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钴离子置换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和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志海 李澄 贾丽萍 《陶瓷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掺杂钴的金红石相TiO2纳米粉体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钴离子置换的钛酸盐纳米管,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钛酸盐纳米管对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的... 以掺杂钴的金红石相TiO2纳米粉体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钴离子置换的钛酸盐纳米管,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钛酸盐纳米管对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盐纳米管的管径在35nm左右,管长约在200~800nm之间,经钴离子置换后,钛酸盐纳米管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钴离子的掺杂量和纳米管在体系中加入量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光催化性能随着罗丹明B溶液初始浓度的提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离子置换 钛酸(盐)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氏”离子置换水处理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鞠茂森 刘正洪 +1 位作者 冯巧 张新年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81,共3页
通过详细阐述MIEX-DOC离子置换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运行成本、先进性及应用情况,对“麦克氏”离子置换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该项技术可为我国饮水安全、水环境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经济、高效、环保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麦克氏” 离子置换 DOC 水处理技术 饮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置换色谱法测定亚氯酸钠纯度及其杂质阴离子的含量
3
作者 吕海霞 黄梦芹 +2 位作者 吴家钰 王勇 施超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常规的抑制型离子色谱仪为基础,在抑制器之后和紫外检测器之前,依次串联两根自制的离子置换柱,第一根为Li+型阳离子置换柱,第二根为IO3-型阴离子置换柱。IC测定中用Dionex IonPac AS18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以30mmol·L^(-1)氢氧... 以常规的抑制型离子色谱仪为基础,在抑制器之后和紫外检测器之前,依次串联两根自制的离子置换柱,第一根为Li+型阳离子置换柱,第二根为IO3-型阴离子置换柱。IC测定中用Dionex IonPac AS18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以30m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在测定亚氯酸钠的纯度及其杂质阴离子含量时,样品溶液(0.100 0g样品溶于水中,定容至50.0mL,分取部分溶液定量稀释100倍)在经过离子置换柱的过程中,亚氯酸根及其他待测阴离子均被定量地置换成同一的碘酸根离子,并通过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10nm处予以测定。结果表明:亚氯酸根及其他4种杂质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6.09~19.66μg·L^(-1)之间。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6.0%~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1%~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置换色谱法 紫外检测 亚氯酸钠 碘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置换La^(3+)的量对La-Ca-Co-O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电导率的影响
4
作者 张正富 马全宝 陈庆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3期405-408,共4页
为了优化钙钛矿型La1-xCaxCoO3成分,研究了不同量Ca2+置换La3+后,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和其自身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axCoO3粉体,通过XRD检测发现当Ca2+置换量较大时,会析出Ca2Co2O5。在6... 为了优化钙钛矿型La1-xCaxCoO3成分,研究了不同量Ca2+置换La3+后,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和其自身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1-xCaxCoO3粉体,通过XRD检测发现当Ca2+置换量较大时,会析出Ca2Co2O5。在6mol/L的KOH溶液中,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技术测定了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极化特性;通过Tafel技术测定了其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采用粉末压片和直流电路测定了催化剂的表观电导率。结果表明,随着Ca2+置换量增加,La1-xCaxCoO3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先增高、然后又降低,在x=0.5~0.6,交换电流密度达到最大,约为0.1382A/m2;表观电导率也是先增大,后又减小,同样在x=0.5~0.6,表观电导率达到最大,约为0.2930Ω-1.m-1。交换电流密度和表观电导率随Ca2+置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催化剂 氧还原 离子置换 交换电流密度 表观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1-x)Cr_xO纳米粉体置换固溶体反应机理的探讨
5
作者 李慧勤 窦树梅 韩银凤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0,共4页
以水热合成Zn_(0.9)Cr_(0.1)O为例,探讨其反应机理。采用分析纯的ZnCl_2和CrCl_3为原料,以3 mol/L NaOH作为矿化剂,在260℃下,进行水热合成反应Zn_(0.9)Cr_(0.1)O稀磁半导体晶体。XRD表明所制备的Zn_(0.9)Cr_(0.1)O稀磁半导体晶体发育... 以水热合成Zn_(0.9)Cr_(0.1)O为例,探讨其反应机理。采用分析纯的ZnCl_2和CrCl_3为原料,以3 mol/L NaOH作为矿化剂,在260℃下,进行水热合成反应Zn_(0.9)Cr_(0.1)O稀磁半导体晶体。XRD表明所制备的Zn_(0.9)Cr_(0.1)O稀磁半导体晶体发育比较好,通过UV/vis测试可以观察到Cr离子的吸收峰,说明实现了掺杂。EDS分析确定了Cr^(3+)的含量。从固溶体离子半径比、结构、离子价位和电负性分析,过渡元素Cr^(3+)在基质晶体Zn O中的固溶度是有限的,增加Cr^(3+)的含量会导致杂质相的出现,不利于形成纯净的Zn_(1-x)Cr_xO。不等价置换固溶体会产生组分缺陷,形成空位或电子空穴,在材料的电性能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0.9Cr0.1O 离子置换 组分缺陷 电子空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的新型树枝状色谱置换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清洪 杨婕 +1 位作者 苏亮 孙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71-1276,共6页
高效置换剂的设计与合成一直是置换色谱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新型树枝状聚电解质置换剂Phe-D和Leu-D,并与置换剂BAEE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置换剂的动态亲和性随着lgΔ值增大而降低。在lgΔ<0.845时,BAEE... 高效置换剂的设计与合成一直是置换色谱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新型树枝状聚电解质置换剂Phe-D和Leu-D,并与置换剂BAEE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置换剂的动态亲和性随着lgΔ值增大而降低。在lgΔ<0.845时,BAEE具有最高的动态亲和力;而随着lgΔ进一步升高,Phe-D展现出最强的动态亲和力,这种趋势一直维持至lgΔ值达到3.08。蛋白质的静态置换实验表明,新型置换剂对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置换百分率。这种高置换率主要源于置换剂中伯胺基团数量的增加;同时,Phe-D分子中苯基的引入使模型蛋白的置换百分率提高了70%,展示了苯基对蛋白质置换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置换 离子交换置换色谱 静态置换 细胞色素C α-糜蛋白酶原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MS(M=Ag,Pb,Cu,Zn)半导体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 被引量:8
7
作者 匡汉茂 邓兆祥 +2 位作者 李春辉 孙晓明 李亚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利用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溶度积的差异和通过水热及超声波等辅助方式,利用离子置换法与共沉淀法,对CdS纳米棒上金属离子(Cd2+)的部分置换而对纳米微粒进行侵蚀或包覆,形成镶嵌式点缀结构或完全包覆层的异质核-壳结构CdS/MS(M=Ag+,Cu2+,... 利用金属硫化物在水溶液中溶度积的差异和通过水热及超声波等辅助方式,利用离子置换法与共沉淀法,对CdS纳米棒上金属离子(Cd2+)的部分置换而对纳米微粒进行侵蚀或包覆,形成镶嵌式点缀结构或完全包覆层的异质核-壳结构CdS/MS(M=Ag+,Cu2+,Pb2+,Zn2+)。使用XRD和TEM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离子置换 共沉淀法 核-壳结构 硫化镉 半导体纳米复合结构 制备 表征 C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不同脱碱工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国立 李绍纯 +1 位作者 张馨元 王志开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0-42,共3页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工业中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为了降低赤泥中碱的含量,实现赤泥综合利用,对二氧化碳浸出法、酸中和法、钙离子置换法等脱碱工艺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浸出法能够降低赤泥浆的pH,并有效去除赤泥中的...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工业中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为了降低赤泥中碱的含量,实现赤泥综合利用,对二氧化碳浸出法、酸中和法、钙离子置换法等脱碱工艺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浸出法能够降低赤泥浆的pH,并有效去除赤泥中的钠(I);盐酸的加入可以大幅度降低赤泥浆的pH,进一步水洗虽然能基本去除赤泥中的钠(I),但pH会增加;钙化合物的添加能有效置换出赤泥中的结合碱,但对赤泥浆pH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脱碱工艺 二氧化碳 酸中和法 离子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复合Cu^(2+)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杜宝中 何烨明 +1 位作者 李向阳 李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1-605,共5页
以石墨为基体电极,通过化学修饰电活性物制备全固态复合Cu^(2+)传感器。考察了电活性物质的组成与配比、基体电极的预处理及修饰方法等。Cu^(2+)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10^(-1)~1.0×10^(-6) mol/L,检出限为6.4×10^(-7) m... 以石墨为基体电极,通过化学修饰电活性物制备全固态复合Cu^(2+)传感器。考察了电活性物质的组成与配比、基体电极的预处理及修饰方法等。Cu^(2+)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10^(-1)~1.0×10^(-6) mol/L,检出限为6.4×10^(-7) mol/L,响应斜率29.7mV/pCu,响应时间≤2min,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将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并与分光光度法对照,其相对误差(RE)≤2.18%,并可直接测定糊状物和土壤中Cu^(2+)含量。通过离子置换Cu^(2+)传感器响应Ag^+的线性关系良好,突破了一支电极仅测一种离子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 复合Cu2+传感器 离子置换 Ag+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ZnTi_3O_8基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国涛 郑勇 +2 位作者 杨晓丽 李凯旋 李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7-131,共5页
Li_2ZnTi_3O_8陶瓷是一种固有烧结温度低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和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主要论述了近年来Li_2ZnTi_3O_8陶瓷制备方法、离子置换改性、氧化物掺杂改性以及低温共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Li_2ZnT... Li_2ZnTi_3O_8陶瓷是一种固有烧结温度低的新型微波介质陶瓷,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和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主要论述了近年来Li_2ZnTi_3O_8陶瓷制备方法、离子置换改性、氧化物掺杂改性以及低温共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Li_2ZnTi_3O_8陶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ZnTi3O8微波介质陶瓷 制备方法 离子置换 氧化物掺杂 低温共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矿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顾长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6-272,共7页
本文主要根据碳酸盐矿物的热分析结果,研究不同的碳酸盐矿物热分解温度不同的机理,以及影响同一种碳酸盐矿物分解性质的物理化学因素。不同碳酸盐矿物热分解温度不同,这种差别可用构成碳酸盐矿物晶体的金属阳离子与CO_3^(2-)离子之间的... 本文主要根据碳酸盐矿物的热分析结果,研究不同的碳酸盐矿物热分解温度不同的机理,以及影响同一种碳酸盐矿物分解性质的物理化学因素。不同碳酸盐矿物热分解温度不同,这种差别可用构成碳酸盐矿物晶体的金属阳离子与CO_3^(2-)离子之间的结合力不同来解释。影响同一种碳酸盐矿物热分解温度的因素:一是其组分中少量化学杂质在加热时的热反应与碳酸盐矿物的热分解反应互相影响,使其热分解温度提前或推迟;二是在其晶体结构中存在类质同象的离子置换现象,不同的金属阳离子与CO_3^(2-)离子的结合性质不同,使原来很规则的晶体结构中出现一些不规则部分,这些不规则部分的热分解与规则部分有差异,就必然影响碳酸盐矿物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矿物 热分解 离子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u单晶转换MOF材料的CO_(2)/CH_(4)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增欣 王依军 +1 位作者 郝春莲 刘秀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46-553,共8页
CO_(2)的捕获和分离具有重要的工业和环境意义。采用溶剂热法,以羧基和路易斯碱位点功能修饰的配体和锌离子构筑了阴离子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n_(2)(N)·(DMF)_(3)·(CH_(3))_(2)NH_(2)]·(DMF)_(2)}n(NEM-7-Zn)。为了提... CO_(2)的捕获和分离具有重要的工业和环境意义。采用溶剂热法,以羧基和路易斯碱位点功能修饰的配体和锌离子构筑了阴离子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n_(2)(N)·(DMF)_(3)·(CH_(3))_(2)NH_(2)]·(DMF)_(2)}n(NEM-7-Zn)。为了提高骨架的稳定性,通过金属离子置换工艺,将NEM-7-Zn转化为高稳定性的铜基框架材料NEM-7-Cu。采用EA、PXRD、TGA及比表面积分析等技术对多孔材料进行综合表征,并测定了NEM-7-Cu对二氧化碳、乙炔和甲烷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NEM-7-Cu不仅具有较高的CO_(2)吸附性能(74 cm^(3)·g^(−1)),更表现出优异的CO_(2)/CH_(4)(11.5)和C_(2)H_(2)/CH_(4)(7.1)吸附选择性。通过巨正则Monte Carlo方法(GCMC)计算得到CO_(2)在NEM-7-Cu中的主要吸附位点为功能基团羧基与路易斯碱位点附近以及Cu的金属团簇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离子置换(Zn/Cu) CO_(2) CO_(2)/CH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天然膨润土污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4-814,共1页
关键词 天然膨润土 污水处理材料 制备方法 离子置换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型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的合成与表征
14
作者 胡锋波 张庆华 +1 位作者 詹晓力 陈丰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09,120,共4页
以全氟丁基磺酰氟为原料,经胺化、成盐、中和、置换反应合成了无水型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优化了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三乙胺盐的合成条件。较优的条件为:n(C4F9SO2NH2)∶n(C4F9SO2F):n(NEt3)=1:1.04:1.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2h... 以全氟丁基磺酰氟为原料,经胺化、成盐、中和、置换反应合成了无水型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优化了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三乙胺盐的合成条件。较优的条件为:n(C4F9SO2NH2)∶n(C4F9SO2F):n(NEt3)=1:1.04:1.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2h。在该条件下,反应收率可达99%以上,合成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的总收率为53.3%。通过FT-IR、1 H-NMR、MS和ICP等对中间体及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 离子电池 柱色谱 置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