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离形得似”说的美学内蕴读解 |
李祥林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2
|
小说理论中也有“离形得似”说 |
祥林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3
|
表现性油画造型中的离形得似 |
金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4
|
“离形得似”与“味外之旨” |
王世德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5
|
中国戏曲舞台上时空环境处理方法中的“离形得似”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4 |
0 |
|
6
|
离形得似——中国古代艺术形象构成方式谈片 |
倪进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7 |
0 |
|
7
|
“形神兼备”的文化“土壤分析”——意境论之一 |
王兆鹏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8 |
2
|
|
8
|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性形态 |
刘晓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9
|
中国典型理论与形神论 |
郁沅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10
|
“象外之象”的现代阐释 |
林继中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1
|
试论元杂剧脚色与人物之间的“戏拟”关系 |
陈建森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2
|
试论袁宏道的传记文 |
林虹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8 |
1
|
|
13
|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 |
陈代湘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2
|
|
14
|
“味外之旨”与“象外之象”——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读札 |
周鹏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5
|
以景结情与绝句的神味 |
叶华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16
|
司空图美学思想初探 |
王屏
|
《思想战线》
|
1984 |
0 |
|
17
|
论司空图的意象理论 |
杨福俊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8
|
论《小沧浪诗话》的理论渊源和价值取向 |
吕美生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0 |
|
19
|
读《(司空图)诗品臆说》 |
孙昌熙
刘淦
|
《文史哲》
|
196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