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荣 何奇松 +6 位作者 伍和明 冯淑萍 付薇 徐贤坤 蒋家霞 孙翔翔 熊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测定,然后运用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扩增部分F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从广西疑似发病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其HA、HI效价均为26,鸡胚最小致死量为10-8/0.1mL,MDT为60h,ICPI为1.45;分离株F基因112~117位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NDV标准强毒株HER33、F48E9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中等毒力代表毒株BeaudetteC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5%和85.7%,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1%和90.8%。【结论】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Ⅱ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F基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快速诊断及广西分离株F基因研究初报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禄 韦平 +3 位作者 韦天超 左天荣 李康然 甘甲忠 《广西畜牧兽医》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快速诊断 广西分离株 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病原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永新 刘思伽 《家禽科学》 2005年第10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病原特性 交叉反应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地区高致病力禽Ⅰ型副粘病毒毒株分离与血清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璐 郑法新 +2 位作者 李侠 时学斌 尹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9期239-240,共2页
分离了山东半岛地区的4株禽Ⅰ型副粘病毒强毒株,并对其血清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鸡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属于强毒株,鸽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对鸡不发病,对鸽则表现为强毒株。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毒株分离 血清学特性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检测和鉴别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俊 巩霞 王川庆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新城疫病毒 (NDV)分离株毒力的巨大差异使得检测NDV对于确诊该病是远远不够充分的 ,因为无致病力的病毒和有毒力的毒株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诊断需要更多的证据 ,至少要能够说明所分离的毒株是否具有毒力。常规的检测和鉴... 新城疫病毒 (NDV)分离株毒力的巨大差异使得检测NDV对于确诊该病是远远不够充分的 ,因为无致病力的病毒和有毒力的毒株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诊断需要更多的证据 ,至少要能够说明所分离的毒株是否具有毒力。常规的检测和鉴别NDV方法通常费时费力 ,并需要非常烦琐的体内试验。此外 ,进一步的诊断还需要提供更多有关于来源及其传播的信息。本文集中讨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该病上的应用。尽管对NDV分离株的毒力验证仍需进行体内试验 ,一套套单克隆抗体株的建立和应用对于鉴定NDV分离株来说仍是一个巨大进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变得更加简便可靠 ,极有可能取代单抗的应用 ,尤其是那些为了流行病学目的而对病毒所作的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诱人之处在于其可以快速、精确而肯定地在一个试验中同时囊括诊断新城疫 (ND)的三个方面 :病毒的检测、鉴定 (包括对其毒力的推测 )和流行病学。大量基于RT -PCR的技术已被建立起来 ,同时辅以其后的酶切分析、核酸探针杂交以及核酸测序技术。尽管NDV各毒株之间的广泛变异仍然造成了一些技术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鉴别技术 病原学 DNV 致病性分子 新城疫病毒 禽ⅰ型副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禽Ⅰ型副粘病毒致病性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6
作者 傅光华 刘友生 +6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施少华 陈红梅 万春和 林芳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91-696,共6页
为了解当前流行于鸭群的禽I型副粘病毒的致病性和分子特征,测定分析了两株病毒对不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中,M4毒株与疫苗Ulster株同源性最高,为基因I型,基因组全长15 186nt,P... 为了解当前流行于鸭群的禽I型副粘病毒的致病性和分子特征,测定分析了两株病毒对不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中,M4毒株与疫苗Ulster株同源性最高,为基因I型,基因组全长15 186nt,PX2/03毒株则与近来分离自水禽的FP1/02等高致病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为基因VIII型,基因组全长15 192nt。尽管两株病毒间的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为92.3%,但二者致病性差异明显,毒株M4感染SPF鸡和鸭均未引起明显发病症状,而PX2/03毒株对1日龄雏鸡、6周龄SPF鸡及不同品种的雏鸭都表现出高致病性。另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尽管PX2/03毒株对3种鸭的致死性差异不明显,番鸭较半番鸭及樱桃谷鸭对PX2/03毒株更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鸭源 禽ⅰ型副粘病毒 基因组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免疫效果观察
7
作者 屈勇刚 张淑霞 樊海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用鸽A/PMVⅠ油佐剂灭活苗和NDVLasota 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20 d 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3 .00log2 以上维持30 d 以上。40 d 后用鸽A/PMVⅠ和NDVF48E9 分别进行攻击,对于ND... 用鸽A/PMVⅠ油佐剂灭活苗和NDVLasota 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20 d 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3 .00log2 以上维持30 d 以上。40 d 后用鸽A/PMVⅠ和NDVF48E9 分别进行攻击,对于NDVF48E9 的攻击,保护率均为100 % ,对于鸽A/PMVⅠ的攻击,鸽A/PMVⅠ油佐剂灭活苗保护率为100 % ,NDVLasota 油佐剂灭活苗保护率为66.7 % 。田间试验,抽检48 份血样,抗体平均为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油佐剂灭活苗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研究概况
8
作者 凌育燊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5期2-4,共3页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新城疫,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报道,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鸽病。据查阅近十多年来国内有关鸽病的文献资料423篇,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鸽病毒性传染病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多、危害性最大的一类...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新城疫,最早见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报道,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鸽病。据查阅近十多年来国内有关鸽病的文献资料423篇,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鸽病毒性传染病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多、危害性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占查阅文献的40.19%(170/423),而国内在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的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逐年都有上升的趋势,现已广泛流行于国内各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研究概况 灭活疫苗 鸡新城疫 分离毒株 I副粘病毒 临诊症状 副粘病毒 致病指数 鸽新城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5种动物禽Ⅰ型副粘病毒HN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杰 冯淑萍 +11 位作者 孙翔翔 张欣明 李春英 梁丹洁 吴军 曾咏芳 周师师 欧莹 黄胜斌 胡巧云 徐贤坤 熊毅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年第5期8-11,共4页
本研究对从广西5种不同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禽Ⅰ型副粘病毒毒株,进行了HN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5个APMV-Ⅰ分离株H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7%~98.4%,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9%,同源性较高;5个毒株的HN基因与国内... 本研究对从广西5种不同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禽Ⅰ型副粘病毒毒株,进行了HN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5个APMV-Ⅰ分离株H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7%~98.4%,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3%~99%,同源性较高;5个毒株的HN基因与国内广东、山东、福建等地的当前流行株同源性较高,但与经典毒株同源性较低;遗传分析表明HN基因相对保守,都源于同一个基因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HN基因 序列分析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邹永新 余双祥 +2 位作者 罗映霞 刘思伽 李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鸽禽I型副粘病毒 (A/PMV_I)病是鸽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 ,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我们用从现场分离鉴定的 7株鸽A/PMV_I毒株中筛选出 3株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 ,研制成蜂胶佐剂混合毒株灭活疫苗 ,经... 鸽禽I型副粘病毒 (A/PMV_I)病是鸽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 ,给养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我们用从现场分离鉴定的 7株鸽A/PMV_I毒株中筛选出 3株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 ,研制成蜂胶佐剂混合毒株灭活疫苗 ,经安全试验、最佳免疫剂量测定、效力试验 ,以及田间应用的结果 ,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实。实验室试验 ,用本疫苗免疫后 30、90、180天 ,其保护指数分别为 10 0 %、77 8%和 5 5 6 %,免疫有效期最少达 6个月 ;在4℃~ 8℃保存 ,其有效期最少可达 18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蜂胶疫苗 灭活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株禽副粘病毒Ⅰ型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银 刘宇卓 +3 位作者 朱源励 张清娴 张敬峰 沈永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为了解禽副粘病毒Ⅰ型不同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分离于三黄鸡、乌骨鸡、孔雀、鹅、鸭等不同宿主的7株禽副粘病毒的血凝特性、血凝解脱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脑内致病指数、静脉致病指数,并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8进行了比较。... 为了解禽副粘病毒Ⅰ型不同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分离于三黄鸡、乌骨鸡、孔雀、鹅、鸭等不同宿主的7株禽副粘病毒的血凝特性、血凝解脱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脑内致病指数、静脉致病指数,并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8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7株禽副粘病毒的毒力除分离自鸭的1株Y01属于弱毒株外,其余6株的毒力均与F48E8相当。为筛选具有优良免疫原性的禽副粘病毒Ⅰ型病毒株,用包括F48E8在内的8株病毒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40日龄SPF鸡,用21 d后的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用免疫鸡进行交叉攻毒试验。由交叉血凝抑制价计算出的“优势”标准(D)和交叉攻毒保护结果得知,8株禽副粘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很大差异,SHJ00对8株禽副粘病毒的D值均大于、等于1.0,有较高的攻毒保护率,免疫原性最佳;F48E8、SHJ02、E01、KQ02、Y03、Y01依次降低;WG J02对其它7株病毒的D值均小于1.0,攻毒保护率最低,免疫原性最差。这一结果为研制对该病有效的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生物学特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Ⅰ型禽副粘病毒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金顶 廖明 辛朝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编码鸽Ⅰ型禽副粘病毒GD/P1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884bp的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质粒中,获得了重组质粒T-pPWV-F-I,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9和HER/33相应...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编码鸽Ⅰ型禽副粘病毒GD/P1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884bp的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质粒中,获得了重组质粒T-pPWV-F-I,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9和HER/33相应区域的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8.19%,与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Sota和B1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3.83%和84.15%.该病毒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Lys-Arg-Phe-Ile-Gly-Ala.这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该毒株较接近于新城疫病毒强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云涛 何永强 +4 位作者 刘光清 梁华丽 倪征 华炯钢 李双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F基因的cDNA序列,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F基因的cDNA序列,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50 bp,含有1个1 662bp的开放式阅读框架(ORF),编码553个氨基酸。将YH99V株F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新城疫毒株的F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7%-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3%。YH99V株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弱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弱毒株。根据F基因的全核苷酸序列,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F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YH99V株与Lasota等参考毒株同属于基因Ⅱ型,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云涛 何永强 +4 位作者 刘光清 梁华丽 倪征 华炯钢 李双茂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3-667,共5页
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 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_(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HN基因 序列测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RT-PCR诊断鸽Ⅰ型禽副粘病毒病
15
作者 朱金凤 岳华 +2 位作者 俞宁 刘小银 曹智高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副粘病毒 鸽新城疫 PCR诊断 荧光定量 RNA病毒 类新城疫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I型副粘病毒广西分离株F基因序列及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韦平 刘禄 +3 位作者 韦天超 左天荣 李康然 甘甲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6,131,共4页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 对源于鸡、鹅、鸽的 9株APMV_1广西分离株及我国常用的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的F基因N_端前段进行了RT_PCR扩增 ,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其它参考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广西分离株在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符合强毒株的特征 ;根据F基因绘制的系谱树来看 ,广西鸡和鹅分离株都归属于基因型VII,证实近年来广西流行的基因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同 ;并发现中发型疫苗毒株I系 (Mukteswar株 )也属于基因型VII。研究还对分离株进行了常规的毒力和致病性测定试验 ,并与根据F基因序列特征判定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发现其中一株鸽源和两株鹅源分离株根据常规方法判定的结果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性不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广西分离株 F基因序列 毒力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禽I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对肉种鸽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淑霞 杨增岐 +3 位作者 赵余放 屈勇刚 樊海涛 赵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用鸽A/PMV-1SX株(简称SX株)制成的油佐剂灭活苗与NDV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免疫后20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维持30天以上。免疫后40天用鸽SX株和新城疫强毒对两种疫苗免疫鸽分别... 用鸽A/PMV-1SX株(简称SX株)制成的油佐剂灭活苗与NDV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免疫后20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维持30天以上。免疫后40天用鸽SX株和新城疫强毒对两种疫苗免疫鸽分别进行攻击,两种疫苗免疫组对N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为100%,而NDV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仅为667%。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田间试验抽检48份肉种鸽血清,抗体平均值为430±116lo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油佐剂灭活苗 肉种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部分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永新 李少方 +4 位作者 廖新权 张桂红 肖智远 刘思伽 李利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6-760,共5页
为了解广东近年来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Ⅰ)基因变异情况,为新型疫苗毒株的筛选以及PA/PMV-Ⅰ的免疫防制提供依据,我们对广东不同地区在1999年~2007年发生PA/PMV-Ⅰ鸽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从中筛选出8株病毒进行F基因R... 为了解广东近年来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Ⅰ)基因变异情况,为新型疫苗毒株的筛选以及PA/PMV-Ⅰ的免疫防制提供依据,我们对广东不同地区在1999年~2007年发生PA/PMV-Ⅰ鸽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从中筛选出8株病毒进行F基因RT-PCR扩增、测序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8株PA/PMV-Ⅰ之间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7%~99.9%和87.9%~99.6%,其中P199902-1株和P200201-1株之间的氨基酸相似性最高达99.6%,与其他6株的氨基酸相似性则相对较远。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199902-1、P200201-1、P200301-5、P200401-3株和P200705-1株属于基因Ⅵ型;P200001-2株属于基因Ⅱ型,与疫苗株LaSota-46株亲缘关系较近;P200103-5与P200603-5株属于基因Ⅶ型与国内广西等地的鸡源NDV流行株Chicken/Gx/14/2005和NDV0210149株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禽I型副粘病毒病流行特点及其防制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邹永新 刘思伽 +2 位作者 李剑荣 黄爱芳 沙才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禽ⅰ型副粘病毒 病原 发病率 流行病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株野生鸟类来源的Ⅰ型禽副粘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海霞 敖艳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6期12-15,共4页
参考GenBank中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1)序列,在F基因的3’端相对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学教研室近两年来从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分离的4种动物来源共10株Ⅰ型禽副粘病毒毒株的... 参考GenBank中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APMV-1)序列,在F基因的3’端相对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方法对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禽病学教研室近两年来从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分离的4种动物来源共10株Ⅰ型禽副粘病毒毒株的F基因进行扩增,其扩增长度约为450bp。测序结果表明:广州株与NDV的基因Ⅵ型有高度的同源性,1个深圳株与Ⅶ型有较高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强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其他4个深圳株均与基因Ⅰ型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氨基酸序列均符合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弱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