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通道板电子透射膜及其粒子透过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端木庆铎 姜德龙 +5 位作者 田景全 李野 高延军 王国政 吴奎 富丽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4-907,共4页
 文中介绍了微光像管中微通道板电子透射膜及其形成技术,研究了粒子(电子和离子)透过特性.给出了死电压概念、死电压曲线、死电压与膜厚关系曲线以及半视场对比测试结果;给出了采用XPS进行成分分析的结果.介绍了电子透射膜的离子透过特...  文中介绍了微光像管中微通道板电子透射膜及其形成技术,研究了粒子(电子和离子)透过特性.给出了死电压概念、死电压曲线、死电压与膜厚关系曲线以及半视场对比测试结果;给出了采用XPS进行成分分析的结果.介绍了电子透射膜的离子透过特性,给出了表征膜层对离子阻止能力的离子透过率的概念,提出了离子透过率测试的原理方案和相关技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电子透射膜 免污染成膜工艺 死电压 离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板离子壁垒膜及其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德龙 吴奎 +5 位作者 王国政 李野 高延军 端木庆铎 富丽晨 田景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7-742,共6页
介绍了微光像管中微通道板离子壁垒膜及其形成技术,研究了其粒子(电子和离子)透过特性。给出了死电压概念、死电压曲线、死电压与膜厚关系曲线以及半视场对比测试结果;给出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成分分析的结果。介绍了离子壁垒... 介绍了微光像管中微通道板离子壁垒膜及其形成技术,研究了其粒子(电子和离子)透过特性。给出了死电压概念、死电压曲线、死电压与膜厚关系曲线以及半视场对比测试结果;给出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成分分析的结果。介绍了离子壁垒膜的离子透过特性,给出了表征膜层对离子阻止能力的离子透过率的概念,提出了离子透过率测试的原理方案和相关技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离子壁垒膜 免污染成膜工艺 死电压 离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用新型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牛淑娟 李磊 张永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2-1075,共4页
通过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全氟磺酸(PFSA)离子交换膜,并测试了其吸水率、电导率、钒离子(Ⅴ(Ⅳ))透过率和选择性系数。研究发现,具有高IEC值的PFSA离子交换膜具有相对较低的Ⅴ(Ⅳ)离子透过率和较高的质子电... 通过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离子交换容量(IEC)的全氟磺酸(PFSA)离子交换膜,并测试了其吸水率、电导率、钒离子(Ⅴ(Ⅳ))透过率和选择性系数。研究发现,具有高IEC值的PFSA离子交换膜具有相对较低的Ⅴ(Ⅳ)离子透过率和较高的质子电导率。其中IEC值为1.10mmol/g的PFSA离子交换膜对Ⅴ(Ⅳ)离子具有最高的选择性,其选择性系数为Nafion 117膜的2.9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容量 质子电导 Ⅴ(Ⅳ)离子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检测仪器中离子运动轨迹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玉杰 冯明春 +3 位作者 董可秀 石永华 沈成银 储焰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8-352,共5页
结合Simon 7.0程序编程,将最新而又最经典的离子与分子碰撞模型即Monte Carlo算法应用于离子运动轨迹模拟.本文以离子检测分析技术中的代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检测技术为例,结合PTR-MS实验条件,实现了在1.0 Torr和298.15 K条件下... 结合Simon 7.0程序编程,将最新而又最经典的离子与分子碰撞模型即Monte Carlo算法应用于离子运动轨迹模拟.本文以离子检测分析技术中的代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检测技术为例,结合PTR-MS实验条件,实现了在1.0 Torr和298.15 K条件下对处于均匀电场漂移管中反应离子H3O+的运动轨迹模拟.根据离子运动轨迹模拟和统计分析,为离子检测分析技术性能优化进而提高离子的透过率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该理论模拟方法在提高离子检测分析技术及其同类检测仪器灵敏度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优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与分子碰撞模型 离子透过 灵敏度 电极结构 离子检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检测仪器中新型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玉杰 董可秀 +1 位作者 沈成银 储焰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5-998,共4页
基于直流—射频电极结构对离子的径向和轴向聚焦理论,以离子检测仪器中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检测技术为例,对该新型电极结构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相比于静电场电极结构,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的性能更好,丙酮产物离子强度提高了近10倍,... 基于直流—射频电极结构对离子的径向和轴向聚焦理论,以离子检测仪器中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检测技术为例,对该新型电极结构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相比于静电场电极结构,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的性能更好,丙酮产物离子强度提高了近10倍,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对于提高离子相对透过率具有较大潜力,同时,该新型直流—射频聚焦电场电极结构对于提高其他类型的离子检测仪器性能将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射频电极 离子检测仪器 离子相对透过 灵敏度 电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