病
致病性
Keywords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protoplast
take-all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5.1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
1
13
作者
邓渊钰
郑青松
李伟
孙海燕
张爱香
陈怀谷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3-1009,共7页
基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1-17)
文摘
为建立一种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将催芽2d的小麦种子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每个种子根中部接一个直径3mm的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菌碟,25℃下室内培养5d,量取根上病斑的长度,利用病斑的平均长度确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用已知抗性的品种和已知致病力的菌株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得到了相符合的结果;用该方法对多个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盆栽法测定的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评价,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用该方法对58株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和53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小麦品种抗性水平普遍较低,中抗品种仅占13.2%,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关键词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小麦
全蚀病
致病力
抗病性评价
Keywords
G.graminis var.tritici
Wheat take-all
Virulence
Assessment of resistance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阳市小麦全蚀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14
作者
朱芳
机构
安阳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河南农业》
2015年第7期29-29,共1页
文摘
一、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特征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又名根腐病、黑脚。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而地上部分的表现症状是因根部受害引起。小麦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快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表现点片麦芒回麦穗发白,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仅重病的显示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株矮化、稀疏,叶片处由下向上变黄,似干旱、缺肥。植株种子根、次生根大部分变黑。横剖病根,根轴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生有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危害现状
安阳市
禾顶
囊
壳
小麦
变种
防治
表现症状
地上部分
抽穗灌浆期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全蚀菌生物学研究
15
作者
姚健民
刘秋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致病力很强,主要危害水稻。
关键词
水稻全蚀病
禾顶
囊
壳
菌
水稻
变种
生物学特性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研究
商鸿生
王美南
《草业学报》
CSCD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禾顶囊壳两个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比较
石仁才
商鸿生
王美南
《草业学报》
CSCD
200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禾草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研究
石仁才
商鸿生
《草业学报》
CSCD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紫外线(UV)照射禾顶囊壳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袁红旭
商鸿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碳、氮源组合对小麦全蚀病菌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余永廷
谢媛媛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初步鉴定
刘正坪
王立新
李荣禧
杜微
索凤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陕西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王美南
商鸿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河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张秋娥
曹克强
胡同乐
王树桐
杨军玉
王培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王翠
燕照玲
施艳
王振跃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陈怀谷
王裕中
史建荣
沈素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
王明祖
韩群营
付艳平
肖炎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小麦全蚀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及再生菌株的致病性
张颖
王刚
王美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邓渊钰
郑青松
李伟
孙海燕
张爱香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安阳市小麦全蚀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朱芳
《河南农业》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水稻全蚀菌生物学研究
姚健民
刘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