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7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岩离层注浆对地表减沉及瓦斯涌出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樊成钢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因其优异的地表减沉效果,在绿色开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新大地煤矿8105工作面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无覆岩离层注浆和有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覆岩变形规律,并对采场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覆岩离层注浆技术因其优异的地表减沉效果,在绿色开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新大地煤矿8105工作面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无覆岩离层注浆和有覆岩离层注浆条件下覆岩变形规律,并对采场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离层上方岩层的下沉量减小,离层下方岩层的下沉量增大;煤层下方底板岩层的鼓起位移逐渐减小,覆岩离层注浆显著改变了覆岩卸压区的几何形态和范围,覆岩离层注浆后的工作面瓦斯涌出总量下降了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覆岩应力分布 岩层移动 瓦斯涌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异常对空管ADS-B监视源的影响评估
2
作者 李宇鹏 《无线通信技术》 2025年第1期58-62,共5页
深化ADS-B技术的部署与应用一直是民航局战略规划的核心要义,ADS-B技术作为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重要创新,显著提升了飞行安全性和效率。电离层异常是ADS-B技术应用的一个巨大挑战,由于ADS-B监视源信息来源于机载导航系统,当发生电离层异... 深化ADS-B技术的部署与应用一直是民航局战略规划的核心要义,ADS-B技术作为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重要创新,显著提升了飞行安全性和效率。电离层异常是ADS-B技术应用的一个巨大挑战,由于ADS-B监视源信息来源于机载导航系统,当发生电离层异常时,机载导航系统中卫星信号的幅度与相位发生显著的抖动,进而影响测距源的可信度。本文主要采用模拟异常信息的方法实现了电离层异常时对ADS-B监视源信息水平方向精度和完好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B技术 离层异常 机载导航系统 卫星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离层延迟智能估计的完好性评估
3
作者 卢丹 张宏健 +1 位作者 钟伦珑 胡铁乔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完好性是民用航空导航系统的性能要求之一,而电离层延迟是进行完好性评估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对于单频系统来说,通常采用Klobuchar模型对单频信号进行修正,但修正率仅为60%左右,精度有限。本文提出一种估算电离层延迟并将其用于完好性... 完好性是民用航空导航系统的性能要求之一,而电离层延迟是进行完好性评估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对于单频系统来说,通常采用Klobuchar模型对单频信号进行修正,但修正率仅为60%左右,精度有限。本文提出一种估算电离层延迟并将其用于完好性评估的方法,首先,通过反向传播(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对观测站电离层延迟进行训练,得到观测站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计算电离层延迟,提高了观测站的电离层延迟修正率;其次,利用经过训练的观测站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三点插值法计算装备单频接收机的航空器在其飞行位置的电离层延迟并进行完好性评估。以2015年2-3月的数据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以及三点插值法计算部分地区的电离层延迟与Klobuchar模型相比,计算电离层延迟效果较好,提高了日间和夜间电离层延迟的修正率,从而提高了保护级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延迟 完好性评估 KLOBUCHAR模型 BP神经网络 保护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动覆岩离层水害致灾因素勘查与预测评价
4
作者 乔伟 刘梦楠 +4 位作者 孟祥胜 程香港 冯培超 李小琴 李文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2044,共14页
采动覆岩离层突水在我国各地矿区均较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现有的规范中鲜有针对离层水害的具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方法。探索煤矿离层水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方法,能够推动我国矿井水害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首先从煤矿采动... 采动覆岩离层突水在我国各地矿区均较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现有的规范中鲜有针对离层水害的具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方法。探索煤矿离层水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与评价方法,能够推动我国矿井水害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首先从煤矿采动覆岩高位离层水害孕灾机制出发,分析了离层水害从孕灾到致灾的工程地质条件,将我国现有的离层水害归纳为3种典型类型:离层动力突水、离层静水压涌突水和离层携泥砂突水。然后,确定了“水源”“通道”“力源”和“物源”为控制离层水害类型与强度的关键隐蔽致灾因素,将位于传统导水裂隙带以上,可发生离层突水的复合层位称为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并提出了煤矿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的判别流程,划分勘查阶段,指明勘查要点。煤矿离层水害采前勘查应包括2个阶段:①开展覆岩基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勘探,评估勘探区离层水害的可能性并确定潜在“突水离层带”的层位;②将“突水离层带”和“物源”层作为勘查目标层,开展离层水害致灾因素专项勘查,评定离层水害类型和强度。回采期间对水动力条件和覆岩裂隙演化进行探查。最后,基于离层水害致灾因素互馈演化致灾机制,建立了适用于采动覆岩离层水害的矿井区域预测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全矿井/采区尺度的区域危险性分区、采前工作面突水位置判定及涌水量预计的煤矿采动覆岩离层水害预测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水害 致灾因素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 工程地质勘查 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态网和IGS站联合数据的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方法
5
作者 徐鹏 祝芙英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784,共8页
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建模的精度,减少区域建模边缘误差,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 为了提高中国区域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建模的精度,减少区域建模边缘误差,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和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GPS数据联合进行电离层建模,并对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策略进行定量考察,对比给出各类建模策略对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精度的影响,从而给出更符合中国区域的电离层建模方式。将建模后的结果同IGS中心的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基于本文方法对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的结果精度更高,与IGS数据中心发布的电离层格网产品相比误差平均值为1.2109 TECU,与卫星实测电离层TEC的内符合精度误差为1.050 TECU。说明利用联合数据建模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区域建模的精度,同时减少区域建模边缘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总电子含量(TEC) 离层格网 球谐函数 多项式函数 离层模型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电离层峰值参数的季节变化
6
作者 李波 崔瑞飞 翁利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针对全球电离层峰值参数的季节变化问题,使用2006-2019年COSMIC掩星电离层月均值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电离层N_(m)F_(2)和h_(m)F_(2)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电离层N_(m)F_(2)和h_(m)F_(2)随地方时、季节、纬度存在显著差异,电... 针对全球电离层峰值参数的季节变化问题,使用2006-2019年COSMIC掩星电离层月均值数据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球电离层N_(m)F_(2)和h_(m)F_(2)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电离层N_(m)F_(2)和h_(m)F_(2)随地方时、季节、纬度存在显著差异,电离层峰值参数均与太阳活动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月均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和0.8以上;正午电离层N_(m)F_(2)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存在显著年、半年等季节变化特征,午夜基本以年变化为主,且南半球电离层N_(m)F_(2)季节变化特征更为明显;正午电离层h_(m)F_(2)所有年份均存在显著年变化特征,午夜期间季节性变化特征不太明显,且南半球电离层h_(m)F_(2)季节变化特征强于北半球;电离层峰值参数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更为显著;太阳活动指数和电离层峰值参数中似乎存在25~35个月的周期信号,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电离层中的等离子体不会受到QBO现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峰值电子密度 离层峰值高度 年变化 半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旬东煤矿顶板分散空腔离层判别及离层位置相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刚 尚建卫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8期237-240,247,共5页
长安旬东煤矿采掘工作面频繁遭受空腔离层水患,尤其是顶板分散空腔离层水患严重干扰采掘工作面的正常生产,通过对长安旬东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研究,分析生产采区离层的裂隙发育条件,通过判别验证顶板“空腔型”离层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长安旬东煤矿采掘工作面频繁遭受空腔离层水患,尤其是顶板分散空腔离层水患严重干扰采掘工作面的正常生产,通过对长安旬东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研究,分析生产采区离层的裂隙发育条件,通过判别验证顶板“空腔型”离层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形成针对性的水害疏放治理的4点治理建议。通过对离层水的疏放治理,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离层水害,为井下安全作业提供水文地质保障。研究过程包括了分析顶底板围岩特征、判别离层层位、离层数值验证、进行煤矿顶板分散空腔离层位置相似模拟分析、形成疏放治理建议等内容。在对特征离层水层位判别、数值验证等方面进行有效尝试的同时,补充了“分散型”离层水治理理论,丰富了井下疏水工程设计,对研究井下探放水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冒裂带 分散离层 “空腔型”离层 离层判别 离层数值验证 离层位置相似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离层注浆钻孔的改进与优化
8
作者 巩建雨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44-49,共6页
覆岩离层注浆钻孔的孔型及目标关键层的选择、孔身结构、预防采后覆岩运移导致钻孔变形破坏等是覆岩离层注浆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以往的注浆钻孔进行了梳理、分析、比较和总结,对工程中显示出的不足并在后续施工中得到了持续的改进... 覆岩离层注浆钻孔的孔型及目标关键层的选择、孔身结构、预防采后覆岩运移导致钻孔变形破坏等是覆岩离层注浆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以往的注浆钻孔进行了梳理、分析、比较和总结,对工程中显示出的不足并在后续施工中得到了持续的改进与优化。实践验证直孔与定向孔相结合的孔型布置及单孔单离层、邻(排)孔异离层的多目标关键层位复合注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孔身结构宜采用三开设计;孔身直径应与日最大注浆量及注浆系统相匹配;一开套管超深下入基岩和采用“一种防止离层注浆首排钻孔破坏的设计方法”设计的首、末排定向孔是预防停采线侧与切眼侧注浆钻孔破坏的有效措施;检查孔可与注浆孔同孔布置,一孔双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身结构 单孔多离层注浆 单孔单离层注浆 邻(排)孔异离层复合注浆 定向孔 整体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电离层特性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钝 甄卫民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1,211,共8页
利用GPS数据对中国区域电离层环境(电离层赤道异常、电离层暴、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可用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电离层异常将影响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影响电离层完好性门限的建立。电离层暴破... 利用GPS数据对中国区域电离层环境(电离层赤道异常、电离层暴、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完好性、可用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电离层异常将影响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影响电离层完好性门限的建立。电离层暴破坏了电离层的空间相关性,在影响系统完好性门限建立的同时,还影响到系统对扰动的检测能力。电离层闪烁影响接收机测量的精度、可用的卫星数和定位精度,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同时,闪烁相关的不均匀体也会影响电离层TEC的准确提取,从而影响系统电离层修正模型的实现。电离层这些不同影响效应之间往往又相互影响,使得中国区域的电离层环境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 离层异常 离层 离层闪烁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完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观测的电离层TEC和板厚的统计与建模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健 龙其利 权坤海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利用1982年至1990年在新乡接收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所取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月中值和相应的F2层临界频率,计算了电离层板厚,分析比较了电离层板厚、TEC和F2层临界频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的差异,给出了板厚... 利用1982年至1990年在新乡接收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所取得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月中值和相应的F2层临界频率,计算了电离层板厚,分析比较了电离层板厚、TEC和F2层临界频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太阳活动变化的差异,给出了板厚随太阳活动的抛物关系,建立了新乡的电离层极厚模式,并与国际参考电离层和中国参考电离层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板厚模式预报的结果在太阳活动高年较国际参考电离层(IRI)和中国参考电离层(CRI)大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TEC 离层板厚 离层模式 参考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线追踪方法的电离层点对点传播问题研究
11
作者 李佳文 李慧敏 +1 位作者 郭立新 江晓丽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短波通信和电离层斜向探测本质上都属于点对点传播问题,即固定收发站之间的传播问题,而点对点传播问题的本质是在发射点搜索出合适的仰角和方位角来实现射线的自动导引。射线追踪一直是研究高频波传播现象的工具,基于射线追踪的自导引... 短波通信和电离层斜向探测本质上都属于点对点传播问题,即固定收发站之间的传播问题,而点对点传播问题的本质是在发射点搜索出合适的仰角和方位角来实现射线的自动导引。射线追踪一直是研究高频波传播现象的工具,基于射线追踪的自导引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但不同电离层模型对点对点传播的轨迹和精度会有影响。本文将基于数值射线追踪,利用牛顿自导引技术构建点对点传播模型,研究在分段准抛物(quasi parabolic segments,QPS)电离层模型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模型这两种不同电离层模型下点对点传播算法的稳健性和精确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两种模型下本文算法均有较高的稳健性,但是QPS电离层模型下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而IRI模型下有更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拟合 分段准抛物(QPS)模型 国际参考电离层(IRI)模型 射线追踪 自导引算法 点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特征选择对电离层闪烁事件识别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刘钝 於晓 +2 位作者 熊雯 郝艺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对闪烁事件进行快速有效识别是GNSS应用的重要需求,为此利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信号测量,比较分析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不同信号功率谱参数进行闪烁事件识别的性能。分析的不同情形中,闪烁识别模型精度最高可达98.5%,最低为... 对闪烁事件进行快速有效识别是GNSS应用的重要需求,为此利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信号测量,比较分析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基于不同信号功率谱参数进行闪烁事件识别的性能。分析的不同情形中,闪烁识别模型精度最高可达98.5%,最低为91.3%,其精度均可优于90%,表明利用闪烁信号功率谱特征可建立闪烁事件的有效识别方法。进一步分析指出,降低截止频率有助于提高闪烁识别模型的精度,这表明基于谱特征进行闪烁事件识别的主要依据是Fresnel频率附近一定频谱范围内存在谱强度显著降低这一特征。这个结论也从谱分析角度说明了利用高精度GNSS参考站接收机常规观测(1 Hz)进行闪烁事件识别的可能。对闪烁功率谱进行拟合,并利用拟合的谱特征参数建立识别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闪烁事件识别精度,并减少模型所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 闪烁 机器学习 功率谱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实时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和预报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13
作者 欧明 陈龙江 +1 位作者 甄卫民 朱庆林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1,共9页
电离层天气变化正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立一个可靠的、精确的电离层特征参量现报和预报系统对空间科学研究及军民用无线电信息系统保障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地基... 电离层天气变化正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建立一个可靠的、精确的电离层特征参量现报和预报系统对空间科学研究及军民用无线电信息系统保障均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的地基GNSS和全球电离层无线电观测站(Global Ionospheric Radio Observatory,GIRO)数字测高仪的实时数据,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模型为背景模型,采用高斯-马尔可夫-限带卡尔曼滤波同化技术,结合超大规模矩阵稀疏存储与处理方法,在云计算平台上构建完成了近实时全球电离层数据同化和预报系统(near-Real-Time Global Ionospheric Data AssiMilation and forecasting system,RT-GIDAM)。该系统具备了全球电离层TEC和电子密度的近实时(延时约5 min)、较高空间(5°×2.5°)和时间分辨率(15 min)的同化和预报功能,可为空间物理研究及相关无线电系统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 近实时 数据同化和预报 地基GNSS 测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特征及控制研究
14
作者 常聚才 郭钇君 +3 位作者 吴博文 史文豹 齐潮 王宏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102,共15页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 含软弱夹层顶板对深部沿空掘巷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有效控制深部高偏应力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破坏,基于含软弱夹层组合体试件力学试验及受采动影响下沿空掘巷数值模拟试验,获得了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对顶板的影响以及偏应力条件下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演化规律,阐释了含软弱夹层顶板沿空掘巷失稳主要原因,结合顶板支护载荷和煤柱支撑载荷下的悬臂梁力学模型,对含软弱夹层顶板控制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离层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和层数增加,对组合体力学特性劣化影响逐渐变大,软弱夹层位于低位时对组合体试件的劣化影响强于高位,组合体试件破裂均由软弱夹层产生,并随着层厚、层数和层位的不同呈现差异化破裂发育特征。沿空掘巷后主剪切破裂带由顶板左肩角产生并与软弱夹层邻近岩层破裂区相互连接,导致软弱夹层离层严重,主剪切破裂带发育形态和顶板非协调变形程度随主应力偏转角度以及软弱夹层层厚、层数和层位变化,揭示了含软弱夹层顶板沿空掘巷失稳机理。推导了顶板支护载荷和煤柱支撑载荷下的巷道顶板离层解析式,发现软弱夹层在锚固区内的离层量比在锚固区外减少79%,离层大小各主控因素影响程度及其控制优化顺序依次为煤柱支撑载荷—顶板支护载荷—顶板弹性模量。针对深部沿空掘巷含软弱夹层顶板的离层规律和控制要点,提出了“提高煤柱承载能力、减少顶板裂隙发育、增加软弱夹层顶板变形协调性”的离层联合控制方法。现场离层监测显示顶板最大离层量为10 mm,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控制含软弱夹层顶板离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深部开采 软弱夹层 剪切破裂带 顶板离层 变形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及应用
15
作者 郎博 张立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针对门克庆煤矿11-3101工作面铁路下压煤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应用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减小地表下沉,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配比充填料浆的流变特性,确定了合适的料浆配比,同时构建采动覆岩离层演变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层动态发育位... 针对门克庆煤矿11-3101工作面铁路下压煤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应用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减小地表下沉,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配比充填料浆的流变特性,确定了合适的料浆配比,同时构建采动覆岩离层演变力学模型,提出了离层动态发育位置及离层开度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1-3101工作面从下往上将会产生四个离层,分别位于工作面顶板上方45.42、228.38、337.19、363.99 m处;离层开度从下到上依次为2.62、1.49、1.39和1.33 m,开度随着层高的增长而递减;注浆压力为6.5 MPa,注采比大于45%时,地表倾斜变形值小于3 mm/m,现场监测结果显示铁路路基最大沉降量仅58.72 mm,注浆减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覆岩 离层注浆 充填料浆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FLA-Elman神经网络的电离层杂波抑制方法
16
作者 刘强 尚尚 +2 位作者 乔铁柱 祝健 石依山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6,共9页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检测中电离层杂波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预测抑制电离层杂波的策略。为解决混合蛙跳算法初始种群分布不均匀、收敛精度低、易陷于局部极值等问题,引入Cubic混沌映射、莱维飞...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检测中电离层杂波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混合蛙跳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预测抑制电离层杂波的策略。为解决混合蛙跳算法初始种群分布不均匀、收敛精度低、易陷于局部极值等问题,引入Cubic混沌映射、莱维飞行策略、非线性平衡因子和复制操作,增强种群多样性,提高算法搜索能力。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和其他算法分别优化Elman神经网络预测抑制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无论是在收敛精度和稳定性上,还是在临近距离单元电离层杂波的预测抑制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在基本保留目标信号的基础上,平均信杂比较原始回波提升18.52 dB,较原始混合蛙跳算法提升1.08 dB,对于电离层杂波的抑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离层杂波抑制 混合蛙跳算法 ELMAN神经网络 莱维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动压巷道顶板离层全程演化机制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亚明 《山西煤炭》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针对强动压巷道顶板离层问题,基于弹塑性及断裂力学原理,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强动压巷道顶板离层全程演化机制,建立了两端固支岩梁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反映离层机制的5大类表征量,对比论述了高静载及强动压2种应力条件下的离层演化机制,探... 针对强动压巷道顶板离层问题,基于弹塑性及断裂力学原理,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强动压巷道顶板离层全程演化机制,建立了两端固支岩梁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反映离层机制的5大类表征量,对比论述了高静载及强动压2种应力条件下的离层演化机制,探讨了层间离层与岩梁不同破裂形态的共生关系。研究表明:强动压巷道在高地应力和强动压作用下,顶板岩梁由弹性状态向塑性或破裂性态进行不可逆的渐进演变或突变失稳,层间离层持续萌生扩展并与岩层自身累积的损伤裂缝交合贯通,顶板被迫进入“离层-破裂”“破裂-离层”及“离层-震荡-震裂”的恶性循环,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强动压巷道顶板岩梁结构必须保持较好的完整性、较大的厚跨比及较大的强度,形成“厚-硬-小”的强力承载结构,使顶板岩梁尽量保持弹性、控制塑性、防止破裂,确保顶板结构稳定及离层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离层 高地应力 离层表征量 顶板破裂演化机制 顶板岩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工程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18
作者 谢华威 王全明 李胜利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32-36,75,共6页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位移。为研究该技术注浆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赵庄二号井的307工作面为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种方法,分别研究采动过程中覆岩离层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的注... 采动覆岩离层注浆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面位移。为研究该技术注浆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以赵庄二号井的307工作面为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两种方法,分别研究采动过程中覆岩离层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的注浆参数对地面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岩离层的发展可分为离层产生、离层延伸、离层稳定、离层衰减、离层闭合5个过程;随着注采比的增加,地面沉降和倾斜变形逐渐减小;随着注浆位置的上升与开采面宽度的增加,地面沉降和倾斜变形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离层注浆 离层状态演变 地面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区域电离层精细建模及磁暴响应特征研究
19
作者 吴文坛 郧晓光 +3 位作者 李得根 万寿兴 梁丽芳 赵奕源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2期428-435,共8页
经常发生的地磁暴可引起电离层异常,并导致穿过电离层的GNSS导航信号产生异常延迟甚至难以被观测处理。因此,有必要对地球磁暴引起的电离层异常响应特征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在已有的全球电离层异常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省级连续运行参考... 经常发生的地磁暴可引起电离层异常,并导致穿过电离层的GNSS导航信号产生异常延迟甚至难以被观测处理。因此,有必要对地球磁暴引起的电离层异常响应特征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在已有的全球电离层异常研究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省级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 Operation Reference Station,CORS)网测站密度大、数据细节丰富的优势,建立了区域电离层模型,精细化提取了电离层异常值。初步分析了磁暴期间电离层异常响应的时序关系、量级大小、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等:(1)磁暴与区域电离层异常之间的时间响应特征显示,地球磁暴可引起电离层异常,电离层异常在响应时间方面具有拖尾效应,磁暴结束24 h后电离层才恢复至磁暴前正常水平。(2)磁暴引起电离层垂直电子总含量(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异常变化的量级特征显示,小磁暴引起电离层天顶方向电子总量增大约9.5 TECU,对应视线方向电子总量增大约36 TECU。(3)磁暴引起电离层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高纬度地区的电离层异常响应大于低纬度地区。(4)电离层异常响应的空间变化特征显示,磁暴期间电离层异常响应首先呈现出从南向北增大延伸态势;当电离层VTEC及其异常值达到峰值后,电离层异常响应呈现从北向南减弱回归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异常 地磁爆 离层建模 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暴期间电离层扰动的GPS台网观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淳亮 万卫星 +1 位作者 袁洪 余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6-332,共7页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日大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揭示出电离层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的压缩和移动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站点分布... 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台网观测获取TEC快速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的GPS台网观测数据,分析了2000年7月14-18日大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响应,揭示出电离层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的压缩和移动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站点分布不均匀、原始观测数据不足且随时间跳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这种新的算法仍能保持很好的计算稳定性,并能快速地提取给定时空范围内的三维TEC短时变化的特征,适用于研究电离层暴等情况下引起的TEC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 GPS 台网观测 离层扰动 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