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沉淀法分离连翘槲皮素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玉祝 魏燕 +2 位作者 张曦 旷超阳 梁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8-41,共4页
用锌离子络合沉淀法分离连翘中的槲皮素,考察沉淀剂用量、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以及碳酸钠用量对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标样对分离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g连翘样品的提取液中,用1.00g无水醋酸锌作沉淀剂,加0.60g... 用锌离子络合沉淀法分离连翘中的槲皮素,考察沉淀剂用量、沉淀温度和沉淀时间以及碳酸钠用量对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标样对分离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g连翘样品的提取液中,用1.00g无水醋酸锌作沉淀剂,加0.60g碳酸钠,40℃条件下沉淀40min,槲皮素的提取率为4.20%。分离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与标准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槲皮素 离子沉淀法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沉淀法、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阮雪莲 《蚕桑茶叶通讯》 2010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有机溶剂萃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 离子沉淀法 茶多酚 产品纯度 提取方法 有机试剂 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沉淀精制磷脂酰胆碱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焱 谷克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金属离子的选择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运用Zn2 + 沉淀法精制磷脂酰胆碱以及影响其含量的相关因素 ,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最佳工艺条件 :以 95 %乙醇为溶剂 ,pH为 8 4 3、Zn2 + 的加入量为 0 94倍 (摩尔比 )、反应时间为 32 0 0... 通过金属离子的选择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运用Zn2 + 沉淀法精制磷脂酰胆碱以及影响其含量的相关因素 ,并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最佳工艺条件 :以 95 %乙醇为溶剂 ,pH为 8 4 3、Zn2 + 的加入量为 0 94倍 (摩尔比 )、反应时间为 32 0 0min。在该条件下所得制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 79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沉淀法 精制 磷脂酰胆碱 工艺条件 响应面分析法 金属离子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2+)沉淀法提取生物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鑫华 唐国徐 +1 位作者 张立强 朱锡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9,共7页
从NaOH试剂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三个方面,对钡离子沉淀法提取不同温度段收集的生物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钡离子沉淀法对愈创木酚类物质的提取... 从NaOH试剂浓度、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三个方面,对钡离子沉淀法提取不同温度段收集的生物油馏分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钡离子沉淀法对愈创木酚类物质的提取效果较为突出,且NaOH浓度(1.0-6.0 mol/L)、反应温度(30-50℃)与反应时间(10-40 min)对愈创木酚的提取率影响较大。在NaOH浓度为5.5 mol/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20 min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其中,三个温度段收集的生物油即低温水相馏分、低温油相馏分与高温馏分中的愈创木酚提取率分别为34.1%、33.8%和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生物油馏分 酚类物质 离子沉淀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树脂吸附法纯化茶多酚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阿根 董瑞建 +1 位作者 马娟娟 许继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结合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剂AlCl_3用量0.83mmol/g(茶叶),pH5.5~6.0,HCl转溶,提取分离效果较为理想;HZ-80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效果较佳,吸附率为97.3%,解吸率为99.3%,茶...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结合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剂AlCl_3用量0.83mmol/g(茶叶),pH5.5~6.0,HCl转溶,提取分离效果较为理想;HZ-80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效果较佳,吸附率为97.3%,解吸率为99.3%,茶多酚含量达到94.1%;HPLC和LC-MS检出酚儿茶素组分EGCG含量为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离子沉淀法 大孔吸附树脂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树脂吸附法纯化茶多酚工艺研究
6
《中国茶叶》 2008年第5期42-42,共1页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结合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沉淀剂AlCl,用量0.83mmol/g(茶叶),pH5.5-6.0,HCl转溶,提取分离效果较为理想;HZ-80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效果较佳,吸附率为97.3%,解吸率...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结合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沉淀剂AlCl,用量0.83mmol/g(茶叶),pH5.5-6.0,HCl转溶,提取分离效果较为理想;HZ-80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效果较佳,吸附率为97.3%,解吸率为99.3%,茶多酚含量达到94.1%;HPLC和LC-MS检出儿茶素组分EGCG含量为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含量 离子沉淀法 分离纯化 树脂吸附法 工艺 大孔吸附树脂 LC-MS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白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淑池 马丽娜 +2 位作者 王乘慧 刘畅 朱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16-7118,共3页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淀法在沉淀比为3∶20、沉淀pH为6、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8%;醇提法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5.9%;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40 s、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一种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离子沉淀法 醇提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及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褚庆华 倪昕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研究对油菜籽及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将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作为快速检测的首选方法。在试验中发现了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和硫酸根离子沉淀法检测结果之间呈线性相关并建立了线性方程 。
关键词 油菜籽 油菜籽饼粕 硫代葡萄糖苷总量 测定方法 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 硫酸根离子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添加剂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绍钰 魏凤仙 +2 位作者 尚遂存 胡骁飞 王琳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92,共3页
采用相同的茶叶原料,对提取茶多酚的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法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还研究出一套将离子沉淀法和吸附法相结合的新工艺,既避免了有毒溶剂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获得质量较好、成本较低的茶多酚产品,适... 采用相同的茶叶原料,对提取茶多酚的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法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还研究出一套将离子沉淀法和吸附法相结合的新工艺,既避免了有毒溶剂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获得质量较好、成本较低的茶多酚产品,适合于实验室或小批量生产茶多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茶多酚 提取工艺 溶剂萃取法 离子沉淀法 树脂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建华 马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036-13037,共2页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 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 [目的]考察青海黑枸杞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较优提取工艺。[方法]以青海黑枸杞茶为原料,水为浸提溶剂,采用Al Cl3为沉淀剂对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淀剂用量、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以Al Cl3为沉淀剂,沉淀剂∶茶叶的质量比为0.9∶2.5、茶叶∶水的料水比为1∶32 g/ml、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50 min时,茶多酚的提取率最高,为6.42%。[结论]研究可为青海黑枸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黑枸杞茶 离子沉淀法 茶多酚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子多酚的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兴凤 郭丽敏 +2 位作者 王瑞红 郑慧 崔会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65,共3页
通过对黄连子粉的乙醇提取液进行浓缩,将黄连子多酚分为水溶性多酚和水不溶性多酚两部分,采用金属离子沉淀法对水溶性多酚进行分离,得沉淀部分(多酚含量57.14%)和余液部分(多酚含量5.87%)两组分;采用Na HCO3萃取法对水不溶性多酚进行分... 通过对黄连子粉的乙醇提取液进行浓缩,将黄连子多酚分为水溶性多酚和水不溶性多酚两部分,采用金属离子沉淀法对水溶性多酚进行分离,得沉淀部分(多酚含量57.14%)和余液部分(多酚含量5.87%)两组分;采用Na HCO3萃取法对水不溶性多酚进行分离,得5%Na HCO3萃取物(多酚含量99.02%)和萃余物(多酚含量99.84%)两组分。通过分离纯化,沉淀组分、5%Na HCO3萃取物和萃余物中多酚的纯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子 多酚 分离 金属离子沉淀法 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咖啡碱提取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茶叶通讯》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就近10年来茶叶咖啡碱提取分离工艺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工艺应用提出了安全性,实性的观点,建议走综合利用的道路。
关键词 茶叶 咖啡碱 提取 分离 萃取法 离子沉淀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陈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斌 万福成 《农技服务》 2008年第3期103-104,共2页
研究了离子沉淀法从粗陈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考察了浸提时间、沉淀剂的选择、pH调节剂的选择、陈化时间、酸转溶时酸的浓度和萃取剂的选择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
关键词 茶多酚 离子沉淀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提取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庆云 《中国茶叶》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成分,它不仅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近年发现还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血脂、防治心血管病、抑菌抑酶、沉淀金属等一系列特殊的药理作用.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茶多酚在化妆... 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重要成分,它不仅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近年发现还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消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血脂、防治心血管病、抑菌抑酶、沉淀金属等一系列特殊的药理作用.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茶多酚在化妆品、日用化工、轻化工等领域也开始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浸剂浸提法 金属离子沉淀法 药理作用 茶多酚 提取方法 树脂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提取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庆云 《福建茶叶》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茶多酚提取方法一溶剂浸提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及微波浸提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并提供了参考文献24篇。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方法 溶剂浸提法 金属离子沉淀法 树脂吸附法 超临界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锦宜 《农业考古》 2001年第4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茶叶 提取 茶多酚 制备工艺 超滤膜-离子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初提物蒸馏提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禹利君 高强 《茶叶通讯》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以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几个主要工序的蒸青固定样为试验材料 ,采用离子沉淀法对试验样品进行茶多酚 (TP)的分离、提纯研究 ,对 TP分离提纯过程中各种氧化提纯因素及常规水浴蒸馏法和旋转减压蒸馏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分离提纯时... 本文以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几个主要工序的蒸青固定样为试验材料 ,采用离子沉淀法对试验样品进行茶多酚 (TP)的分离、提纯研究 ,对 TP分离提纯过程中各种氧化提纯因素及常规水浴蒸馏法和旋转减压蒸馏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分离提纯时间长短、蒸馏时温度高低、沉淀时溶液酸碱度是影响TP氧化的重要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蒸馏提纯 离子沉淀法 旋转减压 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tering temperature reflected cation distribution of Zn^(2+) substituted CoFe_2O_4
18
作者 Sanjay R.Kamble Sagar E.Shirsath +1 位作者 S.M.Patange K.M.Jadhav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469-1474,共6页
The most remarkable effect in spinel ferrites is the strong dependence of properties on the state of structural disorder and,in particular,on the cation distribution.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Zn ferrite ... The most remarkable effect in spinel ferrites is the strong dependence of properties on the state of structural disorder and,in particular,on the cation distribution.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Zn ferrite nanoparticle sample was reported which prepared by wet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The samples were sintered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viz.650℃,850℃ and 1050℃ for 12 h.The structural details like:lattice constant and distribution of cations in the tetrahedral and octahedral interstitial voids have been deduced through X-ray diffraction (XRD) data analysis.Lattice constant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Zn2+ ions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Theoretical intensity ratios of (220),(400),(440) planes were considered,as these reflections are sensitive to cations on the A and B sites.Close agre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intensity ratio with the intensity ratio observed from XRD pattern supports the occupancy of Zn2+ ions and Co2+ ions on the octahedral and tetrahedral site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ITE chemical synthesis sintering temperature cation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