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坦布苏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万春和 陈翠腾 +5 位作者 傅秋玲 程龙飞 傅光华 陈红梅 施少华 黄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54,共6页
【目的】建立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ATmV非结构蛋白NS1的基因特征,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检测ATm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进... 【目的】建立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ATmV非结构蛋白NS1的基因特征,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检测ATm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重复性进行检测。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之前建立的RT-PCR方法同时对临床15份疑似ATmV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计算其符合率。【结果】成功建立了检测ATm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当NS1基因含量为(2.67×102)^(2.67×107)拷贝/μL时有良好的线性扩增,其扩增相关系数为0.998,扩增效率为99.9%。建立的AT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敏感度高,最低检测限为2.67×102拷贝/μL;特异性强,对水禽常见病毒(如Ⅰ型鸭肝炎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禽流感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与番鸭细小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39%~1.17%和0.51%~1.82%。对临床送检的15份病料,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73.33%(11/15),RTPCR方法的阳性率为60.0%(9/15),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0%。【结论】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AT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ATmV感染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NS1基因 TAQMAN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NS1-ELISA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万春和 潘异哲 +7 位作者 傅秋玲 陈珍 陈翠腾 傅光华 陈红梅 程龙飞 施少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7-1031,共5页
对禽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将表达成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ELISA平板,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禽坦布苏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表达的NS1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0... 对禽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将表达成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抗原包被ELISA平板,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禽坦布苏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表达的NS1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0kd,该蛋白经Western blot检测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包被ELISA板建立检测禽坦布苏病毒血清学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优化后的参数为2.5μg·mL^(-1)包被ELISA板;一抗(鸭血清)血清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为1∶3 00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较好。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坦布苏病毒灭活苗免疫鸭血清和自然感染鸭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NS1-ELISA不能用于区分禽坦布苏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血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NS1 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鸡感染禽坦布苏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珍 傅秋玲 +6 位作者 施少华 陈红梅 傅光华 程龙飞 万春和 林建生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解鸡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的情况,应用已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近3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发生产蛋异常鸡场的开产海兰蛋鸡、后备海兰蛋鸡2 300份血清样品进行禽坦布苏病毒抗体的... 为了解鸡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的情况,应用已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近3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发生产蛋异常鸡场的开产海兰蛋鸡、后备海兰蛋鸡2 300份血清样品进行禽坦布苏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开产蛋鸡血清样品的禽坦布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3.4%,而后备蛋鸡为19.9%;在开产蛋鸡中,以福建省的阳性率最高,为60.7%,而在后备蛋鸡中则以广东省最高,为37.2%。4省采集的蛋鸡血清样品中均检出禽坦布苏病毒抗体,且开产蛋鸡的阳性率高于后备蛋鸡,揭示福建、江西、浙江、广东4省海兰蛋鸡在不同程度上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研究结果可为以上地区乃至我国鸡群做好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连接酶依赖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傅光华 黄瑜 +6 位作者 程龙飞 陈翠腾 万春和 陈红梅 彭春香 施少华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639-643,共5页
根据连接酶依赖PCR工作原理设计并建立一种禽坦布苏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不同禽源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且与常规RT—PCR检测敏感性相当。运用该方法对动物攻毒试验采集的6份样品及2011~2012年间采集... 根据连接酶依赖PCR工作原理设计并建立一种禽坦布苏病毒RT—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不同禽源的坦布苏病毒分离株,且与常规RT—PCR检测敏感性相当。运用该方法对动物攻毒试验采集的6份样品及2011~2012年间采集自福建、江西、浙江及广东省发病鸭场的140份样品进行检测。动物试验样品均为阳性,临床样品检出率为14.3%(20/140)。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连接酶依赖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禽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连接酶依赖RT—PCR 病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的基因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万春和 施少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15-719,共5页
为明确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的基因特征,运用RT-PCR从已经分离鉴定的禽坦布苏病毒中扩增出其包膜蛋白E全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全长为1 503bp,编码501个氨基酸。所编码的包膜蛋白E大小为54.217ku... 为明确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的基因特征,运用RT-PCR从已经分离鉴定的禽坦布苏病毒中扩增出其包膜蛋白E全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全长为1 503bp,编码501个氨基酸。所编码的包膜蛋白E大小为54.217ku,理论等电点为6.89,不稳定系数为25.48,属于稳定蛋白质类。利用TMHMM2.0进行跨膜区分析发现,该蛋白的拓扑结构为o442-464i471-489o。本试验株包膜蛋白E和北京鸭源坦布苏病毒(GenBank号:JF459991)同源性最高,达99.8%,和雌麻鸭源坦布苏病毒(GenBank号:JQ92818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98.2%,不同来源(鸡源、鸭源、鹅源、鸽源和蚊子源)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同源性均较高,没有表现出宿主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包膜蛋白 基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孵种鸭胚病毒性感染的检测及禽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傅光华 危斌勇 +7 位作者 陈翠腾 傅秋玲 潘飞龙 程龙飞 陈红梅 万春和 施少华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9-92,共4页
本研究应用RT-PCR技术对孵化过程中死亡的不同品种种鸭胚进行常见病毒感染检测。结果表明,死亡的种鸭胚感染病毒种类多达9种,且首次从鸭胚中检测到禽坦布苏病毒(ATV)感染,不同品种的种鸭胚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以种番鸭胚感染率最高达5... 本研究应用RT-PCR技术对孵化过程中死亡的不同品种种鸭胚进行常见病毒感染检测。结果表明,死亡的种鸭胚感染病毒种类多达9种,且首次从鸭胚中检测到禽坦布苏病毒(ATV)感染,不同品种的种鸭胚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以种番鸭胚感染率最高达58.82%。ATV囊膜蛋白(E)基因分析表明,3株种鸭胚ATV分离毒(PT15-4株、FJFQLL36株和PT15-27株)与GenBank中已发布鸭源ATV囊膜蛋白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7.2%~99.8%及97.1%~99.4%之间,亲缘关系密切。动物试验表明,3株病毒对开产麻鸭的致病性不尽相同,其中PT15-4株和PT15-27株可引起麻鸭产蛋量显著降低及卵巢的出血病变,而FJFQLL36株病毒对麻鸭产蛋影响不明显,且未引起蛋鸭卵巢明显出血或卵黄液化病变。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种鸭胚中病毒性感染较为复杂,而且还出现了ATV的感染,尽管不同禽坦布苏病毒分离株间存在毒力差异,但均可从种鸭经卵传播到种蛋而成为新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孵种鸭胚 病毒性胚胎病 禽坦布苏病毒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庄金秋 梅建国 +2 位作者 王艳 杨丽梅 沈志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41-44,共4页
禽坦布苏病毒病是严重危害家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概述了禽坦布苏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临床兽医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6 位作者 傅光华 陈珍 傅秋玲 刘荣昌 万春和 陈红梅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1-555,共5页
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禽坦布苏病毒E囊膜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纯化的禽坦布苏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株(2F6和4E11),其分泌的单抗效价可达1∶64 000,并可有效识别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原核表达的囊膜E... 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禽坦布苏病毒E囊膜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纯化的禽坦布苏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株(2F6和4E11),其分泌的单抗效价可达1∶64 000,并可有效识别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原核表达的囊膜E经SDS-PAGE电泳后可与单抗进行Western-blot发生反应,初步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禽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抗,为该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新型诊断方法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单克隆抗体 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NS1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异哲 万春和 +4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傅光华 施少华 陈红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644-647,共4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WR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WR株核酸中扩增其NS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NS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V)WR株非结构蛋白NS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WR株核酸中扩增其NS1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NS1,进行条件优化诱导表达,将表达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分子量约为62kD的重组目的蛋白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NS1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及其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珍 沈意兴 +4 位作者 陈翠腾 朱春华 刘斌琼 蔡国漳 黄瑜 《福建畜牧兽医》 2021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围绕禽坦布苏病毒的分类与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与功能、非结构蛋白与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禽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基因组结构 蛋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E基因与沙门菌鞭毛保守区的嵌合表达研究
11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6 位作者 傅光华 陈红梅 万春和 傅秋玲 刘荣昌 林建生 黄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 利用PCR方法从禽坦布苏病毒和肠炎沙门菌分别扩增出E基因和鞭毛基因保守片段(Flic AC和Flic DB),随后通过over-lapping PCR方法将Flic AC片段、E基因和Flic DB片段依序串联后获得Flic AC-E-Flic DB目的片段,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 MD-Flic AC-E-Flic DB,经Bam 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接入p 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 ET-Flic AC-E-Flic DB。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后,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Flic AC-E-Flic DB嵌合蛋白,Western-blot鉴定证实与预期融合蛋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E基因 沙门菌 鞭毛 嵌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重要靶细胞 被引量:10
12
作者 Ma Yong Liang Yu-meng Wang Na-na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4-1084,共1页
禽坦布苏病是由禽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TMUV属于黄病毒科(Fi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是典型的蚊媒病毒。自上世纪40年代被首次鉴定以来,TMUV一直在... 禽坦布苏病是由禽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引起的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TMUV属于黄病毒科(Fi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是典型的蚊媒病毒。自上世纪40年代被首次鉴定以来,TMUV一直在东南亚地区持续流行,对禽类没有显著的致病性。然而,2010年传入我国以后,该病毒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我国流行的TMUV株致病性显著增强,能够引发蛋鸭卵巢出血、卵泡变形萎缩,导致产蛋量急剧下降,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鸡巨噬细胞 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田浪 冯晓声 +1 位作者 郭吉余 钱雪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3-558,共6页
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UV)是一种主要引起蛋鸭发病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自2010年4月以来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毒也可感染鸡、鹅等多种家禽发病。文章综述了ATMU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禽坦布苏病毒(avian Tembusu virus,ATMUV)是一种主要引起蛋鸭发病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自2010年4月以来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毒也可感染鸡、鹅等多种家禽发病。文章综述了ATMU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为进一步研究ATMUV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ATMUV) 病原学 生物学特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福建省龙岩市水禽坦布苏病毒检测及其NS5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长福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9期47-53,共7页
为了解龙岩市水禽坦布苏病毒(ATV)感染情况及其NS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对采自福建省龙岩市7个县(市、区)农贸市场、规模化禽场和散养户的鸭泄殖腔棉拭子2885份、鹅泄殖腔棉拭子样品320份进行ATV 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 为了解龙岩市水禽坦布苏病毒(ATV)感染情况及其NS5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对采自福建省龙岩市7个县(市、区)农贸市场、规模化禽场和散养户的鸭泄殖腔棉拭子2885份、鹅泄殖腔棉拭子样品320份进行ATV RT-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NS5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TV总阳性率为17.19%(551/3205),其中鸭、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6.81%(485/2885)、20.63%(66/320),差异显著(P<0.01);按不同场所统计,散养户水禽样品ATV阳性率最高(20.68%,304/1470),农贸市场次之(15.19%,224/1475),规模化养殖场最低(8.85%,23/260),相互间差异显著(P<0.01);按被检水禽日龄统计,90~<180日龄水禽样品阳性率最高(21.29%,397/1865),180~<380日龄次之(17.62%,74/420),30日龄内最低(4.44%,4/90);春季水禽样品阳性率(22.74%,362/1592)明显高于秋节(11.72%,189/1613)。将部分ATV阳性样品经鸭胚分离培养,共分离出13株鸭源、鹅源ATV毒株。对这13株分离株NS5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其同源性高达98.6%~100%,与国内ATV代表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6.5%~99.7%,且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而与澳大利亚等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龙岩市鸭、鹅等水禽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TV感染,流行毒株仍为国内当前流行毒株,未出现明显变异。本研究了解了该地区ATV的流行特点及基因遗传进化情况,为制定ATV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病原检测 NS5基因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青年麻鸭感染禽坦布苏病毒的诊断
15
作者 代芝艺 张瑞 +4 位作者 岳稳 郑小兰 王艺萍 刘荣昌 黄瑜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1期38-39,共2页
2019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某鸭场饲养的60日龄青年麻鸭群发病,发病率高达80%,病死率为3%~4%。发病鸭群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发热、软脚、排黄绿色粪便,后期消瘦,部分鸭表现神经症状。经实验室确诊,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禽坦布苏病毒,本... 2019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某鸭场饲养的60日龄青年麻鸭群发病,发病率高达80%,病死率为3%~4%。发病鸭群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发热、软脚、排黄绿色粪便,后期消瘦,部分鸭表现神经症状。经实验室确诊,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禽坦布苏病毒,本文就该起病例的诊断作详细报告,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鸭 禽坦布苏病毒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防控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德刚 《农村新技术》 2020年第4期34-35,共2页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TMUV)引起的鸭、鹅等水禽,以及鸡、鸽子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我国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始发于2010年,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我国水禽主产区几乎全部受损。一...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TMUV)引起的鸭、鹅等水禽,以及鸡、鸽子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我国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始发于2010年,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我国水禽主产区几乎全部受损。一、病原及流行特点1.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坦布苏病毒 发病率 颈部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防控
17
作者 钟德刚 《家禽科学》 2020年第2期51-52,共2页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TMUV)引起的鸭、鹅等水禽和鸡、鸽子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我国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始发于2010年4月,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我国大部分省份及水禽主产区几乎...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TMUV)引起的鸭、鹅等水禽和鸡、鸽子等多种禽类感染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我国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始发于2010年4月,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我国大部分省份及水禽主产区几乎全部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传染病 禽坦布苏病毒 传播速度 鸽子 波及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备蛋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18
作者 卢连水 孙海层 +2 位作者 徐海涛 齐建成 周新锐 《福建畜牧兽医》 2017年第6期1-2,共2页
为了解后备蛋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情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坦布苏病毒病疫苗的后备蛋鸭进行坦布苏病毒病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发现,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鸭群血清的禽坦布苏病毒病抗体阳性率... 为了解后备蛋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情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坦布苏病毒病疫苗的后备蛋鸭进行坦布苏病毒病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发现,60d、77d和110d三种日龄的未免疫鸭群血清的禽坦布苏病毒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2%,13.3%和88.8%。检测结果表明,各种日龄后备母鸭存在不同程度的坦布苏病毒感染,该研究结果为该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蛋鸭 禽坦布苏病毒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