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建模方法
1
作者 常正平 李学文 +3 位作者 严康赫 李晓锋 罗群 王仲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9,共9页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实现了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融合。其次,采用二维离散余弦正变换,将制造偏差场分解为一系列偏差模态的线性组合,并结合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集中特性与核函数的正交性,对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组成模态进行识别与筛选,确定了构成制造偏差场的关键模态。然后,对确定的制造偏差场关键模态进行离散余弦逆变换,并重构制造偏差场,实现了构件制造偏差场的数据精简,该方法在保证重构模型精度的同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与数据存储量。最后,通过复合材料蒙皮构件开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点云数据网格尺寸与重构精度、偏差模态总数成反比,当数据删减率为60.54%时,其相对重构误差为7.62%。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偏差建模方法可精确、高效地表征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偏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复合材料构件 制造偏差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轻量级流算法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变换多媒体内容加密
2
作者 李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针对实时安全系统中多媒体内容加密时由于数据量较大而导致计算开销非常大的问题,为了综合考虑安全性及实时性,提出了基于使用轻量级流算法的DCT余弦转换多媒体内容加密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种轻量、快速的加密算法,通过将明文划分成不同... 针对实时安全系统中多媒体内容加密时由于数据量较大而导致计算开销非常大的问题,为了综合考虑安全性及实时性,提出了基于使用轻量级流算法的DCT余弦转换多媒体内容加密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种轻量、快速的加密算法,通过将明文划分成不同部分并且使用流加密算法对信息的每个部分分别进行加密;然后,基于设计部分加密方案的三项基本原则和对抗部分加密攻击,提出了两种DCT变换系数的部分加密方案;最后,通过峰值信噪比对部分加密攻击的安全性和性能的分析评估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A5/1和W7两种较为先进的流密码算法及另外两种加密模式(DC系数加密和无变换加密),提出的流加密算法和两种DCT加密方案更加适用于要求高速计算和足够安全的多媒体实时安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流加密算法 部分加密 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变换 多媒体内容 A5 1 W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淼 张玉金 +2 位作者 张涛 田瑾 吴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2238,共9页
为了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从频域的角度提出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引入对抗初始化生成模块,根据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地生成初始化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图像特征,有效避免灾难性过拟合.对样本进行随机谱变换,... 为了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鲁棒性,从频域的角度提出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快速对抗训练方法.引入对抗初始化生成模块,根据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地生成初始化信息,可以更精准地捕捉到图像特征,有效避免灾难性过拟合.对样本进行随机谱变换,将样本从空间域变换至频谱域,通过控制频谱显著性提高模型的迁移与泛化能力.在CIFAR-10与CIFAR-100数据集上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以ResNet18为目标网络,面对PGD-10攻击时,本文方法在CIFAR-10上的鲁棒精度较现有方法提升了2%~9%,在CIFAR-100上提升了1%~9%.在面对PGD-20、PGD-50、C&W等其他攻击以及架构更复杂的模型时,均取得了类似的效果.提出方法在避免灾难性过拟合现象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快速对抗训练 离散余弦变换(dct) 鲁棒性 样本初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在地震勘探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财 王培茂 +21 位作者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刘财 王培茂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刘财 王培茂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刘财 王培茂 薛亚丽 刘洋 张智 邵志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和游程编码技术相结合进行地震数据体的压缩研究,指出该技术是一种有损压缩技术。对于不同的松散度、信噪比等的数据其压缩比是不同的。在压缩过程中对层间信息和高频成分有一定的损失,损失的程度与数据的压缩比有直接...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和游程编码技术相结合进行地震数据体的压缩研究,指出该技术是一种有损压缩技术。对于不同的松散度、信噪比等的数据其压缩比是不同的。在压缩过程中对层间信息和高频成分有一定的损失,损失的程度与数据的压缩比有直接关系。压缩越大,则数据的损失就越严重,压缩比大到一定程度时,数据恢复后就改变了原有的特征,所以一定要取的适度,这与数据的波形误差与频谱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dct 编码 地震勘探 数据压缩 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域隐藏算法隐藏容量与频域系数选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建全 谢勍 田立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3-965,974,共4页
隐藏容量、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是信息隐藏系统的几个关键性指标,选择不同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对DCT域隐藏算法的这些指标影响很大。分析了不同DCT系数的视觉感知特性和DCT逆变换的相互干扰性对嵌入容量的影响,并给出了DCT域隐藏算... 隐藏容量、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是信息隐藏系统的几个关键性指标,选择不同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对DCT域隐藏算法的这些指标影响很大。分析了不同DCT系数的视觉感知特性和DCT逆变换的相互干扰性对嵌入容量的影响,并给出了DCT域隐藏算法隐藏容量与所选择的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JPEG压缩不变性给出了嵌入信息抗压缩的鲁棒性与嵌入位置无关的结论,可为提高嵌入容量提供参考。仿真实验结果有效地支持了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实验还证明在有噪声干扰下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隐藏 嵌入容量 频域系数 压缩不变性 离散余弦变换 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量化离散余弦变换系数检测视频单帧连续多次复制-粘贴篡改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晶 黄添强 +1 位作者 赖玥聪 卢贺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6-1361,共6页
目前大多数时域视频帧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都是针对至少20帧以上的视频子序列的复制粘贴篡改,而对单帧复制粘贴篡改无法判断。而根据人眼视觉感知的特性,修改视频内容需要至少15帧以上的帧操作,因此篡改帧想通过单帧复制粘贴篡改来达... 目前大多数时域视频帧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都是针对至少20帧以上的视频子序列的复制粘贴篡改,而对单帧复制粘贴篡改无法判断。而根据人眼视觉感知的特性,修改视频内容需要至少15帧以上的帧操作,因此篡改帧想通过单帧复制粘贴篡改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必须进行连续多次粘贴操作。为了检测这种篡改方式,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的视频单帧连续多次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首先,将视频转换为图像,采用量化后的DCT系数作为视频帧图像特征向量,并通过计算巴氏(Bhattacharyya)系数来衡量两相邻帧帧间相似度;再设定阈值来判断两相邻帧帧间相似度是否有异常,最后根据出现相似度异常的帧是否连续,以及连续出现的帧数来判断视频是否经过篡改,并定位篡改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不同场景的视频都能检测,不仅检测速度快,而且不受再压缩因素影响,算法的正确率高、漏检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篡改检测 单帧复制粘贴 离散余弦变换 帧间相似度 BHATTACHARYYA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63中全零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的预先判别
7
作者 石峻 余松煜 陈颖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04-1407,共4页
为减少编码器的运算量 ,对量化后离散余弦变换 ( DCT)系数全为零的块进行预先判断 ,从而不对其做相应的 DCT变换与量化 ,提出了预先判断全零 DCT系数块的方法 .在分析现有判别方法对全零系数块的误判与漏判的基础上 ,从二维 DCT变换的... 为减少编码器的运算量 ,对量化后离散余弦变换 ( DCT)系数全为零的块进行预先判断 ,从而不对其做相应的 DCT变换与量化 ,提出了预先判断全零 DCT系数块的方法 .在分析现有判别方法对全零系数块的误判与漏判的基础上 ,从二维 DCT变换的公式出发 ,给出了误判与漏判的判别准则 ,并以这一准则为指导 ,提出了一种在保证不出现误判的条件下减少漏判的新方法 ,提高了判别效率 .给出了具有一般表示的判别式 ,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寸的变换块 ,同时给出了另一个判别效率更高的经验判别式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供的判别方法提高了全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量化 全零系数 多媒体视频 图像编码 系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编码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鲁业频 李凤亭 +1 位作者 陈兆龙 朱仁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至今已有30年历史。此间,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MPEG、H.26x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但Xiong等人利... 1974年由Ahmed和Rao提出的离散余弦变换,至今已有30年历史。此间,DCT编码已发展成为JPEG、MPEG、H.26x等图像/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核心。尽管Shapiro的EZW以及Said等人的SPIHT小波编码的成功应用,对传统的DCT编码提出了挑战,但Xiong等人利用嵌入式DCT块变换之间的直流相关性,以及对DCT后的系数进行策略性重组或层式DCT同样具有小波多分辨率图像的分解特性。此外,基于层次嵌入式DCT、形状自适应DCT、截短DCT、感兴趣区域支撑DCT以及形态DCT等改进形式的编码,都是将基于DCT变换编码推向更高层次。就DCT改进的变换,以及DCT系数的应用,如利用DCT系数实现信息隐藏等,也使得基于常规的DCT变换编码有了更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文章就此作了广泛的比较和深入的研究,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dct系数 多分辨率分解 区域编码 数字水印 形态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磁位谱分析及磁异常导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凤旭 张凤琴 +1 位作者 孟令顺 刘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7-304,共8页
针对提高磁异常导数的计算精度,提出磁位离散余弦变换谱的分析方法.根据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利用余弦变换给出磁位与磁场分量间的余弦变换谱关系,推导出磁异常n阶导数的余弦变换谱公式.利用余弦变换法计算的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磁异常水平... 针对提高磁异常导数的计算精度,提出磁位离散余弦变换谱的分析方法.根据重磁位场的泊松公式,利用余弦变换给出磁位与磁场分量间的余弦变换谱关系,推导出磁异常n阶导数的余弦变换谱公式.利用余弦变换法计算的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磁异常水平和垂向一阶导数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28 nT/m、0.47 nT/m;水平一阶导数的误差一般在-3.57%-3.27%之间,垂向一阶导数的误差一般在-1.94%-1.88%之间;计算的磁异常一阶导数值与理论值大致重合,而且不受有效磁化倾角的影响.而Fourier变换法计算的水平和垂向一阶导数最大误差分别为-10.62 nT/m1、4.42 nT/m,计算曲线与理论曲线偏离大,受磁化倾角的影响也较大.这说明与Fourier变换法相比,余弦变换法计算的异常导数精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磁位 磁异常导数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安定 肖先勇 邓武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0-74,共5页
综合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在时频分析中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方法。先通过离散余弦变换检测出各种基频干扰(电压暂降、电压暂升和电压间断)和各次谐波(包括暂态谐波),再利用小... 综合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在时频分析中的优点,提出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检测方法。先通过离散余弦变换检测出各种基频干扰(电压暂降、电压暂升和电压间断)和各次谐波(包括暂态谐波),再利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原理检测出暂态振荡和暂态脉冲,并实现扰动时间和扰动幅值的测定。该方法具备较强的抗噪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输配电工程 电能质量 离散余弦变换 时频分析 噪声鲁棒性 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小波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芮挺 王金岩 +1 位作者 沈春林 丁健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提出一种通过对小波域中噪声能量的估计来进行去噪的新方法。算法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小波系数的主要特征,无需对噪声方差进行估计。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利用 DCT对高频子带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利用部分 DCT 系数对小波系数进行重建... 提出一种通过对小波域中噪声能量的估计来进行去噪的新方法。算法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小波系数的主要特征,无需对噪声方差进行估计。对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利用 DCT对高频子带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利用部分 DCT 系数对小波系数进行重建,并以重建系数的平均能量作为局部噪声能量的估计;去除原小波系数中的噪声分量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图像。实验证明,其峰值信噪比(PSNR)比通常的阈值萎缩法提高了 2-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小波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压缩中的快速方向离散余弦变换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波 王红霞 成礼智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6-832,共7页
传统的二维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无法稀疏表示除水平或垂直方向以外的边缘,而具有强方向表示能力的方向预测离散余弦变换(directional prediction DCT,简称DPDCT)计算复杂度又过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方向离散余弦变... 传统的二维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无法稀疏表示除水平或垂直方向以外的边缘,而具有强方向表示能力的方向预测离散余弦变换(directional prediction DCT,简称DPDCT)计算复杂度又过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方向离散余弦变换(fast direction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简称FDDCT).该算法沿给定的方向模式进行变换,避免了DPDCT中的插值运算,可以快速、稀疏地表示图像中各向异性边缘信息.此外,FDDCT通过设计块边界提升,在进一步集中边缘能量的同时保证了算法的完全重构.实验结果表明,FDDCT计算复杂度不超过DCT的1.4倍;采用同样的编码方法,基于FDDCT的压缩图像与基于DCT以及DPDCT的压缩图像相比,峰值信噪比可提高0.4dB^1.6dB,而且边缘细节更加清晰、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稀疏表示 方向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零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区域生长的白粉虱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水发 王开义 +2 位作者 刘忠强 杨锋 王志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提出用清晰度对病虫害图像进行分割,以提高分割精度。DCT的低频信号表示图像轮廓,高频信号表示图像细节,对于病虫害图像,焦点通常聚集在目标区域,该文提出截断DCT高频信号,再与原图做差的方法以区分清晰部分和模糊部分,然后结合病虫图像局部聚合度较高的特性,利用区域生长方法提取完整目标。采用该算法对白粉虱图像进行分割测试,并与阈值法和GMM方法比较:分割结果中,目标的一致性和边缘的清晰度明显好于阈值法和GMM方法,平均正确分类率为98.49%,分别较R,B,Y空间中阈值法和Y空间中GMM方法分类正确率高2.96%、3.28%、3.24%和9.6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基于DCT和区域生长的分割算法鲁棒性高,能够有效地将病虫害区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叶片中分离,可用于分割白粉虱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离散余弦变换 病虫害控制 局部特征 区域生长 白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的改进的算术傅立叶变换算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宪超 李宁 陈国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8-90,共3页
离散余弦变换 (DCT)是数字图像处理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计算DCT .本文对偶函数的AFT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AFT算法不但把AFT所需样本点数减少了一半 ,从而使所需加法计... 离散余弦变换 (DCT)是数字图像处理等许多领域的重要数学工具 .本文通过一种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计算DCT .本文对偶函数的AFT进行了改进 .改进的AFT算法不但把AFT所需样本点数减少了一半 ,从而使所需加法计算量减少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它建立起AFT和DCT的直接联系 ,因而提供了适合用于计算DCT的AFT算法 .本文推导了用改进的AFT计算DCT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这种算法的乘法量仅为O(N) ,并且具有公式一致 ,结构简单 ,易于并行 ,适合VLSI设计等特点 ,为DCT的快速计算开辟了新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算术傅立叶变换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鲁棒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29
15
作者 肖俊 王颖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5-1061,共7页
将多级离散小波变换的"多级"思想引入到离散余弦变换中,并对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中选择适当的位置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 将多级离散小波变换的"多级"思想引入到离散余弦变换中,并对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从多级离散余弦变换系数中选择适当的位置嵌入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鲁棒性优于常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并且它的实时性不受多级变换的影响.此外,该文对多级离散余弦变换中变换系数和变换级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变换系数进行二级变换可以获得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多级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鲁棒性 抖动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分数余弦变换在碰摩声发射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艾东 高亹 +1 位作者 杨建刚 赵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72-76,共5页
声发射信号经常淹没在各种复杂的非平稳噪声中,使得对有用的声发射的识别非常困难,因此,在声发射识别时进行信号增强成为诸多研究者的关注热点。离散余弦变换是声信号增强的有效方法。基于态函数,给出了分数余弦变换的新定义,提出三周... 声发射信号经常淹没在各种复杂的非平稳噪声中,使得对有用的声发射的识别非常困难,因此,在声发射识别时进行信号增强成为诸多研究者的关注热点。离散余弦变换是声信号增强的有效方法。基于态函数,给出了分数余弦变换的新定义,提出三周期离散分数余弦变换方法,介绍了基于三周期离散分数余弦变换的声发射信号增强算法和改进算法的推导过程。实验数据为在转子实验台上采集的碰摩声发射信号,通过在该信号上叠加高斯白噪声和非平稳噪声来获得模拟的严重噪声污染的声发射信号,然后用增强算法及改进算法对该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和声发射信号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对多种非平稳噪声环境下的碰摩声发射信号均能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且优于离散余弦变换,是声发射信号识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离散分数余弦变换 降噪 信号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多光谱纹理图像的茶叶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迪 陈孝敬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2-1385,共4页
提出一种利用多光谱图像纹理特征进行茶叶分类的新方法。图像由MS3100-3CCD光谱成像仪获得,光谱成像仪提供近红外(NIR)、红色(R)和绿色(G)的3个波段的图像。首先对原图像的NIR波段图像提取均方值,然后应用离散余弦变换算法,构造出8个带... 提出一种利用多光谱图像纹理特征进行茶叶分类的新方法。图像由MS3100-3CCD光谱成像仪获得,光谱成像仪提供近红外(NIR)、红色(R)和绿色(G)的3个波段的图像。首先对原图像的NIR波段图像提取均方值,然后应用离散余弦变换算法,构造出8个带通和高通滤波器对NIR通道的图像进行滤波并提取均方差值,最后应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分别对原图像的NIR提取的均方差值和用8个滤波器滤过的图像提取的均方差值进行建模。茶叶样本总共为240个,训练和预测各为120个,每种训练样本和预测样本各为20个。结果表明经过8个滤波器处理图像的识别率为100%,而没有经过滤波处理的纹理图像识别率只有73.33%,说明离散余弦变换算法设计的滤波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纹理识别技术,此实验同时也为茶叶的分类提供一种快速和无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仪 茶叶 纹理特征 离散余弦变换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红外目标识别算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春环 涂建平 郭健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3-1365,136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红外目标特征描述方法,通过离散余弦变换描述子提取平移、旋转、尺度放缩等变换下不变性的目标形状特征,利用前向传播神经网络学习及识别这些特征向量,对3类不同姿态下的目标图像进行了分类识别,并将所提...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红外目标特征描述方法,通过离散余弦变换描述子提取平移、旋转、尺度放缩等变换下不变性的目标形状特征,利用前向传播神经网络学习及识别这些特征向量,对3类不同姿态下的目标图像进行了分类识别,并将所提出的特征提取方法与傅立叶描述子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和傅立叶描述子相比,在保证识别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余弦变换描述法可以减少数据运算量和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边缘特征 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仝瑞阳 耿永军 朱雪芹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在图像离散余弦变换重要系数的幅度成分中加入水印并利用相关监测器进行监测,以实现对多媒体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实验证明,该算法对通常的图像处理,如剪切、噪声干扰、几何旋转等都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dct) 离散小波变换(DWT) 数字水印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域图像数字水印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树梅 赵卫东 +1 位作者 王志成 温法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5170-5173,共4页
基于变换域的水印技术由于其较好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成为了目前水印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离散余弦变换域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对离散余弦变换域的算法进行分类比较,并对拉伸因子α的取值以及对图像水印嵌入效果的影响进行... 基于变换域的水印技术由于其较好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成为了目前水印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离散余弦变换域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对离散余弦变换域的算法进行分类比较,并对拉伸因子α的取值以及对图像水印嵌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水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了其对常见攻击的抵抗性。分析和讨论了DCT变换域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在嵌入水印方面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空域 变换 拉伸因子 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