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氯乙酸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婷婷 高保娇 李晓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7,共9页
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键合有氨基的改性硅胶微粒AMPS-SiO2。在水溶液体系中,凭借静电相互作用,三氯乙酸(TCAA)阴离子与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相结合;溶液中... 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键合有氨基的改性硅胶微粒AMPS-SiO2。在水溶液体系中,凭借静电相互作用,三氯乙酸(TCAA)阴离子与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相结合;溶液中的过硫酸盐与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自由基,使DAC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交联聚合与TCAA阴离子的表面印迹同步进行;洗脱模板离子后,制得了TCAA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AC/SiO2。以化学结构与TCAA十分相似的一氯乙酸(MCAA)为对比物,采用静态结合、动态结合及竞争性吸附等实验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AC/SiO2对TCAA阴离子的识别与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CAA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AC/SiO2对TCAA具有良好的的识别选择性与结合亲和性,相对于MCAA阴离子,IIP-PDAC/SiO2对TCAA阴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3.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接枝聚合 静电相互作用 离子表面印迹 三氯乙酸 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铬酸根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静 高保娇 张婷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493,共9页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首先实施了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含叔胺基团的单体)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试剂,使接枝的大分子PDMAEMA发生季铵化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的季铵化...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首先实施了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含叔胺基团的单体)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试剂,使接枝的大分子PDMAEMA发生季铵化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的季铵化(Quaternization)转变,制得了功能微粒QPDMAEMA/SiO2;考察了该功能微粒对CrO2-4阴离子的强吸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新型离子表面印迹技术,以CrO2-4阴离子为模板离子,己二胺为交联剂,对功能微粒表面的大分子链QPDMAEMA/SiO2进行了离子印迹,制备了CrO2-4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QPDMAEMA/SiO2,深入研究了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表面印迹材料对CrO2-4阴离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NO-3和HPO2-4离子,印迹材料IIP-QPDMAEMA/SiO2对CrO2-4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高达8.39和10.02,显示出很高的离子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根离子 离子表面印迹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季铵化反应 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分析晶须表面离子印迹对镉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祖磊 李春香 +3 位作者 闫永胜 高捷 潘建明 张孝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2-796,共5页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此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得出此吸附属Langmuir吸附模型。根据吸附效率系数(Kd)和选择性系数(K)的大小,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最大吸附容量为52.34 mg.g-1,选择性优于空白印迹聚合物,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024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74%(c=1.0μg.mL-1,n=13)说明此离子印迹聚合物适用于环境中水样的Cd(Ⅱ)的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吸附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基Cr(Ⅵ)表面离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航 马蓉 +4 位作者 弓亮 黄丽丽 陈南春 解庆林 马丽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188,共6页
本工作采用硅藻作为基体材料,选取Cr(Ⅵ)离子为模板、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硅藻基Cr(Ⅵ)离子印迹吸附材料(DE/Cr(Ⅵ)-II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本工作采用硅藻作为基体材料,选取Cr(Ⅵ)离子为模板、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硅藻基Cr(Ⅵ)离子印迹吸附材料(DE/Cr(Ⅵ)-II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Zeta电位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材料的形成过程。材料对Cr(Ⅵ)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材料表现出对Cr(Ⅵ)离子的高吸附率、高选择性和良好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表面离子印迹 形成过程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铼离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宗朋 沈裕军 +3 位作者 彭俊 周小舟 蔡云卓 沈凌畅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8,共6页
与传统的离子印迹技术相比,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利用螯合作用、静电作用等多种作用力将模板离子固定在功能单体中,再将功能单体接枝在载体表面,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均一的反应结合位点,而且解决了传统离子印迹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包覆深、洗... 与传统的离子印迹技术相比,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利用螯合作用、静电作用等多种作用力将模板离子固定在功能单体中,再将功能单体接枝在载体表面,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均一的反应结合位点,而且解决了传统离子印迹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包覆深、洗脱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和选择性吸附能力。对近年来报道的表面铼离子印迹聚合物载体进行了分类阐述,主要包括硅材料、生物质材料和功能化纳米材料印迹复合膜等,指出了表面铼离子印迹聚合物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载体 离子 选择性吸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池成龙 贾爱忠 +2 位作者 孙道来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58-3769,共12页
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对模板离子具有强识别能力,对其可实现高选择吸附,因而离子印迹技术常用于制备高选择性吸附材料。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因识别位点容易被包埋导致其吸附容量小、吸附-脱附速率低,而表面离子印迹技... 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对模板离子具有强识别能力,对其可实现高选择吸附,因而离子印迹技术常用于制备高选择性吸附材料。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因识别位点容易被包埋导致其吸附容量小、吸附-脱附速率低,而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则是采用模板离子和聚合单体直接在载体表面或附近区域构筑选择性识别位点,所有活性位点均暴露,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从技术原理与合成原料、制备工艺方法以及载体材料类型等方面对表面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针对相关研究现状,从载体材料、功能单体、目标离子等角度分析和讨论了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当前发展中的不足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金属离子 吸附材料 选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的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弓亮 黄丽丽 +1 位作者 陈南春 解庆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4,30,共6页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在固相萃取、膜分离、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表面离子印迹技术是将离子识别位点设计在载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地方,制得的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与传统的离子印迹聚合物相比,具有目标离子更易...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在固相萃取、膜分离、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表面离子印迹技术是将离子识别位点设计在载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地方,制得的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与传统的离子印迹聚合物相比,具有目标离子更易接近识别位点、吸附更快、吸附容量更高等优点。简述了表面离子印迹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载体种类分别介绍了以硅材料、磁性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为载体的表面离子印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吸附 载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基表面温敏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正雄 王皓卿 +3 位作者 尚宏周 何俊男 张明 袁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117,共5页
以磁性碳纳米管为基质,壳聚糖为主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接枝聚合单体,Ni(Ⅱ)为金属离子模版,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磁性表面温敏离子印迹材料(MIIPs),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优化MIIPs的制备工艺。利用红外、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 以磁性碳纳米管为基质,壳聚糖为主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接枝聚合单体,Ni(Ⅱ)为金属离子模版,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磁性表面温敏离子印迹材料(MIIPs),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优化MIIPs的制备工艺。利用红外、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MIIP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IIPs对Ni(Ⅱ)具有良好的饱和吸附量和温敏吸附特性,其最大平衡吸附量为24.5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温敏 表面离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离子印迹材料IIP-PMAA/SiO_2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聪 刘越盟 +1 位作者 胡潇雨 孟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87-3091,共5页
利用表面接枝印迹法,以硅胶为载体,甲基丙烯酸为配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Fe^(3+)表面印迹材料IIP-PMAA/SiO_2,考察了IIP-PMAA/SiO_2对Fe^(3+)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的饱和吸附量为26.... 利用表面接枝印迹法,以硅胶为载体,甲基丙烯酸为配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Fe^(3+)表面印迹材料IIP-PMAA/SiO_2,考察了IIP-PMAA/SiO_2对Fe^(3+)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的饱和吸附量为26.80mg/g,最佳吸附pH值为2,吸附平衡时间为2h,对Fe^(3+)离子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同时材料的再生吸附性能也很稳定,重复使用10次吸附性能依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印迹 甲基丙烯酸 铁(Ⅲ) 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酸根阴离子印迹陶瓷膜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坚贤 董志辉 +2 位作者 张哲 刘国清 周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2-2110,共9页
以三氧化二铝陶瓷膜为载体,以钼酸根阴离子为模板离子,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1,6-二溴己烷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和接枝聚合方法制备了能选择性吸附Mo(Ⅵ)的新型印迹陶瓷膜(IIP-PVI/CM).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及扫... 以三氧化二铝陶瓷膜为载体,以钼酸根阴离子为模板离子,1-乙烯基咪唑为功能单体,1,6-二溴己烷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和接枝聚合方法制备了能选择性吸附Mo(Ⅵ)的新型印迹陶瓷膜(IIP-PVI/CM).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陶瓷膜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当pH值范围为2~4时,IIP-PVI/CM具有良好吸附能力;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IIP-PVI/CM对Mo(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当pH=4.0和温度为30℃时,IIP-PVI/CM对Mo(Ⅵ)具有良好选择性,Mo(Ⅵ)对W(Ⅵ)的选择性系数高达7.48;动态吸附结果表明,IIP-PVI/CM对W(Ⅵ)和Mo(Ⅵ)的吸附饱和时间分别为24和47 min,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163和0.672 mmol/100 g,动态吸附时IIP-PVI/CM亦具有良好选择性;经9次吸附与解吸后,IIP-PVI/CM对Mo(Ⅵ)吸附容量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2%,再生和循环使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钼酸根阴离子 表面离子印迹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凌峰 陈泉水 王琳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87,共4页
以Pb2+作为模板,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MWNTs-CO/PEI作为功能单体,制备Pb2+-IIP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质量对吸附容量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Pb2+-IIP和Pb2+-NIP材料吸附实... 以Pb2+作为模板,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MWNTs-CO/PEI作为功能单体,制备Pb2+-IIP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质量对吸附容量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Pb2+-IIP和Pb2+-NIP材料吸附实验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吸附溶液的pH=5.0,吸附剂质量为0.03g,Pb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5mg/L时,Pb2+-IIP的最大吸附量为37.50mg/g,是Pb2+-NIP的2.47倍,4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速率较快,选择识别性好,重复使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技术 吸附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脱除Pb^(2+)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2
作者 刘秀红 王永洪 +2 位作者 刘成岑 侯蒙杰 李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22-3428,共7页
离子表面印迹技术对目标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Pb^(2+)为模板离子,聚苯胺(PANI)为高分子基体,羟基化碳纳米管(MWCNTs-OH)为印迹载体,施加恒定正电位洗脱Pb^(2+)... 离子表面印迹技术对目标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以Pb^(2+)为模板离子,聚苯胺(PANI)为高分子基体,羟基化碳纳米管(MWCNTs-OH)为印迹载体,施加恒定正电位洗脱Pb^(2+)形成印迹孔穴,成功制备出具有电活性的Pb^(2+)表面印迹复合膜。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MWCNTs-OH和印迹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借助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印迹复合膜的Pb^(2+)分离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印迹复合膜对Pb^(2+)的交换量可达359mg/g,且在掺杂了其他重金属离子(Cd^(2+)、Zn^(2+)、Co^(2+)、Ni^(2+))的含Pb^(2+)溶液中对Pb^(2+)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其中Pb^(2+)/Zn^(2+)的分离因子可达418.74。此外,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快速吸脱附速率。这种新型的离子表面印迹复合膜有望用于废水中重金属Pb^(2+)的高效分离与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印迹 电化学 分离 离子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