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加铁稀土离子硫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翔 张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0-42,共3页
 对1Cr18Ni12Mo2Ti奥氏体不锈钢在稀土催渗条件下进行了加与未加辅助铁板的离子硫氮共渗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稀土具有很强的催渗作用。在与辅助铁板的共同作用下,可使奥氏体不锈钢的氮化温度降低60℃,减小了零件的变形;在相同的共渗温...  对1Cr18Ni12Mo2Ti奥氏体不锈钢在稀土催渗条件下进行了加与未加辅助铁板的离子硫氮共渗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稀土具有很强的催渗作用。在与辅助铁板的共同作用下,可使奥氏体不锈钢的氮化温度降低60℃,减小了零件的变形;在相同的共渗温度条件下,可使氮化层深度比离子硫氮碳共渗增加30%以上,比未加辅助铁板的稀土离子硫氮碳增加10%。且稀土元素可渗入钢表层,细化渗层组织,促进氮碳化合物弥散细小析出,提高渗层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硫氮碳共渗 稀土催 溅射 奥氏体不锈钢 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硫氮碳共渗复合氩原子轰击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翔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32,共3页
采用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离子硫氮碳共渗工艺对35CrMo钢进行了深层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试验表明:氩原子轰击使工件表面的化合物层呈柱状晶形貌,大大提高了氮在化合物层中的扩散能力,保持了扩散层中氮的浓度梯度,从而为氮... 采用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离子硫氮碳共渗工艺对35CrMo钢进行了深层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试验表明:氩原子轰击使工件表面的化合物层呈柱状晶形貌,大大提高了氮在化合物层中的扩散能力,保持了扩散层中氮的浓度梯度,从而为氮的继续渗入提供了通道。35CrMo钢制风冷机齿轮经6 h离子SNC共渗+1 h 氩原子轰击+6 h离子SNC共渗处理,有效渗层(HV>500)达0.2~0.3 mm,总渗层达到0.5~0.6 mm,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硫氮碳共渗 氩原子轰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钢离子硫氮碳共渗复合氩轰击工艺研究
3
作者 张翔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28,共2页
介绍了高速钢离子硫氮碳共渗复合氩轰击处理工艺,对氩轰击温度、时间对共渗层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氩轰击,可使共渗层深度增加,硬度梯度变得平缓,能有效提高高速钢工具表面的耐磨性能,是一个提高高速钢氮化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离子硫氮碳共渗 氩轰击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硫氮磷共渗层表层形貌与相结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谢飞 马宝钿 +1 位作者 张建林 何家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17,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研究了离子硫氮碳共渗层表面与次表面形貌特征与相结构,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硫氮碳共渗表层为以硫化物颗粒组成的多层层状结构,其成分及层数随共渗气氛硫势的变化而变化;次表层为...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研究了离子硫氮碳共渗层表面与次表面形貌特征与相结构,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硫氮碳共渗表层为以硫化物颗粒组成的多层层状结构,其成分及层数随共渗气氛硫势的变化而变化;次表层为致密的氮碳化物层和氮、碳扩散层,这种渗层结构是其具有良好减摩性、跑合性与耐磨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硫氮碳共渗 形貌 相结构 化学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表面工程》第17卷(2004年)总目录
5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梯度热障涂层 离子喷涂 离子喷镀 纳米复合电刷镀 NICR 离子硫氮碳共渗 电弧喷涂 涂层工艺 激光熔覆 激光熔敷 激光应用 复合涂层 表面工程 目录 检索工具 中华人民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