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离心喷雾气液错流传热计算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先和 张建军 陈海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0,共6页
对气液两相流在旋转离心喷雾条件下错流传热的计算方法做了分析,采用分格计算的方法做气液两相错流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
关键词 离心喷雾 气液错流 传热 计算 旋转 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喷雾造粒对V_A微胶囊容重和流动性的影响
2
作者 谢岩黎 周惠明 谭洪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1,共3页
用离心喷雾造粒技术制备面粉营养强化剂微胶囊化VA。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雾化器的振动频率和微胶囊的体积平均粒径(D4,3)、流动性呈负相关;振动频率为30Hz时,VA微胶囊的体积平均粒径(D4,3)为85.61μm,其容重和面粉的容重在统计学上无显著... 用离心喷雾造粒技术制备面粉营养强化剂微胶囊化VA。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雾化器的振动频率和微胶囊的体积平均粒径(D4,3)、流动性呈负相关;振动频率为30Hz时,VA微胶囊的体积平均粒径(D4,3)为85.61μm,其容重和面粉的容重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休止角(Ψ)为30.76°,其流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喷雾造粒 VA微胶囊 容重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3
作者 黄克昌 何美莹 《热带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4,13,共5页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 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的橡胶籽油ω-3脂肪酸易氧化劣变,为防止产生氧化劣变,以单甘酯:蔗糖酯=1:5为乳化剂,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麦芽糊精混合物为壁材,采用离心喷雾法制备橡胶籽油ω-3脂肪酸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之比为1:1:1.5,固形物浓度为20%(W/V)的溶液,进料速度20 mL/min,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为80℃。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ω-3脂肪酸包埋率达到93.8%,抗氧化性提高4.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籽油ω-3脂肪酸 微胶囊 离心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奶粉生产的离心压力喷雾干燥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殿菊 陈高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17-220,共4页
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叙述了离心喷雾和压力喷雾的由来,以及各种因素对生产方面的影响,也想借此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来校正一些人将离心喷雾与压力喷雾简单、片面比较的想法。
关键词 奶粉 离心喷雾 压力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喷雾干燥数值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戚严文 许京荆 +2 位作者 陈镭 朱远 李盛鹏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基于CFX中的PTM模型,进行烟气-颗粒两相流模拟,预测废气出口温度、颗粒出口温度、平均粒径等,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进风温度、进气量、进料量以及料液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雾化盘转速对于产品平均粒径、水分蒸发... 基于CFX中的PTM模型,进行烟气-颗粒两相流模拟,预测废气出口温度、颗粒出口温度、平均粒径等,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进风温度、进气量、进料量以及料液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雾化盘转速对于产品平均粒径、水分蒸发量、蒸发速率、颗粒停留时间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粒径随雾化转速升高而减小,拟合的曲线可用来预测产品平均粒径,颗粒平均停留时间、蒸发速率随转速升高而增加,并根据合格的催化剂产品对粒径、含水量的要求确定了合理的转速范围为6628~8923r/min,为控制催化剂品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喷雾 催化剂 干燥 化盘转速 蒸发速率 粒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骨康胶囊中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桂芝 曹智华 +2 位作者 刘文 鞠瑞芬 徐绍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目的:研究中药微丸的制备工艺参数,解决传统中药制备微丸的难题。方法:采用离心喷雾制丸方法制备微丸,并比较离心喷雾包衣和流化床包衣对微丸质量的影响。结果:确定微丸丸芯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转盘频率为 45HZ,供液流速为1. 2g... 目的:目的:研究中药微丸的制备工艺参数,解决传统中药制备微丸的难题。方法:采用离心喷雾制丸方法制备微丸,并比较离心喷雾包衣和流化床包衣对微丸质量的影响。结果:确定微丸丸芯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转盘频率为 45HZ,供液流速为1. 2g·min-1,稠膏相对密度为 1. 20;采用离心喷雾包衣方式,包衣增重达到 14 时,可制得质量较好的微丸。结论:离心喷雾制丸、包衣具有所需辅料量少、自动化程度高、符合GMP要求等特点,非常适合传统复方中药制剂中微丸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丸 制备工艺 正交设计 离心喷雾制丸 离心喷雾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