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片麻岩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2 位作者 宋彪 叶培盛 周春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17.7±9.9)^(459±10.0)Ma,平均年龄为(439.6±6.1)Ma;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柱状,环带清晰,Th/U值变化范围为0.45~0.74,指示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说明达肯大坂西北出露加里东期正片麻岩,原岩为~440Ma侵位的中酸性侵入岩,其岩浆侵位及变质变形可能与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肯大坂片麻岩 离子探针 锆石 U—Pb同位素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时代:来自H、O、S同位素分析和锆石、石榴子石U-Pb测年的约束
2
作者 黎敦朋 刘复焜 +4 位作者 杨树亮 谢忠龙 黄伟 付一航 陈楠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76,共19页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矽卡岩钨矿床产于寒武系林田组大理岩透镜体中;石英脉型钨矿产于新元古界下峰岩组中,包含石英大脉和石英细脉型2种矿体;钨矿体空间分布具有上部为... 闽西北解放桥钨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与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矽卡岩钨矿床产于寒武系林田组大理岩透镜体中;石英脉型钨矿产于新元古界下峰岩组中,包含石英大脉和石英细脉型2种矿体;钨矿体空间分布具有上部为似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下部为石英脉型矿体的“上层下脉”的特征。为了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时代,对石英-硫化物成矿期的石英和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分别进行了H、O同位素和S同位素分析,对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与花岗斑岩的锆石、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U-Pb测年,结果显示:(1)δD值介于-72.9‰~-56.4‰,δ^(18)OH_(2)O值介于-3.2‰~2.5‰,在岩浆水与雨水线之间,表明成矿流体起源于岩浆流体,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2)δ^(34)S值2.1‰~2.9‰,平均值为2.65‰,属幔源硫,表明硫来源于岩浆;(3)矿区广泛分布的九仙山正长花岗岩获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3.6±1.3)Ma,与成矿相关的花岗斑岩获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9.8±2.2)Ma,并获得矽卡石中石榴子石的T-W下交点年龄为(150.4±5.3)Ma,说明解放桥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华南地区的燕山期钨成矿作用具有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石英脉型 钨矿床 H、O同位素 S同位素 u-pb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栖霞闪长玢岩脉中花岗岩捕虏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研究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于晓卫 任天龙 +7 位作者 程蓉蓉 王来明 刘汉栋 张学松 何铁良 王英鹏 杨仕鹏 单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共23页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 胶东地区晚侏罗世玲珑期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招远、莱州、文登、乳山等地区,主要包括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而两者之间的栖霞地区主要出露太古宙TTG类岩石。本次在栖霞地区上曲家村闪长玢岩脉(围岩为TTG类岩石)中发现较多中粒二长花岗岩捕虏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1.0±2.2 Ma,^(176)Hf/^(177)Hf值为0.281929~0.281971,εHf(t)值为-26.39~-24.77,亏损地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871~27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具有富钾、高铝、贫镁和铁的特征,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亏损重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值变化在28.11~78.50之间,有明显的Eu正异常(Eu/Eu^(*)=1.16~1.77),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Sr相对富集。其同位素年代学、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玲珑岩体、鹊山-昆嵛山岩体基本一致,是在古太平洋板块的运动背景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物源区以TTG类岩石为主,本文认为这些二长花岗岩捕虏体归属为玲珑期花岗岩。结合区域重力异常解译,认为栖霞地区TTG类岩石下部有隐伏的玲珑期花岗岩体,推测范围西起陡崖断裂,东至桃村断裂,南至胶莱盆地北缘,北至臧家庄盆地南缘,玲珑岩体和鹊山-昆嵛山岩体在深部可能是连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捕虏体 岩石地球化学 u-pb同位素 LU-HF同位素 胶东栖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桓仁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余超 杨玉伟 +5 位作者 田毅 苏特 王广伟 杨新宇 鲍东明 张天元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7-1214,共18页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 笔者等对辽东桓仁地区出露的古城子二长花岗岩、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古城子二长花岗岩和业主沟碱长花岗岩分别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和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I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5.0±0.6 Ma,A型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16.3±0.9 Ma,二者同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两类花岗岩均富Rb、Th、U、K和轻稀土,贫Ba、Sr、P、Ti,但二长花岗岩较碱长花岗岩,岩石Rb/Sr、Rb/Ba比值低,K/Rb比值高,并表现出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两类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各不相同。两类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普遍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二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22.20~-16.02,碱长花岗岩ε_(Hf)(t)变化范围-15.98~-11.42,ε_(Hf)(t)值变化范围较大,指示应有多种组分参与成岩过程。综合分析表明,显著的成岩时差及成分变异趋势指示两类花岗岩不可能为同一原始岩浆,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均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又经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二阶段成岩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两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早白垩世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和后缘拉张导致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HF同位素 I型花岗岩 A型花岗岩 伸展构造环境 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北耿集-板桥地区新元古代变火山岩系地层归属——来自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苑东洋 石威 +4 位作者 刘德民 黄天统 徐龙生 陈超 孔令耀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530,共15页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变酸性含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粉砂岩,与打鼓石群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共生,其中变酸性晶屑凝灰岩锆石年龄为821.7 Ma、ε_(Hf)(t)值为-2.44~9.70,其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前南华纪基底青白口系花山群组成部分;板桥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由灰白色变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凝灰岩、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组成,内部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中变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为741.2 Ma,ε_(Hf)(t)值为4.62~9.56,其应归属为南秦岭造山带南华系武当群,可能是印支期逆冲到扬子克拉通盖层上的残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新元古代 花山群 武当群 锆石u-pb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测定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370
6
作者 李怀坤 耿建珍 +2 位作者 郝爽 张永清 李惠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00-601,共2页
关键词 同位素 锆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激光烧蚀 离子计数器 多接收器 法拉第杯 同位素 定结果 束斑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直接原位测定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锡石U-Pb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惠民 郝爽 +3 位作者 耿建珍 李怀坤 张永清 周红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激光烧蚀 多接收器 锡石 原位 同位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同位素 直接 钍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C-ICP-MS独居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 被引量:40
8
作者 崔玉荣 周红英 +2 位作者 耿建珍 李怀坤 李惠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5-876,共12页
独居石富含U、Th,同时具有较低的初始普通Pb含量,是U-Pb和Th-Pb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由于普遍存在于多种岩石中,独居石的U-Th-Pb定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利用193nm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NEPUNE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独居石富含U、Th,同时具有较低的初始普通Pb含量,是U-Pb和Th-Pb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由于普遍存在于多种岩石中,独居石的U-Th-Pb定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利用193nm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NEPUNE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独居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新方法。运用这一新方法对独居石样品AL01、BL02和CL03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AL01和BL02号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8.3±1.1)Ma(n=19)和(446.8±2.3)Ma(n=41);CL03号样品的U-Pb等时线年龄为(396.8±8.8)Ma(n=55),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微区原位 LA-MC-ICP-MS u-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南缘张士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9
作者 向君峰 赵海杰 +5 位作者 李永峰 程彦博 高亚龙 侯可军 董春艳 李向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1-887,共17页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7.3±2.4Ma、106.7±2.5Ma和101±3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5.96~-20.8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396~1643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80~2018Ma;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8.97~-22.18,tDM1为1512~1640Ma,tDM2为1925~2080Ma;除了一粒年龄为2.6Ga的锆石具有εHf(t)为-0.71、tDM1为2943Ma和tDM2为3036Ma的组成,石英斑岩的锆石εHf(t)为-23.41~-27.95,tDM1为1678~1896Ma,tDM2为2144~2330Ma。这些数据暗示,除了存在少量太古宙地壳物质的贡献外,张士英岩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1.9~2.3Ga期间形成的新生地壳,但也不排除古老地壳与富集地幔源混合的可能。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先存断裂带发生拉张。张士英岩体与中国东部同期岩浆活动一起可能形成于这种受断裂带控制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南缘 张士英岩体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白垩纪 太平洋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冈底斯带日土县-拉梅拉山口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关俊雷 耿全如 +5 位作者 王国芝 彭智敏 张璋 寇福德 丛峰 李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6-1684,共19页
对西藏西部日土县城以南一拉梅拉山口一带的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所有样品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在O.76~1.0之间,为准铝质类型。CIPW标准矿物组合为Q+Or+Ab+An4-Di(或c)... 对西藏西部日土县城以南一拉梅拉山口一带的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所有样品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在O.76~1.0之间,为准铝质类型。CIPW标准矿物组合为Q+Or+Ab+An4-Di(或c)+Hy。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中呈现出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并出现较强的分馏作用,重稀土元素无分馏-轻微分馏。8Eu在0.56一O.99范围之间,属于铕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出现分化,富集Rb、Pb、Th而亏损K、Ba,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明显亏损。获得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79.4±0.4Ma、81.0±0.5Ma和81.3±0.5Ma,结合锆石稀土元素和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及Th/u比值,上述年龄结果可代表岩石的结晶年龄,表明该套岩体为晚白垩世侵位的大型岩基。两件样品的锆石均具有正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6Hf(t),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分别介于547.5—658.0Ma、523.4—710.2Ma之间。分析认为该套岩体的物质来源应该为富角闪石的下地壳,可能为幔源岩浆首先侵入到地壳基底岩石中形成新生地壳,然后在温度约为700~800~C之间、压力〈8kbar且富合流体的影响下,这种既有新生地壳又有古老基底地壳构成的混合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这一结论与野外宏观露头上岩体中大关俊雷等:北冈底斯带日土县.拉梅拉山口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组成量发育暗色微粒包体等直接岩石学证据相佐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岩体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该套花岗岩体应该形成于洋壳闭合时的碰撞造山过程,其形成与侵位与北侧班公湖一怒江结合带的构造演化有成因上的联系,是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锆石u-pb HF同位素 晚白垩世 俯冲碰撞 西藏日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蓟县铁岭组新剖面钾质斑脱岩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文琳 苏文博 +5 位作者 张健 李惠民 周红英 李怀坤 Frank R ETTENSOHN Warren DHUFF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33-2454,共22页
天津蓟县西北的大喻山铁岭组剖面钾质斑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1439±14Ma)是约束"蓟县剖面"年代格架的重要锚点,但该剖面露头已遭到严重破坏。最近,笔者在蓟县东北、目前已禁止开采的大五尖采石场发现了铁岭组新剖面,并... 天津蓟县西北的大喻山铁岭组剖面钾质斑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1439±14Ma)是约束"蓟县剖面"年代格架的重要锚点,但该剖面露头已遭到严重破坏。最近,笔者在蓟县东北、目前已禁止开采的大五尖采石场发现了铁岭组新剖面,并在其二段近底部再次确认多层钾质斑脱岩,测得其中两层LA-ICPMS锆石U-Pb年龄(1445±12Ma以及1442±10Ma);采自原大喻山剖面该组二段近底部斑脱岩夹层的样品,也获得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1439±11Ma)。以上三个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与之前在原大喻山剖面及河北平泉刘家沟剖面该组二段近底部斑脱岩夹层所获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439±14Ma及1437±21 Ma)也完全可比。与此同时,本文对以上3个样品锆石还开展了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其结果显示,176Hf/177Hf值变化范围为0. 281703~0. 281880,εHf(t)=-6. 7^-0. 2,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200~2603Ma,高斯分布峰值为~2360Ma。这表明,铁岭组钾质斑脱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研究为蓟县剖面乃至燕山地区铁岭组高精度年代约束及地层格架厘定等,提供了更多年代学佐证,进一步夯实了整个蓟县剖面作为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同时,对华北中元古界钾质斑脱岩夹层的锆石首次开展Lu-Hf同位素研究,为探讨这一特殊类型沉积岩的源岩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发现剖面也为未来继续围绕铁岭组的各项研究,提供了一处露头良好、年代框架扎实可靠、可长期观测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岭组 LA-ICPMS锆石u-pb LU-HF同位素 钾质斑脱岩 蓟县剖面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Ma:青藏高原年轻碱性玄武岩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测定 被引量:26
12
作者 万渝生 罗照华 李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离子探针(SHRIMP)是一种主要用于锆石U-Pb年龄测定的仪器,已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年龄数据,但十分年轻地质体锆石年龄测定方面的报道还不多见。报道了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应用SHRIMP技术测定青藏高原晚第三纪3.8Ma碱性玄武岩的年龄结果,同时... 离子探针(SHRIMP)是一种主要用于锆石U-Pb年龄测定的仪器,已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年龄数据,但十分年轻地质体锆石年龄测定方面的报道还不多见。报道了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应用SHRIMP技术测定青藏高原晚第三纪3.8Ma碱性玄武岩的年龄结果,同时讨论了获得十分年轻地质体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玄武岩 锆石 u-pb 晚第三纪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Cu(Au)矿床含矿斑岩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林彬 陈毓川 +14 位作者 唐菊兴 宋扬 王勤 冯军 李彦波 唐晓倩 林鑫 刘治博 王艺云 方向 杨超 杨欢欢 费凡 李力 高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5-1578,共14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多龙矿集区中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首次对地堡含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含矿斑岩23个锆石点测试,获得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值年龄为122.0±2.5Ma(MSWD=0.34),与多龙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地堡含矿斑岩中锆石为岩浆锆石,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其结晶温度为663~850℃,平均为765℃,其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水饱和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堡含矿斑岩锆石n(^(176)Hf)/n(^(177)Hf)值相对较高,为0.282726~0.283054,ε_(Hf)(t)为1.1~12.6,均为正值,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可能为壳幔混源的新生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锆石Ti温度计 HF同位素组成 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莲花山铜银矿斜长花岗斑岩LA-MC-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周振华 武新丽 欧阳荷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2-1485,共14页
内蒙古莲花山铜银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成矿与斜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对矿区内斜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36.8±0.77)Ma(MSWD=0.85)和(237.9±0.71)Ma(MSWD=1.02)... 内蒙古莲花山铜银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矿床,成矿与斜长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对矿区内斜长花岗斑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36.8±0.77)Ma(MSWD=0.85)和(237.9±0.71)Ma(MSWD=1.02),为中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中侏罗世。莲花山斜长花岗斑岩的εHf(t)=+5.6-+11.5,具有较高的176Hf/177Hf比值(0.282 762-0.282 954)和年轻的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477-810 Ma),综合研究表明其主要源自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也暗示兴安地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曾发生一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对兴蒙造山带及邻区近1 100个岩浆岩中锆石Hf同位素数据整理研究后发现,兴安地块、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属性相似,其与额尔古纳地块和华北板块北缘各自具有不同的地壳增生历史,揭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早期地壳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锆石u-pb Hf同位素 三叠纪 地壳增生 莲花山铜银矿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岩大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承帅 李莉 +1 位作者 张长青 王九如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44,共12页
对福建龙岩大洋花岗岩的两期岩相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洋花岗岩的早期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144.8±0.9)Ma,εHf(t)值为-5.58~-2.0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313~1 530 Ma,晚期微斜长石花... 对福建龙岩大洋花岗岩的两期岩相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洋花岗岩的早期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144.8±0.9)Ma,εHf(t)值为-5.58~-2.0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313~1 530 Ma,晚期微斜长石花岗岩的年龄为(127.5±0.4)Ma,εHf(t)值为-7.57~-0.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246~1 668 Ma。同位素特征表明,大洋花岗岩两期岩体都形成于早白垩世,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形成的,物源主要是中元古代地壳物质,但晚期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 HF同位素 大洋花岗岩 福建龙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居石LA-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倩 侯可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41-43,共3页
独居石[(LREE,Th)PO4]分布广泛,是一种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中较常见的副矿物,在一些沉积岩中也存在。通常具有较高的Th、U含量和较低的普通铅组成,封闭温度高,在形成后的封闭体系中U/Th/Pb比值基本不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是U... 独居石[(LREE,Th)PO4]分布广泛,是一种中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中较常见的副矿物,在一些沉积岩中也存在。通常具有较高的Th、U含量和较低的普通铅组成,封闭温度高,在形成后的封闭体系中U/Th/Pb比值基本不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是U-Pb测年的理想对象(Parrish,1990:Paquette and Tiepolo,2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LA-ICP-MS 同位素 独居石 原位 微区 中酸性岩浆岩 封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型含铀矿物在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中的基体效应校正方法简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玉荣 周红英 +3 位作者 李惠民 耿建珍 郝爽 李国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4-6,共3页
基体效应是矿物微区原位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U-Pb测年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对测年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简要介绍评述在斜锆石、金红石、锡石和铌铁矿等氧化物型含铀矿物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过程中基体... 基体效应是矿物微区原位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U-Pb测年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对测年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简要介绍评述在斜锆石、金红石、锡石和铌铁矿等氧化物型含铀矿物LA-ICP-MSU-Pb同位素测年过程中基体效应的校正方法,试图探索一些规律和相似性,解决寻找和研制稀有矿物标样的重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基体效应 校正方法 铀矿物 氧化物 离子体质谱法 u-pb 激光剥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石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U-Pb同位素定年中普通铅扣除方法原理及适用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爽 李惠民 +2 位作者 李国占 耿建珍 周红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11-11,共1页
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资料,对锡石微区原位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中初始普通铅扣除的主要方法,即谐和图法和等时线法的原理、效果、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针对具体样品选... 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的资料,对锡石微区原位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中初始普通铅扣除的主要方法,即谐和图法和等时线法的原理、效果、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针对具体样品选择初始普通铅扣除方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类似的非锆石类含铀矿物微区原位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测定中的初始普通铅扣除方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u-pb同位素 扣除方法 激光烧蚀 原理 锡石 适用性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科技期刊中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误差的表示方法
19
作者 邱殿明 蒋函 +3 位作者 曾蕾 苏亚志 王小丽 刘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86-1986,共1页
近10多年来,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的深入,取得的成果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致使地学期刊中有关测年的论文越来越多,尤以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为主。目前,国内常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单位、测年方法及期刊中误差描述如下表所示。还有的论文... 近10多年来,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的深入,取得的成果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致使地学期刊中有关测年的论文越来越多,尤以采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为主。目前,国内常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单位、测年方法及期刊中误差描述如下表所示。还有的论文文中描述同位素比值及年龄的误差为1,而在表中同位素比值给出相对误差(±σ),或年龄没有误差的现象[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同位素 地学科技期刊 中误差 同位素比值 基础地质研究 地学期刊 方法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地块南部晚白垩世火山岩离子探针测年及其对红层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珍汉 吴学文 +3 位作者 赵珍 陆露 叶培盛 张耀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羌塘地块南部广泛出露陆相红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部分红层划归为中新统康托组,但缺乏可靠的年代学依据。野外观测发现火山岩与红层之间存在喷发不整合接触关系,室内从火山岩选出很多岩浆锆石;应用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方法精确... 羌塘地块南部广泛出露陆相红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部分红层划归为中新统康托组,但缺乏可靠的年代学依据。野外观测发现火山岩与红层之间存在喷发不整合接触关系,室内从火山岩选出很多岩浆锆石;应用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方法精确测定岩浆锆石年龄,能够为研究火山喷发期次和红层形成时代提供重要依据。对羌塘地块南部红层内部粗面安山岩夹层—比洛错火山岩和扎加藏布北侧红层上覆安山岩,挑选岩浆锆石进行高精度的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发现比洛错粗面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年龄为(83.3±1.3)Ma,扎加藏布北侧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年龄为(75.65±0.82)Ma。这些年龄良好地揭示了晚白垩世不同期次的火山喷发时代,同时为红层形成时代和红层盆地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根据比洛错和扎加藏布北侧火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资料,将羌塘盆地南部红层时代归属上白垩统阿布山组,这对分析羌塘地块南部油气地质构造保存条件和构造地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红层 火山岩 晚白垩世 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 羌塘地块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