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烷浓度对45钢离子碳氮共渗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叶雪梅 武计强 +1 位作者 朱永利 胡静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首次以丙烷作为供碳剂对45钢进行离子碳氮共渗。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丙烷浓度对试样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丙烷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 首次以丙烷作为供碳剂对45钢进行离子碳氮共渗。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丙烷浓度对试样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丙烷浓度的增加,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丙烷浓度为1.5%时,510℃离子碳氮共渗4h后,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分别达到最大值40μm和779HV0.05,同时得到以ε相为主,并伴有极少量渗碳体的最优物相组成。当丙烷浓度超过1.5%时,化合物层厚度和表面硬度均下降,这是由于渗碳体相含量随丙烷的增加而增加,并当丙烷浓度为2.5%时渗碳体成为主要物相,从而阻碍了C、N原子向基体内的进一步扩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离子碳氮共渗 显微组织 4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基合金的辉光离子碳氮共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利捷 陈宏 郝建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0,42,共2页
对TiAl基合金辉光离子碳氮共渗层组织与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经过碳氮共渗后可在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的复合相结构,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灰暗色。随着共渗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表层硬度逐渐提高。因此,TiAl基合金经... 对TiAl基合金辉光离子碳氮共渗层组织与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Al基合金经过碳氮共渗后可在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的复合相结构,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灰暗色。随着共渗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表层硬度逐渐提高。因此,TiAl基合金经过辉光离子碳氮共渗可达到既提高抗高温氧化性,又提高耐磨性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离子碳氮共渗 层组织 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碳氮共渗扩散期富化气浓度对渗层的影响
3
作者 陈岩 陈俭康 余礼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8,共3页
对 1 8Cr Mn Ti和 2 0 Cr2 Ni4钢进行了强渗 /扩散时间为 3:3的离子碳氮共渗试验 ,扩散阶段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丙烷。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扩散散不同丙烷浓度下渗层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扩散期的两... 对 1 8Cr Mn Ti和 2 0 Cr2 Ni4钢进行了强渗 /扩散时间为 3:3的离子碳氮共渗试验 ,扩散阶段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丙烷。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扩散散不同丙烷浓度下渗层的金相组织和硬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扩散期的两烷浓度对渗层产生了显著影响。丙烷浓度太低 ,渗层表面严重脱碳 ;丙烷浓度太高 ,渗层表面将形成大量的碳氮化物 ,并在次表层出现硬度的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碳氮共渗 层组织 硬度 丙烷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对4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缪斌 李景才 +2 位作者 孙泉 沾宪宪 胡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渗层厚度及渗层性能,对45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光学显微镜对渗层厚度、物相组成、截面与表面硬度、渗层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可使45钢获得比单一... 为进一步提高渗层厚度及渗层性能,对45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氮复合处理。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光学显微镜对渗层厚度、物相组成、截面与表面硬度、渗层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可使45钢获得比单一离子渗氮或离子氮碳共渗更快的渗速、更优的性能。相同的处理时间下,复合处理渗层厚度比单一离子渗氮或离子氮碳共渗大幅度增加,有效硬化层比单一离子渗氮增加约35μm,提高约1倍,同时渗层脆性显著降低。物相分析表明复合处理后化合物层中ε相和γ'相的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即ε相增多,而γ′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45钢 离子 化合物层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中氮对化合物层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定国 韩莉 赵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研究了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对化合物层厚度的影响,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气氛中低氮势不利于ε相的生成,且渗层的显微硬度较低;高氮势有利于ε相的生成,同时提高了渗层... 研究了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对化合物层厚度的影响,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气氛中低氮势不利于ε相的生成,且渗层的显微硬度较低;高氮势有利于ε相的生成,同时提高了渗层的显微硬度;当氮势超过60 %后对化合物层厚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化合物层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钢等离子氮碳共渗与氧化复合处理概述和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汉高 侯惠君 +1 位作者 刘仲武 韦春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5-139,共5页
主要阐述了结构钢经过等离子氮碳共渗后表面生成高硬度的化合物层(主要相成分是Fe2~3N和Fe3C),提高了结构钢的抗磨损性能;等离子氮碳共渗完后紧接着进行等离子氧化处理,在氮碳化合物层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主要是Fe3O4相),显著... 主要阐述了结构钢经过等离子氮碳共渗后表面生成高硬度的化合物层(主要相成分是Fe2~3N和Fe3C),提高了结构钢的抗磨损性能;等离子氮碳共渗完后紧接着进行等离子氧化处理,在氮碳化合物层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主要是Fe3O4相),显著提高了其抗腐蚀性能。同时也概述了等离子氮碳共渗与氧化复合处理的原理和相比于以往氮化处理的优点,介绍了复合处理现在在工业中的应用,最后指出该复合处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离子氧化 抗腐蚀 抗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层的特征与耐蚀性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宗纯 谢发勤 +1 位作者 吴向清 柳永康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0,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PEN/C)层。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渗层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PEN/C渗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 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渗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电解氮碳共渗(PEN/C)层。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渗层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PEN/C渗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的PEN/C渗层为多孔状Ti(C,N),它提高了基体的腐蚀电位,增大了电荷转移电阻,减小了腐蚀电流密度。PEN/C渗层提高了钛合金基体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电解 化钛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8Cr4V钢表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张校 关磊 曲泽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研究了W18Cr4V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复合渗层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磨损表面进行形... 研究了W18Cr4V钢离子氮碳共渗-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复合渗层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磨损表面进行形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渗层与GCr15钢对摩时的摩擦系数比未处理的W18Cr4V钢与GCr15钢的低.由于复合渗层中的氮碳化合物和硫化物降低了摩擦系数和粘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离子 摩擦磨损 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在离子氮碳共渗中的作用及对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利捷 张翔 宋绪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18,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磨损对比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加入量对渗层厚度、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探讨了稀土催渗机理。研究表明:稀土对离子氮碳共渗有明显的加速作用,且存在一最佳值;共渗层耐磨性提高。
关键词 稀土 离子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层横截面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晓磊 王亮 +2 位作者 于志伟 王天贵 黑祖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离子氮碳共渗层横截面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化合物层由柱状晶ε相及γ′相构成,且γ′相具有层错亚结构,并伴有晶格畸变。ε柱状晶中析出薄片状γ′相,柱状晶晶界上分布有岛状铁素体。扩散层与化合物层交界...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离子氮碳共渗层横截面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化合物层由柱状晶ε相及γ′相构成,且γ′相具有层错亚结构,并伴有晶格畸变。ε柱状晶中析出薄片状γ′相,柱状晶晶界上分布有岛状铁素体。扩散层与化合物层交界处为紊乱细晶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横截面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钢模具离子氮碳共渗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军明 杨刚 艾云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以氨和乙醇作为混合气源 ,在不同温度、时间、气压下对 L D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 ,用金相分析、脆性检验和磨损试验对渗层组织性能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 :5 30℃× 4h、气压 1.0 5 k Pa离子氮碳共渗为最佳工艺参数 ,L D钢冷作模具... 以氨和乙醇作为混合气源 ,在不同温度、时间、气压下对 L D钢进行离子氮碳共渗 ,用金相分析、脆性检验和磨损试验对渗层组织性能进行全面研究。结果表明 :5 30℃× 4h、气压 1.0 5 k Pa离子氮碳共渗为最佳工艺参数 ,L D钢冷作模具用该工艺处理使用寿命优于其它强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钢 离子 模具热处理 冷作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镀铁离子氮碳共渗层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晓磊 黑祖昆 +2 位作者 孙俊才 刘世永 杨烈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85-185,共1页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温镀铁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渗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高温镀铁层晶粒比较大,多为垂直于表面的柱状晶组织,有明显择优取向。经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形成的组织也与普通钢铁材料经同样工艺处理后的组织不同。柱状晶形成了扩散通道...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温镀铁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渗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高温镀铁层晶粒比较大,多为垂直于表面的柱状晶组织,有明显择优取向。经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形成的组织也与普通钢铁材料经同样工艺处理后的组织不同。柱状晶形成了扩散通道,因此其他合物层较薄,而扩散层相对来说比较厚。对它们逐层进行了形貌与电子衍射分析。最表面的化合物层是由致密的块状ε-Fe_(2-3)N相和γ′-Fe_4N相组成(图a)。块状晶体内无层状析出,这是因为最表层冷却速度快,冷却过程中来不及转变,而保留渗扩中形成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铁 离子 电镜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MnMo活塞连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匡建新 汪新衡 +1 位作者 赵虎军 朱航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24-126,共3页
对40CrMnMo钢制活塞连杆试样进行不同温度、时间、气压及稀土含量下的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测定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表面强化层的硬度、厚度,并对比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与其他表面强化工艺处理后的磨损性能和弯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性... 对40CrMnMo钢制活塞连杆试样进行不同温度、时间、气压及稀土含量下的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测定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表面强化层的硬度、厚度,并对比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与其他表面强化工艺处理后的磨损性能和弯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5%RE、520℃×2h、1.05kPa气压为该工艺的最佳参数。40CrMnMo钢制高速增压柴油机活塞连杆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MNMO钢 活塞连杆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的离子氮碳共渗-低温盐浴渗铬复合处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元盛 邹敢锋 +1 位作者 袁叔贵 王天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3,共2页
研究了 Q2 35钢的离子氮碳共渗 -低温盐浴渗铬工艺。试验表明 ,Q2 35钢经离子氮碳共渗 -低温盐浴渗铬复合处理后 ,表层可获得氮碳铬化合物和氮碳化合物的复合渗层。该复合渗层具有较高的硬度 ,并且明显提高 Q2 3
关键词 复合处理 离子 低温盐浴 Q23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烧结材料的离子氮碳共渗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学宽 印红羽 王从曾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离子氮碳共渗处理 ,观察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对共渗层相组成、渗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共渗温度、时间、气氛等工艺参数以及在Fe C烧结材料中添加Mo、Cu等合金元素 ,明显影响渗层深度... 对不同化学成分的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离子氮碳共渗处理 ,观察工艺参数和合金元素对共渗层相组成、渗层深度、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共渗温度、时间、气氛等工艺参数以及在Fe C烧结材料中添加Mo、Cu等合金元素 ,明显影响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对铁基烧结零件材料进行离子氮碳共渗处理 ,当保温时间为 2~ 3h ,C3H6O(丙酮 )输入量为保护气氛总体积的 7% (体积分数 ,下同 )时 :材料密度为 6 7g/cm3 的Fe C材料 ,在 5 6 0~ 6 2 0℃ ,可获得 5 30~ 770HV0 1的表面硬度 ,渗层深度为 0 15~ 0 6 5mm ,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 12~ 2 3μm ;Fe C Cu材料 ,在 5 6 0~ 5 80℃ ,可获得 6 40~ 6 5 0HV0 1的表面硬度 ,渗层深度为 0 2 3~0 38mm ,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 8~ 12 μm ;Fe C Cu Mo材料 ,在 5 6 0~ 5 80℃ ,可获得 76 0~ 880HV0 1的表面硬度 ,渗层深度为 0 17~ 0 2 5mm ,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为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钢 表面硬化 离子 层深度 表面硬度 铁基烧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2W8V压铸模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处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安民 汪新衡 +1 位作者 匡建新 赵虎军 《工具技术》 2011年第4期14-16,共3页
在4%RE、520℃×2h、1.05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3Cr2W8V压铸模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3Cr... 在4%RE、520℃×2h、1.05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3Cr2W8V压铸模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3Cr2W8V钢制汽车车灯座铝合金压铸模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R2W8V钢 压铸模 稀土离子 冷热疲劳性能 高温抗氧化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Cr13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厉 邵丽 陆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从温度、时间、氨气流量和混合气(乙醇和二硫化碳混合液)流量方面研究2Cr13不锈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寻找最优的共渗参数,并与常规离子渗氮和变温离子渗氮相比较。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 从温度、时间、氨气流量和混合气(乙醇和二硫化碳混合液)流量方面研究2Cr13不锈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寻找最优的共渗参数,并与常规离子渗氮和变温离子渗氮相比较。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Cr13钢经535℃变温共渗8 h,氨气流量1.5 L/min,混合气流量0.25 L/min变温离子共渗处理,表面硬度达到硬化要求,共渗层厚度0.28 mm,梯度平缓;共渗层中微量的Fe3O4可降低摩擦系数,FeS具有储油减磨的特性,使工件耐磨性更好;另外,其耐腐蚀性略低于常规离子渗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3不锈钢 氧硫变温离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5MoSiVl钢制压铸模稀土离子氮碳共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新衡 刘安民 赵虎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98-1701,共4页
研究了在4%RE、520℃×2 h、1.05 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4Cr5MoSiVl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4Cr5MoSiVl钢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 研究了在4%RE、520℃×2 h、1.05 kPa气压工艺参数下对4Cr5MoSiVl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多项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稀土的4Cr5MoSiVl钢离子氮碳共渗层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高温抗氧化性、冷热疲劳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4Cr5MoSiVl钢制汽车车灯座铝合金压铸模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其使用寿命可提高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SiVl钢 压铸模 稀土离子 高温抗氧化性 冷热疲劳性能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CrMo钢离子氮碳共渗与激光复合处理及其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绪丁 王利捷 王庆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在相同的激光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经调质,离子渗N、离子NC共渗和稀土催渗NC共渗的42CrMo钢进行激光相变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离子NC共渗和稀土催渗NC共渗渗速快,渗层深度大,渗层和钢表面的碳浓度高,使Ms点降低,增加了复合处理... 在相同的激光工艺参数条件下.对经调质,离子渗N、离子NC共渗和稀土催渗NC共渗的42CrMo钢进行激光相变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离子NC共渗和稀土催渗NC共渗渗速快,渗层深度大,渗层和钢表面的碳浓度高,使Ms点降低,增加了复合处理的硬化层深度,提高了硬化层的硬度,硬化层组织不同于其它复合处理;在滑动磨粒磨损条件下,其耐磨性比其它复合处理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离子 激光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CrMoA钢制曲轴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芝兰 赵虎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3,241,共3页
在不同温度、时间、气压及稀土含量下对42CrMoA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测定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表面强化层的硬度、厚度,并对比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与其它表面强化工艺处理后的磨损性能和弯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温度、时间、气压及稀土含量下对42CrMoA钢进行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试验,测定了不同工艺参数下表面强化层的硬度、厚度,并对比了稀土离子氮碳共渗工艺与其它表面强化工艺处理后的磨损性能和弯曲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RE、520℃×2 h、1.05 kPa气压为该工艺的最佳参数;42CrMoA钢制高速增压柴油机曲轴用该工艺处理后,完全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A钢 柴油机曲轴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