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英语前置修饰语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淑杰
田延明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3-176,共4页
-
基金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建构与二语习得能力研究"(编号:14BYY062)阶段性成果
2011年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语言图式表征认知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编号:11D059)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究了英语前置修饰语在提供名词信息精密级阶中所发挥的作用。分别探究了英语提供宏观背景信息的指称系统;提供事物数量信息的量化系统以及为名词表征提供主客观信息的形容词表征系统。这三个前置语表征系统为言者信息编码和解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显然,信息发出者前置语的选择反映了他对事体及现象存现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认知,同时也为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解码提供了可能性。信息的交际效度取决于交际双方对事体和现象存现的物理、心理和文化空间的整合程度。
-
关键词
前置修饰语
离散—连续
图式表征
-
Keywords
premodifiers
discreteness - continuity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通感”辞格的离散—连续认知机制研究
- 2
-
-
作者
田延明
王淑杰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47,共4页
-
基金
2010年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方式在修辞维度的表征研究"(编号:1155208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离散—连续认知机制是认知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领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范畴化过程形成自己的原型范畴,然后又在原型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由原型范畴到边缘范畴发展的连续统一。只有以离散—连续的认知观来审视英语的"通感"修辞格,才能把握修辞维度中蕴涵的认知机制。在通感形成的人类感知的心理和生理的基础上,探究通感表达的相同相异之处,从而实现我们对英汉修辞手段的本质认知。
-
关键词
通感
离散—连续
认知机制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