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估
1
作者 万志敏 李亚锋 +9 位作者 孙建文 姜文杰 赵喆泓 汤婷 谢泉 李拓凡 邵红霞 秦爱建 钱琨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 为构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的二联疫苗候选株,试验通过CRISPR/Cas9和Cre-Loxp系统,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表达EGFP蛋白的重组病毒FAdV4-EGFP为载体,构建能够稳定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并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blot试验以及SPF鸡保护性试验等方法,探究此重组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为鸡提供的保护力。结果显示:研究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H7N9禽流感亚型病毒HA蛋白的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命名为FAdV4-H7;FAdV4-H7能在LMH细胞高效复制,并能在LMH细胞传代15次后仍能稳定表达HA蛋白;FAdV4-H7不仅高度致弱,而且能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针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和FAdV-4的中和抗体,能为SPF鸡提供足够保护来抵抗致死性FAdV-4感染。研究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病毒FAdV4-H7,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FAdV-4的联防联控提供了二联苗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蛋白 重组血清4型腺病毒 CRISPR/Cas9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鉴定H7N9禽流感病毒PA-X的互作蛋白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国双 姜童潇 +3 位作者 郭艺迪 段铭 张茂林 关振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为探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PA-X蛋白的功能,采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筛选与鉴定与PA-X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构建PA-X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4T-PA-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并利用GST亲合树脂进... 【目的】为探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PA-X蛋白的功能,采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筛选与鉴定与PA-X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方法】构建PA-X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4T-PA-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并利用GST亲合树脂进行纯化得到GST-PA-X融合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将GST-PA-X和GST对照蛋白分别与A549细胞裂解液总蛋白进行体外孵育,得到的蛋白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后进行质谱检测分析。【结果】经GST pull-down筛选与质谱分析鉴定后得到39个高可信度的可能与PA-X互作的候选蛋白质。通过GO注释和KEGG等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RNA的代谢及加工、mRNA翻译及运输、多肽生物合成及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对其中评分最高的蛋白Hsp70-2与PA-X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验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Hsp70-2与PA-X可以在细胞浆中共定位。【结论】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筛选到39种与PA-X互作的候选蛋白,且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候选蛋白Hsp70-2与PA-X存在共定位,为深入探讨PA-X在AIV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h7n9 PA-X GST pull-down 质谱 hsp70-2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基础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玉凤 郭晓兰 +5 位作者 王颖 周俊梅 方丹云 曾谷城 晏辉钧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665,共9页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特征,为更好地预防与治疗H7N9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ISAID数据库中下载中国2013年分离的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基因及蛋白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相关的流感病毒序列,... 【目的】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的分子特征,为更好地预防与治疗H7N9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GISAID数据库中下载中国2013年分离的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株的基因及蛋白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相关的流感病毒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的系统进化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特异位点、飞沫传播关键氨基酸位点、致病及毒力相关位点、耐药性位点及潜在糖基化位点等的变异情况。【结果】2013年中国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为四源重组病毒,所有基因片段均来源于禽类,不含任何人流感病毒基因;病毒HA的受体结合位点发生了2个关键氨基酸的变异(G186V和Q226L);在与飞沫传播有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中,个别氨基酸已发生了变异(T160A、Q226L);该病毒具有8个毒力增强位点;所有分离株的M2均发生了S31N变异;分离株A/Shanghai/1/2013的NA的耐药位点发生了R294K变异;所有毒株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结论】H7N9禽流感病毒为四源重组的新型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具有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a-2,6 Gal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但目前尚未获得经飞沫传播的充分条件,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该病毒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表明对禽类致病性不强,但其对人类呈高致病性,这可能与其毒力位点的特征有关。所有分离毒株均发生了对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的耐药性突变,个别毒株已发生了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达菲)的耐药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致病性 分子基础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人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晓兰 司露露 +5 位作者 管大伟 王颖 于玉凤 方丹云 武婕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目的】对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来源、基因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分子差异,旨在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与其致病性及其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 【目的】对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其来源、基因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分子差异,旨在了解毒株的遗传进化特征与其致病性及其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两株从轻症病例和重症死亡病例中分离的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较分析两株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基因组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宿主特异性位点及致病相关位点等重要分子特征;从禽流感共享数据(GISAID)下载2013年至2014年10月轻症和重症病例的病毒分离株序列,分析致病相关关键位点差异,并分析这些变异与其致病性及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这两株H7N9禽流感病毒的HA、NA和M基因来源于2013年华东地区流行的H7N9禽流感病毒,NP、NS、PA、PB1和PB2基因来源于2013年在广东地区禽类中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PA蛋白L336M和PB1蛋白I368V的突变率随流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并存在地区差异;两株病毒各基因核苷酸同源性达到99.2%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在99.5%以上,但各基因节段存在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其中HA受体结合位点存在一个关键氨基酸的差异(226L和226 Q),宿主特异性位点存在两个关键氨基酸的差异(PB2-591L和PB2-591Q,PB2-627E和PB2-627K),毒力位点存在两个关键氨基酸差异(PA-353R和PA-353K,PB2-627E和PB2-627K);M2均发生了S31N突变;潜在糖基化位点均相对保守;2013年至2014年10月报道的重症病例病毒分离株PB2蛋白E627K突变率高于轻症病例分离株。【结论】两株来自不同临床类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重组病毒,是由华东地区流行的人H7N9禽流感病毒和在广东地区禽类中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来;H7N9禽流感病毒的某些致病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在流行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必须密切监测毒株的变异动向;两株致病力不同的病毒各基因节段虽然同源性较高,但存在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其中PB2蛋白627位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可能对病毒的致病性起重要作用,与所致疾病临床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测序 进化特征 分子特征 致病性 临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何军 胡万富 +4 位作者 李芙蓉 刘丽萍 马明英 史永林 孙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8,共6页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3年分离的5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具有代表性的H7N9、H7N3、H7N7和H9N2等毒株序列,运用分子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3年分离的5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具有代表性的H7N9、H7N3、H7N7和H9N2等毒株序列,运用分子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全基因组特征.结果 我省流行的H7N9病毒HA基因与A/duck/Fujian/6390/2010(H7N3)相似度最高,NA基因与A/northern shoveler/Hong Kong/MPL133/2010(H2N9)株相似度最高,6个内部基因片段与中国北京、香港、湖南、江苏地区分离的H9N2毒株相似度接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NS1蛋白218~230位氨基酸缺失、M2蛋白的N31S突变、HA蛋白的G186V、Q226L突变以及NA蛋白69~73位的删除,并且我省人感染H7N9病毒均带有PB2的E627K突变,同时PA-100A、PA-356R、PA-409N这些易感人类的特征氨基酸也在本次流行的H7N9病毒中发现;此外HA蛋白裂解位点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以及未发现NA蛋白R294K突变也是我省H7N9病毒主要特征.结论 我省人感染H7N9病毒与中国其他省份流行株高度同源,该病毒获得跨种传播、毒力增强、耐药等能力均与病毒蛋白功能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基因组 序列比对 氨基酸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监测与基因进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曹蓝 李魁彪 +7 位作者 陆剑云 陈艺韵 刘艳慧 鲁恩洁 马钰 夏丹 刘文辉 狄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2,119,共7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基因变异和进化特点进行分析,掌握本地区H7N9病毒病原学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广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0份,提取核酸扩增HA、NA、M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重要蛋白突变情况和遗传进化特点。结果广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同源性差异较大,大部分毒株基因与广东毒株同源性最高,部分毒株基因与河南、内蒙古等地毒株同源性最高。监测到5株病毒为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部分病毒出现了HA蛋白Q226L的突变,提示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SAα-2, 6Gal受体结合能力增加。HA蛋白和NA蛋白上糖基化位点均有一定的增加和缺失突变。HA、NA和M1蛋白上毒力相关位点均突变增强。M2蛋白均呈现耐药突变,同时监测到2株高致病性突变株出现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遗传进化结果显示,HA基因和NA基因在华南和华东分支均有分布,M1基因进化特点相对复杂,分别与华南地区H9N2、H7N9病毒,及北方地区的H7N9病毒重组。结论 2017年广州地区发现2株对达菲耐药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变异株。H7N9禽流感病毒在广州地区不断发生进化重组,具有遗传多样性和复杂性,提示高致病性耐药株有向华南以外地区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突变株 耐药 基因变异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雅 朱进 冯振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9-763,共5页
人感染新型H7N9型禽流感自2013年确诊以来全国蔓延,表现出极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引发了极大的关注。该病由新型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基因突变率高,一旦发生对人类呼吸道上皮受体的适应性突变,极易导致暴发性大流行。文中从H7N9... 人感染新型H7N9型禽流感自2013年确诊以来全国蔓延,表现出极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引发了极大的关注。该病由新型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基因突变率高,一旦发生对人类呼吸道上皮受体的适应性突变,极易导致暴发性大流行。文中从H7N9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感染患者的特征、检测措施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基因突变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治疗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小鼠和雪貂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的肺组织动态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邓巍 李彦红 +13 位作者 朱华 徐艳峰 陈霆 李枫棣 鲍琳琳 许黎黎 黄澜 吕琦 袁静 向志光 高凯 姚艳丰 于品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17,I0006-I0007,共7页
目的 了解用H7N9禽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和雪貂后,其肺部动态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及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BALB/c小鼠经鼻腔接种106EID50(50 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1、2、3、5、7、14、28天分别安乐死2~3只小鼠... 目的 了解用H7N9禽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和雪貂后,其肺部动态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及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BALB/c小鼠经鼻腔接种106EID50(50 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1、2、3、5、7、14、28天分别安乐死2~3只小鼠;雪貂经鼻腔吸入接种106EID50(500 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3、7、14、28天分别安乐死1只雪貂,分别观察动物的临床特征改变,肺组织的大体组织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动态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毒分布及肺组织各种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感染病毒后的小鼠出现竖毛、嗜睡、死亡等表现,雪貂表现为打喷嚏、鼻腔分泌物、稀便、嗜睡等;大体观察小鼠与雪貂肺组织均可见到暗红色病灶;光镜观察小鼠与雪貂的肺组织均呈现坏死性支气管炎和渗出性间质性肺炎、肺泡炎.感染第2天开始出现炎性病变,7~9 d炎症病变最严重,14 d后逐渐修复吸收,28 d基本完全吸收; 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多,以T细胞增多为主,尤其是CD8+ T细胞两种动物均大量表达.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BALB/c小鼠和雪貂肺组织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感染后7~9 d肺部炎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最严重,CD8+T细胞明显增多,14 d后病灶逐渐吸收.该研究可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该病及进行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BALB C小鼠 雪貂 肺组织 病理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广东省肇庆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谭翰清 程洁萍 +5 位作者 谭海芳 朱颖梅 林凤 梁晓晴 陈捷 麦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207,240,共7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肇庆市2014-2016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方法对肇庆市17例H7N9患者咽拭核酸直接进行8节段基因序列扩增与测定,用BioEdit5.0、MEGA6.0进行同源性和重要氨基酸位点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进化树,参... 目的了解广东省肇庆市2014-2016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方法对肇庆市17例H7N9患者咽拭核酸直接进行8节段基因序列扩增与测定,用BioEdit5.0、MEGA6.0进行同源性和重要氨基酸位点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进化树,参比序列从GenBank下载。结果 7份H7N9病例标本获得8节段全基因序列,HA与A/chicken/Dongguan/695/2014(H7N9)相似度最高,NA与A/chicken/Dongguan/1075/2014(H7N9)相似度最高;内部基因与2013—2014年广东东莞、深圳禽源H7N9及H9N2相似度较高。HA和NA基因与广东省东莞、广州、深圳等地市的H7N9序列同处于珠三角进化分支,与安徽、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分支的序列相似性低。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发生G186V、Q226L变异,裂解位点序列均为PEIPKGR↓GLF,含有2个碱性氨基酸;M2蛋白上发现耐药位点S31N,PB2蛋白上发现E627K突变,NA蛋白上未发现耐神经氨酸酶的位点变异。结论肇庆市人感染H7N9病毒株可能来源于2013—2014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禽源H7N9和H9N2,G186V、Q226L和E627K位点变异增强了对人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神经氨酸酶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通量测序快速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裴广倩 范航 +4 位作者 安小平 王伟 徐晓蒙 史套兴 童贻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探索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咽拭子样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分别提取编号为106、089及024 3份样本RNA,反转录,cDNA扩增,用Ion Torrent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个咽拭子样本的测序结果中均能检... 目的探索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咽拭子样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分别提取编号为106、089及024 3份样本RNA,反转录,cDNA扩增,用Ion Torrent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个咽拭子样本的测序结果中均能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拼接出的基因组序列可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快速地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可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拼接基因组序列及进行序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h7n9禽流感病毒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修文琼 郑奎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644,共9页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对中国的突袭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本文从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的起源和基因重组事件、病毒基因的多样性、重要突变位点与病毒致病性、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治疗、疫苗研究和预防等多个方面对...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对中国的突袭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本文从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的起源和基因重组事件、病毒基因的多样性、重要突变位点与病毒致病性、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治疗、疫苗研究和预防等多个方面对国际、国内有关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与治疗 疫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波 贺玲 +1 位作者 虞竹溪 陈湘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3-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中,4...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3-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中,4例病情稳定已出院,其余2例生命体征平稳进入康复期;在6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无医护人员受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高质量的专科护理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救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现状 被引量:54
13
作者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1-656,共6页
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致... 2013年3月在中国华东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人类感染禽流感疫情,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以其对人类的高致病性及远高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而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就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致病的分子基础、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研究进展,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致病性 临床特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症和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丹云 郭晓兰 +5 位作者 于玉凤 晏辉钧 司露露 王颖 江丽芳 周俊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研究来自不同临床类型H7N9感染者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探索病毒分子特性与致病差异的关系。【方法】建立人PBMC体外培养及病毒感染模型,人肺组织体外培养及病毒感染模型以及小鼠感染H7N9动物模型,分别从以上3个层次研究两株来自... 【目的】研究来自不同临床类型H7N9感染者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探索病毒分子特性与致病差异的关系。【方法】建立人PBMC体外培养及病毒感染模型,人肺组织体外培养及病毒感染模型以及小鼠感染H7N9动物模型,分别从以上3个层次研究两株来自轻症和重症H7N9感染者病毒分离株(即GD-6和GD-7)的感染性及病理损伤状况。【结果】两株病毒均能感染人PBMC、人肺组织体外培养模型和Balb/C小鼠的肺组织,并在其中有效复制,且GD-7的增殖能力强于GD-6。病毒主要感染人肺组织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GD-7引起肺组织的病例变化更加明显。在小鼠肺组织,GD-7的病毒载量高于GD-6,小鼠感染病毒后其肺指数增大,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且GD-7对小鼠的致病力强于GD-6。【结论】重症分离株GD-7的复制能力和致病力强于轻症分离株GD-6,结合前期研究结果 ,两株病毒存在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差异,其中PB2蛋白的627位点在GD-7发生了突变E627K,因此推测病毒载量及关键位点突变可能对病毒的致病力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感染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快速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黎 彭海燕 +6 位作者 周明浩 余慧燕 曾晓燕 祁贤 崔仑标 焦永军 史智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快速真核表达体系,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表达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提取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RNA,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扩增HA读码框全长基因,将HA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pMD1...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快速真核表达体系,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表达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提取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RNA,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扩增HA读码框全长基因,将HA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pMD18-T-HA重组载体。设计含Kozak序列的引物从pMD18-T-HA质粒中扩增出平末端HA基因,采用Topo克隆构建表达载体pLenti-HA-V5。将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HA蛋白的表达,通过血凝实验鉴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经反转录PCR获得1 683 bp的HA全长基因,完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70 000的重组蛋白。IFA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该蛋白与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同时血凝实验证实其具有血凝活性。结论成功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了HA蛋白的快速真核表达系统,为研制H7N9病毒亚单位疫苗、中和表位研究、假病毒包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病毒载体 真核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恬 迟莹 +3 位作者 张黎 张文帅 彭海燕 史智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构建甲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以表达其编码的蛋白。方法:从南京分离株H7N9流感病毒[A/Nanjing/1/2013(H7N9)]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pMD18... 目的:构建甲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以表达其编码的蛋白。方法:从南京分离株H7N9流感病毒[A/Nanjing/1/2013(H7N9)]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建pMD18-T-NS1质粒,以pMD18-T-NS1质粒为模板扩增NS1基因。双酶切NS1基因PCR产物与PXJ40-MYC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MYC-NS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NS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法可见NS1基因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7N9非结构蛋白NS1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NS1蛋白的细胞模型和NS1蛋白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nS1 真核表达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和禽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的毒力评估
17
作者 郭晶 夏瑜 +4 位作者 杨佳欣 张晓璇 高鑫鑫 刘成 李旭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46,共7页
新型禽源A型H7N9禽流感病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对病毒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导致禽类和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的进化、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2014年和2015年从中国江苏分离出1株禽源和2... 新型禽源A型H7N9禽流感病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对病毒的遗传进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于H7N9禽流感的防控十分重要。为了解导致禽类和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的进化、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2014年和2015年从中国江苏分离出1株禽源和2株人源H7N9病毒,分别对这3株病毒的进化进行了评估。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有98.7%至99.5%的同源性,并聚集成两个系统发育群。3株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具有96.8%至99.6%的同源性。在2株人源分离株的PB2中有E627K氨基酸位点突变,且在血凝素(HA)切割位点无连续碱性氨基酸插入。动物试验表明,人源分离株SZ19在小鼠中的毒力比禽源分离株CK/SZ141高,接种了SZ19病毒的小鼠体重下降了18%。此外,在观察期间2株试验病毒均未致死小鼠。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禽源病毒相比,人源H7N9病毒更容易感染小鼠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试验结果提示对禽类和人类进行H7N9禽流感系统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哺乳动物模型中对H7N9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进行系统评估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进化 毒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对雪貂致病性与传播力的比较
18
作者 邓巍 许黎黎 +15 位作者 鲍琳琳 朱华 陈霆 吕琦 李枫棣 袁静 向志光 高凯 徐艳峰 黄澜 李彦红 姚艳丰 于品 雍伟东 张连峰 秦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2-37,I0010,共7页
目的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 目的针对2013年3月中国爆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进行致病性及传播力的研究,并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进行比较。方法对新发H7N9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雪貂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道排毒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等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H7N9毒株在雪貂群体中的传播力进行研究。结果雪貂模型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传播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7N9病毒的致病性低于H5N1,与2009年起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当。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雪貂的呼吸道、心脏、肝脏以及嗅球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可以通过飞沫在雪貂间进行低水平的传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病毒基因组内有多个位点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较H5N1禽流感病毒低,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相当,H7N9禽流感病毒可在雪貂间进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致病性 传播力 动物模型 雪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及其感染人气道黏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妍蓉 谈思怡 +7 位作者 林宇静 刘曦 郑晓滨 乔永康 Tan Kai Sen 王德云 张评浒 严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且目前尚...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可以感染人,且目前尚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然而,H7N9禽流感已成为一种持续的公共卫生威胁,截至目前,中国已暴发了6次H7N9禽流感疫情,向WHO报告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已有1567例,其中615例死亡。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中,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首当其冲,在病毒传播和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7N9禽流感病毒如何跨越种属屏障造成人的感染,以及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而导致的黏膜损伤诱发的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是该综述探讨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跨种间传播 气道上皮细胞 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DNA疫苗对鸡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单继艳 刘兵 +6 位作者 柳金雄 陈普成 张乾义 谷春阳 曾显营 姜永萍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7-470,共4页
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AIV)疫苗研制是必要的技术储备,本研究根据A/Anhui/1/2013(H7N9)株的HA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克隆于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VAH7,将其作为DNA疫苗进行SPF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采用60μg/羽剂量... 防控H7N9禽流感病毒(AIV)疫苗研制是必要的技术储备,本研究根据A/Anhui/1/2013(H7N9)株的HA基因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和全基因合成,克隆于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VAH7,将其作为DNA疫苗进行SPF鸡的免疫保护效力评价。采用60μg/羽剂量的pVAH7单次或加强免疫3周龄SPF鸡;首免7周后,以106EID50的A/Chicken/Shanghai/S1053/2013(H7N9)通过鼻腔接种途径攻毒。结果显示,pVAH7单次和加强免疫均可以有效诱导血凝抑制(HI)和中和(NT)抗体的产生。而且NT抗体水平与HI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并在免疫初期(3周)显著高于相对应的HI抗体水平;单次免疫组攻毒后第5 d在泄殖腔部位仍可以分离到病毒,加强免疫组鸡在攻毒后5 d则检测不到病毒,而对照组在感染后3 d^7 d均可分离到较高滴度的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pVAH7能够对SPF鸡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可以作为防制H7N9亚型禽流感的后备DNA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禽流感病毒 DnA疫苗 保护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