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亚单位蛋白的功能与基因控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建生 成大荣 +1 位作者 董国雄 李俊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17-19,共3页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是禽大肠杆菌病的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一种蛋白质突起,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人畜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素菌毛相比,禽源性大肠杆菌的菌毛研究起步稍晚,尤其对其亚单位(FimB、FimE、FimA、...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是禽大肠杆菌病的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一种蛋白质突起,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人畜致病性大肠杆菌粘附素菌毛相比,禽源性大肠杆菌的菌毛研究起步稍晚,尤其对其亚单位(FimB、FimE、FimA、FimI、FimC、FimD、FimF、FimG、FimH等)的功能及基因控制报道尚少,直到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此才有较多的了解。近年研究表明,FimA是Ⅰ型菌毛的主要结构蛋白,FimA的表达受到一个“相变开关”的控制。FimB蛋白可控制’相变开关”的“开”和“关”,FimE只控制“相变开关”的“关”,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FimA的表达与否。FimD是菌毛在菌体上定位所必需的。FimC则与FimA的生物合成有关。FimE、FimF、FimH与菌毛的粘附特性有关,并且可能是控制菌毛长度和数量的调控因子。为了对Ⅰ型菌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作者对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关的Ⅰ型菌毛亚单位的功能与基因控制作一初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Ⅰ型 菌毛亚单位 蛋白结构 禽源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禽源性食品相关致病菌的污染机制及其防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春艳 王靖飞 +2 位作者 付朝阳 郭莹莹 侯艳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4-5,共2页
禽类产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相对也会增加。而被细菌污染的禽肉和禽蛋又是人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据统计,在我国能引起人禽共患病的病菌主要有副伤寒肠... 禽类产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相对也会增加。而被细菌污染的禽肉和禽蛋又是人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据统计,在我国能引起人禽共患病的病菌主要有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中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后,随食品进入机体,大量繁殖后,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疾病;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感染食物后,在食品中产生毒素,人和禽是因食入该毒素而中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已成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针对我国养禽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有效地减少人禽共患病,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 食品安全 污染机制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源大肠杆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与耐药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玲 许薇 +2 位作者 李丽 蒋月 刘桂丽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9-51,共3页
为了研究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相关性,以K-B纸片法对禽源34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latem-1和bla CMY-2阳性率分... 为了研究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相关性,以K-B纸片法对禽源34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latem-1和bla CMY-2阳性率分别为73.5%和52.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被检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7.6%,而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41.1%。本研究结果说明禽类细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提示控制禽源耐药细菌对人类健康与卫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孔令超 李志国 +6 位作者 张瑞华 焦玉祥 马明杰 郭翠平 朱岩丽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影响,分别采用针对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影响,分别采用针对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与qepA 8个耐药基因的通用引物,对93株2012-2013年分离自山东省的禽源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并对其进行了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0.54%-86.30%);PMQR基因携带率达到60.21%(56/93),其中26.88%(25/93)的菌株携带2种PMQR基因,1.07%(1/93)的菌株携带3种PMQR基因;qnrA、qnrB、qnrC、qnrD与qepA基因未被检测到,qnrS、oqxA和oqxB基因在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较为广泛,其检出率依次为22.58%(21/93)、40.86%(38/93)和24.73%(2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