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效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鑫雨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89,共9页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真菌病害。为明确叶菌唑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叶菌唑对从供试的219株菌株中随机选取的3株菌株(JY2208、HB2201和XC2116)不同...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真菌病害。为明确叶菌唑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叶菌唑对从供试的219株菌株中随机选取的3株菌株(JY2208、HB2201和XC2116)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以及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和咯菌腈按质量比5:1、3:1、1:1、1:3和1:5复配对菌株JY2208的联合毒力;采用胚芽鞘接种法测定了叶菌唑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效。结果显示:叶菌唑对3株假禾谷镰孢菌JY2208、HB2201和XC2116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0.0397±0.0035)、(0.9549±0.1152)、(0.6114±0.0393)及(0.0235±0.0015)μg/mL;叶菌唑对219株假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范围为0.0207~0.0839μg/mL,平均EC50值为(0.0406±0.0114)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可作为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叶菌唑的敏感性基线。叶菌唑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以及咯菌腈复配的增效系数(SR)范围为0.51~2.32,不同组合、不同配比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表明叶菌唑可以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复配使用。其中,当叶菌唑与氟啶胺按质量比5:1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强,SR为2.32。8%叶菌唑悬浮剂与50%氟啶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5:1复配,在80μg/mL剂量下,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治效果达100%。该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小麦茎基腐病 复配剂 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LZ-7菌株筛选、 鉴定及其生防潜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梦宁 朱文亭 +5 位作者 张时雨 赵培怡 王子明 施艳 陈琳琳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6,共9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能够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的细菌菌株,鉴定其种类,分析其生防潜能。【方法】将采自西藏林芝自然生境树木根围的土壤,用无菌水溶解后取上清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细菌纯化后在PDA平板...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能够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的细菌菌株,鉴定其种类,分析其生防潜能。【方法】将采自西藏林芝自然生境树木根围的土壤,用无菌水溶解后取上清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细菌纯化后在PDA平板上与假禾谷镰孢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生防菌株的种类;利用土壤接种方法,测定生防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苗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生防潜能;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生防菌株对其他病原真菌的抑菌谱。【结果】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拮抗假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细菌LZ-7,该菌株对假禾谷镰孢菌菌落的抑制率为52.3%。LZ-7菌株具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和明胶酶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碳源,其16S rDNA序列与娄彻氏链霉菌聚在同一分支,被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LZ-7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小麦种子后,苗期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降低了58.4%。此外,菌株LZ-7对禾谷镰孢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等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结论】在青藏高原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娄彻氏链霉菌LZ-7,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生长,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潜能,具备作为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禾谷镰孢菌 娄彻氏链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迪 陈思怡 +4 位作者 陈国亮 刘林文 陈华保 杨春平 常小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1,共10页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 【目的】探明四川地区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相互侵染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和PCR-VNT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毒素类型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并通过高粱粒接种法检测菌株在不同寄主间的相互侵染作用。【结果】来源于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菌株被鉴定为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其中禾谷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而亚洲镰孢菌的毒素化学型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各寄主菌株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以小麦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且与大豆菌株遗传距离较远;同时,各寄主菌株间能够相互侵染,但致病力存在差异。【结论】来源于四川小麦、玉米和大豆3种寄主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可相互侵染致病,具有加重其所致病害在该地区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复合种 毒素基因型 群体遗传多样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4
作者 殷铭灿 高续恒 +3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张承启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2,共9页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 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三唑类杀菌剂灭菌唑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室内测定了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发现其敏感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EC_(50)值分别为18.16、1.332和0.4613μg/m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南省9个地市采集分离的101株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C_(50)值范围在0.0586~0.9183μg/mL之间,平均值为(0.3866±0.1969)μg/mL,且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该平均EC_(50)值可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灭菌唑的敏感性基线。灭菌唑分别与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咪鲜胺5种杀菌剂复配后,对禾谷镰孢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系数(SR)在0.53~3.76之间,不同组合、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咪鲜胺与灭菌唑按质量比1:3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SR=3.76)。室内离体防治效果测定显示,在有效成分400μg/mL剂量下,咪鲜胺与灭菌唑质量比1:3复配剂的治疗作用防效最高,为82.63%。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灭菌唑的科学合理使用,并为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敏感性 咪鲜胺 复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唑醇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
5
作者 李梦雨 高续恒 +2 位作者 钱乐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0-548,共9页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致病菌。为明确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己唑醇对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的205株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致病菌。为明确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己唑醇对采自河南省6个地区的205株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最后采用胚芽鞘接种法测定了己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防效。结果表明:己唑醇对禾谷镰孢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EC_(50)值(μg/mL)从大到小依次为孢子萌发(22.5750)>分生孢子产量(2.1686)>芽管伸长(0.8922)>菌丝生长(0.3862)。己唑醇对205株禾谷镰孢菌的EC_(50)值在0.0345~0.9439μg/mL之间,平均EC_(50)值为(0.3578±0.1928)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均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田间不存在对己唑醇敏感性下降的抗性亚群体。己唑醇与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咪鲜胺及氟唑菌酰羟胺复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加或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范围在0.5042~3.7293之间。其中,己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按质量比1:5复配时,SR最大,为3.7293,实际EC_(50)值为0.0133μg/mL。室内防效测定结果显示,复配剂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药剂多菌灵、己唑醇和氟唑菌酰羟胺。己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按质量比1:5复配后在9μg/mL下,对小麦胚芽鞘的防效为93.93%。生产中可将己唑醇与氟唑菌酰羟胺或咯菌腈进行复配或轮换使用,以延缓田间抗药性的产生。该研究结果可为己唑醇的科学使用以及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 剂复配 禾谷镰孢菌 抑制活性 小麦赤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时曼丽 袁璋 +2 位作者 马吉坡 徐青 张明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模式的推广,同时受到气候变暖、抗茎基腐病品种少、专化型药剂缺乏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的趋...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模式的推广,同时受到气候变暖、抗茎基腐病品种少、专化型药剂缺乏等因素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的趋势,造成小麦减产和毒素积累,极大地威胁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安全和人畜健康。本文作者综述了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生长特点、侵染循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小麦茎基腐病高效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孢菌 茎基腐病 发生 防治 研究进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2 位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及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戊唑醇 抗药性 诱导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抗源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鹏 霍燕 +2 位作者 周淼平 姚金保 马鸿翔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1-435,共5页
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crown rot)抗性的材料,采用禾谷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的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的15.8%,... 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crown rot)抗性的材料,采用禾谷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的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的15.8%,包括C I12633、红蚰子、FHB143、Tiszataj和紫秆子等;大多数材料为感病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小麦材料对禾谷镰孢菌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具有不同的抗性水平,两种病害没有正相关性,暗示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的抗性机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广泛挖掘具有茎基腐病抗性的小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孢菌 茎基腐病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及药剂田间防效 被引量:21
9
作者 向礼波 杨立军 +6 位作者 薛敏峰 张学江 曾凡松 史文琦 宋远胜 龚双军 喻大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为(0.018 0±0.209 0)mg/L,平均值为(0.072 8±0.025 9)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_(50)值为(0.052 7±0.473 2)mg/L,平均值为(0.176 0±0.059 6)mg/mL;且其EC_(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_(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超过9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氟唑酰羟胺 敏感性 防治效果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小麦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禾谷镰孢菌产孢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宁海 张强 +4 位作者 杨蕊 霍云凤 郎剑锋 石明旺 陈锡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为了摸索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以麦芽糖作为碳源,产孢量最大;以... 为了摸索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光照、温度以及pH值等条件下对假禾谷镰孢菌的产孢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孢菌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以麦芽糖作为碳源,产孢量最大;以硫酸铵作为氮源、麦芽糖为碳源、光暗交替有利于病原菌产孢;25℃时产孢量最大,为产孢最适温度;在微碱性条件产孢量较好。综上所述,假禾谷镰孢菌最佳的产孢条件是:PSA培养基或麦芽糖培养基,以硫酸铵为氮源,以麦芽糖为碳源,微碱性,25℃光暗交替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培养基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雨 张文芝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烯菌酯能够强烈地抑制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EC50值分布在0.092~0.141μg/mL之间;并可降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以及影响其萌发的方式,使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萌发的比率增加;同时氰烯菌酯使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并使其芽管肿胀、扭曲,明显抑制其芽管的伸长生长;但对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子萌发 致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抗禾谷镰孢菌穗粒腐病种质资源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爱国 王帅帅 +5 位作者 段赛茹 张如养 邢锦丰 杨扬 宋伟 赵久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1-978,共8页
穗粒腐病是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的穗部真菌性病害,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粒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接种法,在北京通州和小汤山两个试验点,对国内外324份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进... 穗粒腐病是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的穗部真菌性病害,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资源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粒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接种法,在北京通州和小汤山两个试验点,对国内外324份玉米自交系种质资源进行禾谷镰孢菌抗性鉴定。综合2个试验点的抗性评价结果,鉴定到了9份禾谷镰孢菌穗粒腐病表现高抗的自交系,分别为OQ603、百黄混、PI 539921、Mo17、PI 406119、F321、X178、B09和PHG39。有48份自交系对禾谷镰孢菌的穗粒腐病抗性,在2个试验点均为抗级以上(包括高抗和抗)。从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的抗性分布情况来看,P群种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性,Iodent群和X群次之,而在其他类群中抗性分布趋势并不明显。这些自交系的鉴定,丰富了我国玉米穗粒腐病抗性种质资源,也为抗病育种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 禾谷镰孢菌 抗性鉴定 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禾谷镰孢菌的生物防治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路遥 王超 +2 位作者 申成美 陈怀谷 郭坚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从江苏小麦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菌中筛选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都有强致病力的F.graminearum菌株GF1117。为了对F.graminearum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稀释涂... 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原真菌。通过致病性测定从江苏小麦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菌中筛选到了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都有强致病力的F.graminearum菌株GF1117。为了对F.graminearum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小麦不同生境中分离筛选到35株对GF1117具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菌株,分别在田间和温室进行了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株拮抗细菌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在小麦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上对茎基腐病的防效不同;菌株1-8对两种病害的防效都在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赤霉病 茎基腐病 拮抗细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禾谷镰孢菌复合种SCAR类型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怀玉 王大为 +4 位作者 王丽娟 刘可杰 姜钰 徐秀德 左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28,共6页
利用禾谷镰孢菌特异性引物Fg16F/R,对分离自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籽粒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 arium gramine arum clade)的45株菌株作SCAR类型测定,并通过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玉米穗腐病籽粒中携带的病原禾谷... 利用禾谷镰孢菌特异性引物Fg16F/R,对分离自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籽粒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 arium gramine arum clade)的45株菌株作SCAR类型测定,并通过基因序列测定解析。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玉米穗腐病籽粒中携带的病原禾谷镰孢菌复合种存在两种SCAR类型:即类型1(F.gramine arum)和类型5(F.as iaticum),分别占供试菌株的80%和20%,并以F.gramine arum为优势致病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禾谷镰孢菌复合种 SCAR类型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对渗透压敏感性及电导率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3 位作者 张小风 王文桥 韩秀英 王志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184-189,共6页
通过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获取禾谷镰孢菌的抗戊唑醇菌株,探索了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的抗药性机制。抗药菌株经转接培养17代后筛选遗传稳定性抗性菌株,利用渗透压法和电导率法测定抗药菌株与亲本菌株之间的生理性差异。所获得的9个抗性菌株... 通过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获取禾谷镰孢菌的抗戊唑醇菌株,探索了抗戊唑醇禾谷镰孢菌的抗药性机制。抗药菌株经转接培养17代后筛选遗传稳定性抗性菌株,利用渗透压法和电导率法测定抗药菌株与亲本菌株之间的生理性差异。所获得的9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最大值为186.03,最小值为34.26。其中,有5个抗性菌株能保持较高的抗性水平。在含2.0%和4.0%的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下,抗性菌株的菌落生长直径要比亲本菌株大,而含相同浓度的KCl培养基中,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菌落生长变化无规律。在不同时间下,抗性菌株和亲本菌株的电导率变化明显,药剂驯化抗性菌株电导率变化比敏感菌株大,经200 min后药剂驯化的抗性菌株比紫外诱导的抗性菌株电导率普遍高。禾谷镰孢菌抗戊唑醇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和短时间内快速排泄杀菌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禾谷镰孢菌 渗透压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生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红骥 Allen G. Xue +2 位作者 Jinxiu Zhang 许艳丽 于德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中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试分离于大豆和小麦根部及根际土壤的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所测试的生防菌对2种镰孢菌抑菌... 以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中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试分离于大豆和小麦根部及根际土壤的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所测试的生防菌对2种镰孢菌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生防菌HJ-ZT1、HJ-MM7、HJ-ZT2、CH-Tr14、HJ-MM8和CH-Tr18的抑菌率显著高于CH-Tr51、HJ-MM35、HJ-MM9和ACM941。温室条件下生防菌处理对尖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2种病原菌的防效及对大豆的促生作用均存在差异,CH-Tr12、ACM941、SB24+HJ-MM7和化学药剂对尖镰孢菌防效效果较好,并很大程度促进植株生长;生防菌CH-Tr14、HJ-MM7和CH-Tr12对禾谷镰孢菌防治效果较好。田间试验中,生防菌处理ACM941+HJ-MM7使大豆增产10%,CH-Tr14增产9%,CH-Tr12增产8%,与化学对照增产6%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木霉 大豆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聪 徐建强 +3 位作者 于俊杰 陈长军 王建新 周明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分别扩增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敏感菌株(MBCS)的β1-微管蛋白基因(β1-S)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S),及多菌灵中抗菌株(MBCMR)和高抗菌株(MBCHR)的β2-微管蛋白基因(β2-MR和β2-HR),测序正确后连接到pET32a... 分别扩增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敏感菌株(MBCS)的β1-微管蛋白基因(β1-S)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S),及多菌灵中抗菌株(MBCMR)和高抗菌株(MBCHR)的β2-微管蛋白基因(β2-MR和β2-HR),测序正确后连接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pta感受态中,经IPTG(1 mmol.L-1)诱导,得到了N末端融合6×His纯化标签的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68×103的蛋白,和预测蛋白大小一致,表达的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表达的蛋白经HisTrapTM HP Columns纯化并做了Western-blot验证,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抗His标签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β-微管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纯化 WESTERN-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敏感基线的建立和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滔 王志伟 +4 位作者 牛芳胜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99,共4页
为了明确禾谷镰孢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及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山东和河北等不同地区的120个禾谷镰孢菌单孢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株敏感菌株对异菌脲、福美双、百菌清... 为了明确禾谷镰孢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及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山东和河北等不同地区的120个禾谷镰孢菌单孢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株敏感菌株对异菌脲、福美双、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禾谷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范围为0.007 2~0.200 7μg/mL,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7.875倍,平均值为(0.102 6±0.045 4)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的相对敏感性基线。戊唑醇与上述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相关系数低,均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不同配比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雪莉 耿忠义 +3 位作者 高龙银 赵京岚 任勇攀 李庆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为明确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抑菌率,计算增效系数(SR),据此评价2种药剂及其混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单剂对禾谷镰孢菌F.gra... 为明确咪鲜胺与嘧菌酯及其混剂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及其5种不同配比混剂的抑菌率,计算增效系数(SR),据此评价2种药剂及其混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单剂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EC50分别为0.058 mg·L^-1、0.030 mg·L^-1。咪鲜胺与嘧菌酯以6:2、5:2、4:2、3:2、2:2等混配组合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EC50分别是0.047、0.046、0.044、0.042、0.040 mg·L^-1;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镰孢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76、1.84、1.90、1.54、1.25。咪鲜胺与嘧菌酯6:2、5:2、4:2、3:2配比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有增效作用,其中4:2配比增效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玲 史建荣 +2 位作者 陈怀谷 石志琦 王裕中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建立禾谷镰孢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转化体系 ,选用禾谷镰孢菌株F12 8为受体 ,分别用裂解酶、蜗牛酶、崩溃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消化该菌细胞壁 ,都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 .其中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崩溃酶 ,而且... 为建立禾谷镰孢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转化体系 ,选用禾谷镰孢菌株F12 8为受体 ,分别用裂解酶、蜗牛酶、崩溃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消化该菌细胞壁 ,都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 .其中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崩溃酶 ,而且以 5g/L浓度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 ,消化 3.5~ 4.5h即可获得相当数量的原生质体 .菌量的加入以每毫升酶解液中加入 2 0mg湿菌丝产生的原生质体最多 .所制备出的原生质体的再生方式至少有 2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植物病害 致病机理 小麦 赤霉病 崩溃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