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2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用型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王阳 李佩 +7 位作者 黄中林 封莹洁 孟鸽 王莹 蔡成杰 刘华雷 李阳 梁立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荧光定量RT-PCR(RT-qPCR)方法,本研究以IBV分离株X1475基因组为模板,经RT-PCR扩增其3'端非编码区(3'UTR)部分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ASYT5-3'UTR作为质粒标准品。...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荧光定量RT-PCR(RT-qPCR)方法,本研究以IBV分离株X1475基因组为模板,经RT-PCR扩增其3'端非编码区(3'UTR)部分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ASYT5-3'UTR作为质粒标准品。利用该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TaqMan RT-q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并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IBV的RT-qPCR方法。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拷贝数与Ct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8,扩增效率为1.01。该方法各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为10 p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6μL,探针0.8μL,退火温度56℃。利用该方法检测各基因型IBV、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等常见禽源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测各基因型IBV,而与其他常见禽源病毒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特异性强;将重组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至1.0×10^(8)拷贝/μL~1.0×10^(1)拷贝/μL后分别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检测,评估该RT-qPCR方法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1.0×10^(3)拷贝/μL,敏感性是常规RT-PCR方法的100倍;以5个不同浓度重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进行该RT-qPCR方法的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方法与目前国标推荐的RT-qPCR方法分别对200份临床禽咽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5%(30/200),国标推荐的RT-q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2.5%(25/200),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7.6%。综上,本研究建立的RT-qPCR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对国内流行的各种基因型的IBV均能检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IBV的日常监测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荧光定量RT-PCR 非编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重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2
作者 李峰 谢宾 张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8-3969,共12页
【目的】了解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山东地区部分养殖场中疑似IBV感染鸡病料组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并基于全基因组序... 【目的】了解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山东地区部分养殖场中疑似IBV感染鸡病料组织,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并基于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和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感染鸡剖检可见气管环出血,管腔内有黄色或黑黄色栓塞物等。从病料中共分离获得2株IBV,分别命名为SDJN和SDLY。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SDJN和SDLY与GⅠ-19基因型参考毒株相似性较高,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0%~97.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4.9%~100%。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株IBV分离株与其他毒株相比存在多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株SDJN和SDLY与IBV GⅠ-19基因型参考毒株位于同一分支。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SDJN和SDLY为多种基因型毒株的重组毒株,均以ck/CH/LDL/091022株为主要亲本毒株。【结论】本研究从山东地区分离得到2株IBV,2株分离株与GⅠ-19基因型毒株密切相关,是一种新型重组IBV毒株。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V流行与进化及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 鉴定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perin通过胆固醇影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复制
3
作者 任丽娜 张愉 +4 位作者 张桃妮 卢彦澎 张冰莎 黄鉴妮 磨美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共11页
Viperin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为探究Viperin是否通过胆固醇发挥抗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消耗或添加细胞膜胆固醇,分析胆固醇对IBV复制的影响;并分别在细胞中过表达和干扰表达Viperin,评估V... Viperin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因子,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为探究Viperin是否通过胆固醇发挥抗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消耗或添加细胞膜胆固醇,分析胆固醇对IBV复制的影响;并分别在细胞中过表达和干扰表达Viperin,评估Viperin对细胞胆固醇含量和IBV复制的影响,并分析Viperin、胆固醇含量和IBV复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IBV感染后48 h,与IBV感染组相比较,使用5.0和10.0 mmol/L甲基-β-环糊精(MβCD)消耗细胞膜胆固醇后IBV复制被极显著抑制(P<0.001),添加5.0 mg/mL外源性胆固醇后IBV复制被极显著促进(P<0.001),消耗细胞膜胆固醇后再添加外源性胆固醇,IBV复制被抑制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在IBV感染后24和48 h,与IBV感染组相比较,过表达Viperin可极显著降低细胞中胆固醇含量(P<0.001),并极显著抑制IBV复制(P<0.001);在IBV感染后6和48 h,与IBV感染组相比较,干扰表达Viperin可显著提高细胞中胆固醇含量(P<0.05或P<0.001);在IBV感染后24 h,与IBV感染组相比较,干扰表达Viperin可极显著促进IBV复制(P<0.001);在IBV感染后48 h,与IBV感染组相比较,过表达Viperin后再添加外源性胆固醇可恢复IBV复制(P>0.05)。结果表明,细胞膜中胆固醇水平与IBV复制密切相关,且Viperin可通过调节细胞胆固醇抑制IBV复制。本试验为寻找IBV新的抗病毒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Viperin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三重RT-q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连聪 向国庆 +9 位作者 潘浩华 罗胜军 吕殿红 宋帅 贾春玲 牛瑞辉 郭素茵 李汝洪 邹永基 温肖会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新城疫、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与禽流感是可引起禽类呼吸道症状相似的三种急性传染病,且存在混合感染。为建立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三重RT-qPCR检测方法,该研究对比了GenBank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L基因、禽传染性... 新城疫、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与禽流感是可引起禽类呼吸道症状相似的三种急性传染病,且存在混合感染。为建立新城疫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禽流感病毒三重RT-qPCR检测方法,该研究对比了GenBank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L基因、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1a基因和禽流感病毒(AIV)NP基因,经分析选取保守序列设计了三套引物与探针,通过优化检测方法的反应体系,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NDV、IBV和AIV的三重RT-q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出NDV、IBV和AIV,有较好的特异性;方法对三种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3.02×10^(2)copies/μL,有较高的敏感性;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不大于1.28%,有良好的重复性。使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102份临床咽拭子进行检测,并与常规RT-PCR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6.6%。本研究建立的三重RT-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NDV、IBV、AIV三种病毒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流感病毒 荧光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快速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卢渊录 曾亦然 +9 位作者 罗皓炜 乔炳晨 孟琪 刘志远 王蔚怡 陈纳 赵令才 孟宪臣 张海涛 平继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349,共10页
为构建高效且易于操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的反向遗传学平台,本研究将IBV H120株全基因组经RT-PCR分段扩增,并在其基因组的5'端引入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序列以及3'端引入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HDVRz)和牛生长激素... 为构建高效且易于操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的反向遗传学平台,本研究将IBV H120株全基因组经RT-PCR分段扩增,并在其基因组的5'端引入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序列以及3'端引入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HDVRz)和牛生长激素(BGH)多聚腺苷酸化信号序列(后续称HB序列),获得H120株基因组的9个片段(CMV-F1、F2、F3、F4、F5、F6、F7、F8和F9-HB);其中片段F7通过引物引入沉默突变C20356T作为遗传标记。采用转化偶联重组(TAR)克隆技术将9个DNA片段与线性质粒p YES1L转化酿酒酵母细胞,快速构建H120株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经连接PCR(Junction-PCR)筛选及测序鉴定获得感染性克隆质粒p YES1L-H120。为了提高病毒拯救效率,同时构建表达IBV N蛋白的辅助质粒pcDNA3.1-N+3'UTR。将p YES1L-H120与pcDNA3.1-N+3'UTR共转染BHK-21细胞,48 h后收获细胞,接种9日龄SPF鸡胚盲传3代,经胚体病变观察和测序显示获得IBV反向遗传重组病毒r H120株。为了以IBV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本研究将病毒基因组的5a基因替换为eGFP基因,采用TAR克隆技术构建以IBV为载体表达外源e GFP基因的cDNA克隆pYES1L-H120-Δ5a-eGFP,与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随后接种SPF鸡胚拯救嵌合病毒r H120-Δ5a-eGFP,并采用PCR和测序鉴定该重组病毒正确构建。结果显示,采用TAR克隆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IBV反向遗传重组病毒且快速操作病毒基因组获得以IBV为载体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嵌合病毒。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TAR克隆技术的IB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为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载体疫苗的开发和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反向遗传学 酿酒酵母 转化偶联重组技术 外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GⅠ-19基因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6
作者 武奇 徐梦成 +3 位作者 魏邓乐 张雪花 李丁 梅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分离株经SPF鸡胚盲传5代后,可引起典型的侏儒胚特征病变,其S1基因大小为1620 bp,分离株被命名为CK/CH/WJ215;CK/CH/WJ215与GⅠ-19基因型毒株S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3%,与流行优势基因型GⅠ-19属于同一分支;RDP4重组分析显示该分离株S1蛋白不存在重组事件;进一步糖基化位点分析表明,与常用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在第51、77、103、138、163、178、247、276、283、530位点出现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与H120疫苗株和QXL87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分别在138和530位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7日龄SPF鸡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SPF鸡100%(15/15)发病,66.7%(10/15)死亡,并且导致严重的肾脏病变;感染鸡从第2天开始持续排毒,直到第21天气管和泄殖腔排毒率仍为80%(4/5)和100%(5/5)。研究表明,从江苏某鸡场发病鸡群种分离的GⅠ-19基因型IBV对SPF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结果为该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GⅠ-19基因型 S1基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AIBk株全基因组的分段克隆、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生 王红宁 +2 位作者 唐梦君 黄勇 柳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7,共6页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IBV基因组序列,经多重比较后设计19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肾病变型分离株SAIBk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SAIBk株基因组序列全长27520 bp,A+T的含量占6... 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IBV基因组序列,经多重比较后设计19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肾病变型分离株SAIBk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SAIBk株基因组序列全长27520 bp,A+T的含量占61.74%,具有典型的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内碱基的插入和缺失主要分布在3 220-3470位、20560-20810位、25310-25600位和27150—27220位。与GenBank上公布的5株IBV基因组序列Beaudette、Mass41、Ca199、BJ、KQ6的同源率分别为87.2%、87.6%、87.2%、85.6%和87.5%。SAIBk株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3'UTR和5'UTR是基因组中最为保守的区域,同源率在90.9%~97.7%,而S1基因是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区域,同源率在74.8%~83.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AIBk株与国内分离株S14、LX4、BJ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致肾病变型 基因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明燕 姜逸 +4 位作者 程旭 俞燕 范建华 贾雪波 孟闯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7-94,共8页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引起的雏鸡和成年鸡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生殖道组织损伤和病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虽然临床上广泛使用疫苗免疫防控该病,但由于...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引起的雏鸡和成年鸡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生殖道组织损伤和病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虽然临床上广泛使用疫苗免疫防控该病,但由于IBV基因组存在频繁的变异和重组,导致新基因型和血清型不断出现,从而造成我国鸡IB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IBVS1基因系统发育学建立的分型方法以及我国流行的IBV4个基因型、18个分支的来源、传播和流行现状,为IB防控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S1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建祥 周继勇 +2 位作者 程丽琴 沈行燕 丁红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以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ZJ971毒株 ) S1基因的质粒 PBS为模板 ,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 1.7kb左右的 S1基因产物 ;用 Xbal I和 Bam HI酶切纯化 ,并在 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 PBI12 1中 ,PCR及... :以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ZJ971毒株 ) S1基因的质粒 PBS为模板 ,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得到 1.7kb左右的 S1基因产物 ;用 Xbal I和 Bam HI酶切纯化 ,并在 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 ,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 PBI12 1中 ,PCR及酶切鉴定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质粒PBS 酚切鉴定 三亲交配 定向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理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帆 孙翔 +1 位作者 邓保国 何群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9976-9976,10018,共2页
[目的]探讨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分离株IBV-HN05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敏感性。[方法]IBV-HN05经过热、酸碱、胰蛋白酶、乙醚、氯仿、甲醛等理化因素处理后接种10日龄非免疫鸡胚,以EID50或鸡胚矮化为判断指标,确定各种理化因素对IBV-HN0... [目的]探讨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分离株IBV-HN05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敏感性。[方法]IBV-HN05经过热、酸碱、胰蛋白酶、乙醚、氯仿、甲醛等理化因素处理后接种10日龄非免疫鸡胚,以EID50或鸡胚矮化为判断指标,确定各种理化因素对IBV-HN05的敏感性。[结果]IBV-HN05在56℃温度条件下45 min可被灭活,耐酸碱,pH值2.5和10.5的环境能存活3 h,对浓度1%胰蛋白酶有一定的耐受性,浓度20%乙醚作用24 h能部分被灭活,浓度5%氯仿和浓度1%甲醛作用30 min即可灭活该病毒。[结论]IBV的理化特性因毒株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理化特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株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1
作者 周生 王红宁 +2 位作者 唐梦君 黄勇 柳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N基因 序列分析 地方株 分子流行病学 重大传染 克隆 继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多表位嵌合基因的构建和原核表达
12
作者 田浪 王红宁 +5 位作者 高荣 张安云 鲁丹 张云飞 王霆 康润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原核表达 嵌合基因 多表位 接触性传染 冠状病毒感染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遗传演化及时空传播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文胜 刘思伽 +7 位作者 邱深本 黄爱芳 王艳 刘敏芳 梅敏敏 陈新亮 韦平 磨美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43-2554,共12页
对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所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中国分离株之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其遗传变异规律和时空传播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 6.0、RDP 4.95、SimPlot 3.5.1、BEAST v1.10.4、jmo... 对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所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中国分离株之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其遗传变异规律和时空传播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 6.0、RDP 4.95、SimPlot 3.5.1、BEAST v1.10.4、jmodeltest 2.1.7、Tracer v1.7.1、TempEst v1.5.1、FigTree v1.4.3以及SpreaD3 v0.9.7等对分离株分别进行系统进化树、基因重组、毒株溯源、种群动态和时空传播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国内IBV毒株分为6种基因型,以LX4型为主;重组分析发现,1株四川分离株N基因存在重组现象;贝叶斯最大分支置信树分析显示,中国IBV最可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辽宁省。贝叶斯谱系地理学分析显示,IBV毒株在国内存在多条传播路径并形成了3个流行中心: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和吉林)、华北和华东地区(河北、山东和江苏)以及华南地区(广东、广西),其中,山东最可能成为IBV的毒株来源库。本研究揭示了中国IBV的起源及其传播途径,N基因存在基因重组现象,提示有必要加强分离株N基因的分析,持续开展系统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起源 时空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的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忠斐 周建卫 +4 位作者 张焕东 彭莉 颜焰 周继勇 廖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2-950,共9页
为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S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重组S2蛋白,将其免疫BALB/c小鼠并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4株能够稳定分泌S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7、4F12、4A7、4D1。亚类... 为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S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重组S2蛋白,将其免疫BALB/c小鼠并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4株能够稳定分泌S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A7、4F12、4A7、4D1。亚类鉴定结果显示4株MAb的重链均为Ig G1,轻链均为κ。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上清及腹水效价,结果显示MAb细胞上清效价均不低于1∶12 800,腹水效价均不低于1∶51 20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S2蛋白MAb与IBV感染鸡胚尿囊液后天然表达的S2蛋白的反应原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IBV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后天然表达的S2蛋白的反应原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IBV的鸡胚尿囊液中出现了90 ku左右的特异性条带;IFA结果显示,感染IBV的Vero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S2蛋白MAb能够与天然表达的S2蛋白反应,反应原性较强。利用间接ELISA检测MAb与S2蛋白的亲和力,结果显示4株MAb对S2蛋白均有良好的亲和力。利用一系列表达部分重叠的重组S2片段并经western blot鉴定4株MAb识别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1A7、4F12、4A7 MAb识别的抗原表位是^(69)VQINCLQYVCGSSLECRKLFQQ^(90),4D1MAb识别的抗原表位是^(175)YKKCTAGPLGTLKDLI^(190)。采用IFA检测MAb的中和活性,结果显示,4株MAb均不具有中和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Ab的反应谱,结果显示,MAb均能够与所选不同基因型(GI-1、GI-7、GI-13、GI-19、GI-22、GI-23) IBV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制备的MAb反应谱较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IBV S2蛋白的功能及病毒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2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胚连续传代后3'端7 kb编码区核酸变异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宝龙 张晓楠 +4 位作者 龚利洋 韩宗玺 邵昱昊 孔宪刚 刘胜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8,324,共5页
CK/CH/LHLJ/04V在鸡胚上连续传代后,其致病力、免疫原性和组织嗜性均发生了改变。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特征,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4个不同代次(P3、P40、P70、P110)的毒株的3'端7kb区域,克隆于pMD18-T中进行测序。序列... CK/CH/LHLJ/04V在鸡胚上连续传代后,其致病力、免疫原性和组织嗜性均发生了改变。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特征,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4个不同代次(P3、P40、P70、P110)的毒株的3'端7kb区域,克隆于pMD18-T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CK/CH/LHLJ/04V病毒群中含有基因突变的各种亚群。3'端7kb区域的氨基酸替换主要发生在S蛋白。P3和P40中,S1亚基中的氨基酸替换,同样发生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其它亚群中。但是P70和P110中的另一些氨基酸替换却仅发生在某些亚群中。P70和P110的大部分亚群中,3'非编码区出现109bp的缺失,这可能与病毒的复制、转录和致病力有关。病毒3'端7kb区域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了病毒毒力的减弱、免疫原性的降低和组织嗜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改变 分子特性 3'端7 kb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李丹 杜雄伟 +1 位作者 李叶 李振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2-164,共3页
为给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诊断奠定基础,对特异、敏感、快速的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所需时间短(从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h左右),且该方法实行完全闭管... 为给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诊断奠定基础,对特异、敏感、快速的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所需时间短(从核酸提取至检测完成,仅需3h左右),且该方法实行完全闭管式操作,从根本上杜绝了常规PCR扩增产物污染和假阳性的问题,该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荧光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芳 刘晓丽 +4 位作者 赵飞 韩宗玺 邵昱昊 孔宪刚 刘胜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2,共4页
为鉴定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V ck/CH/LDL/091022株免疫6周龄~8周龄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过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得到一株针对IBV核衣壳(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2F2,经鉴定其染... 为鉴定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V ck/CH/LDL/091022株免疫6周龄~8周龄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过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得到一株针对IBV核衣壳(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2F2,经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101条,MAb亚类鉴定其重链属于IgG1,轻链属于к链。用肽扫描方法将IBV ck/CH/LDL/091022株N基因截短为具有相互部分重叠的23段,表达带GST标签的重组蛋白,与MAb 2F2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反应后,鉴定其表位为397INWGDSAL404。将表位序列进行Blast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的表位在大部分IBV株中均为保守抗原表位,为进一步建立IBV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肽扫描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Ⅰ)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化广 张洪勇 +2 位作者 于中译 孙义和 杨奇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共2页
应用1日龄雏鸡气管环组织培养(TROC)对12个具有呼吸症状的发病鸡群和14份送检病料进行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检测,共检出11个TROC阳性群和8份TROC阳性送检病料。用鸡胚接种和血凝试验(HA)诊断为IBV感染鸡群8个,IBV感染送检病料3... 应用1日龄雏鸡气管环组织培养(TROC)对12个具有呼吸症状的发病鸡群和14份送检病料进行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检测,共检出11个TROC阳性群和8份TROC阳性送检病料。用鸡胚接种和血凝试验(HA)诊断为IBV感染鸡群8个,IBV感染送检病料3份,即总共11个IBV临床分离毒株。这些毒株于鸡胚传至3—4代后皆出现侏儒胚变化,接种7日龄易感鸡雏引起典型的呼吸困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 支气管炎 病毒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原基因的PCR获取及其酶切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林川 辛朝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88,共4页
介绍用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取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和广东地方致弱株D41免疫原(S1)基因的详细方法,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kb。结果... 介绍用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取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和广东地方致弱株D41免疫原(S1)基因的详细方法,所用引物为IBVBeaudete株S1基因两侧的对应序列,跨幅为1.7kb。结果表明,两株病毒所获的PCR产物与预期的一致;用此对引物,以IBVD41株S1基因PCR产物为模板,扩增出一样的DNA片段。试验还显示,国内外几家公司有关RT和PCR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可以兼用,适用于国内的有关研究;PCR仪则以进口的或水浴锅式的为佳。对IBVM41株S1基因的RT-PCR产物进行HaeⅢ酶切图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 免疫 PCR 酶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美丽 张兴晓 +1 位作者 杨灵芝 王秀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15-17,共3页
作为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正受到兽医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就人们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对IBV S基因的结构特征、免疫活性、与病毒血清的关系、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并且根据病毒与热休克蛋白(HSPS)之... 作为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正受到兽医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就人们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对IBV S基因的结构特征、免疫活性、与病毒血清的关系、基因工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并且根据病毒与热休克蛋白(HSPS)之阃相互作用,设想使IBV的S基因与HSPS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IBV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基因 热休克蛋白 结构 免疫学活性 血清型 基因工程疫苗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