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2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四种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分辨重叠吸收光谱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玲 任守信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79-582,共4页
将离散小波变换、小波包变换、傅里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与主组分回归方法结合构成4种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编制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的计算程序。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用于处理对硝基甲苯、对硝基酚和对硝基苯胺混合物的重... 将离散小波变换、小波包变换、傅里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与主组分回归方法结合构成4种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编制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的计算程序。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用于处理对硝基甲苯、对硝基酚和对硝基苯胺混合物的重叠紫外吸收光谱数据。结果表明,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优于主组分回归方法,试样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预测标准误差由3.81%降至约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变换 主组分回归 吸收光谱 重叠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离散变换与小波的并行算法及其实现
2
作者 曾泳泓 孟祥杰 +1 位作者 何丽君 李晓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1-45,共5页
讨论了多维 DCT和多维 DWT的并行行列算法和并行多项式变换算法 ,并用 Log P模型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在仔细分析一维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与小波包变换计算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它们的并行算法。算法只需相对较少的通信时间 ;适合大规模并... 讨论了多维 DCT和多维 DWT的并行行列算法和并行多项式变换算法 ,并用 Log P模型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在仔细分析一维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与小波包变换计算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它们的并行算法。算法只需相对较少的通信时间 ;适合大规模并行机 ( MPP)和工作站或微机机群系统 ;方法也适合信号处理中的各种塔式分解过程。用 Fortran语言和 PVM编制了算法的程序。在机群系统和大规模并行机上的实验表明 ,算法是正确的且具有较高的加速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算法 离散变换 小波 塔式算法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法处理重叠紫外吸收光谱
3
作者 高玲 任守信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6,共4页
将离散小波变换、小波包变换、傅里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与主组分回归方法结合构成4种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编制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的计算程序。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用于处理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 将离散小波变换、小波包变换、傅里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与主组分回归方法结合构成4种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编制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的计算程序。将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用于处理水杨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氢钾混合物的重叠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离散变换主组分回归方法优于主组分回归方法,试样质量浓度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标准误差由3.94%降至2.93%,回收率由90.5%~114.8%改善为91.0%~1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变换 主组分回归 紫外光谱 吸收光谱 重叠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映射和离散变换的零水印算法
4
作者 苏鹏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映射和小波变换的零水印算法.该算法将原始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后,取其低频子带的小波系数作logistic映射,将得到的结果处理成一维数组作为提取水印图像的依据,并进行了Arnold变换和加密处理,因而保证了水印信息的安全性.
关键词 离散小波变换 混沌映射 零水印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单脉冲比和变尺度离散变换的拖曳式诱饵干扰识别技术研究
5
作者 秦琨 赵婵娟 +2 位作者 袁云权 陈言理 李姗姗 《空天防御》 2022年第1期60-65,共6页
针对主动导引头或机载制导雷达面临的难以分辨拖曳式干扰的问题,对拖曳式诱饵干扰机理进行详细分析,从目标与诱饵的信号分布特性和多普勒频谱特性角度出发,利用复单脉冲比和变尺度离散Chirp-Fourier变换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拖曳式诱饵检... 针对主动导引头或机载制导雷达面临的难以分辨拖曳式干扰的问题,对拖曳式诱饵干扰机理进行详细分析,从目标与诱饵的信号分布特性和多普勒频谱特性角度出发,利用复单脉冲比和变尺度离散Chirp-Fourier变换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拖曳式诱饵检测分辨技术,实现拖曳式诱饵和目标分离。通过计算仿真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利用变尺度离散Chirp-Fourier变换的时频分析处理方法对拖曳式干扰有极强的区分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跟踪制导雷达对抗拖曳式干扰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雷达 拖曳式干扰 变尺度离散Chirp-Fourier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建模方法
6
作者 常正平 李学文 +3 位作者 严康赫 李晓锋 罗群 王仲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9,共9页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实现了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融合。其次,采用二维离散余弦正变换,将制造偏差场分解为一系列偏差模态的线性组合,并结合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集中特性与核函数的正交性,对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组成模态进行识别与筛选,确定了构成制造偏差场的关键模态。然后,对确定的制造偏差场关键模态进行离散余弦逆变换,并重构制造偏差场,实现了构件制造偏差场的数据精简,该方法在保证重构模型精度的同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与数据存储量。最后,通过复合材料蒙皮构件开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点云数据网格尺寸与重构精度、偏差模态总数成反比,当数据删减率为60.54%时,其相对重构误差为7.62%。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偏差建模方法可精确、高效地表征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偏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复合材料构件 制造偏差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
7
作者 王晓淼 张玉金 +2 位作者 张涛 田瑾 吴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2238,共9页
为了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从频域的角度提出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引入对抗初始化生成模块,根据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地生成初始化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图像特征,有效避免灾难性过拟合.对样本进行随机谱变换,... 为了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从频域的角度提出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引入对抗初始化生成模块,根据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地生成初始化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图像特征,有效避免灾难性过拟合.对样本进行随机谱变换,将样本从空间域变换至频谱域,通过控制频谱显著性提高模型的迁移与泛化能力.在CIFAR-10与CIFAR-100数据集上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以ResNet18为目标网络,面对PGD-10攻击时,本文方法在CIFAR-10上的鲁棒精度较现有方法提升了2%~9%,在CIFAR-100上提升了1%~9%.在面对PGD-20、PGD-50、C&W等其他攻击以及架构更复杂的模型时,均取得了类似的效果.提出方法在避免灾难性过拟合现象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快速对抗训练 离散余弦变换(DCT) 鲁棒性 样本初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整形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的300 GHz OFDM太赫兹无线传输系统
8
作者 姜璐涵 马晗松 +11 位作者 张沁旖 田鹏 韩扬 王明旭 谭景文 徐思聪 张冰 Rehim Uddim 魏怡 杨雄伟 李韦萍 余建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1,共8页
为了适应高速大容量的通信需求,提出了采用基于概率整形(PS,Probabilistic Shaping),离散多音调制(DMT,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技术(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实现300GHz太赫兹信号无线传输。概率... 为了适应高速大容量的通信需求,提出了采用基于概率整形(PS,Probabilistic Shaping),离散多音调制(DMT,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和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技术(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实现300GHz太赫兹信号无线传输。概率整形通过增加星座点距离提升信号接收机灵敏度,可最多降低55%的误码率,可延长传输距离。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技术在系统中降低1.68 dB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的峰均比,提升抗非线性效应能力。通过结合这些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别实现了12GBaud PS-16QAM的OFDM-DMT信号及10GBaud PS-64QAM的DFT-S-OFDM-DMT信号1 m无线传输。基于300GHz的太赫兹无线传输系统,比较了采用这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整形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离散多音调制 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技术 太赫兹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量化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信息熵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曾金芳 黄佳妹 李超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常规的描述方法不满足人们获取信号所携带信息的工作提出的要求,针对信号量化和获取频谱过程存在信息损失的问题,提出从信息域的角度分析量化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信息量变化,并以信息量来衡量处理的效果。基于信息熵推导离散傅里叶变换... 常规的描述方法不满足人们获取信号所携带信息的工作提出的要求,针对信号量化和获取频谱过程存在信息损失的问题,提出从信息域的角度分析量化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信息量变化,并以信息量来衡量处理的效果。基于信息熵推导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熵表征,通过应用实例结果可知,当采样点数达到一定数值时,信号的输出熵趋于一个恒定值,结合频谱图发现再增加采样点数获取的频谱图几乎毫无变化,信息损失可忽略。实验数据结果具有一般普遍性,为原本依靠经验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在处理前进行效果预测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和节约时间,为信号处理提供一种客观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互信息 离散傅里叶变换 量化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岩性组合识别方法及应用
10
作者 焦国华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23-630,共8页
在超深层油气勘探过程中,实钻取心成本高、数量少,加之测井曲线多解性强,造成储层岩性组合识别难度大,进而影响了沉积相及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介绍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碎屑岩储层岩性组合识别方法,在自然伽马曲线小波变换的基础... 在超深层油气勘探过程中,实钻取心成本高、数量少,加之测井曲线多解性强,造成储层岩性组合识别难度大,进而影响了沉积相及储层甜点预测的准确性。介绍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碎屑岩储层岩性组合识别方法,在自然伽马曲线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小波分解测井信号,总结了小波时频能量图上不同能量团对应的岩性组合特征。以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征1井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对泥质含量敏感参数自然伽马曲线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分析,选用合适的尺度识别不同的岩性组合,结果表明识别的岩性组合与实钻岩心吻合度较高。该方法在同类型储层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 离散小波变换 岩性组合识别 自然伽马 小波时频能量图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加密图像水印算法
11
作者 姜冬梅 方景杰 李雪琴 《电视技术》 2024年第6期214-218,共5页
将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与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相结合,得到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加密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先对嵌入水印进行AES加密,再在DCT域... 将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与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相结合,得到基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加密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先对嵌入水印进行AES加密,再在DCT域将加密后的水印嵌入载体图像。提取水印时,算法先对嵌入信息的载体图像进行DCT变换,再在DCT域完成嵌入信息提取,最后对提取的密文信息进行AES解密,得到嵌入水印。通过抗攻击能力分析,证明该算法能够同时保证嵌入信息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加密标准(AES) 离散余弦变换(DCT) 水印嵌入 水印提取 抗攻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离散W变换的多项式变换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泳泓 蒋增荣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3-66,共4页
本文利用多项式变换将二维离散W变换(2DDWT)直接转换为一系列一维离散W变换(DWT),从而得到2DDWT的多项式变换法.算法不需复运算,结构简单,同目前使用的行列算法相比,该算法的乘法次数减少一倍,加法次数有所减少.
关键词 快速算法 离散变换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离散Chirp-Fourier变换及其在SAR运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孙泓波 郭欣 +2 位作者 顾红 苏卫民 刘国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离散Chirp Fourier变换 (DCFT)是最新提出的一种检测线性调频信号的有力技术 ,但它对信号的采样点数和信号参数有着近乎苛刻的约束条件 ,限制了它的工程应用 .本文对DCFT的定义进行了修正 ,它不附带任何约束条件 ,是一种优越而又实用的... 离散Chirp Fourier变换 (DCFT)是最新提出的一种检测线性调频信号的有力技术 ,但它对信号的采样点数和信号参数有着近乎苛刻的约束条件 ,限制了它的工程应用 .本文对DCFT的定义进行了修正 ,它不附带任何约束条件 ,是一种优越而又实用的线性调频信号检测技术 .本文将其用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 (SAR)运动目标检测当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 ,本文又提出了基于CLEAN思想的检测技术 ,与修正DCFT相结合 ,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被强目标掩盖的弱目标 ,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仿真的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离散CHIRP-FOURIER变换 线性调频信号 合成孔径雷达 运动目标检测 DC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编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鲁业频 李凤亭 +1 位作者 陈兆龙 朱仁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至今已有30年历史。此间,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MPEG、H.26x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但Xiong等人利... 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至今已有30年历史。此间,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MPEG、H.26x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但Xiong等人利用嵌入式DCT块变换之间的直流相关性,以及对DCT后的系数进行策略性重组或层式DCT同样具有小波多分辨率图像的分解特性。此外,基于层次嵌入式DCT、形状自适应DCT、截短DCT、感兴趣区域支撑DCT以及形态DCT等改进形式的编码,都是将基于DCT变换编码推向更高层次。就DCT改进的变换,以及DCT系数的应用,如利用DCT系数实现信息隐藏等,也使得基于常规的DCT变换编码有了更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文章就此作了广泛的比较和深入的研究,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DCT系数 多分辨率分解 区域编码 数字水印 形态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PEG2000二维离散小波变换高效并行VLSI结构设计 被引量:18
15
作者 兰旭光 郑南宁 +3 位作者 吴勇 刘跃虎 刘在德 梅魁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提升算法,实现JPEG2000编码系统中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WT)的高效实时并行VL SI结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所得结构使行和列滤波器同时进行滤波,用少量行缓存代替大量中间存储空间,用优化的移位加操作替代乘法操作.整个结构采... 提出一种基于提升算法,实现JPEG2000编码系统中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WT)的高效实时并行VL SI结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所得结构使行和列滤波器同时进行滤波,用少量行缓存代替大量中间存储空间,用优化的移位加操作替代乘法操作.整个结构采用流水线设计方法处理,在保证同样的精度下,大大减少了运算量,增加了硬件资源利用率,加快了变换速度,减小了电路的规模.二维离散小波滤波器结构已经过VerilogHDL行为级仿真验证,并可作为单独的IP核应用于正在开发的JPEG2000图像编、解码芯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离散小波变换 VLSI 并行结构 提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小波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芮挺 王金岩 +1 位作者 沈春林 丁健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提出一种通过对小波域中噪声能量的估计来进行去噪的新方法。算法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小波系数的主要特征,无需对噪声方差进行估计。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利用 DCT对高频子带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利用部分 DCT 系数对小波系数进行重建... 提出一种通过对小波域中噪声能量的估计来进行去噪的新方法。算法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小波系数的主要特征,无需对噪声方差进行估计。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利用 DCT对高频子带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利用部分 DCT 系数对小波系数进行重建,并以重建系数的平均能量作为局部噪声能量的估计;去除原小波系数中的噪声分量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实验证明,其峰值信噪比(PSNR)比通常的阈值萎缩法提高了 2-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小波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的改进的算术傅立叶变换算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宪超 李宁 陈国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8-90,共3页
离散余弦变换 (DCT)是数字图像处理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计算DCT .本文对偶函数的AFT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AFT算法不但把AFT所需样本点数减少了一半 ,从而使所需加法计... 离散余弦变换 (DCT)是数字图像处理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计算DCT .本文对偶函数的AFT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AFT算法不但把AFT所需样本点数减少了一半 ,从而使所需加法计算量减少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它建立起AFT和DCT的直接联系 ,因而提供了适合用于计算DCT的AFT算法 .本文推导了用改进的AFT计算DCT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这种算法的乘法量仅为O(N) ,并且具有公式一致 ,结构简单 ,易于并行 ,适合VLSI设计等特点 ,为DCT的快速计算开辟了新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算术傅立叶变换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算术傅里叶变换算法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宪超 武继刚 +1 位作者 蒋增荣 陈国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在数字信号处理等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傅里叶分析技术—算术傅里叶变换 (AFT)来计算DFT .这种算法的乘法计算量仅为O(N) ;算法的计算过程简单 ,公式一致 ,克服了任意长度DFT传统快速算法 (FFT... 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在数字信号处理等许多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傅里叶分析技术—算术傅里叶变换 (AFT)来计算DFT .这种算法的乘法计算量仅为O(N) ;算法的计算过程简单 ,公式一致 ,克服了任意长度DFT传统快速算法 (FFT)程序复杂、子进程多等缺点 ;算法易于并行 ,尤其适合VLSI设计 ;对于含较大素因子 ,特别是素数长度的DFT ,其速度比传统的FFT方法快 ;算法为任意长度DFT的快速计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傅里叶变换 算术傅里叶变换 数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网络流量多重分形模型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丛锁 韩良秀 +1 位作者 刘岩 高传善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8,共6页
网络流量过程中所蕴含的分形尺度特性对网络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能全面准确地刻画网络流量过程在小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复杂奇异性特征和大时间/空间尺度上的长程依赖性特征的流量模型对Internet网络工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实测... 网络流量过程中所蕴含的分形尺度特性对网络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能全面准确地刻画网络流量过程在小时间/空间尺度上的复杂奇异性特征和大时间/空间尺度上的长程依赖性特征的流量模型对Internet网络工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实测的流量数据(从著名的校园网和国内著名的ISP)进行了分析,利用小波技术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流量的多重分形模型,通过模拟验证,发现该新模型能以较简洁的形式捕捉实际网络流量特性,并具有刻画真实流量数据中的多重分形特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小波变换 网络流量 多重分形 长程依赖性 复杂奇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方波变换的脉冲星微弱信号周期性检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哲 许录平 +2 位作者 王光耀 谢振华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43-2248,共6页
为满足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系统对脉冲星微弱信号周期性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方波变换(DSWT)的周期信号检测算法,并给出了其硬件实现方法。首先,通过对比DSWT和FFT变换核的相似性,证明了DSWT算法进行周期性检测的可行性,同时,... 为满足X射线脉冲星深空导航系统对脉冲星微弱信号周期性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方波变换(DSWT)的周期信号检测算法,并给出了其硬件实现方法。首先,通过对比DSWT和FFT变换核的相似性,证明了DSWT算法进行周期性检测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DSWT对白噪声的抑制作用;其次,DSWT的变换核仅取+1或-1,更适合硬件电路实现,给出了该算法的FPGA实现方法;最后,采用以Xilinx Spartan-3系列FPGA芯片XC3S2000为核心的开发板组成实验仿真系统,分别对实测和仿真脉冲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该算法可检测信噪比低于FFT算法;2.在信号输入完毕后3个时钟周期内即可得出计算结果,耗时比FFT算法少三个数量级;3.实现该算法所需的硬件资源少于FFT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导航 周期性检测 离散方波变换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