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水平及其协调度测评研究——基于1978-2016年度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晓 吕宁 唐文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第8期45-49,共5页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二者协同发展对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6年度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测评体系,利用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农业...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二者协同发展对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6年度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测评体系,利用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及协调发展度计量分析,并与同一时期内全国平均水平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度及协同发展度相对较高。结合新疆当前发展实际,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向"内涵型"发展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农业现代 城镇 耦合分析 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耿亮 彭灵通 +1 位作者 魏玻 安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8,共11页
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使用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面板数据,多维度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影响机制和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城镇化主导类... 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使用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面板数据,多维度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影响机制和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城镇化主导类型呈现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发展趋势。(2)农业碳排放空间差异显著,等级演变明显,唯安徽省和上海市一直处于最高级和最低级。(3)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四个重要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教育经费、万元GDP能耗等7项指标是极重要因素。(4)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耦合关系呈增长态势,耦合度从磨合转向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由勉强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说明二者共振性良好,趋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农业碳排放 最小二乘法 耦合协调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近12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培 李超 杨庆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0-244,252,共6页
以重庆市2001—2012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发展模型和函数分析重庆市近12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近12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以重庆市2001—2012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发展模型和函数分析重庆市近12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近12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总体处于濒临失调向勉强协调过渡阶段,呈现"U"型转向"一"字型发展;(2)重庆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曲线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测度曲线的走向基本呈现出轴对称关系,且两者整体在波动中上升;(3)城镇化发展的强度和力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相匹配,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共赢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生态环境 协调模型 变异系数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茹倩 李鹏辉 徐丽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26-5242,共17页
推进绿色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综合指标法和碳排放模型分别对2000—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影响机理和耦合关系... 推进绿色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综合指标法和碳排放模型分别对2000—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影响机理和耦合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新疆各地(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2018年乌鲁木齐市最高(83.43%),克州最低(18.15%),且城镇化的主导类型以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发展顺序转变;(2)新疆土地利用碳效应由负转正,净碳排放量年均增速达7.86×10^(6) t/a,变异系数以2004年为折点,呈倒“V”型变化趋势,2004年后各地(州、市)碳消耗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3)经济、社会、土地是城镇化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的3个重要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建成区面积是其中的极重要因素。(4)各地(州、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二者具有良好的共振性,且趋于同步发展,表明新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的负向作用日益凸出。最后为提高新疆碳排放效率,促进城镇化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土地利用碳排放 最小二乘法 耦合协调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