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麦类作物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鉴定
1
作者 刘霞霞 龙维丽 李惠霞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禾谷孢囊线虫是麦类生产上的重要线虫。为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和燕麦种质资源,以甘肃孢囊线虫群体为测试对象,采用室内接种法,通过测定单株白雌虫及孢囊数,对燕麦和小麦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燕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1... 禾谷孢囊线虫是麦类生产上的重要线虫。为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的小麦和燕麦种质资源,以甘肃孢囊线虫群体为测试对象,采用室内接种法,通过测定单株白雌虫及孢囊数,对燕麦和小麦品种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燕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1个高抗品种(陇燕3号),12个中抗品种。同样,在参试的小麦品种中无免疫品种,其中7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包括定丰12号、西旱3号、武春8号等。可将高抗燕麦品种陇燕3号作为抗病亲本,用来培育和选择具有持久抗禾谷孢囊线虫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燕麦品种 小麦品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和28SrDNA-D2/D3区序列特征及ITS-RFLP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叶文兴 徐秉良 +1 位作者 彭德良 黄文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共8页
禾谷孢囊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通用引物对甘肃、河南、安徽禾谷孢囊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省7个种群、河南1个... 禾谷孢囊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通用引物对甘肃、河南、安徽禾谷孢囊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省7个种群、河南1个种群、安徽1个种群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D2/D3区和ITS区的系统发育关系;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甘肃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甘肃的禾谷孢囊线虫rDNA-D2/D3区片段长度约为780bp,rDNA-ITS片段长度约为1040bp。7个甘肃禾谷孢囊线虫群体、1个河南安阳群体、1个安徽蚌埠群体的D2/D3区和新西兰的H.aucklandica群体亲缘关系很近;其ITS区同澳大利亚的H.australis、北京通州的H.avenae(AY148382)的亲缘关系很接近。RFLP分析表明,9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共产生了22个酶切片段,不同酶切的RFLP分布型在7个种群间没有差异。甘肃省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中国的C型群体相近,但不同于欧洲的A型群体和印度的B型群体。这是首次报道甘肃CCN种群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核糖体基因D2/D3区 核糖体基因ITS区 ITS-RFL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种衣剂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郝瑞 黄文坤 +3 位作者 刘崇俊 彭德良 李红梅 李惠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甘农种衣剂Ⅰ号、甘农种衣剂Ⅱ号、甘农种衣剂Ⅲ号、阿维菌素种衣剂AV1、阿维菌素种衣剂AV2和5.7%甲维盐等6个种衣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播种前对麦种进行8个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比较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甘农种衣剂Ⅰ号、甘农种衣剂Ⅱ号、甘农种衣剂Ⅲ号、阿维菌素种衣剂AV1、阿维菌素种衣剂AV2和5.7%甲维盐等6个种衣剂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播种前对麦种进行8个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比较小麦收获后土壤中孢囊数量的变化以及小麦增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土壤中孢囊线虫的繁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甘农种衣剂Ⅲ号(1∶35)、甘农种衣剂Ⅰ号(1∶50)和甘农种衣剂Ⅱ号(1∶35)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6%、53%和47%。不同种衣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增加,甘农种衣剂Ⅲ号(1∶35)、甘农种衣剂Ⅰ号(1∶50)、甘农种衣剂Ⅱ号(1∶35)和甘农种衣剂Ⅰ号(1∶35)增产率分别为37.6%、19.4%、17.9%和17.7%。本项目中自主研发的甘农种衣剂Ⅲ号防治效果最显著,不仅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具有安全、低毒、省工、经济的特点,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种衣剂 防治效果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被引量:13
4
作者 苏致衡 黄文坤 +3 位作者 郑国栋 张宏嘉 刘淑艳 彭德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0-2011年对北京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期定点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北京地区全年只发生1代,夏季滞育,卵孵化高峰为4月初;2龄幼虫侵染高峰为4月上旬,3龄幼虫发育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初,4龄幼虫发育高峰为5月上旬,白雌虫发育高峰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10月份播种后部分2龄幼虫就可以发生侵染并且冬前发育至3龄幼虫。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北京地区 发生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春龙 肖炎农 +5 位作者 向妮 黄朝炎 石磊 余旗红 王长青 陈富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100kg/hm2 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及5%涕灭威颗粒剂10kg/hm2计5个处理,... 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100kg/hm2 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及5%涕灭威颗粒剂10kg/hm2计5个处理,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和涕灭威处理后,小麦根内孢囊线虫幼虫数量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在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所有处理与空白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00kg/hm2的防效最好,达到40.22%,这一剂量导致收获期土壤中的孢囊数量较对照减少59.82%,可见淡紫拟青霉在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上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禾谷孢囊线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新 周洪友 马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117,共4页
2005—2008年调查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7个盟市的20个春小麦种植区,共采集分离并鉴定了255份根际土壤和根系。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Woll.)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 2005—2008年调查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7个盟市的20个春小麦种植区,共采集分离并鉴定了255份根际土壤和根系。调查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Woll.)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区都有分布。其中,在乌兰察布市的察哈尔中旗、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农科院和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禾谷孢囊线虫虫口密度最大,每250 g土壤的孢囊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38.4、29.4个和16.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鉴定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秀花 马娟 +2 位作者 高波 王容燕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 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型不同于国际上已命名的16个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唐山群体为一个致病型,它的致病型和山西太谷、安徽固镇群体的致病型相似;邯郸群体、保定群体和任丘群体的致病型属于同一致病型,这3个群体的致病型和定州群体的致病型很接近。对照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毒性 致病型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孢囊线虫与不同小麦根系的互作表型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小斌 梁旭东 +3 位作者 张龙 迟元凯 王暄 李红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3,共6页
为了明确高抗品种‘华麦1号’的抗禾谷孢囊线虫机制,以Pluronic F-127胶体为介质,比较了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J2)侵入根系前对抗病品种‘华麦1号’与感病品种‘豫麦34’和‘矮抗58’的根尖趋性差异,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观察了线虫侵入... 为了明确高抗品种‘华麦1号’的抗禾谷孢囊线虫机制,以Pluronic F-127胶体为介质,比较了禾谷孢囊线虫2龄幼虫(J2)侵入根系前对抗病品种‘华麦1号’与感病品种‘豫麦34’和‘矮抗58’的根尖趋性差异,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观察了线虫侵入3个品种后的发育进程。结果表明,J2对3个品种的根尖均表现明显的趋性,对‘矮抗58’的趋性最强,而对‘华麦1号’的最弱,接种4h和6h时‘华麦1号’与‘矮抗58’根尖吸引的线虫总量差异显著(P<0.05);组织染色观察到J2对3个品种的根系均有一定数量的侵入,但高抗品种‘华麦1号’根系侵入的幼虫量和后期形成的白雌虫量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豫麦34’和‘矮抗58’。结果证实,‘华麦1号’的抗性机制主要表现为减少线虫的有效侵入量、抑制侵入后的线虫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抗性 吸引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分子鉴定及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欧师琪 彭德良 李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共5页
禾谷孢囊线虫是温带禾谷类作物上的世界性重要病原线虫。本文回顾关于禾谷孢囊线虫的分子鉴定和亲缘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小麦品种抗性基因的筛选和应用等结果。根据上述方面的结果拟定更为合理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分子鉴定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小麦品种对禾谷孢囊线虫抗性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洪海 杨远永 彭德良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80-83,共4页
采用室外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鉴定15和10个小麦品种对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的抗性。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山东省主要小麦栽培品种对CCN均为感病,但感病程度有差异。烟农24抗性表现较好,潍麦8号抗性表现较差,且在室... 采用室外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鉴定15和10个小麦品种对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的抗性。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山东省主要小麦栽培品种对CCN均为感病,但感病程度有差异。烟农24抗性表现较好,潍麦8号抗性表现较差,且在室外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中的抗性表现基本一致。对接种量、异常天气等影响抗性效果评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小麦品种 抗病性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山东省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发生分布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洪海 丁海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83-86,91,共5页
2012年在山东省调查小麦田块242个,禾谷孢囊线虫(CCN)发生率为50.0%;聊城和菏泽发生普遍而严重,日照和临沂只是零星轻度发生;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0个。2013年在胶东地区调查小麦田块64个,CCN发生率为60.9%;与2012年相比,青岛和威海的CC... 2012年在山东省调查小麦田块242个,禾谷孢囊线虫(CCN)发生率为50.0%;聊城和菏泽发生普遍而严重,日照和临沂只是零星轻度发生;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0个。2013年在胶东地区调查小麦田块64个,CCN发生率为60.9%;与2012年相比,青岛和威海的CCN发生率升高,但发生水平明显较低;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禾谷孢囊线虫 田间调查 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禾谷孢囊线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改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庄 李惠霞 李敏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7,73,共6页
用SDS-蛋白酶K裂解法(SDS-PK)、TE-蛋白酶K裂解法(TE-PK)、PCR buffer-蛋白酶K裂解法(PCRB-PK)和盐酸胍裂解法(Gu.HCl)提取禾谷孢囊线虫单个孢囊基因组DNA,以提取得到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片段,以扩增成功率和效率... 用SDS-蛋白酶K裂解法(SDS-PK)、TE-蛋白酶K裂解法(TE-PK)、PCR buffer-蛋白酶K裂解法(PCRB-PK)和盐酸胍裂解法(Gu.HCl)提取禾谷孢囊线虫单个孢囊基因组DNA,以提取得到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片段,以扩增成功率和效率来反映基因组DNA提取的质量.结果表明:在所选的4种方法中,SDS-PK法扩增成功率最高,达85.71%,Gu.HCl法次之,TE-PK法最低.经微波裂解后,4种方法的DNA提取的成功率均有提高,其中微波裂解SDS-PK法为禾谷孢囊线虫单胞囊DNA提取的最优方法,PCR成功率可达9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DNA提取 微波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孢囊线虫在冬小麦上的繁殖特点及对其生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东升 彭德良 +2 位作者 齐淑华 路志强 王永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共3页
室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对冬小麦有很强的侵染力,能在其上大量繁殖。所试初始密度(Pi)分别为0(对照)、1000、3000、5000、7000、10000[卵和二龄幼虫粒... 室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对冬小麦有很强的侵染力,能在其上大量繁殖。所试初始密度(Pi)分别为0(对照)、1000、3000、5000、7000、10000[卵和二龄幼虫粒(头)/盆(直径10厘米,容积450毫升)〕时,该线虫均可在小麦根部最终形成大量孢囊(Pf),在0-7000的密度范围内,孢囊量随初始密度的增高而增大,其中,7000时的孢囊量明显较多,但10000时的孢囊量却明显下降;禾谷孢囊线虫在冬小麦上具有很高的繁殖速率(Pf/Pi),除密度为10000外,其余的繁殖速率值均大于10,且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还表明禾谷孢囊线虫在所试密度范围内对冬小麦株高、地上部干重(包括籽粒)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冬小麦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荣荣 王暄 +2 位作者 李红梅 王珍 刘海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3,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分析了样品的孢囊密度,发现采自商丘、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地区的样品孢囊密度普遍较高,CCN发生比较严重;利用双重PCR技术对样品的CCN种类进行了快速检测鉴定,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33份;菲利普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9份,与禾谷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样品有19份。菲利普孢囊线虫主要采自商丘、漯河、许昌、新乡、焦作等五个地区,其中商丘地区发生比较普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小麦的品种布局和孢囊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孢囊线 禾谷孢囊线虫 复合侵染 群体密度 双重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颍上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与危害 被引量:7
15
作者 俞翔 吴慧平 +1 位作者 马骥 王龙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27,133,共5页
为了解安徽皖北麦区及颍上县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和危害情况,用"zig-zag"法在皖北不同麦区采集小麦根际土样60份,利用Fenwick&Oostenbrink法分离CCN孢囊,统计卵密度发生频度。依据孢囊阴门锥等... 为了解安徽皖北麦区及颍上县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和危害情况,用"zig-zag"法在皖北不同麦区采集小麦根际土样60份,利用Fenwick&Oostenbrink法分离CCN孢囊,统计卵密度发生频度。依据孢囊阴门锥等形态特征,鉴定颍上县CCN种类。利用扩散系数法判断CCN田间平面分布型,利用系统观察法,动态监测小麦生长季节0~300mm土层的2龄幼虫(J2)虫口变化。通过酸性品红染色方法监测早期侵染;选择CCN密度中等田块,以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比较‘泛麦5’等品种的药剂处理间的株高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皖北麦区,62%的田块CCN卵发生密度为1~10个/g土;经鉴定发生在颍上县的CCN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颍上黄桥镇双楼村禾谷孢囊线虫在田间为块状分布;在颍上监测到J2对小麦侵染的最早时间在3月18日,当感染田块卵密度在2.5~20.5个/g土时,产量损失为9.8%~14.9%,其中‘泛麦5’产量损失显著,达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孢囊线 种群密度 早期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胜 王龙平 +3 位作者 檀根甲 王向阳 金鹏 吴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2,157,共6页
为了解安徽省萧县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和分布规律,2007-2010年间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随机调查法采集土样360份,用漂浮法分离孢囊,计算雌虫、孢囊的数量以及CCN发生率;每取样点选30... 为了解安徽省萧县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禾谷类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和分布规律,2007-2010年间进行了田间调查。利用随机调查法采集土样360份,用漂浮法分离孢囊,计算雌虫、孢囊的数量以及CCN发生率;每取样点选30个孢囊测计卵密度,利用频度法分析卵密度发生量(egg density occurrencequantity,EDQ)频度,以及不同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EDQ差异。依据孢囊阴门锥形态和de-Man法鉴定种类。结果表明,萧县马井镇麦区线虫种类为Heterodera avenae,调查田块中87%田块发生CCN,中等海拔(31~40m)田块的EDQ显著高于低海拔(21~30m)的EDQ(P<0.05);沙土地田块中,前茬为大豆时的EDQ显著高于前茬为玉米时的EDQ(P<0.05),不同土壤类型田块EDQ差异不显著。本文首次揭示了安徽省萧县禾谷类孢囊线虫发生和分布规律,为当地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 卵密度 发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惠霞 彭焕 +3 位作者 彭德良 朱锐东 徐鹏刚 李建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 2013年8月下旬,对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从嵩草和矮嵩草根部和根际土样中分离得到孢囊线虫。通过对孢囊和孢囊阴门锥的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其特征为孢囊浅褐色,阔柠檬形,阴门锥双膜孔,未见阴门下桥,泡状突明显。利用通用引物 AB28和 TW81对其群体rDNA-ITS 区进行 PCR 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 ITS 区序列长度为1045 bp。将所测得序列在 Genbank 和 Blast 上比对,结果显示,此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与 H .avenae 群体相似度达99%~100%。进一步证实寄生于甘肃天祝高寒草甸草原嵩草和矮嵩草的孢囊线虫均为 H .avenae ,这是首次报道莎草科嵩草和矮嵩草也是禾谷孢囊线虫的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草原 禾谷孢囊线虫 嵩草 矮嵩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坤 席天元 +1 位作者 张耀芳 郑经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6-574,共9页
2010—2011年期间,在小麦扬花抽穗期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小麦上的孢囊线虫进行系统调查,对主要群体的线虫形态学(包括孢囊和2龄幼虫)进行显微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分析其rDNA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的小麦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禾谷... 2010—2011年期间,在小麦扬花抽穗期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小麦上的孢囊线虫进行系统调查,对主要群体的线虫形态学(包括孢囊和2龄幼虫)进行显微观察、测量和描述,并分析其rDNA分子特征。结果表明:来自山西省的小麦孢囊线虫主要群体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所有群体线虫的rDNA-ITS区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均得到1条大小为1 045bp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西省的9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与来自国内的安徽、江苏、河南、北京、河北、青海等地区及国际上印度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以及澳大利亚的澳洲孢囊线虫(H.austr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欧洲的德国、摩洛哥、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主要群体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形态特征 ITS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D5菌株的鉴定及其杀线活性测定
19
作者 陈瑞莲 毛维兴 +2 位作者 刘永红 张树武 徐秉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9-205,共7页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株杀线木霉D5菌株的种类,并评价了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木霉D5菌株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ITS序列登录号:OL661629;TEF序列登录...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株杀线木霉D5菌株的种类,并评价了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木霉D5菌株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ITS序列登录号:OL661629;TEF序列登录号:ON241311)。浓度为1.0×10^(7)cfu/mL的D5菌株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原液处理2龄幼虫72 h后,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5.20%和86.57%。在温度为20~80℃范围内以及pH为2~10时,发酵液均具有较高杀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鉴定 禾谷孢囊线虫 发酵液 线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