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中间层-Ag纳米核壳的法诺共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付光杰 张敬萍 +3 位作者 吕靖薇 王金玉 刘超 牟海维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为研究不同中间层材料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影响,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方法系统研究Au-中间层-Ag纳米核壳的LSPR消光特性,并利用等离激元杂化理论对其法诺共振现象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具有对称结构的3层纳米核壳结构可... 为研究不同中间层材料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的影响,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方法系统研究Au-中间层-Ag纳米核壳的LSPR消光特性,并利用等离激元杂化理论对其法诺共振现象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具有对称结构的3层纳米核壳结构可实现法诺共振;法诺共振峰峰位强烈依赖于纳米核壳的中间层材料、内核半径和外界介质折射率;Au-Ni-Ag纳米核壳LSPR峰位随金核半径的增大而红移,且只有1个共振峰,归因于金核对LSPR的压缩作用;而金核半径和外界介质折射率的增大导致Au-Si3N4-Ag纳米核壳LSPR峰位的红移,且有3个共振峰,归因于中间层Si3N4对LSPR的增强作用。上述现象可利用纳米核壳的电场分布进行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几何参数,Au-中间-Ag纳米核壳法诺共振峰峰位可调谐至600~1 2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特性 法诺共振 Au-中间-Ag纳米核壳 离散偶极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氧化硅/银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消光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琨 冯其明 +2 位作者 欧乐明 赵明君 肖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0-726,共7页
利用预处理-化学镀法在氧化硅纳米线表面包覆银层,制备出具有一维核-壳结构的氧化硅/银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Ag(NH3)2^+浓度为0.05~0.25mol/L时,可在氧化硅纳米线表面形成银包覆层,随着银氨离子浓度的增加,其厚度从... 利用预处理-化学镀法在氧化硅纳米线表面包覆银层,制备出具有一维核-壳结构的氧化硅/银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Ag(NH3)2^+浓度为0.05~0.25mol/L时,可在氧化硅纳米线表面形成银包覆层,随着银氨离子浓度的增加,其厚度从数十纳米增加到上百纳米;银壳层由大小不一、纯度很高、面心立方结构的银纳米粒子紧密堆积而成;一维氧化硅/银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实测值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采用离散偶极近似理论模拟计算的理论光谱很接近;可见光区的吸收峰和近红外区的吸收峰分别来源于核-壳纳米复合材料横向和纵向偶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银层厚度的增加使近红外区的吸收峰发生明显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硅/银 一维核-壳纳米结构 化学镀 消光性能 离散偶极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花状冰晶的毫米波散射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敏 黄兴友 闫文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8-181,186,共5页
根据观测的冰晶样品,建立雪花状冰晶的偶极子矩阵,利用离散偶极近似方法计算有效半径1 mm内雪花状冰晶在毫米波段(94 GHz,140 GHz,220 GHz)的散射、吸收、衰减和后向散射截面并与等有效半径的球形冰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冰晶的散射特... 根据观测的冰晶样品,建立雪花状冰晶的偶极子矩阵,利用离散偶极近似方法计算有效半径1 mm内雪花状冰晶在毫米波段(94 GHz,140 GHz,220 GHz)的散射、吸收、衰减和后向散射截面并与等有效半径的球形冰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冰晶的散射特性依赖于粒子形状、大小和电磁波频率;散射在大冰晶中占主导地位,而吸收在小冰晶中占主导地位;雪花状冰晶的吸收作用随着冰云有效粒径和微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94 GHz、140 GHz频率下用球形冰晶代替雪花状冰晶,将会低估雪花状冰晶的后向散射能力,尤其在大粒子区;而在220 GHz频率下,用球形冰晶代替雪花状冰晶,将会高估雪花状冰晶的后向散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雪花状冰晶 离散偶极近似 散射截面 吸收截面 衰减截面 后向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射光偏振对金纳米棒状颗粒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邓燕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2-736,共5页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方法分析了入射光偏振状态对单个金纳米棒状颗粒的光学性质的影响,并给出了单个金纳米棒状颗粒底面和剖面的近场分布图,对于设计实现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纳米光子器件具有一定的指...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方法分析了入射光偏振状态对单个金纳米棒状颗粒的光学性质的影响,并给出了单个金纳米棒状颗粒底面和剖面的近场分布图,对于设计实现基于金属微纳结构的纳米光子器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入射光偏振方向会激发不同的表面等离子体模式(横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这将影响俸状颗粒的消光谱峰和近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光学 消光谱峰 近场分布 离散偶极近似 金属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银纳米颗粒及氧化硅/银纳米壳层的消光性能模拟
5
作者 刘琨 冯其明 +2 位作者 欧乐明 张国范 卢毅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04-1609,共6页
采用离散偶极近似理论,对球形银纳米颗粒和氧化硅/银纳米壳层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的消光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加球形银纳米颗粒的偶极消光峰逐渐红移,四极消光峰开始出现且逐步红移,散射作用增强而吸收... 采用离散偶极近似理论,对球形银纳米颗粒和氧化硅/银纳米壳层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的消光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加球形银纳米颗粒的偶极消光峰逐渐红移,四极消光峰开始出现且逐步红移,散射作用增强而吸收作用减弱。粒径和核壳比对氧化硅/银纳米壳层的消光性能均有很大影响,随着核壳比增大,主要消光峰发生规律性红移;当核壳比相同时,较大粒径的纳米壳层其消光峰位于较长波长处。当银壳层厚度超银的电子平均自由程时,纳米壳层的消光特征与同粒径银纳米颗粒的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壳层 消光性能 离散偶极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红外波段复折射率及消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凯 王玄玉 +1 位作者 高艳卿 董文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3,共7页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碳材料,在红外干扰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其红外消光特性值得深入研究。文中利用红外椭偏仪测量了石墨烯压片在红外波段的椭偏参数,计算得到其红外波段的复折射率,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方法计算了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碳材料,在红外干扰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其红外消光特性值得深入研究。文中利用红外椭偏仪测量了石墨烯压片在红外波段的椭偏参数,计算得到其红外波段的复折射率,采用离散偶极近似(DDA)方法计算了石墨烯在2~14μm波段的效率因子、消光系数与入射波长、粒子直径和厚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石墨烯在2~14μm波段具有优异的红外消光性能,其消光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吸收性能,吸收作用大于散射作用,同时粒子对近、中红外辐射的消光性能明显好于远红外波段;消光效率因子和消光系数随波长增加逐渐减小;消光效率因子随粒子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近、中红外波段的消光系数大于远红外波段,其中直径0.25~1μm粒子的消光系数最大,直径1~4μm粒子的消光系数随直径增加逐渐减小,直径大于4μm的粒子对各波段红外的消光能力受粒度变化的影响很小;消光效率因子随粒子片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近、中红外波段的消光系数随厚度的增加有所减小,而远红外波段的消光系数受粒子厚度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折射率 离散偶极近似(DDA) 红外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nus三角纳米片和“三明治”三角纳米片消光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甜蜜 唐桂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336-342,共7页
基于离散偶极近似法(DDA)计算了不同组分的Janus三角纳米片和“三明治”三角纳米片的消光特性,两种纳米片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均出现了明显的吸收峰。当纳米片较小时,消光特性主要以吸收为主,当纳米片逐渐增大,散射作用开始明显。当纳米... 基于离散偶极近似法(DDA)计算了不同组分的Janus三角纳米片和“三明治”三角纳米片的消光特性,两种纳米片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均出现了明显的吸收峰。当纳米片较小时,消光特性主要以吸收为主,当纳米片逐渐增大,散射作用开始明显。当纳米片增大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峰会变宽。二氧化硅与银的组合能在较宽的波段内激发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因此波峰比金银组合纳米片的波峰宽,但是吸收峰值较后者低。增加纳米片的层数,或者添加纳米片的组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纳米片的消光特性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离散偶极近似 消光特性 光热转换特性 纳米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散射介质中0π脉冲的受激拉曼光谱
8
作者 孙栋 Dhayal Suman +1 位作者 林洪沂 Rostovtsev Yuri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2-407,共6页
拉曼光谱由于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不侵入待测物质等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和医学检测及成像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然而,生物活组织往往具有较强的散射特性,影响受激拉曼光谱的成像质量.为了提高受激拉曼光谱的成像质量,引入脉冲... 拉曼光谱由于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不侵入待测物质等特点,近年来在生物和医学检测及成像领域的应用受到了较多的关注.然而,生物活组织往往具有较强的散射特性,影响受激拉曼光谱的成像质量.为了提高受激拉曼光谱的成像质量,引入脉冲波形技术,采用对拉曼散射具有较高敏感性的0π脉冲为斯托克斯脉冲,利用离散偶极矩近似方法,对强散射介质中的脉冲传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多次散射的作用下,尽管激光脉冲强度随着其在介质中的传输距离增大而衰减,但受益于0π脉冲的特性,输出信号在双光子共振时的强度将增强2倍左右,为提高强散射介质中的受激拉曼光谱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拉曼光谱 相干散射 脉冲波形 离散偶极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