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丝离散元接触参数标定及其破碎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光 李紫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目的]针对目前烟丝颗粒仿真中离散元接触参数缺乏、破碎模型空缺的问题,进行烟丝接触参数标定,构建烟丝破碎模型,并进行破碎参数标定。[方法]以烟丝为研究对象,构建烟丝离散元接触模型,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 [目的]针对目前烟丝颗粒仿真中离散元接触参数缺乏、破碎模型空缺的问题,进行烟丝接触参数标定,构建烟丝破碎模型,并进行破碎参数标定。[方法]以烟丝为研究对象,构建烟丝离散元接触模型,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烟丝各项物理参数,其中烟丝颗粒泊松比、烟丝间恢复系数、烟丝间静摩擦系数、烟丝间滚动摩擦系数、烟丝与设备恢复系数、烟丝与设备静摩擦系数、烟丝与设备动摩擦系数及烟丝剪切模量的最优值分别为0.35,0.35,0.49,0.03,0.35,0.44,0.12,5.75×10^(6)Pa;构建烟丝破碎模型,通过重球跌落试验标定破碎模型的主要参数,其中黏结半径0.216 mm、单位法向刚度4.62×10^(10)N·m^(-3)、单位切向刚度1.62×10^(10)N·m^(-3)、临界法向力5.10×10^(10)Pa、临界切向力1.89×10^(10)Pa,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进一步验证破碎参数的有效性。[结果]在烟丝离散元接触参数标定中,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9%,烟丝离散元接触参数标定精确;在烟丝破碎模型的参数标定中,重球跌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82%,单轴压缩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53%,烟丝破碎模型可靠。[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烟丝造碎提供有效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 离散 虚拟标定 破碎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表面模型在滚磨离散元仿真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艺文 李文辉 +1 位作者 辛宇鹏 李秀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09,共7页
离散单元法是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用以分析滚磨光整加工机理或预测加工效果。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滚磨离散元仿真中零件的数字孪生表面模型构建方法;为实现对复杂表面轮廓不同形貌误差成分的提取,... 离散单元法是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用以分析滚磨光整加工机理或预测加工效果。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滚磨离散元仿真中零件的数字孪生表面模型构建方法;为实现对复杂表面轮廓不同形貌误差成分的提取,研究了小波分解中小波基及分解尺度的优选,得到数字孪生表面点云模型;通过泊松表面重建算法将点云模型转换为表面几何模型;最后选取试件完成数字孪生表面模型的构建,通过分析理想表面模型与数字孪生表面模型在滚磨离散元仿真中的磨损情况,并与试件实际加工磨损情况对比,从仿真效率与仿真效果上验证了构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光整加工 离散仿真 数字孪生 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细粒土离散元模拟及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3
作者 罗伟 盛登强 +4 位作者 姚英全 李杨 田健秋 杨有莲 刘明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4,共8页
非饱和土的孔隙中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因而展现出与饱和土完全不同的力学特性,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的描述是非饱和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细微观物理机制出发,在离散元中建立了液桥模型,结合描述土颗粒接触作用的线性模型,提出非饱和土的... 非饱和土的孔隙中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因而展现出与饱和土完全不同的力学特性,非饱和土力学特性的描述是非饱和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细微观物理机制出发,在离散元中建立了液桥模型,结合描述土颗粒接触作用的线性模型,提出非饱和土的离散元模型,进行了非饱和细粒土的等吸力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此外,在弹塑性理论框架下基于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和状态参数构建了非饱和细粒土的本构模型,并与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离散元模型能正确模拟细粒土的强度和体缩量随着净围压增大而增大的现象,也能正确描述非饱和细粒土的强度和体胀量显著大于干态细粒土的现象;气连通状态下非饱和细粒土的强度和体缩量随着基质吸力的减小(即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净围压的增大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细粒土的强度和体缩量影响逐渐减小;构建的本构模型能正确描述非饱和细粒土随净围压和基质吸力的演化规律,本构模型计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离散元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细粒土 液桥模型 离散 弹塑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蔗耕地黏土离散元参数标定的流变模型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彪 杨鑫三 +2 位作者 王京云 陈警 沈卫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44,共9页
针对华南宿根甘蔗的耕地土壤因多级复合团聚显现的逐层异构黏重性,为表征其特异性流变行为,该研究通过重黏土的离散元参数标定,构建团粒几何、力学属性多层演变的非匀质耕层模型,进而分析仿生壁板的推进阻力。结合休止角与三轴压缩试验... 针对华南宿根甘蔗的耕地土壤因多级复合团聚显现的逐层异构黏重性,为表征其特异性流变行为,该研究通过重黏土的离散元参数标定,构建团粒几何、力学属性多层演变的非匀质耕层模型,进而分析仿生壁板的推进阻力。结合休止角与三轴压缩试验及仿真结果,JKR表面能、恢复系数与动摩擦因数是影响重黏土流变响应的显著因子,不同耕层间参数差异明显。蕴含团粒级配分布、本征接触属性与黏聚特性的离散元模型具有表征多耕层复合流变性能的能力,通过三轴力学试验验证得到的本构响应偏差低于9.27%。采用该模型计算出的仿生耕作壁板推进阻力与土槽实测推进阻力之间的相对误差仅8.3%,表明对机具—土料互作关系的预测有效且较准确。研究结果可为触土部件适应性设计与动力学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黏土 离散模型 参数标定 黏聚特性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黄鳝肉质黏结模型参数标定
5
作者 刘明勇 朱林 +2 位作者 向雪 欧阳周寰 李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0,共9页
[目的]建立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方法]以新鲜黄鳝肉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测得基本参数,并用质构仪对黄鳝肉质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压缩黄鳝肉质的力学特征曲线,确定弹性阶段最大破坏力。采用Hertz-Mindlin with ... [目的]建立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方法]以新鲜黄鳝肉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测得基本参数,并用质构仪对黄鳝肉质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压缩黄鳝肉质的力学特征曲线,确定弹性阶段最大破坏力。采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构建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对相关黏结参数进行虚拟标定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法确定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最大压缩力进行对比。[结果]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最佳组合为单位面积法向刚度1.523×10^(9)N/m^(3)、单位面积剪切刚度1.024×10^(9) N/m^(3)、临界法向应力1.061×10^(6) Pa和临界切向应力6.130×10^(5) Pa。[结论]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二者受力变化趋势相同,误差仅为3.48%,表明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相关参数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定 黏结模型 黄鳝 肉质 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黏性土剪切特性细观机理
6
作者 倪嘉楠 洪勇 +3 位作者 姜奕辰 于超 贺可强 李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2,共10页
为了研究黏性土在剪切过程中的细观剪切力学特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离散元模拟方法对粉质黏土剪切力学性质进行了细观机理分析。首先基于室内试验的结果,通过建立符合黏性土剪切试验特征的PFC 2D模型,对剪切过程中黏性土和砂土的一些... 为了研究黏性土在剪切过程中的细观剪切力学特性,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和离散元模拟方法对粉质黏土剪切力学性质进行了细观机理分析。首先基于室内试验的结果,通过建立符合黏性土剪切试验特征的PFC 2D模型,对剪切过程中黏性土和砂土的一些细观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黏性土在不同剪切阶段细观应力、细观变形以及细观位移进行分析,并从细观角度分析了试样的宏观剪切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黏性土中的剪切应力主要是由颗粒之间的力链提供的,黏性土的颗粒较小,力链较细,所提供的承载力也较小,黏性土力链最大承载力仅约为0.77 kN,而标准砂可以达到1.75 kN;超固结状态下的黏性土在进行剪切时具有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这一现象与颗粒的定向排列以及颗粒之间的强力链数量减少有关;在剪切过程中黏性土中部配位数减少了1.70,这是由于黏性土颗粒发生偏移,颗粒之间的接触形成拱状结构,也导致了孔隙率增大,使得黏性土的体积应变增大;黏性土在剪切过程中,颗粒位移等值线在模型的中部PFC 2D模型形成近似菱形的区域,并且黏性土在剪切破坏时形成的剪切带是一条相对位移基本一致的狭长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砂土 离散 体积应变 孔隙率 剪切带 PFC 2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冬雄 杨忠毅 +3 位作者 曾祥君 汤涛 范必双 范才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5-2236,共12页
污秽颗粒在复合绝缘子表面的沉积会影响其电气特性,导致沿面放电甚至污秽闪络的发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其沉积机理,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基于JKR接触力学理论,通过传统牛顿力学法和离散元方法分别对颗粒碰撞过程... 污秽颗粒在复合绝缘子表面的沉积会影响其电气特性,导致沿面放电甚至污秽闪络的发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其沉积机理,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基于JKR接触力学理论,通过传统牛顿力学法和离散元方法分别对颗粒碰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考虑法向碰撞、颗粒反弹速度的碰撞沉积模型。根据不同碰撞沉积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将所得结果与现有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比牛顿力学方法,离散元方法得到的碰撞沉积模型更能准确预测SiO_(2)颗粒在复合绝缘子表面的沉积情况。绝缘子表面颗粒沉积数随粒径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粒径20μm时达到最大沉积数。改变风向,绝缘子串中压端与高压端NSDD的比值随风向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下表面与上表面NSDD的比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绝缘子表面颗粒沉积数随风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30º时达到最大。该文模型能够更为准确的描述污秽颗粒在绝缘子表面的沉积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复合绝缘子表面污秽沉积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污秽颗粒 离散方法 碰撞沉积 模型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vares模型的多面体棉籽离散元参数标定与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元超 田辛亮 +4 位作者 赵岩 刘学虎 周脉乐 戴馥霜 王文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31,220,共9页
针对基于离散元法的棉籽压缩破碎过程中缺少准确仿真模型的问题,本文以新陆早84号棉籽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棉籽参数进行标定。基于三维扫描技术,使用Solidworks 2022中的网格建模功能,快速建立棉籽多面体模型。采用堆... 针对基于离散元法的棉籽压缩破碎过程中缺少准确仿真模型的问题,本文以新陆早84号棉籽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棉籽参数进行标定。基于三维扫描技术,使用Solidworks 2022中的网格建模功能,快速建立棉籽多面体模型。采用堆积角试验对棉籽种间参数进行标定,得到棉籽-棉籽碰撞恢复系数、棉籽-棉籽静摩擦因数、棉籽-棉籽滚动摩擦因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0.106、0.248、0.105,仿真堆积角与实际堆积角相对误差为0.28%,证明棉籽种间参数准确。通过单颗粒压缩试验对Tavares模型参数进行标定,以棉籽破碎力与破碎能为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棉籽破碎力与破碎能相对误差分别为2.37%和2.87%,说明构建的棉籽模型和Tavares模型参数可以表征棉籽压缩破碎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 离散 Tavares模型 参数标定 破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机收元胡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
9
作者 刘珂 魏伟锋 +2 位作者 朱纪跃 李高伟 高震南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为提高机收元胡所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准确性,通过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元胡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确定元胡基本物性参数范围;其次,依据物理试验测定的参数范围进行休止角的显著性试验,得到对元胡休止角影... 为提高机收元胡所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准确性,通过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元胡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确定元胡基本物性参数范围;其次,依据物理试验测定的参数范围进行休止角的显著性试验,得到对元胡休止角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元胡间滚动摩擦系数、元胡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元胡间碰撞恢复系数;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取值范围,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休止角与显著因素的最优二阶回归方程;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为目标获取最佳参数组合:元胡间滚动摩擦系数0.08、元胡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0.32、元胡间碰撞恢复系数0.49。最后,在对比标定模型参数下仿真堆积体与实际堆积体,测得二者的休止角和堆体外形轮廓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最佳参数组合可作为元胡机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模型 参数标定 休止角 收获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生猪粥料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邬备 钱怀源 +3 位作者 黄天赐 李卓 刘大为 谢方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6-736,共11页
[目的]建立粥状饲料的离散元模型有助于开发和优化粥料处理设备,获取生猪粥料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方法]通过配制水料比为1.5∶1~2.0∶1的粥状饲料,测定不同水料比粥料的休止角,建立水料比与休止角的回归方程。以水料比1.8∶1的生猪... [目的]建立粥状饲料的离散元模型有助于开发和优化粥料处理设备,获取生猪粥料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方法]通过配制水料比为1.5∶1~2.0∶1的粥状饲料,测定不同水料比粥料的休止角,建立水料比与休止角的回归方程。以水料比1.8∶1的生猪粥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离散元软件,选取“Hertz-Mindlin with JKR”作为接触模型,采用圆筒提升法进行粥料休止角仿真模拟。以饲料颗粒泊松比、剪切模量、颗粒密度,饲料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饲料-不锈钢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以及JKR(Johnso-Kendall-Roberts)表面能共10个参数作为试验因素,以粥料休止角为评价指标,采用筛选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对模型参数进行筛选,采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值区间,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Box-Behnken design)建立休止角与显著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计算最优显著参数,最后利用最佳参数组合进行仿真休止角验证试验,并与实际试验进行对比。[结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对休止角有显著性影响的参数为饲料间静摩擦系数、饲料间滚动摩擦系数和JKR表面能。响应曲面试验得到的显著参数的最优组合为:饲料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3、饲料间静摩擦系数为0.08、JKR表面能为0.008 93 J/m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饲料休止角和实际试验休止角的相对误差为2.45%,且不同方向堆形相似性较高。[结论]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标定的离散元参数准确,能较好地模拟生猪粥料的物料性状,该模型可为生猪粥状饲料处理设备的研发和仿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粥料 离散 模型参数 Edem 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颗粒离散元接触参数标定与仿真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宏建 韩欣 +5 位作者 杨化伟 陈修波 赵光泽 孙经伟 孙林林 王金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76,共11页
为精准确定红富士、花牛和黄元帅苹果的接触参数,该研究基于离散元法对3种苹果颗粒的仿真模型进行接触参数标定试验。首先,创建3种苹果的离散元填充模型,并通过电子秤、万能试验机等试验设备,确定其本征参数。其次,通过碰撞弹跳试验、... 为精准确定红富士、花牛和黄元帅苹果的接触参数,该研究基于离散元法对3种苹果颗粒的仿真模型进行接触参数标定试验。首先,创建3种苹果的离散元填充模型,并通过电子秤、万能试验机等试验设备,确定其本征参数。其次,通过碰撞弹跳试验、斜面滑移试验和斜面滚动试验,得到红富士、花牛和黄元帅苹果与亚克力板的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473、0.432和0.466;与亚克力板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435、0.536和0.519;与亚克力板的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07 7、0.013 8和0.008 8。最后,通过堆积角试验、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红富士、花牛和黄元帅同种苹果间的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487、0.348和0.469;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584、0.869和0.644;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84、0.096和0.093。试验结果表明,红富士、花牛和黄元帅苹果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的休止角相对误差分别为5.95%、6.55%、8.67%。研究结果可为苹果物理特性和低损采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模型 苹果 接触参数 标定与试验 堆积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夹持采收的油菜薹夹段茎秆离散元参数标定与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伟 欧阳琛 +2 位作者 蒋蘋 孟德鑫 罗海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6,共13页
为提高离散元法对指导油菜薹有序采收装备设计与优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以双行垄作移栽的“农大1号”双低甘蓝型油菜机械化适收期油菜薹夹段茎秆为对象,测定其本征参数、表面接触参数以及破碎力学参数,利用EDEM仿真软件Hertz-Mind... 为提高离散元法对指导油菜薹有序采收装备设计与优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研究以双行垄作移栽的“农大1号”双低甘蓝型油菜机械化适收期油菜薹夹段茎秆为对象,测定其本征参数、表面接触参数以及破碎力学参数,利用EDEM仿真软件Hertz-Mindlin无滑移模型和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夹段茎秆堆积仿真标定模型和破碎仿真标定模型。采用逐步调整仿真参数使仿真试验值与物理试验值逼近的方法,利用夹段茎秆堆积仿真标定模型,以休止角仿真试验值与实际物理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目标,完成夹段茎秆表面接触参数的标定与优化;利用破碎仿真标定模型,以轴向压缩和弯曲仿真试验与实际物理试验的最大轴向压缩力和最大弯曲力的相对误差为目标,利用标定后的表面接触参数完成夹段茎秆粘结参数的标定与优化。最后,利用夹段茎秆的径向压缩与剪切、内芯与表皮拉伸的破碎仿真力学试验和有序采收EDEM-Recurdyn耦合仿真试验验证标定后的表面接触参数和粘结参数。结果表明,仿真与实测试验的破碎力学参数相对误差在5%以内,且仿真与实测的“时间-载荷”曲线变化趋势一致,低速、中速和高速档的有序采收仿真试验结果与实际物理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在7.0%以内。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离散元仿真方法研究油菜薹采收过程具有可行性,标定结果可用于指导油菜薹机械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模型 油菜薹 仿真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种间接触参数标定 被引量:151
13
作者 王云霞 梁志杰 +4 位作者 张东兴 崔涛 史嵩 李克鸿 杨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6-42,共7页
由于EDEM(离散元法)中建立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与实际玉米种子在外形、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若直接将实际测量的物性参数引入EDEM中进行仿真,会出现仿真失真的情况。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建立数学回归模型主动寻找目标参数的方法... 由于EDEM(离散元法)中建立的玉米种子颗粒模型与实际玉米种子在外形、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若直接将实际测量的物性参数引入EDEM中进行仿真,会出现仿真失真的情况。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建立数学回归模型主动寻找目标参数的方法,简化标定过程,将仿真试验和真实试验相结合,对玉米种子颗粒模型的种间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两个关键参数进行标定,使其在EDEM中建立的玉米种子颗粒重新获得与真实颗粒相近的物理特性。利用两种接触材料(有机玻璃板与铝质圆筒)进行玉米种子堆积角仿真试验,建立两个自变量为种间静摩擦系数、种间滚动摩擦系数的二元回归方程。以实际测量种群堆积角作为已知目标量进行数值求解,求得EDEM中玉米种间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这两个目标参数:玉米种间静摩擦系数为0.0338,玉米种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0021。将标定的玉米种子物性参数输入EDEM中进行仿真试验,通过提取关键特征尺寸和图像边界将试验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关键特征尺寸数值差异在4.70%以内,标定后的玉米种子堆积角边界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摩擦 标定 种间接触参数 离散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土壤模型参数标定方法 被引量:154
14
作者 王宪良 胡红 +3 位作者 王庆杰 李洪文 何进 陈婉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8-85,共8页
离散元法(EDEM)建立土壤模型过程中部分土壤颗粒参数直接测量难度较大,若基于间接测量的土壤参数值建立离散元土壤模型进行仿真,导致仿真结果误差较大。本文结合代理模型基本理论,提出一种离散元土壤模型的参数标定及优化方法,步骤如下... 离散元法(EDEM)建立土壤模型过程中部分土壤颗粒参数直接测量难度较大,若基于间接测量的土壤参数值建立离散元土壤模型进行仿真,导致仿真结果误差较大。本文结合代理模型基本理论,提出一种离散元土壤模型的参数标定及优化方法,步骤如下:根据基本试验测定的参数建立离散元土壤模型;结合堆积角及剪切试验,利用模型仿真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以敏感性参数为变量,以真实试验测量值为目标值构造代理模型;通过高斯-牛顿迭代法进行参数优化。由敏感性分析结果知,代理模型自变量为土壤颗粒半径、颗粒间静摩擦因数及滚动摩擦因数,目标量为土壤堆积角、黏聚力、内摩擦角。以涿州保护性耕作试验站土壤(砂壤土)为原型,经优化建立的土壤模型变量参数值分别为:颗粒半径5.7 mm,颗粒间静摩擦因数0.45,滚动摩擦因数0.21。将建立的离散元土壤模型进行轮胎-土壤相互作用仿真模拟,分析轮胎-土壤接触面最大应力、平均应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将接触面最大应力值、平均应力的仿真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虚拟仿真与实测值之间数值差异在5.1%以内,标定优化后的土壤模型能够近似代替真实土壤进行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模型 离散 颗粒接触参数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黏性土壤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被引量:97
15
作者 武涛 黄伟凤 +3 位作者 陈学深 马旭 韩子奇 潘潼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98,共6页
【目的】实现黏性土壤离散元模型的接触参数与接触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基于土壤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采用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进行土壤堆积角仿真试验,借助GEMM(Generic EDEM material mode... 【目的】实现黏性土壤离散元模型的接触参数与接触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基于土壤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采用考虑颗粒间黏结力的"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进行土壤堆积角仿真试验,借助GEMM(Generic EDEM material model database)数据库获得离散元模型关键参数(包括JKR表面能、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进一步运用Box-Behnken试验方法进行堆积角仿真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分析获得了堆积角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明该模型极显著,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为二次多项式,且存在复杂的一次与二次交互作用。以堆积角40.45°为目标对回归模型进行寻优,得到了优化解:JKR表面能7.91J·m-2;恢复系数0.66;静摩擦系数0.83;动摩擦系数0.25。以此优化解进行仿真试验获得的堆积角为39.73°。堆积角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在堆积角度和形状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可利用该优化参数对样品土壤进行进一步的黏性土壤与触土部件间的离散元仿真,从而揭示黏性土壤在触土部件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壤 离散模型 接触参数 JKR接触模型 黏结力 堆积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在碎冰区航行的离散元模型及冰载荷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紫麟 刘煜 +2 位作者 孙珊珊 卢云亮 季顺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8-877,共10页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浮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和附加质量.船体结构由一系列三角形单元组合构造.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定海冰... 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碎冰区浮冰与船舶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碎冰由三维圆盘单元构成,并考虑其在海流作用下的浮力、拖曳力和附加质量.船体结构由一系列三角形单元组合构造.通过海冰与船体单元间的接触判断和接触力计算,确定海冰与船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以上离散单元模型对不同冰况(冰速、冰厚、冰块尺寸和密集度)以及航速条件下,海冰对船体的动力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以上因素对船体冰载荷的影响,可为冰区船舶的安全运行和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模型 碎冰区 船体 冰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正纹理抗滑磨耗层纹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晓明 孙雨彤 +2 位作者 徐海川 朱乐毅 罗浩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0-1529,共10页
基于PFC3D离散元软件,建立了撒布型正纹理抗滑磨耗层的离散元模型.对比磨耗层离散元模型与室内试件的纹理特征,验证了基于离散元模型进行纹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了配合质量比、压实次数等参数对磨耗层表面纹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纹理... 基于PFC3D离散元软件,建立了撒布型正纹理抗滑磨耗层的离散元模型.对比磨耗层离散元模型与室内试件的纹理特征,验证了基于离散元模型进行纹理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了配合质量比、压实次数等参数对磨耗层表面纹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纹理偏度和平均断面深度随粗集料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油石质量比的增加而降低.公称最大粒径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其为4.75 mm时磨耗层的正纹理水平较高且抗滑性能良好,推荐在工程实践中使用该粒径集料.随压实次数的增加,纹理偏度和平均断面深度的下降趋势均逐渐平缓,压实7次后纹理指标接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正纹理磨耗层 离散模型 路面抗滑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双轴旋耕机功耗预测模型 被引量:25
18
作者 胡建平 赵军 +2 位作者 潘浩然 刘伟 赵星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16,共8页
针对双轴旋耕机结构参数复杂、功耗高,受耕作时节限制,难以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减阻降耗研究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法,构建双轴旋耕秸秆土壤耕作模型,研究了双轴配置参数对功耗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建立了功耗的数学预测模型。模型... 针对双轴旋耕机结构参数复杂、功耗高,受耕作时节限制,难以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减阻降耗研究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法,构建双轴旋耕秸秆土壤耕作模型,研究了双轴配置参数对功耗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建立了功耗的数学预测模型。模型优化的结果表明,当前后刀轴回转半径均为195 mm,后轴相对于前轴垂直距离为99.8 mm,前后轴回转圆水平距离为100.6 mm,获得的功耗最小为9.018 kW。为了验证功耗模型的准确性,在固定工作参数下,进行了原尺度整机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真实原尺度旋耕机的田间试验功耗与整机仿真值误差均值为9.5%,范围为5.8%~13.4%,结合响应面分析说明功耗数学预测模型较为准确,表明旋耕机刀组在缩放过程中误差变化较小,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双轴配置参数对双轴旋耕机在稻茬田地作业功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旋耕机 功耗 预测模型 离散 配置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动力过程的改进离散元模型及在渤海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季顺迎 王安良 +2 位作者 米丽丽 刘煜 李宝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7,共14页
海冰的断裂、重叠和堆积等离散分布特性广泛地存在于极区和副极区的不同海域,并对海冰的生消、运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海冰在不同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点,发展海冰动力过程的离散元方法有助于完善海冰数值模式,提高海冰数值模拟的计... 海冰的断裂、重叠和堆积等离散分布特性广泛地存在于极区和副极区的不同海域,并对海冰的生消、运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海冰在不同尺度下的离散分布特点,发展海冰动力过程的离散元方法有助于完善海冰数值模式,提高海冰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为此,本文针对海冰生消运移过程中的非连续分布和形变特性,发展了适用于海冰动力过程的改进离散元模型(MDEM)。不同于传统离散元方法,该模型将海冰离散为具有一定厚度、尺寸和密集度的圆盘单元。海冰单元设为诸多浮冰块的集合体,其在运移和相互接触碰撞过程中,依照质量守恒发生单元尺寸、密集度和厚度的相应变化。基于海冰离散性和流变性的特点,该模型采用黏弹性接触本构模型计算单元间的作用力,并依据Mohr-Coulomb准则计算海冰法向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及切向摩擦力。为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对海冰在规则水域内的运移和堆积过程进行了分析,离散元计算结果与解析值相一致;此外,对旋转风场下海冰漂移规律的模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渤海辽东湾的海冰动力过程进行了48h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卫星遥感资料和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数据吻合良好。在下一步工作中将考虑海冰离散元模拟中的热力因素影响,发展具有冻结、断裂效应的海冰离散元模型,更精确地模拟海冰动力-热力耦合作用下的生消和运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动力学 离散模型 堆积冰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阻尼线性离散元模型参数的选取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超 陈天宁 +1 位作者 王小鹏 陈卫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形式颗粒阻尼的减振特性及其在旋转条件下的阻尼效果,建立颗粒阻尼的线性离散元模型,提出了一种颗粒接触线性模型的参数选取方法。根据Hertz接触非线性模型,假设颗粒相对运动在达到屈服极限时,Hertz接触模型接触力所做的功... 为了研究不同形式颗粒阻尼的减振特性及其在旋转条件下的阻尼效果,建立颗粒阻尼的线性离散元模型,提出了一种颗粒接触线性模型的参数选取方法。根据Hertz接触非线性模型,假设颗粒相对运动在达到屈服极限时,Hertz接触模型接触力所做的功和线性模型接触力所做的功相等,对颗粒接触的力和位移的关系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利用离散元法对重力场下不同材料的非阻塞性颗粒阻尼(NOPD)、柔性约束颗粒阻尼和旋转条件下的NOPD进行建模;根据颗粒材料的屈服强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物理属性确定了仿真计算的相关接触参数。与实验确定颗粒接触参数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趋势和数值上吻合得较好,为颗粒阻尼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尼 离散 参数选取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