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多粘菌传麦类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剑平 陈炯 +1 位作者 郑滔 程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综述了近10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禾谷多粘菌生态学、传播病毒特性、超微结构特征、体内病毒粒子观察、所传播的麦类病毒种类、基因组序列测定、血清学关系、病毒自发缺失突变及其机理、病害发生规律以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麦类病毒 传播媒介 生态学 超微结构 基因组 血清学 病害发生规律 抗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的简易提取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阮义理 邹皖和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65-67,共3页
简化了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ingham)休眠孢子提取方法为:洗净干燥麦根,经高速粉碎机粉碎,称1g浸泡于15ml 1%偏磷酸钠和0.25%吐温20的混合提取液中,4℃下过夜。在强度为1000KHz的超声波发生器上处理45min,过滤,在血球计... 简化了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ingham)休眠孢子提取方法为:洗净干燥麦根,经高速粉碎机粉碎,称1g浸泡于15ml 1%偏磷酸钠和0.25%吐温20的混合提取液中,4℃下过夜。在强度为1000KHz的超声波发生器上处理45min,过滤,在血球计数板上计0.03mm^3的体眠孢子数。此提取法省去了组织捣碎机捣碎和低速离心等程序,因此工效比原方法提高3倍以上。比较了简化与不简化2种方法提取不同大麦品种根部所得的孢子数量,探讨了样品放置在超声波发生器上不同部位对休眠孢子提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休眠孢子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剑平 MJ Adams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描述了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单核的原质团经分裂,形成多核原质团,进而发育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中形成许多次生游动孢子。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中的次生游动孢子均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 本文描述了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单核的原质团经分裂,形成多核原质团,进而发育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中形成许多次生游动孢子。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中的次生游动孢子均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具膜小管、脂质粒和核糖体等细胞器。成熟的游动孢子囊中还可见游离的鞭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原质团 游动孢子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
4
作者 阮义理 邹皖和 王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295-297,共3页
1989~1994年在浙江省嘉善、宁波和浦江,江苏省盐城和上海市等5地大麦黄花叶病重病田,用休眠孢子定量法评价399价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结果免疫和高抗品种0份,抗64份,中抗到高感335份。大麦不同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有... 1989~1994年在浙江省嘉善、宁波和浦江,江苏省盐城和上海市等5地大麦黄花叶病重病田,用休眠孢子定量法评价399价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结果免疫和高抗品种0份,抗64份,中抗到高感335份。大麦不同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有极显著差异,孢子数相差近14倍。抗大麦黄花叶病的品种数远多于抗禾谷多粘菌的品种数。在抗禾谷多粘菌的品种中,仅不到半数品种高抗大麦黄花叶病。经统计分析,大麦品种间抗禾谷多粘菌与抗病毒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大麦黄花叶病毒 大麦品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游动孢子侵染小麦的若干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施志新 王道本 李国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7-351,共5页
测定了温度,pH值和Zn^(2+)等因子对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侵染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动孢子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0~25℃,5℃以下和30℃以上侵染率显著下降,35℃时不能侵染;侵染的最适pH值为7.0~7.5,当pH值≤4.5或≥9.0... 测定了温度,pH值和Zn^(2+)等因子对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侵染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动孢子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0~25℃,5℃以下和30℃以上侵染率显著下降,35℃时不能侵染;侵染的最适pH值为7.0~7.5,当pH值≤4.5或≥9.0时不能侵染.Zn^(2+)浓度为0.004~0.04ppm时,侵染逐渐下降,0.4ppmZn^(2+)溶液完全阻止侵染.采用Zn^(2+)溶液(8ppm)冲洗法测得游动孢子侵染小麦初生根的最短时间为90分钟,5~8小时侵染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多粘菌 浸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传小麦线状病毒研究”获重大突破性进展
6
作者 陈国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传小麦线状病毒 小麦 黄花叶病毒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风轮状内含体 膜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生态学、超微结构及其传播的燕麦花叶病毒基因组合序列研究
7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生态学 超微结构 传播途径 燕麦 花叶病毒 基因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同步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的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缪倩 季英华 +3 位作者 任春梅 魏利辉 周益军 程兆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5-599,共5页
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高度相似、难以用常规手段鉴定的问题,根据两种病毒基因序列的异同点设计了三条引物CWWY-R2、CW1-F2和WY1-F2,以植物总RNA为模板、CWWY-R2为引物反... 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高度相似、难以用常规手段鉴定的问题,根据两种病毒基因序列的异同点设计了三条引物CWWY-R2、CW1-F2和WY1-F2,以植物总RNA为模板、CWWY-R2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优化建立了一种同步检测两种病毒的反应体系:cDNA1.6μL,引物(10μmol.L-1)各0.4μL,10×PCR Buffer(不含Mg2+)2μL,dNTPs(10mmol.L-1 each)0.4μL,Taq DNA聚合酶(5U.μL-1)0.8μL,MgCl2(25mmol.L-1)0.8μL,ddH2O 13.2μL,合计20μL;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50s,50℃50s,72℃90s,共30个循环,72℃延伸10min。WYMV和CWMV的PCR扩增预期目的片段分别为508和918bp。利用该方法对江苏高邮、扬州和大丰的样本进行检测,它们分别为WYMV、WYMV、CWMV单一侵染,证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两种病害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禾谷多粘菌 复合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抗病特性的研究——Ⅰ.抗病性与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建军 李祥 侯明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传毒介体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尽一致。具体表现为抗病品种SK-4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均强,SN7859抗病毒能力强,但抗介体能力较弱;感病品种81-5抗病毒能力弱,但抗介体能力较强,而8201-69则抗病毒和抗介体的能力均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梭条斑花叶病毒 禾谷多粘菌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病毒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10
作者 杨荣明 《农家致富》 2014年第24期34-35,共2页
江苏省小麦病毒病主要为虫传或病原真菌传播的病毒病害,如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条纹叶枯病,由禾谷多粘菌传播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由蚜虫传播的小麦黄矮病,均为局部偶发性病害。一、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为... 江苏省小麦病毒病主要为虫传或病原真菌传播的病毒病害,如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条纹叶枯病,由禾谷多粘菌传播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由蚜虫传播的小麦黄矮病,均为局部偶发性病害。一、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为土传病毒病,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引起,危害小麦。江苏省主要在沿江、里下河、沿淮等地区发生。一般病田减产10%~50%,重者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病毒病害 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 梭条斑花叶病毒 蚜虫传播 禾谷多粘菌 黄花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国祥 林凯 +4 位作者 黄玉富 于世来 沈向明 纪如贵 朱明海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梭条花叶病 发生面积 禾谷多粘菌 90年代 危害程度 种植面积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病毒病 减产 土壤 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大小麦根部的一种半知菌的形态特征
12
作者 杜金歧 陈永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4,共4页
有一种半知菌寄生于大、小麦及禾本科杂草根部,其表现症状、菌体形态与禾谷多粘菌易于混淆.在根部细胞内见到的是它的念珠状菌丝体或由菌丝形成的微菌核.它不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花叶病毒.该菌能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平展... 有一种半知菌寄生于大、小麦及禾本科杂草根部,其表现症状、菌体形态与禾谷多粘菌易于混淆.在根部细胞内见到的是它的念珠状菌丝体或由菌丝形成的微菌核.它不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花叶病毒.该菌能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平展、具粘质、黑色的菌落,其中有线状和念珠状菌丝,菌丝大都埋入基质.分生孢子梗极短,产生在线状菌丝上.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呈稍弯的长椭圆形.鉴定为Microdochium bolleyi(Sprayue)de Hoog & Hermanides-Nijh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知菌 禾谷多粘菌 麦类 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主编陈剑平研究员荣获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13
作者 吴敬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陈剑平 光华工程科技奖 植物病毒学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禾谷多粘菌 青年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14
《麦类文摘》 1999年第5期38-39,共2页
Z991231 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赵桂东,朱海波…(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大麦科学.-1999,(1).-37~39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除具有丝核菌的共同特点外,在菌落形态和菌核形成等性状上... Z991231 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比较研究/赵桂东,朱海波…(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大麦科学.-1999,(1).-37~39大麦纹枯病菌与其轮作物丝核菌除具有丝核菌的共同特点外,在菌落形态和菌核形成等性状上均有明显差异;人工交互接种结果显示,各分离物对原寄主都表现出强致病力,呈现典型纹枯或立枯症状,但对其它作物的致病力差异较大。(表4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力 大麦纹枯病 丝核菌 麦二叉蚜 生物学特性 禾谷多粘菌 徐淮地区 麦长管蚜 共同特点 菌核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15
作者 李莲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梭条花叶病 综合防治 发病程度 禾谷多粘菌 黄花叶病 小麦产量 经济损失 发生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