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散卷积与离散傅氏变换的矩阵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中宁 温俊海 程敬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582-585,共4页
分析了离散卷积,离散相关,离散傅氏变换的矩阵形式,以及各矩阵形式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利用离散卷积和离散傅氏变换的矩阵关系,证明了循环矩阵逆阵的求解公式。
关键词 离散卷积 离散相关 离散傅氏变换 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离散余弦变换与同时掩蔽效应曲线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志文 尹俊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研究修正离散余弦变换(MDCT)、离散傅氏变换(DFT)和同时掩蔽效应曲线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XMDCT(k)系数代表的谐波其强度和频率移动都与取样率和波数k等参数有关,因此,不可能通过理论或实验的方法得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取样率和变换块... 通过研究修正离散余弦变换(MDCT)、离散傅氏变换(DFT)和同时掩蔽效应曲线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XMDCT(k)系数代表的谐波其强度和频率移动都与取样率和波数k等参数有关,因此,不可能通过理论或实验的方法得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取样率和变换块大小的MDCT同时掩蔽效应曲线,量化MDCT系数时仍需通过DFT来计算掩蔽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离散余弦变换 掩蔽效应 离散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迭代算法
3
作者 沈伟良 郝重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Iterative Algorithm for th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IAFT。IAFT算法和FFT算法在其本原理上完全不同,IAFT采用循环迭代的计算过程来实现DFT。这种算法能够使第一个采样点进入后就开始运...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Iterative Algorithm for th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IAFT。IAFT算法和FFT算法在其本原理上完全不同,IAFT采用循环迭代的计算过程来实现DFT。这种算法能够使第一个采样点进入后就开始运算,而和其他点的运算没有关系。各点的运算可以互不影响地进行。当最后一个采样点输入后,就可以往外连续输出变换的结果。这种算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了输入时间进行计算,因而得到快速处理的效果。该算法对信号的点数无限制,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数。该算法所需的硬件在并行处理的情况下比EET简单而且规则,其变换时间极限情况达到输入信号所需时间加上作一次乘法所需的时间,一般考虑所需硬件最少,极限最长时间为输入信号所需时间加上作N次乘法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傅氏变换 迭代算法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面上基于声强测量复声压重构的离散算法与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晓东 陆益民 +1 位作者 陈心昭 李志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阐述了近场声全息技术(NAH)的基本原理,对基于声强测量的全息平面上复声压重构的方法(BAHIM)进行了详细的推导与分析,并推导了BAHIM法在有限空间范围上的离散表达式,以及它与有限离散傅氏变换DFT之间的关系,为采用FFT方法实现全息平面... 阐述了近场声全息技术(NAH)的基本原理,对基于声强测量的全息平面上复声压重构的方法(BAHIM)进行了详细的推导与分析,并推导了BAHIM法在有限空间范围上的离散表达式,以及它与有限离散傅氏变换DFT之间的关系,为采用FFT方法实现全息平面上的复声压重构提供了依据。根据所推公式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并以点源为对象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所推的离散算法可得到准确的相位重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声全息技术 NAH 声强测量 复声压重构 离散算法 仿真 BAHIM 有限离散傅氏变换 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特莱变换在电力谐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芬华 李雪涛 +1 位作者 刘敏 刘保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30-232,共3页
由于哈特莱变换的核函数是实函数,不需要复数运算,在用于电力谐波分析时,可以有效地节约运算时间和存储单元,提高运算精度,因此较其他变换更适合硬件实现。文章介绍了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 哈特莱变换 电力谐波分析 核函数 数字信号处理 离散傅氏变换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不变量进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文惠 孟兵 +1 位作者 万建伟 周良柱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49-951,共3页
本文利用一种新的图像特征描述子进行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 .该描述子不仅实现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概括 ,即图像的形状、纹理和颜色内容 ,而且具有平移、旋转和尺度变换不变性 ,实验证明了该描述子优良的检索性能 .
关键词 内容 图像检索 不变性 离散傅氏变换 log极坐标变换 描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全息重构卷积计算中混迭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晓东 陈心昭 +1 位作者 陆益民 李志远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2004年第3期346-351,共6页
分析了实空间离散格林函数的特点和平面声全息重构卷积计算的特殊性 ,推导了在重构条件下二维循环卷积与重构卷积的关系。理论上证明了在全息重构中将二维全息声压序列补零使其成为原序列长度的两倍 ,而二维格林函数序列无需进行补零处... 分析了实空间离散格林函数的特点和平面声全息重构卷积计算的特殊性 ,推导了在重构条件下二维循环卷积与重构卷积的关系。理论上证明了在全息重构中将二维全息声压序列补零使其成为原序列长度的两倍 ,而二维格林函数序列无需进行补零处理仍可由二维离散傅氏变换准确地得到全息重构卷积结果 ,而不会产生循环卷积中的混迭现象 ,即不存在所谓的重构“卷绕”误差。同时还证明了实空间格林函数的取值不确定性不会影响重构结果 ,并通过仿真算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卷积 重构卷积 格林函数 二维离散傅氏变换 近场平面声全息 声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频率跟踪和相角估计的实用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炳达 姜桂秀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电网电压的频率、幅值和谐波含量均随时间发生变化,它们严重影响着电网相量的测量精度.为此,在分析傅氏法计算误差与频偏、起始点相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准同步采样和傅氏分析的频率跟踪、相角估计的实用算法.它用离散傅氏... 电网电压的频率、幅值和谐波含量均随时间发生变化,它们严重影响着电网相量的测量精度.为此,在分析傅氏法计算误差与频偏、起始点相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准同步采样和傅氏分析的频率跟踪、相角估计的实用算法.它用离散傅氏法和线性插值法估计任意时刻的相量,用迭代算法寻找相角差为零的相邻周期的两个估计相量进行频率计算,继而对采样数据进行同步化处理以获取信号的真实相量.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使相角误差小于0.2°,并能够满足电网相量实时测量的快速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偏移 相角测量 电力系统 离散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柱面宽带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博 杨德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89,共8页
基于声强测量的宽带声全息技术(BAHIM)是由近场声全息(NAH)领域脱颖而出的一项新技术,它由全息面上互相垂直的2个切向声强分量计算出全息面上的复声压相位,得到全息面上复声压,再进行NAH处理.针对水中圆柱体的噪声源识别问题,给出了该... 基于声强测量的宽带声全息技术(BAHIM)是由近场声全息(NAH)领域脱颖而出的一项新技术,它由全息面上互相垂直的2个切向声强分量计算出全息面上的复声压相位,得到全息面上复声压,再进行NAH处理.针对水中圆柱体的噪声源识别问题,给出了该方法在柱体中运用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全息重构公式在有限空间范围上的离散算法,对算法实现和滤波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所编制的程序进行了仿真验证.该文的研究为BAHIM技术应用于在水中柱体辐射声场的重建噪声源识别和定位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BAHIM 复声压相位 水中噪声源识别 二维离散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载波频域常模盲均衡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欣 酆广增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42-1245,共4页
通过将信号时域常模特性转化为频域常模,提出一种单载波系统频域常模盲均衡算法,解决了常模算法在频域中无法实现的问题。算法复杂度表明,该方案计算量明显低于宽带系统时域子空间分解方法,且相比于现有文献[6]中的单载波系统常模盲均... 通过将信号时域常模特性转化为频域常模,提出一种单载波系统频域常模盲均衡算法,解决了常模算法在频域中无法实现的问题。算法复杂度表明,该方案计算量明显低于宽带系统时域子空间分解方法,且相比于现有文献[6]中的单载波系统常模盲均衡算法,其复杂度也大为降低。文中,常模算法从时域到频域的转换是基于输出信号幅值收敛为1的特性而得,因此变换条件(8)成立,故而时域到频域的转换不会影响算法误差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载波频域均衡 常数模算法 算法复杂度 离散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878的汽车发动机振动检测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阳东 朱杨 殷运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文章针对汽车发动机转速信号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XC878的振动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即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将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滤波和放大后经过A/D转换器送入单片机,用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fast Fourier tra... 文章针对汽车发动机转速信号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XC878的振动信号检测与处理系统,即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将发动机缸盖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滤波和放大后经过A/D转换器送入单片机,用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和处理后得到汽车转速,以避免测量转速时装卸困难和机器损坏,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检测 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 A/D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洞对岩溶场地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仕升 蒙雷 何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研究土洞对岩溶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选取广西桂林市某岩溶场地,分析土洞的存在对地表地震动峰值和频谱的影响。依据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建立包含土洞与不包含土洞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应用计算结果中1-3层土体表... 为研究土洞对岩溶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选取广西桂林市某岩溶场地,分析土洞的存在对地表地震动峰值和频谱的影响。依据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建立包含土洞与不包含土洞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应用计算结果中1-3层土体表面中心点的地震动,作为原始信号输入,进行FFT(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转换,得到场地各层土体表面中心点的频谱分析图。分析结果表明:(1)土洞的存在对地表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影响相对较小,对峰值加速度影响较大,且越上层土体地震动参数受土洞影响越大;(2)包含土洞的加速度频域分布峰值大于不包含土洞的岩溶场地,并且包含土洞与不包含土洞岩溶场地主要(卓越)频率分布在0-5Hz范围,分布较集中,峰值加速度对应的频率在2.5Hz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场地 地震反应 土洞 离散傅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制作零偏移距VSP的快速算法
13
作者 王彦春 董敏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本文给出了一种适于用测井曲线为模型制作合成垂直地震剖面(SVSP)的算法。运种算法以波动方程为基础,在频域里进行递推求解波场,此波场含有一次波和所有多次波。文中讨论了有效地压制由离散傅氏变换产生的时域折叠效应的方法。由实例说... 本文给出了一种适于用测井曲线为模型制作合成垂直地震剖面(SVSP)的算法。运种算法以波动方程为基础,在频域里进行递推求解波场,此波场含有一次波和所有多次波。文中讨论了有效地压制由离散傅氏变换产生的时域折叠效应的方法。由实例说明,这种算法运算速度快,所用的内存较少,可直接用于生产。在 PDP 11/45小型计算机上计算一个具有生产规模的 SVSP 所用时间不会超过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频率域递推 离散傅氏变换 折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间隔频域采样信号的恢复条件
14
作者 刘益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0-492,共3页
地震勘探信号的数字处理既可在离散时域进行,也可在离散频域进行。由于在离散频域内进行傅氏变换(DFT)有许多快速算法,因此中间处理过程常常在频域进行,最后再以时域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信号的频率滤波就是如此。为了使信号能不失真地... 地震勘探信号的数字处理既可在离散时域进行,也可在离散频域进行。由于在离散频域内进行傅氏变换(DFT)有许多快速算法,因此中间处理过程常常在频域进行,最后再以时域的形式表示出来。例如信号的频率滤波就是如此。为了使信号能不失真地由频域反变换回时域,首先必须确定频域采样点数,即 DFT 的变换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处理 频域采样 离散傅氏变换(DFT) Z 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调谐体属性的地层尖灭线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喜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上乌尔禾组及风城组地层尖灭线不明确的问题,利用调谐体属性方法,结合地震剖面及钻井资料,刻画了目的层地层尖灭线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有效频带范围内,上乌尔禾组55 Hz及风城组45 Hz调谐相位属性所识别地层尖...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上乌尔禾组及风城组地层尖灭线不明确的问题,利用调谐体属性方法,结合地震剖面及钻井资料,刻画了目的层地层尖灭线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有效频带范围内,上乌尔禾组55 Hz及风城组45 Hz调谐相位属性所识别地层尖灭线更接近真实位置,而超过有效频带范围地层尖灭线精度很难进一步提高;该方法所刻画地层尖灭线的效果明显优于利用瞬时相位余弦、瞬时相位、单频相位等属性的刻画效果。该方法对超覆型及削蚀型地层尖灭线的刻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相位 地层尖灭线 有效频带宽度 离散傅氏变换 振幅属性 瞬时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