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可实现的离散时间最优末制导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林 刘文君 卢少丁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59-5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的离散时间最优末制导律,该制导律在导弹导引头获取的目标加速度信息的基础上,以时间最优为设计指标,可动态调整最优控制量,能够适应目标末端机动,并采用变周期算法以提高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够满...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的离散时间最优末制导律,该制导律在导弹导引头获取的目标加速度信息的基础上,以时间最优为设计指标,可动态调整最优控制量,能够适应目标末端机动,并采用变周期算法以提高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能够满足给定脱靶量要求,成功拦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 离散时间最优末制导 仿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非线性制导律离散实现的二分寻优法
2
作者 胡恒章 李君龙 李凤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1-94,104,共5页
研究了非线性制导律离散实现的二分寻优法,用该方法获得的离散制导律适合于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
关键词 制导 二分寻优 导弹 非线性制导 离散制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 被引量:36
3
作者 翟长连 吴智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9-722,共4页
针对离散时间系统 ,讨论了利用离散趋近律设计变结构控制问题 ,分析了趋近律系数造成系统颤振的原因 ,给出改进的离散趋近律 ,并利用它设计变结构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的 ,减少了系统的颤振 。
关键词 离散时间系统 变结构控制 离散趋近 闭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输入不确定系统离散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立忠 陈少昌 姚琼荟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研究单输入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形式的离散趋近律,它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可有效消除由传统离散趋近律参数引起的抖振.设计扰动预估器以补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鲁棒性并进一步减弱抖振.仿... 研究单输入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新形式的离散趋近律,它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可有效消除由传统离散趋近律参数引起的抖振.设计扰动预估器以补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鲁棒性并进一步减弱抖振.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输入不确定系统 变结构控制 离散时间系统 控制 离散趋近 鲁棒性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趋近律的采摘机器人关节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玉霞 朱小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4-217,223,共5页
利用离散趋近律设计的滑模控制可有效抑制滑模控制中的抖动现象,但其抑制抖动的效果与离散趋近律的设计参数及系统的采样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分析指数趋近律抖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Mat LAB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利用离散趋近律设计的滑模控制可有效抑制滑模控制中的抖动现象,但其抑制抖动的效果与离散趋近律的设计参数及系统的采样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分析指数趋近律抖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器,Mat LAB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的抖动抑制能力。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Mat LAB中实现了该算法,并利用其来控制采摘机器人关节的伺服电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算法具有较好的位置跟踪能力,进一步地抑制了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动现象,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趋近 自适应滑模 采摘机器人 位置跟踪 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魏丽霞 崔宝同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15-417,共3页
分析了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变结构控制的常用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趋近律,并利用它设计了变结构控制器;对不确定部分建立灰色估计模型,估计出参数值.该方法缩短了系统到达滑模面的时间,有效地减弱了抖振强度和不确定因素... 分析了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变结构控制的常用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趋近律,并利用它设计了变结构控制器;对不确定部分建立灰色估计模型,估计出参数值.该方法缩短了系统到达滑模面的时间,有效地减弱了抖振强度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构表明,此方法是可靠的,使所得到的变结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 变结构控制 离散趋近 准滑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离散变结构控制设计
7
作者 宋立忠 陈少昌 姚琼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研究了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对利用传统离散趋近律设计变结构控制时系统抖振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合趋近律设计思想.针对系统不确定部分,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使变结构控制器具有自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 研究了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问题.对利用传统离散趋近律设计变结构控制时系统抖振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合趋近律设计思想.针对系统不确定部分,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使变结构控制器具有自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鲁棒性并有效减弱抖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离散时间系统 变结构控制 离散趋近 神经网络 组合趋近 自适应学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胃散研究文献系统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丽娟 贾连群 +1 位作者 袁东超 李思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6期1-5,15,共6页
[背景]平胃散治疗湿困脾胃疗效确切。[目的]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定量描述平胃散研究文献发表年代、发表期刊、文献作者及单位、文献类型和病症分科等现状及发展趋势。[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 ... [背景]平胃散治疗湿困脾胃疗效确切。[目的]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定量描述平胃散研究文献发表年代、发表期刊、文献作者及单位、文献类型和病症分科等现状及发展趋势。[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检索时限:1989年至2017年。[纳入标准](1)平胃散为基础治疗方剂。(2)文献发表时限:1989-01-01至2017-12-31。(3)"医药卫生"范围。[数据收集与分析]2名评价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评估文献质量,不同之处交流解决。Excel2003软件绘制散点图,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统计描述,相关关系选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运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主要结果]纳入文献457篇,1989年至2017年平胃散研究呈增长趋势,1995年文献量明显增加,2001年达高峰,之后10年间呈现波动,2011年达新高峰期,并维持较高文献量;发表年度与发文量散点分布呈相关性,Person相关检验r=0.876,P<0.01,线性关系良好,直线回归方程:y=1.0261x-2039.5,依直线回归方程预测今后十年继续稳步增长,2021年后逐年增加,会出现新热点,研究类型广泛。[问题与展望]平胃散研究未形成相对规范研究体系。未来应增加基础研究,尤其是药物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交互作用、药理机制和疗效机制;荟萃专家经验;及时把握研究进展,避免重复研究,凝练高质量的思想,文献发表在国际认可的期刊,为国际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散 研究规 维普 CNKI 万方数据 PubMed数据 文献计量学 布拉德福 离散律 散点分布 Person相关检验 直线回归方程 趋势预测 系统综述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滑膜控制的鲁棒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贇贇 文建刚 +1 位作者 李建民 高晋凯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基于趋近律的滑膜控制很难同时满足减小抖动和具有强鲁棒性的特点。离散指数趋近律和变速趋近律结合形成的滑膜控制有效地减小了抖动,但是关于它的鲁棒性未曾研究。通过不确定系统滑膜位置跟踪控制,针对组合滑膜控制的鲁棒性进行了推导... 基于趋近律的滑膜控制很难同时满足减小抖动和具有强鲁棒性的特点。离散指数趋近律和变速趋近律结合形成的滑膜控制有效地减小了抖动,但是关于它的鲁棒性未曾研究。通过不确定系统滑膜位置跟踪控制,针对组合滑膜控制的鲁棒性进行了推导研究,并且提出了有效改善鲁棒性的方法,即基于鲁棒H∞滤波器的组合控制,经实验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指数趋近 变速趋近 组合滑膜控制 鲁棒H∞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神经网络滑模多目标优化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吉宏 陈小荣 肖莹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8,共6页
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变流器和电网用等效负载代替并对控制回路进行简化,得到非线性仿射形式的机组模型,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系统进行精确线性化。固定参数离散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算法主要缺陷是如两个参数匹配不当,可能会使求... 将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变流器和电网用等效负载代替并对控制回路进行简化,得到非线性仿射形式的机组模型,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系统进行精确线性化。固定参数离散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算法主要缺陷是如两个参数匹配不当,可能会使求得的控制量过大,同时系统在滑模面附近剧烈的高频抖振会导致机组所要承受的机械应力增加,动态性能变差,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对这两个控制参数进行实时优化,根据机组控制目标定义一个综合性能指标,通过优化该指标得到网络权值修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系统快速到达滑模面,实现了机组对最优转速的快速跟踪;同时有效抑制了系统的抖振,减小了额外的疲劳载荷,实现了多目标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线性化 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离散指数趋近 多目标优化 抖振削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