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离散传播辐射模型的理论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建达 范维澄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的理论,并且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三维立方腔体中的两种辐射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模拟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较好,这表明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是目前解决辐射问题... 本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的理论,并且编制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三维立方腔体中的两种辐射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模拟结果与精确解吻合较好,这表明三维离散传播热辐射模型是目前解决辐射问题中热流量和温度分布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辐射模型 数值模拟 离散传播 热辐射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随机扫描的蠕虫离散传播模型
2
作者 刘方正 祁建清 司贵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77-2678,2683,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蠕虫传播效率,深入研究了非均匀扫描策略,建立了非均匀随机扫描的蠕虫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已感染主机免疫率、易感染主机免疫率、主机扫描数三个角度定量地分析了非均匀随机扫描策略下网络蠕虫的传播效率,得到在非均匀扫... 为进一步提高蠕虫传播效率,深入研究了非均匀扫描策略,建立了非均匀随机扫描的蠕虫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已感染主机免疫率、易感染主机免疫率、主机扫描数三个角度定量地分析了非均匀随机扫描策略下网络蠕虫的传播效率,得到在非均匀扫描模式下主机总体感染率峰值可达0.8以上,达到峰值提前近1000s,抑制过半延迟近2000s。最后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非均匀随机扫描模型具有更高的蠕虫传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 非均匀随机扫描 离散传播模型 主机分布密度 网络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C的良性蠕虫的离散传播模型
3
作者 刘勇 周翰逊 +1 位作者 刘铁 孙东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5-89,共5页
根据建立CDC的思想,分析了基于CDC的良性蠕虫的特征。更进一步,分别在有时间延迟条件下以及没有时间延迟条件下对于基于CDC的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于模型进行了验证,总结了影响基于CDC的良性... 根据建立CDC的思想,分析了基于CDC的良性蠕虫的特征。更进一步,分别在有时间延迟条件下以及没有时间延迟条件下对于基于CDC的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于模型进行了验证,总结了影响基于CDC的良性蠕虫对抗蠕虫传播的2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良性蠕虫 离散传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辐射换热的离散传播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万跃鹏 范维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86-392,共7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求解辐射换热的方法—离散传播法,并编制了用该方法求解一维辐射换热问题的通用程序。用该程序对一维平行平板间的辐射换热问题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与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散传播法是一种很好的求解辐射换热方法... 介绍了一种新的求解辐射换热的方法—离散传播法,并编制了用该方法求解一维辐射换热问题的通用程序。用该程序对一维平行平板间的辐射换热问题进行了计算,并将结果与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散传播法是一种很好的求解辐射换热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离散传播 辐射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虫传播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
5
作者 周国辉 谢井 魏守辉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通过对随机常量传播模型和基于随机扫描的离散传播模型的比较,分析了蠕虫病毒在两种模型中的传播趋势,动态研究了蠕虫全周期的传播行为以及在不同影响下的微观表现,详尽分析了随机扫描的离散传播模型的三个重要动态因素,得到了蠕虫传播... 通过对随机常量传播模型和基于随机扫描的离散传播模型的比较,分析了蠕虫病毒在两种模型中的传播趋势,动态研究了蠕虫全周期的传播行为以及在不同影响下的微观表现,详尽分析了随机扫描的离散传播模型的三个重要动态因素,得到了蠕虫传播初期预防和传播后期抑制的手段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已感染主机免疫率和易感染主机免疫率的提高能够减小蠕虫传播初期的传播速度及加快后期抑制病毒的速度,主机扫描数的降低也能减小蠕虫初期的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蠕虫 随机扫描 离散传播模型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effects of embedded crack on rock fragmentation by a tunnel boring machine cutter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杰 曹平 +2 位作者 蒋喆 赵延林 曹日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302-3308,共7页
Based on the simplification of cutting process,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2-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mbedded cracks with different dip angles on the rock fragm... Based on the simplification of cutting process,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2-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mbedded cracks with different dip angles on the rock fragmentation process,cut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breaking efficienc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y.The main crack propagates to the top tip of embedded crack,except when the dip angle is 90°.Side cracks which are more fully developed in the rocks containing embedded cracks tend to propagate towards the free surface.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vertical cutting force,it is shown that the peak force is decreased by embedded cracks.The study on cutting efficiency was conducted by combining the quantity of crack and cutting energy.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reaking efficiency can be treated as a decreasing or a increasing function when the dip angle is less or larger than 30°,respectively.Break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at in intact rock when the dip angle is larger than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embedded crack rock fragmentation break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