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鞘套中的电波传播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江挺 郭立新 +1 位作者 方全杰 金莎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14,共4页
高速飞行器再入时表面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对飞行器的通讯联络、飞行控制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研究再入飞行器包覆等离子体对电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空间高速飞行器包覆等离子体的形成物理机理,根据N-S动力学方程及k-epsi... 高速飞行器再入时表面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对飞行器的通讯联络、飞行控制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研究再入飞行器包覆等离子体对电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空间高速飞行器包覆等离子体的形成物理机理,根据N-S动力学方程及k-epsilon湍流模型,模拟高速飞行器表面包覆等离子体的流场参数,计算了包覆流场中的电子密度及等离子鞘套对电波的衰减,并且根据电磁窗口装置原理图,对磁化等离子体中的电波传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明显降低电磁波衰减,对飞行器再入控制、通信研究具有明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鞘 NAVIER-STOKES方程组 k-epsilon模型 磁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等离子鞘套相位抖动对GPS导航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平 李小平 +2 位作者 杨敏 石磊 刘彦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0-1336,共7页
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产生的时变等离子鞘套会引起信号的时变衰减和相位抖动,其产生的相位抖动对调相体制的GPS导航系统必然产生影响。探讨了时变等离子鞘套引起信号相位抖动的机理,通过传输矩阵法计算了由时变等离子鞘套引起GPS导航信号的... 飞行器再入过程中产生的时变等离子鞘套会引起信号的时变衰减和相位抖动,其产生的相位抖动对调相体制的GPS导航系统必然产生影响。探讨了时变等离子鞘套引起信号相位抖动的机理,通过传输矩阵法计算了由时变等离子鞘套引起GPS导航信号的相位抖动的统计特性,结合Hilbert方法建立了受到相位抖动影响的GPS信号模型,研究了黑障发生前等离子鞘套的相位抖动对GPS导航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GPS导航受到影响的程度和相位抖动方差大小密切相关。在NASA数据下相位抖动方差为0.1142时,定位变化大于10m的最大比例超出了1.5%,大于5m的最大比例超出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鞘 时变性 传输矩阵法 相位抖动 GPS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鞘层在等离子弧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卢亚静 胡绳荪 +1 位作者 单平 罗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2-566,共5页
指出了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方法的本质,都是检测电弧的等离子焰.根据等离子体鞘层理论分析,用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等离子焰时,在金属检测板或金属探针表面附近将产生鞘层电压,相对于被焊工件为负电压值.鞘层电压与等离子... 指出了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方法的本质,都是检测电弧的等离子焰.根据等离子体鞘层理论分析,用尾焰电压和等离子云探针检测等离子焰时,在金属检测板或金属探针表面附近将产生鞘层电压,相对于被焊工件为负电压值.鞘层电压与等离子体的温度及等离子体组分有关.动态平衡时,在金属检测板或金属探针表面的负电压值为一常量,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该电压值.文中提出了一种无源探针检测等离子云的方法,该方法更加证明了等离子焰检测中等离子鞘层理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弧焊 离子鞘 离子 尾焰电压 离子云探针检测法 层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等离子鞘套中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 被引量:2
4
作者 凌云飞 陈长兴 蒋金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目前紧张的频谱资源,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选取高斯分布模型建立非均匀等离子鞘套,并结合4个在大气中具有高透过性的毫米波大气窗口,研究等离子鞘套外加不同强度磁场与无外加磁场情况下,毫米波大气窗口... 为了更好地利用目前紧张的频谱资源,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选取高斯分布模型建立非均匀等离子鞘套,并结合4个在大气中具有高透过性的毫米波大气窗口,研究等离子鞘套外加不同强度磁场与无外加磁场情况下,毫米波大气窗口在其中传输的衰减情况受攻角和等离子鞘套碰撞频率改变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外加不同强度磁场时会改变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值,但不会改变毫米波大气窗口在等离子鞘套中的传输规律。外加磁场是否改善毫米波大气窗口的传输性能需要综合考虑等离子鞘套与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谐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黑障 离子鞘 高斯分布 毫米波大气窗口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鞘套随机特性对电波传播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江凡 李慧 +2 位作者 焦子涵 白光辉 席晓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8-394,共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由于湍流、姿态调整、非均匀烧蚀等因素的影响,其等离子参数具有一定的随机特性。随机媒质的时域有限差分法(Stochastic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SFDTD)可用于快速分析随机媒质中电波传播的统计特性。... 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由于湍流、姿态调整、非均匀烧蚀等因素的影响,其等离子参数具有一定的随机特性。随机媒质的时域有限差分法(Stochastic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SFDTD)可用于快速分析随机媒质中电波传播的统计特性。本文将普通媒质的S-FDTD方法扩展到等离子色散媒质,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典型鞘套电子密度分布下,电子密度随机特性对电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密度的随机变化会引起透射电磁波的幅度与相位的抖动,抖动幅度与电子密度变化幅度具有线性相关性;等离子碰撞频率越高,相同强度的电子密度变化引起的透射系数幅度与相位变化越小;提高入射波频率,有助于有减少透射电磁波幅度与相位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鞘 随机特性 随机时域有限差分法 电波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等离子鞘套自动判别方法
6
作者 黄璐 王玥 +2 位作者 张健 王洋 金胜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700,706,共5页
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与大气强烈作用,形成十分复杂的高温等离子鞘套,改变了目标的散射回波特性,给目标探测带来不确定性,需要及时判别当前目标是否处于等离子鞘套状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波形熵判别和变带宽确认的等离... 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与大气强烈作用,形成十分复杂的高温等离子鞘套,改变了目标的散射回波特性,给目标探测带来不确定性,需要及时判别当前目标是否处于等离子鞘套状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波形熵判别和变带宽确认的等离子鞘套自动判别方法,首先提取目标回波波形熵、包络长度等特征信息,利用模糊分类器进行基于波形熵的群目标判别,其次根据鞘套与目标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与信号带宽的关系差异,通过检测不同带宽回波的包络长度变化,对鞘套和目标进行判别。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动态飞行器 离子鞘 自动判别 波形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中的电磁波传播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江挺 郭立新 +1 位作者 方全杰 刘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9-973,共5页
高速飞行器再入时表面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对飞行器的通讯联络、飞行控制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导致"黑障"现象。采用压力权函数修正的迎风型矢通量分裂格式(modiified advection upstrearn splitting method byintroducing the pr... 高速飞行器再入时表面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对飞行器的通讯联络、飞行控制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导致"黑障"现象。采用压力权函数修正的迎风型矢通量分裂格式(modiified advection upstrearn splitting method byintroducing the pressure-based weight functions,AUSMPW+),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组,计算了包覆流场中的电子密度及等离子鞘套对电波的衰减,并且根据电磁窗口装置原理图,对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的电波传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增强磁场可明显减小磁窗内的电子密度,有效降低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压力权函数 迎风型矢通量 电磁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的自适应天线匹配系统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为解决高速飞行器表面产生的等离子鞘套对天线造成失配和驻波比劣化的影响,提出了自适应天线匹配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微带定向耦合器实时测量受到等离子鞘套影响的失配天线,系统可根据失配天线的阻抗数值调整天线端口处的Pi型匹配网络... 为解决高速飞行器表面产生的等离子鞘套对天线造成失配和驻波比劣化的影响,提出了自适应天线匹配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微带定向耦合器实时测量受到等离子鞘套影响的失配天线,系统可根据失配天线的阻抗数值调整天线端口处的Pi型匹配网络参数,以实现天线阻抗的重新匹配。其中Pi型匹配网络的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电感方式,而是改用插入损耗小的1/4波长线加变容二极管方式实现,整个系统以S波段为设计频率,实测系统的总插入损耗为0.63 dB。通过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将失配驻波为10的天线重新调配到驻波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鞘 阻抗测量 匹配网络 变容二极管 自适应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鞘套中毫米波大气窗口的衰减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蒋金 王志功 +5 位作者 陈长兴 张航 吴琳娜 王晓东 林兴 文志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84,共6页
为了探索出减缓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结合毫米波大气窗口在大气传输的优越性,根据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双指数分布、Epstein分布和高斯分布三个等离子体鞘套模型,用Z-FDTD算法计算毫米波大气窗口在... 为了探索出减缓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结合毫米波大气窗口在大气传输的优越性,根据RAM C提供的飞行试验数据,建立双指数分布、Epstein分布和高斯分布三个等离子体鞘套模型,用Z-FDTD算法计算毫米波大气窗口在等离子体鞘套中传播的衰减特性。综合分析可得:可采用35GHz所在的Ka频段和以220GHz所在的太赫兹频段的双频测控工作通信系统,此搭配可较好满足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巡航时的测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离子 毫米波大气窗口 太赫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反演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汉生 赵良 刘秀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前等离子体鞘套机理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理论模型的分析及地面模拟试验上,缺少真实试验数据的有效支撑,尤其缺少一套系统的试验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等离子体鞘套无线通信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反演分析,可以获得等离子体鞘套对不同频段无... 目前等离子体鞘套机理研究主要工作集中在理论模型的分析及地面模拟试验上,缺少真实试验数据的有效支撑,尤其缺少一套系统的试验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等离子体鞘套无线通信试验数据进行数据反演分析,可以获得等离子体鞘套对不同频段无线信号的影响规律,并对等离子体鞘套仿真预测中涉及的流场、烧蚀、电磁计算等模型进行修正。等离子体数据反演分析方案中涉及到高精度链路计算、电子密度测量、飞行器外表面材料烧蚀碳化效应分析以及动态等离子体鞘套电磁分析建模等几项关键技术,通过对其分别进行技术突破,可提高等离子体数据反演分析的精度,使真实数据更为有效地修正理论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离子鞘 试验数据 反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入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作一 赵良 刘秀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65-1269,共5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会在飞行器周围产生一层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的传输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分析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等离子鞘套自适应分层模型,并仿真计算了电磁波在RAM-C典型再入等离子鞘套中的透...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会在飞行器周围产生一层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的传输产生严重的影响。为分析等离子鞘套对测控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等离子鞘套自适应分层模型,并仿真计算了电磁波在RAM-C典型再入等离子鞘套中的透射衰减情况,进而得出各频段测控信号进出"黑障"的高度。经与NASA报告中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黑障"高度吻合得很好。在实际型号试验中的应用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测控信号在再入等离子鞘套中的传播情况,将来可用于对"黑障"现象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测控信号 离子鞘 再入黑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射角度下等离子鞘套中C波段电磁波传输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云飞 陈长兴 蒋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4-908,共5页
为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研究了不同入射角对等离子体鞘套中C波段(4~8 GHz)电磁波传输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均匀等离子体模型与高斯分布非均匀等离子体模型,根据电磁波在分层介质面的反射和透射传播原理,对不同角度下C波段通信电... 为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研究了不同入射角对等离子体鞘套中C波段(4~8 GHz)电磁波传输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均匀等离子体模型与高斯分布非均匀等离子体模型,根据电磁波在分层介质面的反射和透射传播原理,对不同角度下C波段通信电磁波的传输性能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入射波频率的增加以及入射角的减小有利于降低C波段的衰减值,提高透射率,使通信电磁波更有效地穿透等离子体鞘套,为解决临近空间通信黑障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 入射角度 离子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鞘套热力学波动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智惟 夏国江 +2 位作者 邓永福 赵锦瑾 韩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718,共8页
针对等离子鞘套热力学波动造成电磁波传播特性变化的问题,结合湍流理论、等离子理论和电磁波传播理论,得到了热力学参数波动与介电常数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状态下热力学参数波动引起S和Ka波段电磁波透射和反射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 针对等离子鞘套热力学波动造成电磁波传播特性变化的问题,结合湍流理论、等离子理论和电磁波传播理论,得到了热力学参数波动与介电常数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状态下热力学参数波动引起S和Ka波段电磁波透射和反射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电子密度增大,S波段反射系数变化减小、透射系数变化增大;当Ka波段在碰撞频率10MHz时,反射系数变化增大、透射系数变化减小,在碰撞频率1GHz和50GHz时透射系数变化反射系数变化先增后减。不同高度下波动的影响也不同,S波段透射和反射系数变化随高度升高先减后增;Ka波段透射系数变化先减后增、反射系数变化先减后增而后再次减小。因此,应根据实际环境状态获得波动的包络范围,进而针对性开展测控通信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鞘 热力学参数波动 电波传播 黑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鞘套下空间高速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像散焦补偿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方芳 毛铮 +4 位作者 谢曜聪 刘彦明 白博文 陈旭阳 石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5-795,共11页
针对等离子鞘套包覆空间高速目标ISAR成像时出现距离维散焦问题,开展了等离子鞘套包覆空间高速目标ISAR像距离维散焦机理及补偿算法研究。通过分析等离子鞘套的高速流场分布特性,建立了等离子鞘套包覆空间高速目标的回波模型,通过分析... 针对等离子鞘套包覆空间高速目标ISAR成像时出现距离维散焦问题,开展了等离子鞘套包覆空间高速目标ISAR像距离维散焦机理及补偿算法研究。通过分析等离子鞘套的高速流场分布特性,建立了等离子鞘套包覆空间高速目标的回波模型,通过分析回波信号解线调频处理后的相位解析式,揭示了等离子鞘套流场速度的非均匀分布导致ISAR像距离维散焦的机理。为了实现距离维的散焦抑制,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法对等离子鞘套的耦合速度进行估计,构建了相位补偿因子消除等离子鞘套的影响,最终获得了等离子鞘套包覆下空间高速目标的ISAR距离维可靠成像。最后基于流场数据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高速目标 离子鞘 散焦 ISAR成像 相位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碱金属辅助电离的等离子鞘套模拟方法
15
作者 赵伟灼 李益文 +3 位作者 魏小龙 肖良华 张百灵 李应红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9-826,共8页
为解决再入过程中通信黑障与探测异常问题,对等离子体鞘套地面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以RAM C-II飞行试验为依据,计算了等离子体鞘套的参数范围。分析现有模拟设备,概括提出了高焓低速风洞的模拟方案,选取相适应的放电方式,并对流量功率... 为解决再入过程中通信黑障与探测异常问题,对等离子体鞘套地面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以RAM C-II飞行试验为依据,计算了等离子体鞘套的参数范围。分析现有模拟设备,概括提出了高焓低速风洞的模拟方案,选取相适应的放电方式,并对流量功率进行了计算。针对高温环境对电磁设备造成损坏以及所需功率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添加碱金属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碱金属可以使电子密度提升约一个数量级。对方案效果进行评估,预期功率需求降至兆瓦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 离子 地面模拟 电子密度 碰撞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式气膜冷却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
16
作者 徐春光 张源耕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6,共7页
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 以钝锥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化学非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可压缩N-S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对钝锥模型肩部台阶喷流和头部逆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考虑不同喷流压强、喷口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主动式气膜冷却对等离子体鞘套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主动式气膜冷却技术时,喷口的数量、位置及喷流压强对等离子体密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肩部的切向喷流可有效抑制模型壁面附近的等离子体密度,进而可能对高频电磁波的传输和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产生影响。头部逆向喷流可显著改变等离子体的分布情况,不同的逆向喷流参数配置会导致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离子 主动式气膜冷却 热化学非平衡 双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电流密度对低压容性射频鞘电势及离子动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刚 丁玉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41-1245,共5页
研究了离子轰击被加工材料表面的能量与射频驱动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在Lieberman的低压容性射频等离子鞘模型基础上,考虑Bohm速度对应的鞘前电势差,将鞘前电势差与Lieberman的鞘内电势合并,发展了Lieberman的模型,并推出了总电势差与驱... 研究了离子轰击被加工材料表面的能量与射频驱动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在Lieberman的低压容性射频等离子鞘模型基础上,考虑Bohm速度对应的鞘前电势差,将鞘前电势差与Lieberman的鞘内电势合并,发展了Lieberman的模型,并推出了总电势差与驱动电流密度的关系式.利用总鞘电势差计算了经时间平均的鞘电场加速后离子获得的动能,由于鞘电势差和平均离子动能及其增幅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射频驱动电流密度对鞘电势差及平均离子动能起激励作用.通过实验,测量了时间平均鞘电势差及驱动电流密度值,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因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鞘 射频 电流密度 电势 离子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容性射频放电中电流密度对鞘内离子能量通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李志刚 丁玉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4-169,共6页
研究了低气压容性射频放电电流密度与离子到达被加工材料表面的能量通量之间的关系。在Lieberman的射频鞘模型基础上,计算离子从等离子体内部到材料表面所经历的时间平均的总鞘电势差,发展了Lieberman的模型。并利用离子浓度和总鞘电势... 研究了低气压容性射频放电电流密度与离子到达被加工材料表面的能量通量之间的关系。在Lieberman的射频鞘模型基础上,计算离子从等离子体内部到材料表面所经历的时间平均的总鞘电势差,发展了Lieberman的模型。并利用离子浓度和总鞘电势差的表达式推出到达材料表面时离子的能量通量与射频驱动电流密度的关系式。驱动电流密度对鞘内离子能量通量起激励作用:随驱动电流密度增加,离子能量通量单调增加。时间平均的鞘电势差与驱动电流密度的关系实验与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呈现较好的吻合,为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放电 离子鞘 离子 能量通量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中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蒋金 陈长兴 +3 位作者 汪成 陈婷 周天翔 凌云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09-3115,共7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巡航时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根据NASA开展的无线电衰减测量C(RAM C III)飞行试验数据,把临近空间分成两个空间层构建数学模型,建立了2个一维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等离子...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巡航时出现的通信"黑障"问题,根据NASA开展的无线电衰减测量C(RAM C III)飞行试验数据,把临近空间分成两个空间层构建数学模型,建立了2个一维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等离子体与太赫兹波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到了太赫兹波在非均匀等离子体鞘套中传输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把太赫兹波段作为临近空间平台通信,有利于解决黑障问题。此论证结果,可为设计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选用通信频段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太赫兹波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鞘套中的电波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江挺 郭立新 +1 位作者 金莎莎 方全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4-500,共7页
采用压力权函数修正的迎风型矢通量分裂格式(AUSMPW+),求解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组,得出不同飞行速度下等离子鞘套内的电子密度分布。基于改进的文策尔-克拉莫斯-布里渊(WKB)方法分析了电磁信号经过等离子鞘套的幅频特性,... 采用压力权函数修正的迎风型矢通量分裂格式(AUSMPW+),求解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组,得出不同飞行速度下等离子鞘套内的电子密度分布。基于改进的文策尔-克拉莫斯-布里渊(WKB)方法分析了电磁信号经过等离子鞘套的幅频特性,同时还给出了电磁波在鞘套中传输的相频曲线、群时延特性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飞行器速度增大,鞘套内电子密度增加,电波衰减明显增大,且电磁波在等离子鞘套中传输的相频特性受等离子体频率以及碰撞频率影响,在等离子体频率附近群时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电磁波传播 AUSMPW+格式 改进的WKB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