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α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7,共8页
为明确禽源α干扰素(IFN-α)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体内外增殖的抑制效果,本试验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分别采用鸡胚成纤维(DF-1)细胞和海兰褐鸡作为模型,于REV接种前(预防)和接种后(治疗)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禽IFN-α处理,分析禽... 为明确禽源α干扰素(IFN-α)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体内外增殖的抑制效果,本试验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分别采用鸡胚成纤维(DF-1)细胞和海兰褐鸡作为模型,于REV接种前(预防)和接种后(治疗)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禽IFN-α处理,分析禽IFN-α在体外和体内对REV增殖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禽IFN-α浓度为33 IU/mL的治疗组72 h细胞和上清中REV的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禽IFN-α浓度为33 IU/mL的预防组72 h细胞中REV的增殖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通过比较各组海兰褐鸡的平均体重、血液中REV阳性率和病毒载量、泄殖腔REV阳性率和排毒量、免疫器官指数和病毒载量系统评估禽IFN-α对REV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禽IFN-α浓度为1 500 IU的治疗组海兰褐鸡21和28日龄时体重显著升高(P<0.05),14日龄时肝脏发育指数以及14和28日龄时的脾脏发育指数显著降低(P<0.05),14日龄时血液和脾脏中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5),7和21日龄时泄殖腔排毒量显著降低(P<0.05)。本试验在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2个层面均证实了禽IFN-α对REV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这不仅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辅助手段,也为未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干扰素 体外水平 体内水平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动态监测
2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感染同居组的10只SPF鸡在感染后第7天时即检测到2只鸡呈病毒血症阳性,腹腔感染同居组SPF鸡在感染后第21天时检测到1只鸡呈阳性;(4)3种检测方法中,RT-qPCR和IFA检出REV效果更好。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途径感染REV后鸡群血浆中的带毒状态,为REV感染的科学防控和净化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 排毒规律 反转录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GD09株的分离与全基因组测序 被引量:2
3
作者 史伟伟 刘红波 +2 位作者 徐成刚 廖明 曹伟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0-174,共5页
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处理后经接种DF-1细胞,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命名为GD09。... 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处理后经接种DF-1细胞,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命名为GD09。依据已发表的REV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8295bp,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序列中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将该分离株的亚群特异性gp90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D09分离株与中国分离株HA990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gp90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新验 王兴龙 +1 位作者 卢胜明 刘月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4-448,I0005,共6页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方法提取感染REV-T和脾坏死病毒(SNV)的SPF鸡胚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利用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区引物进行扩增。采集肿瘤病鸡,以及人工感染REV 28 d后鸡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腺、法氏囊等器官,进行扩增。同时将采集的脏器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IHC)。结果REV-T感染的组织未检测出电泳条带,而SNV感染的细胞中检测到了一条300bp特异而清晰的电泳条带,而且SNV感染的鸡组织中,PCR方法检测到了特异的条带。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了肿瘤组织,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布。结论PCR检测REV更快捷,特异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洁 曾显营 +4 位作者 祁小乐 李鑫 李倩倩 陈化兰 田国彬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感染REV HLJR0901株后,分别于10日龄免疫重组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6)及10日龄和24日龄... 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感染REV HLJR0901株后,分别于10日龄免疫重组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6)及10日龄和24日龄两次免疫r LH5-6疫苗,并设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于免疫后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REV后HI抗体滴度均低于相应的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感染REV后,免疫一次Re-6灭活疫苗、r LH5-6活疫苗及两次r LH5-6活疫苗的实验鸡攻毒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0%及80%,排毒鸡数分别为4/10、4/10及3/10;未感染REV的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组实验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REV对AIV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加强免疫r LH5-6疫苗可以部分减轻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流感疫苗 免疫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牛秀杰 赵妍 +1 位作者 薛美 王云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为了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LTR和gag基因的保守区域各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检测插入感染与全病毒感染的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方法(Real-time PCR)。以pMD-LTR,pMD-gag... 为了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LTR和gag基因的保守区域各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检测插入感染与全病毒感染的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方法(Real-time PCR)。以pMD-LTR,pMD-gag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敏感性能检测到10拷贝标准品;能特异性检测REV样品,不与其它禽相关病原发生交叉反应;板内、板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应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REV的鸡的心、肝、脾、肺、肾、盲肠扁桃体、腺胃和法氏囊进行初步检测,结果显示法式囊中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Ⅰ 实时荧光PCR 网状内皮增殖病毒 GAG基因 LT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感染鸡的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
7
作者 匡宝晓 徐福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4-97,共4页
32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腹腔接种3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T、REV-DIA和REV-C45),0.5mL/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不同时期检测感染鸡外周血白细... 32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腹腔接种3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T、REV-DIA和REV-C45),0.5mL/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不同时期检测感染鸡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各试验组鸡的白细胞总数和异嗜性白细胞百分率及总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百分率先降低后升高,而淋巴细胞总数则在接种后第3天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第10天起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细胞数的变化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 组织增殖病毒 白细胞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8
作者 韩京哲 黄萌萌 +11 位作者 许萌萌 王国栋 张玉龙 刘润杭 于航博 吴子文 柯二靖 凌丹 于晓雪 高玉龙 李留安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3,共8页
为研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囊膜蛋白gp90单克隆抗体,试验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gp90,转化至感受态细胞BL21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采用纯化的gp90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 为研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囊膜蛋白gp90单克隆抗体,试验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gp90,转化至感受态细胞BL21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采用纯化的gp90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筛选鉴定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对单克隆抗体的亚型、效价进行测定;并初步测试单克隆抗体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中检测gp90蛋白和REV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REV囊膜蛋白gp90获得成功表达和纯化,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REV gp90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该单克隆抗体亚型均为IgG1、Kappa,腹水效价均可达1∶64000;该单克隆抗体不仅可用于Western blot或IFA检测gp90原核表达蛋白和真核表达蛋白,还可用于IFA检测REV的TCID50效价。研究表明,成功制备的REV gp90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的REV检测方法建立和gp90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囊膜蛋白gp90 原核表达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淑玉 任庆玲 +9 位作者 任书麟 石梦圆 王嘉 赵潇楠 翁鸿宇 唐志鹏 胡小然 郭龙宗 郭艳 王一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102,共7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的肿瘤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EV在我国不同种类的鸡群中感染率逐年升高,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并继发...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引起的肿瘤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EV在我国不同种类的鸡群中感染率逐年升高,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并继发其他病原感染,给我国家禽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尚未有针对REV的商品化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日常监测和淘汰阳性种鸡进行防控。因此,加强对REV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综述了RE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发病机制,并对当前常用的诊断方法进行了评价,以期为RE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机制 混合感染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比较
10
作者 徐凤霞 孙万里 +3 位作者 张亚文 常爽 王一新 赵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 为比较血液和粪便等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的准确率,从而为制定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净化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构建REV垂直传播感染雏鸡模型,分别采用DF-1细胞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对1日龄雏鸡血液和胎粪样品,7~70日龄鸡(每隔1周)的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进行REV检测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血浆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灵敏度最高,阳性检出率为100%(25/25),其次为病毒分离,阳性检出率为96%(24/25),RT-PCR检出率最低;对1日龄出壳的SPF鸡胎粪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与病毒分离灵敏度一致,阳性检出率均为80%(20/25),RT-PCR检出率最低,为28%(7/25)。对7~70日龄鸡(每隔1周)进行血液和泄殖腔棉拭子检测,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与1日龄检测情况总体相似,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荧光定量RT-PCR、病毒分离和RT-PCR。结果表明,在同一检测时间点使用同一检测方法,胎粪/泄殖腔棉拭子REV阳性检出率基本低于血液检出率。本研究初步比较了不同方法检测REV人工感染鸡胚孵化雏鸡的带毒情况,为实施REV净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 病毒分离 RT-PCR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对雏鸡致病性增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萍萍 袁朋 +2 位作者 魏凯 胡莉萍 朱瑞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1-1518,共8页
禽波氏菌可引起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且经常与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共感染。为研究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致病性的变化,试验中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胚构建雏鸡的免疫抑制状态,雏鸡孵出后再经呼吸道感染禽波氏菌... 禽波氏菌可引起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且经常与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共感染。为研究免疫抑制状态下禽波氏菌致病性的变化,试验中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胚构建雏鸡的免疫抑制状态,雏鸡孵出后再经呼吸道感染禽波氏菌,模拟临床二者的混合感染。分别监测混合感染与单纯感染条件下雏鸡的生长状况、免疫器官指数、ND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禽波氏菌抗体水平、禽波氏菌入侵组织时间、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其他细菌的继发感染状况等。结果发现REV感染可导致雏鸡严重的生长抑制和免疫抑制作用,感染禽波氏菌后使抑制作用加重,且干扰了针对禽波氏菌的抗体的产生。禽波氏菌在REV免疫抑制状态雏鸡肝、心和肾中的检出时间比单纯感染组提前了1d。混合感染组雏鸡气管黏膜完全脱落,肝、心等组织内细胞广泛性坏死,细菌继发感染病例数增多。REV免疫抑制状态下,机体防御体系被破坏,对禽波氏菌的免疫应答降低,为禽波氏菌在组织中的侵袭扩散提供了便利,使禽波氏菌对雏鸡的致病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氏菌 网状内皮增殖病毒 免疫抑制 共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丽青 王树峰 +1 位作者 吕朋 吴延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39,共3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它禽类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它是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由于病毒引起的肿瘤以网状组织增...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鸡、鸭、鹅、火鸡及其它禽类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它是以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综合征、淋巴组织和其它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一群病理综合征,由于病毒引起的肿瘤以网状组织增生为特征,因此称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流行学分析 肉鸡 诊断 感染 肿瘤形成 网状细胞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囊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瞿晓兰 王宏俊 +1 位作者 陈小玲 章振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154-157,共4页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REV毒株为模板,采用RT_PCR技术扩增了REV env部分基因,长为939 bp,并进行亚克隆到pMD18_T质粒载体上,连接、转化、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ET_env,将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REV的env基因与已发表的SNV株、中...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REV毒株为模板,采用RT_PCR技术扩增了REV env部分基因,长为939 bp,并进行亚克隆到pMD18_T质粒载体上,连接、转化、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ET_env,将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REV的env基因与已发表的SNV株、中国HA9901株以及A株同源性均达94%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以上。将该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_32a重组,并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用SDS_PAGE电泳,免疫印迹和薄层凝胶扫描分析,表达产物与理论推理一致;免疫印迹结果证明,表达的env蛋白可被REV阳性血清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ENV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病鸡肿瘤组织中同时检测出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桂平 陆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J亚群白血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同时检测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肿瘤 长末端重复序列 反转录病毒 virus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建山 崔基贤 刘莹 《现代畜牧兽医》 2012年第5期33-35,共3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的一组肿瘤性综合征。诊断RE不仅需要见到典型的肉眼和组织学病变,而且需要证明REV的存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的诊...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的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群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它禽类的一组肿瘤性综合征。诊断RE不仅需要见到典型的肉眼和组织学病变,而且需要证明REV的存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的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 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SPF雏鸡血液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其细胞周期相关因子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燕 刘文超 +4 位作者 付礼胜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SPF雏鸡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其细胞周期素D1、p27表达的影响。将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CCK-8、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雏鸡外周血液上述被检指标...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SPF雏鸡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其细胞周期素D1、p27表达的影响。将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CCK-8、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雏鸡外周血液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EV感染SPF雏鸡后,其外周血液中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雏鸡,且p27mRNA水平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雏鸡;病毒感染后期Cyclin D1mRNA表达及其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雏鸡,然而p27转录显著低于对照组雏鸡(P<0.05)。REV感染SPF雏鸡导致的血液T、B细胞增殖能力下降、Cyclin D1mRNA转录及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p27mRNA转录下降与REV感染所致的雏鸡免疫机能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雏鸡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 细胞周期素D1 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外周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蛋鸡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和禽白血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17
作者 张栋 杨凯 +2 位作者 刘波 刘娜 孔令静 《家禽科学》 2017年第10期38-40,共3页
某蛋鸡场80日龄蛋鸡出现渐进性消瘦和生长发育不良,剖检可见腺胃肿大,乳头挤压出现脓性分泌物。无菌取病死鸡的腺胃进行荧光定量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样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均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 某蛋鸡场80日龄蛋鸡出现渐进性消瘦和生长发育不良,剖检可见腺胃肿大,乳头挤压出现脓性分泌物。无菌取病死鸡的腺胃进行荧光定量RT-PCR/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样品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均为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蛋鸡场发病的原因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和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白血病毒 RT-PCR/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治
18
作者 葛仕豪 《山东畜牧兽医》 2010年第8期94-95,共2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是由反转录病毒属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所引起鸡、火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综合症。RE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禽类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免疫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免疫抑制性疾 防治 诊断 反转录病毒 经济损失 免疫应答 免疫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肿瘤病料中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共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4
19
作者 张志 崔治中 +1 位作者 姜世金 周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4-278,共5页
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斑点杂交 (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 1 3株MDV野毒株中 ,有 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 ,又可... 采用细胞培养、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斑点杂交 (Dotblot)的方法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生肿瘤的病料中同时进行MDV和REV的分离和鉴定。在分离到的 1 3株MDV野毒株中 ,有 4株培养物既能在IFA中与REV的单抗反应 ,又可以用PCR扩增出REV的LTR ;另有 4株培养物能扩增出REV的LTR ,但在IFA中却不与REV的单抗反应。结果表明我国MD肿瘤中存在着REV的共感染 ,且我国MDV某些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有可能已经整合进了REV的LTR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共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星 韦平 《家禽科学》 2007年第10期43-46,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 Virus REV)引起的鸡、鸭、火鸡和其他禽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该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形成。该病能引起禽的免疫抑制.并可导致严重的疫苗污染.对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Robinson和Twiehaus于1958年首次在美围分离了REV(T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肉皮 反转录病毒 肿瘤形成 Virus 综合征 网状细胞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