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对麻保沙星在鸡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显会 陈杖榴 +1 位作者 张淑婷 曾振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按每kg体重30万个CFU在鸡胸部肌肉注射接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 1),人工诱发鸡急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选用90只51~60日龄健康未经多杀性巴氏杆菌苗免疫的岭南黄鸡,18只用作病理模型研究,其余72只随机分为6组,进行静注、肌注及内服麻... 按每kg体重30万个CFU在鸡胸部肌肉注射接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 1),人工诱发鸡急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选用90只51~60日龄健康未经多杀性巴氏杆菌苗免疫的岭南黄鸡,18只用作病理模型研究,其余72只随机分为6组,进行静注、肌注及内服麻保沙星(2 5mg/kg)在健康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鸡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麻保沙星的浓度。用MCPKP药物动力学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麻保沙星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迅速且完全、分布广泛、消除缓慢。急性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除显著延长了肌注及内服麻保沙星的消除半衰期、血药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和降低肌注给药的峰浓度外,对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麻保沙星 鸡体 药动学特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2
作者 张联荣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7期89-90,共2页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影响牛群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其中牛支原体主要引发慢性肺炎及呼吸道疾病,而多杀性巴氏杆菌则可导致牛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当两种病原体同时侵袭时,便会引发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影响牛群健康的重要病原体,其中牛支原体主要引发慢性肺炎及呼吸道疾病,而多杀性巴氏杆菌则可导致牛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当两种病原体同时侵袭时,便会引发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目前,随着养牛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该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多杀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圆圈病毒3型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庄丽云 雷天宇 +8 位作者 戴婷婷 吴玲玲 朱金玲 廖悦辰 牛群 包银莉 黄翠琴 戴爱玲 郑新添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查明福建省龙岩市某鸡场肉鸡消瘦、呼吸困难、病死率升高原因,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鉴定、荚膜分型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等分析;以及进行病毒核酸PCR检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鸡中分离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 为查明福建省龙岩市某鸡场肉鸡消瘦、呼吸困难、病死率升高原因,对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鉴定、荚膜分型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等分析;以及进行病毒核酸PCR检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鸡中分离的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微突起、表面光滑、奶油状的菌落;分离菌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达到99.9%以上,菌株荚膜为A型;该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均表现为高度敏感;从病鸡中检测出圆圈病毒3型(GyV3)VP2基因,与GenBank(登录号MK089248)GyV3同源性最高(99.9%)。结果表明,该鸡场发生圆圈病毒3型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圈病毒3型 多杀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病原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检验用菌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妍 张一帜 +4 位作者 王秀丽 王甲 刘燕 姚文生 任小侠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类兽用生物制品效力评价用菌株,制备了一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4801株,并对菌种的形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及毒力等进行检定,进一步评估了冻干菌菌数的稳定性,对冻干菌... 为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类兽用生物制品效力评价用菌株,制备了一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4801株,并对菌种的形态、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及毒力等进行检定,进一步评估了冻干菌菌数的稳定性,对冻干菌与新鲜培养菌液的毒力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冻干菌种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血清学特性、真空度、纯粹、剩余水分、毒力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版菌种标准的规定。冻干菌菌数保持稳定,并且与新鲜培养的攻毒菌液相比,毒力并无差异。本研究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类兽用生物制品效力评价用菌株的制备和检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巴氏杆菌CVCC44801株 毒力 效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岭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8期114-115,共2页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链球菌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且没有明显品种限制,两者可出现混合感染,引起...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急性或散发性传染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链球菌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是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且没有明显品种限制,两者可出现混合感染,引起病猪发生肺炎、脑膜炎及败血症等一系列复杂的严重临床症状。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常将其作为单一性疾病进行防治,缺乏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导致两类混合感染疾病周期性流行,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兽医人员,应根据生猪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同时结合病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确诊病情,从而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病例,探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现象,以期为养殖场对两种疾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猪链球菌 混合感染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牛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犊牛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卓 冯继红 +3 位作者 梁纤纤 郑启铭 刘文锴 夏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新疆某牛场的犊牛出现咳喘、鼻镜干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症状,通过剖检、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死亡牛只肺部可见明显出血并且伴有肺部实质性肝变;牛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C... 新疆某牛场的犊牛出现咳喘、鼻镜干燥、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的症状,通过剖检、细菌分离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死亡牛只肺部可见明显出血并且伴有肺部实质性肝变;牛肺炎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检测都为阳性,溶血性曼氏杆菌PCR检测为阴性。通过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本次疾病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牛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本研究通过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法找到病因,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多杀巴氏杆菌 牛肺炎支原体 混合感染 分离鉴定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口服8301多糖抗御人工感染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作用的观察
7
作者 李宏胜 孟聚诚 +1 位作者 孟宪松 袁永隆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选用昆明种小白鼠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 ,其中实验两个组 ( 组和 组 )和强毒对照组 , 组每鼠每天饲喂 830 1多糖 6mg, 组每鼠每天饲喂 830 1多糖 10 mg,连喂 10 d,停药 2 d后 ,用 1个最小致死量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 ,... 选用昆明种小白鼠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 ,其中实验两个组 ( 组和 组 )和强毒对照组 , 组每鼠每天饲喂 830 1多糖 6mg, 组每鼠每天饲喂 830 1多糖 10 mg,连喂 10 d,停药 2 d后 ,用 1个最小致死量的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 ,结果对照组小白鼠 10 10死亡 , 组 10 10死亡 , 组 9 10死亡 ,表明 830 1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及抗感染作用 ,同时也说明口服 830 1多糖剂量大小与抗感染作用强弱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301多糖 多杀巴氏杆菌 小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8
作者 张海江 《畜禽业》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牛呼吸系统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多发病,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其中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是牛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原,这些病原体可能单独或混合感染,导致牛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严重... 牛呼吸系统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多发病,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其中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是牛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原,这些病原体可能单独或混合感染,导致牛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牛的健康生长。介绍牛支原体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特性和诊断方法,并提出综合措施进行防控,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多杀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人工感染小鼠病理切片的制备与观察
9
作者 陶乔孝慈 杨丽 +1 位作者 王雪竹 伍晔晖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10期11-13,共3页
在新疆昌吉某羊场剖检分离出一株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为了研究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的致病性和病羊脏器产生的病理变化。本试验用分离到的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通过滴鼻方式人工感染小鼠,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并采集... 在新疆昌吉某羊场剖检分离出一株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为了研究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的致病性和病羊脏器产生的病理变化。本试验用分离到的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m-XJC01通过滴鼻方式人工感染小鼠,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并采集肺、肝、脾、肾,HE染色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小鼠感染后表现为精神低沉,眼角和鼻端有较多分泌物,12 h后开始死亡,24 h内感染小鼠全部死亡。本研究表明Pm-XJC01有较强致病性,能够引起小鼠脏器的病变,产生明显病理学变化,尤其是肺部变化比较严重,这为进一步探究该菌株的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多杀巴氏杆菌 人工感染 小鼠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禽白血病病毒亚群混合感染诊断及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东还 吴强 +5 位作者 温贵兰 胡璇 张小波 文明 欧德渊 龚新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537,共12页
【目的】明确引起贵州某规模化(20万羽)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的病因及科学用药,最大限度减轻经济损失,同时为规模化养殖场防控禽白血病和净化鸡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送检病鸡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 【目的】明确引起贵州某规模化(20万羽)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的病因及科学用药,最大限度减轻经济损失,同时为规模化养殖场防控禽白血病和净化鸡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送检病鸡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采集病料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CR检测及gp85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命名为Pm-GZXF2021;Pm-GZXF2021为荚膜A型Pm,具有黏附素(ptfA、hsf-1、hsf-2、pfhA、fimA和ta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外膜蛋白(ompA、ompH、plpB和oma87)和铁摄取(exbB、exbD、tonB、Fur、hgbB和hgbA)相关的毒力基因,同时携带有喹诺酮类的gyrB耐药基因和内酰胺类的tem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m-GZXF2021对米诺环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氧氟沙星、新霉素、头孢拉定、麦迪霉素及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而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健康昆明小鼠在接种Pm-GZXF2021纯培养菌液(1.7×10;CFU/mL)后12 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昆明小鼠小肠均出现胶冻样浸润,肝脏肿大且伴有白色坏死灶。从病鸡的组织样品检测出ALV,命名为ALV-GZXF2021;由基于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ALV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ALV-GZXF2021与5株ALV-K参考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与A、B、D、E、J亚群处于不同分支,即ALV-GZXF2021属于K亚群。【结论】贵州某规模化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是由Pm与K亚群外源性ALV混合感染所致。因此,养殖场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一般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及疫苗接种等,尤其是建立无禽白血病的种鸡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Pm) 白血病病毒(ALV) K亚群 混合感染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1
11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5 位作者 傅光华 陈红梅 万春和 陈珍 彭春香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提供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该方法能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扩增出1条460 bp的特异片段,而无法从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1型副黏病毒、番... 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提供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该方法能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扩增出1条460 bp的特异片段,而无法从大肠杆菌、鸭疫里氏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禽1型副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和鸭基因组DNA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 ng.L-1的细菌基因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等20种中药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22
12
作者 曲径 殷中琼 +3 位作者 贾仁勇 彭练慈 康帅 李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提取艾叶等2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血清型A∶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艾叶、黄连、黄柏、秦皮、... 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提取艾叶等20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血清型A∶1)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艾叶、黄连、黄柏、秦皮、地榆、虎杖6种中药提取物对巴氏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范围在6.25-50mg/mL;赤芍、何首乌、茵陈、射干、甘草、蒲公英、白鲜皮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 值范围在50-100mg/mL;金银花、柴胡、板蓝根、夏枯草、穿心莲、知母、苦参7种中药提取物的MIC值大于100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连、黄柏、秦皮、虎杖和艾叶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0.5,黄柏、秦皮、黄连和虎杖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秦皮、地榆和黄柏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连、黄柏、地榆、艾叶对巴氏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黄连、黄柏、地榆和艾叶为相加、协同作用;地榆和黄柏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禽多巴氏杆菌 抗菌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及邻近省份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7
13
作者 程龙飞 许利娜 +7 位作者 林建生 陈红梅 仇微红 施少华 叶和佳 胡秀美 梁昭平 黄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0-44,共5页
本研究收集2007-2013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禽霍乱病死亡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进行种和荚膜群的鉴定,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其Heddleston氏耐热菌体抗原型。结果共分离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95株,其中鸭源74株,鸡源17株,鹅源4... 本研究收集2007-2013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禽霍乱病死亡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进行种和荚膜群的鉴定,琼脂扩散试验鉴定其Heddleston氏耐热菌体抗原型。结果共分离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95株,其中鸭源74株,鸡源17株,鹅源4株。其荚膜群全为A型,1型耐热菌体抗原型占67.4%。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的报道相同,禽源(不含火鸡)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仍然以A:1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抗捕获ELISA法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IgM抗体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建飞 徐步 +4 位作者 陈溥言 蔡宝祥 毛洪先 邵国青 凌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试验采用纯化的鸡IgG和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再以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株能稳定地分泌抗鸡IgM(μ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 本试验采用纯化的鸡IgG和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再以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株能稳定地分泌抗鸡IgM(μ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μ链)抗血清阻断试验,证明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是抗鸡IgM(μ链)特异性的。应用该抗鸡IgM(μ链)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鸡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抗体捕获ELISA(Mac-ELISA),本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用于检测鸡抗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异性IgM抗体发现:鸡在注射免疫接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后,第4天即可检测到IgM抗体,并且上升较快,峰值在第2周,滴度较高(1∶5120);鸡在口服免疫接种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活菌苗后IgM抗体上升缓慢,峰值在第4周左右,滴度较低(9∶320);鸡由不同途径感染不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后第8天时,IgM抗体滴度均明显上升。我们认为,Mac-ELISA方法是检测鸡抗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IgM抗体的良好方法,本项试验方法对建立检测鸡抗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IgM抗体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ELISA 多杀巴氏杆菌 IG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15
作者 刘俊娜 李猛 +2 位作者 郭华 卢卓如 孟改荣 《湖北畜牧兽医》 2009年第9期28-28,共1页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摇头瘟等.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传染迅速。危害大.死亡率高,特别是对圈养禽类危害更加严重,往往引起禽类大面积发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外...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摇头瘟等.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传染迅速。危害大.死亡率高,特别是对圈养禽类危害更加严重,往往引起禽类大面积发病,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外界环境因素发生骤变,禽舍湿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该病,发病多在9月末到11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巴氏杆菌 霍乱 流行特点 败血传染病 大面积发病 防治 感染 出血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在人工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都启晶 蒋文灿 +4 位作者 彭广东 李淑娜 郑维维 刘义铃 刘巍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9-704,共6页
为探索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用小鼠复壮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经测定其滴鼻途径的LD50=1×10-4.5/0.2mL,口服途径的LD50=1×10-2.375/0.2mL。用100LD50剂量,以口服、滴鼻途径分别感染雏鸭,于感染后6h、12h、18... 为探索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用小鼠复壮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经测定其滴鼻途径的LD50=1×10-4.5/0.2mL,口服途径的LD50=1×10-2.375/0.2mL。用100LD50剂量,以口服、滴鼻途径分别感染雏鸭,于感染后6h、12h、18h和24h取心、肝、肺、肾及胸腺进行组织活菌计数。口服和滴鼻感染后12h,从胸腺、肝、心、肺检测到生长繁殖的病原菌,18h从口服感染组的肾脏检出目标菌,24h从滴鼻组的肾脏检出目标菌。口服感染12h,胸腺中菌数最高,达5.33×103CFU/g,依次是肝、肺、心、肾。滴鼻感染12h,肺中菌数最高,达5.00×103CFU/g,依次是胸腺、肝、心、肾。24h均以胸腺菌数最高。表明检测体内鸭巴氏杆菌抗原或分离病原菌,首选器官是胸腺和肺,其次是肝、心。同时取心、肝、肺、肾、脾、胸腺、法氏囊、腺胃和十二指肠制作病理切片。消化道途径感染出现病变的最早时间是侵入后6h,呼吸道途径感染出现病变的时间小于6h。口服途径感染雏鸭后6h,各器官都表现以充血为主要特征的轻微病理变化,6h~12h表现以细胞肿胀、开始细胞变性为特征的病理变化。12h~18h表现细胞变性加剧,开始核浓缩、核碎裂为特征的病理变化。18h~24h表现核浓缩、核碎裂加剧,细胞溶解的细菌损伤病理,以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器官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相伴的免疫损伤。滴鼻途径的病理变化与口服途径相似,但病理进程有所提前。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胸腺、脾、法氏囊等免疫器官造成病理损伤,以胸腺和脾脏的损伤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多杀巴氏杆菌 感染雏鸭 致病力 细菌动态繁殖 动态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施少华 陈红梅 +3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万春和 黄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8-391,共4页
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C48-1为研究对象,利用LAMP方法对Pm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在恒温65℃下,1 h内就可以检测到Pm;LAMP方法最低可检测100 pg.μL-1Pm基因组DNA.该方法不需要精密的温度循环装置,有恒... 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C48-1为研究对象,利用LAMP方法对Pm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LAMP方法在恒温65℃下,1 h内就可以检测到Pm;LAMP方法最低可检测100 pg.μL-1Pm基因组DNA.该方法不需要精密的温度循环装置,有恒温加热设备就可以满足检测条件,适合基层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巴氏杆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tfA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宫强 孔梁宇 +3 位作者 牛明福 秦翠丽 侯颖 孙晓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67-570,共4页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PtfA重组蛋白(rPtfA)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扩增禽P.multocida的ptfA基因,将其克隆于pET-32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rPtfA纯化后制备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经3次免疫20只4周龄雏鸡,并设弱... 为评价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PtfA重组蛋白(rPtfA)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扩增禽P.multocida的ptfA基因,将其克隆于pET-32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rPtfA纯化后制备油乳剂亚单位疫苗,经3次免疫20只4周龄雏鸡,并设弱毒活疫苗组和PBS对照组。免疫后定期采血检测免疫鸡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评价rPtfA保护效率。结果显示动物免疫后,rPtfA免疫组和弱毒活疫苗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弱毒活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高于rPtfA免疫组。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试验的结果也表明,rPtfA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SI值及分泌的IFN-γ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弱毒活疫苗组稍高于rPtfA组。攻毒后rPtfA组和弱毒活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40%和70%,表明rPtfA亚单位疫苗虽然可为免疫鸡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效果不及弱毒活疫苗,仍需采取措施进一步增强其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多巴氏杆菌 ptfA基因 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谢志勤 邓显文 刘加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6-449,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禽巴氏杆菌病原的基因序列(U51470),设计了一对跨幅为488bp的引物,并用这对引物对11个不同血清型的禽巴氏杆菌标准株、9株地方分离株和5株哺孔动物巴氏杆菌菌株及其它6种禽病病原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1个血清型的禽源... 根据基因库中禽巴氏杆菌病原的基因序列(U51470),设计了一对跨幅为488bp的引物,并用这对引物对11个不同血清型的禽巴氏杆菌标准株、9株地方分离株和5株哺孔动物巴氏杆菌菌株及其它6种禽病病原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1个血清型的禽源巴氏杆菌和9株禽巴氏杆菌地方分离株均得到了片段大小与实验设计相一致的PCR扩增产物,而对5个血清型的哺乳动物巴氏杆菌和其它6种禽病病原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PCR能检出10pg的禽巴氏杆菌DNA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及其质粒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志敏 林彬彬 程龙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8-651,共4页
为分析20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质粒携带特征,采用纸片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碱裂解法提取细菌的质粒.结果表明16株以上菌株敏感的药物有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恩... 为分析20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质粒携带特征,采用纸片法测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碱裂解法提取细菌的质粒.结果表明16株以上菌株敏感的药物有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13株携带有质粒,携带的质粒为1~7个.细菌耐受药物的种类与是否携带质粒无关.只有携带质粒的菌株对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 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说明近期治疗禽霍乱应首选氧氟沙星、利福平、头孢唑啉、多粘菌素B、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质粒可能与对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巴氏杆菌 药物敏感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