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侧链和核酸碱基间离子氢键作用强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蕾 黄翠英 +2 位作者 姜笑楠 高希婵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60-1467,共8页
采用MP2/6-31+G(d,p)方法优化得到了22个由精氨酸侧链与碱基尿嘧啶、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及腺嘌呤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使用包含BSSE校正的MP2/aug-cc-p VTZ方法计算得到了复合物的气相结合能,通过MP2/6-31+G(d,p)方法... 采用MP2/6-31+G(d,p)方法优化得到了22个由精氨酸侧链与碱基尿嘧啶、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及腺嘌呤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使用包含BSSE校正的MP2/aug-cc-p VTZ方法计算得到了复合物的气相结合能,通过MP2/6-31+G(d,p)方法和PCM模型优化得到了复合物的水相稳定结构,采用MP2/aug-cc-p VTZ方法和PCM模型计算得到了复合物的水相结合能.研究发现,精氨酸侧链与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强度与单体间电荷转移量、氢键临界点电子密度及二阶作用稳定化能密切相关.与中性氢键相比,离子氢键作用具有更显著的共价作用成分.研究还发现,精氨酸侧链和碱基间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稳定性次序可以通过氢键受体碱基分子上氧原子和氮原子的质子化反应焓变进行预测,质子化反应焓变越负,形成的氢键复合物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侧链 核酸碱基 离子氢键 结合能 质子化反应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逆离子氢键构筑室温快速自修复聚硅氧烷弹性体 被引量:7
2
作者 时金凤 赵娜 +1 位作者 符文鑫 李志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40,共8页
以环三聚磷腈碱(CTPB)为催化剂,合成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硅氧乙烯基单元摩尔分数的线型聚硅氧烷(PDMS-g-Vi)前驱体,通过硫醇-烯点击化学反应获得侧链含羧基或氨基的聚硅氧烷(PDMS-g-COOH或PDMS-g-NH2),进而利用羧基与氨基之间的离子氢键成... 以环三聚磷腈碱(CTPB)为催化剂,合成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硅氧乙烯基单元摩尔分数的线型聚硅氧烷(PDMS-g-Vi)前驱体,通过硫醇-烯点击化学反应获得侧链含羧基或氨基的聚硅氧烷(PDMS-g-COOH或PDMS-g-NH2),进而利用羧基与氨基之间的离子氢键成功制备在室温条件下可快速自修复的聚硅氧烷(PDMS-g-[COOH/NH2])弹性体。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确定了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PDMS-g-Vi前驱体的分子量和乙烯基含量可调节PDMS-g-[COOH/NH2]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在50 mm/min的拉伸速率下,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为230.9 kPa,断裂伸长率高达877%,在快速拉伸的条件下(200 mm/min)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断裂伸长率(>500%)。此外,所制备的弹性体显示出优异的快速自修复性能,室温静置30 min后其修复效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离子氢键 非共价交联网络 硫醇-烯加成反应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苯氰…H_2O中阴离子氢键协同效应与芳香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慧 李斌 +2 位作者 赵光明 武红娟 龙泽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5,共11页
本文采用DFT-B3LYP和MP2(full)方法对三聚体Cl–…苯氰…H2O中O/C–H…Cl–阴离子氢键与传统氢键O–H…N和C–H…O之间的协同效应、热力学性质以及芳香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氢键O/C–H…Cl–对O–H…N或C–H…O相互作用的影响更... 本文采用DFT-B3LYP和MP2(full)方法对三聚体Cl–…苯氰…H2O中O/C–H…Cl–阴离子氢键与传统氢键O–H…N和C–H…O之间的协同效应、热力学性质以及芳香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氢键O/C–H…Cl–对O–H…N或C–H…O相互作用的影响更显著.在线性结构中发生正协同效应,熵变是促进热力学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而在环状结构中发生反协同效应,焓变成为主要因素.在三聚体形成过程中,苯氰环的芳香性是减弱的,而苯氰中π→π*共轭效应是增强的.结果表明,协同效应能Ecoop.分别与Rc(NICS(1)ternary/NICS(1)binary),ΔΔδ(Δδternary-Δδbinary),Rc'((NICS(1)ternary-NICS(1)binary)/NICS(1)binary)和RBDE(C–CN)(BDE(C–CN)ternary/BDE(C–CN)binary)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AIM的分析也佐证了协同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离子氢键 热力学协同效应 芳香性 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氢键的聚硅氧烷超分子弹性体的制备及其实验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雅铃 霍理坚 +2 位作者 莫家亨 赵颖 张安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1,共6页
基于非共价键构建超分子弹性体是近年来超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离子氢键因其结构简单且性能可控而受到重视。通过将该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设计、制备了两类结构相似但性能迥异的超分子弹性体,通过FT-IR、^(1)H-NMR、GP... 基于非共价键构建超分子弹性体是近年来超分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离子氢键因其结构简单且性能可控而受到重视。通过将该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设计、制备了两类结构相似但性能迥异的超分子弹性体,通过FT-IR、^(1)H-NMR、GPC、流变行为、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效率等表征手段,建立了超分子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该实验内容涵盖了聚合物合成与改性、制备方案设计和实施、聚合物结构表征等诸多环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科研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弹性体 离子-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非键作用强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蕾 李书实 王长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MP2方法和6-31+G(d,p)基组优化得到了带有一个正电荷的组氨酸侧链与4个DNA碱基间形成的18个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从文献中获取了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形成的12个堆积和T型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使用包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 采用MP2方法和6-31+G(d,p)基组优化得到了带有一个正电荷的组氨酸侧链与4个DNA碱基间形成的18个氢键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从文献中获取了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形成的12个堆积和T型复合物的气相稳定结构,使用包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MP2方法和aug-cc-pVTZ基组及密度泛函理论M06-2X-D3方法和aug-cc-pVDZ基组计算了这些复合物的结合能.研究结果表明,包含BSSE校正的M06-2X-D3方法和aug-cc-pVDZ基组能够给出较准确的结合能;气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同种DNA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明显强于堆积作用和T型作用,组氨酸侧链最易通过离子氢键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组氨酸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间的T型作用强于与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间的离子氢键作用;水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同种DNA碱基间的离子氢键作用仍明显强于堆积作用和T型作用,组氨酸侧链更易与胞嘧啶C和鸟嘌呤G相互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但是最强的组氨酸侧链与胞嘧啶C间的T型作用明显弱于与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间的离子氢键作用,说明水相条件下组氨酸侧链与DNA碱基间主要通过离子氢键作用形成氢键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侧链 DNA碱基 离子氢键作用 堆积作用 T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化合物杯[4]吡咯
6
作者 马华侨 罗米娜 +2 位作者 邵士俊 刘霞 蒋生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建立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 IMC l)离子液体为背景电解质,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大环化合物八甲基杯[4]吡咯(OMCP)、四环戊基杯[4]吡咯(TPCP)、四环己基杯[4]吡咯(THCP)的方法。根据分离电压的极性和电渗流标记物与被分析物的... 建立了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 IMC l)离子液体为背景电解质,非水毛细管电泳分离中性大环化合物八甲基杯[4]吡咯(OMCP)、四环戊基杯[4]吡咯(TPCP)、四环己基杯[4]吡咯(THCP)的方法。根据分离电压的极性和电渗流标记物与被分析物的流出顺序,发现了氢键效应是分离的前提。根据德拜-休克尔理论,由背景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平方根与有效淌度关系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该体系中存在离子对效应。计算了该分离体系中被分析物的各种形态(C4P、C4PC l-、C4PC l-R+)在不同电解质浓度下的摩尔分数。结果表明,C4PC l-为主要成分,并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加而减少,而C4PC l-R+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离子液体 非水毛细管电泳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