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钙及钙离子抑制剂对低温条件下冬油菜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王凯祖 李蓉 +7 位作者 李鹏 刘丽君 马骊 孙万仓 蒲媛媛 杨刚 王旺田 武军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进行外源喷施,研究调控Ca ^(2+)转运及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探究了Ca ^(2+)参与冬油菜抗寒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a ^(2+)能够缓解低温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低温胁迫相比较,添加外源Ca ^(2+)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及胚根长度,其中20 mmol/L CaCl_(2)处理对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最大;与低温处理相比,添加钙调蛋白抑制剂(W-7)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下胚轴与胚根长度降低,其中1.0 mmol/L W-7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低温胁迫后,基因CRLK1、MEKK1、MPK3、MPK6在白菜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幅度较大,而MKK5、CBF1和CBF3在甘蓝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较大,外源CaCl_(2)处理后所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喷施W-7后,8个基因在所有品种中的表达量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外源钙 离子抑制剂 低温 种子萌发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抑制剂对苯甲酸等9种食品添加剂的反相液相色谱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永纲 陈晓红 +2 位作者 李小平 姚珊珊 金米聪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8-994,共7页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流动相中酸性离子抑制剂三氟乙酸(TFA)与缓冲盐离子抑制剂TFA-乙酸铵(AmAc)对安赛蜜、糖精、咖啡因、阿斯巴甜、苯甲酸、山梨酸、甜菊糖苷、脱氢乙酸和纽甜等9种食品添加剂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着重探讨...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流动相中酸性离子抑制剂三氟乙酸(TFA)与缓冲盐离子抑制剂TFA-乙酸铵(AmAc)对安赛蜜、糖精、咖啡因、阿斯巴甜、苯甲酸、山梨酸、甜菊糖苷、脱氢乙酸和纽甜等9种食品添加剂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着重探讨了TFA与TFA-AmAc作为离子抑制剂的有机调节剂作用,考察了乙腈-TFA水溶液和乙腈-TFA-AmAc水溶液流动相体系中溶质的保留因子与离子抑制剂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在最佳流动相组成(乙腈-TFA(0.01%,v/v)-AmAc(2.5 mmol/L)水溶液)条件下梯度洗脱,苯甲酸等9种食品添加剂实现了基线分离。9种食品添加剂在10.0~100.0 m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1);检出限为0.33~2.36 mg/L,定量限为1.11~7.80 mg/L;9种食品添加剂在空白干红葡萄酒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61%~108.4%,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9.4%。本实验结果对于食品中多组分食品添加剂的RP-HPLC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和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离子抑制剂 三氟乙酸 乙酸铵 食品添加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抑制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彦东 戎克生 +3 位作者 徐生江 李建国 于永生 李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70-2377,共8页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烯丙醇(MP)以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3种单体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了一种低分子量、线型、两性离子共聚物,并采用FTIR、SEM、乌式黏度计、凝胶色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甲基烯丙醇(MP)以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3种单体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了一种低分子量、线型、两性离子共聚物,并采用FTIR、SEM、乌式黏度计、凝胶色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加量、单体的总浓度、单体的摩尔比、反应的温度、反应时间对其抑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为4%,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单体间摩尔比率为AMPS∶DMDAAC∶MP=4∶3∶4,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7h。采用线性膨胀率、滚动回收率考察了产物的抑制性,并与XY-27、SIAT、聚合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抑制性优于XY-27、SIAT和聚合醇。采用XRD、zeta电位从微观角度考察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共聚物能够减小膨润土晶层间距,压缩其扩散双电层。将抑制剂加入钻井液体系,考察了体系的流变性、滤失性、抑制性,结果表明该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和抑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井壁稳定 两性离子抑制剂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及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玉婷 钱文俊 +5 位作者 王博 曹红利 王璐 郝心愿 王新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0-526,共7页
钙离子信号通路在植物抗寒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钙离子信号通路与茶树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和外源施用钙调素(CaM)抑制剂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sulfonamide]、钙信号通道抑制剂LaC... 钙离子信号通路在植物抗寒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钙离子信号通路与茶树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和外源施用钙调素(CaM)抑制剂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sulfonamide]、钙信号通道抑制剂LaCl_3及CaCl_2溶液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各种与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表明,钙离子信号抑制剂W-7、LaCl_3处理均能提高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提高茶树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脯氨酸的含量,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CaCl_2溶液处理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叶片中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脯氨酸的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表明钙离子信号系统在茶树抗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 离子信号通路抑制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盐胁迫下野生和栽培大豆幼苗离子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屈娅娜 於丙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研究了氯离子通道抑制剂Zn2+、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A)对盐胁迫下野生大豆种群BB52(耐盐)和N23227(盐敏感)、栽培大豆品种Lee68(较耐盐)幼苗离子含量、膜透性、渗透势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0 mmol.L-1NaCl处理6 ... 研究了氯离子通道抑制剂Zn2+、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A)对盐胁迫下野生大豆种群BB52(耐盐)和N23227(盐敏感)、栽培大豆品种Lee68(较耐盐)幼苗离子含量、膜透性、渗透势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50 mmol.L-1NaCl处理6 d后,供试3种材料的幼苗体内K+、叶片NO3-与叶绿素含量和渗透势均显著下降,Cl-含量、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均显著上升。外加20μmol.L-1Zn2+处理后,与NaCl单独处理相比,K+、NO3-与叶绿素含量和渗透势均有明显提高,MDA和Cl-含量及相对电解质渗漏率明显下降。外加20μmol.L-1NA处理后,情况则相反。就所用大豆材料而言,这种效应在栽培大豆中更明显。可见,NaCl胁迫下Zn2+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豆幼苗的氯/盐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离子通道抑制 ZN^2+ 尼氟灭酸(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处理下发芽大豆主要生理生化和γ-氨基丁酸的代谢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尹永祺 李童 +5 位作者 王淑雯 史颖悟 高璐 饶胜其 杨振泉 方维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2-126,共5页
为研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Na Cl胁迫下发芽大豆生理代谢和γ-氨基丁酸(GABA)富集的影响,通过Na Cl联合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和内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Heparin)处理大豆籽粒,分析发芽期间主要生理生化和GABA代谢酶活力的变化。结... 为研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Na Cl胁迫下发芽大豆生理代谢和γ-氨基丁酸(GABA)富集的影响,通过Na Cl联合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 Cl3)和内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Heparin)处理大豆籽粒,分析发芽期间主要生理生化和GABA代谢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发芽大豆经Na Cl联合La Cl3处理后,其生长发育较单独Na Cl处理进一步受到抑制,芽长显著降低,经Heparin处理芽长无显著性变化,而二者呼吸速率均显著增加。相较单独Na Cl处理,Na Cl联合La Cl3或Heparin处理后其子叶中GABA代谢酶活力均显著下降,La Cl3处理后子叶和胚中GABA含量分别为Na Cl处理的50%和79%,而Heparin处理则分别为70%和66%,表明抑制内源钙库的释放对Na Cl胁迫下GABA富集的影响小于抑制质膜钙离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豆 Γ-氨基丁酸 Na Cl胁迫 离子通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逆境下氯离子通道抑制剂对栽培大豆离子吸收、转运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娜 黄嘉宏 +2 位作者 贾瑞 魏明 魏胜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4-1821,共8页
以大豆栽培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三出复叶期外加3种氯离子通道抑制剂Zn^(2+)、蒽-9-羧酸(9-AC)和尼氟灭酸(NAF)经盐逆境处理10 d,基于根长、株高和植株表型的比较分析,选择Zn^(2+)作为氯离子通道抑制剂。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 以大豆栽培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三出复叶期外加3种氯离子通道抑制剂Zn^(2+)、蒽-9-羧酸(9-AC)和尼氟灭酸(NAF)经盐逆境处理10 d,基于根长、株高和植株表型的比较分析,选择Zn^(2+)作为氯离子通道抑制剂。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大豆幼苗叶主脉和根部解剖结构以及叶部离子含量(Na^(+)、K^(+)、Cl^(-)和NO3^(-)含量)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盐逆境下Zn^(2+)对大豆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逆境下外加不同氯离子抑制剂对盐逆境作用效果依次表现为:Zn^(2+)>NaCl≈9-AC>NAF,Zn^(2+)能缓解大豆盐伤害作用;(2)盐逆境外加Zn^(2+)后,大豆幼苗根和叶部导管孔径大小及中柱直径与根直径比值均有所回升,而叶部Cl^(-)含量和Cl^(-)/NO3^(-)值均有所回落,介于对照和盐逆境处理之间。离子含量数据表明,盐逆境下外加Zn^(2+)能够降低大豆幼苗叶片Cl^(-)含量,有效缓解盐逆境对大豆幼苗的伤害,且这种缓解作用与大豆幼苗叶主脉和根部解剖结构(如导管数量、孔径大小和皮层比例等)的变化有关。以上结果支持Zn^(2+)是一种合适的栽培大豆Cl^(-)通道抑制剂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逆境 栽培大豆 离子通道抑制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结构药物与hERG钾离子通道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檀雅昱 陈亚东 +1 位作者 尤启冬 李曼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80,共8页
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可抑制hERG钾离子通道而引起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本文首先介绍hERG钾离子通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之处,然后总结归纳了典型的具有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药物,深入分析其不同的作用模式特点,最后从结构上... 许多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可抑制hERG钾离子通道而引起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本文首先介绍hERG钾离子通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之处,然后总结归纳了典型的具有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药物,深入分析其不同的作用模式特点,最后从结构上概括出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为今后在新化学实体设计中避免心脏不良反应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G钾离子通道 hERG钾离子通道抑制 心脏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卓上调异黏蛋白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9
作者 郭睿 金雪媛 +3 位作者 田怡 黄小钟 李宗芳 杨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研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和对异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钙离子抑制剂(0、25、50、100、200、400μmol/L)干预肝癌MHCC97H、7402细胞不同时间(12、24、48 h)后,用体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处理... 目的研究钙离子通道抑制剂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和对异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钙离子抑制剂(0、25、50、100、200、400μmol/L)干预肝癌MHCC97H、7402细胞不同时间(12、24、48 h)后,用体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处理后肝癌细胞运动迁徙能力;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钙离子抑制剂对肝癌细胞中P-gp和异黏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钙离子抑制剂能够一过性抑制肝癌MHCC97H、7402细胞的迁徙运动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特点(P<0.05)。同时,不同浓度钙离子抑制剂盐酸地尔硫卓均能一过性上调肝癌MHCC97H、7402细胞中异黏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但并不抑制P-gp蛋白的表达。结论钙离子抑制剂地尔硫卓能一过性抑制MHCC97H、7402肝癌细胞的迁徙运动,并能反馈性上调促癌基因异黏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因而,采用钙离子抑制剂很可能具有增加肿瘤进展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药耐药 离子抑制剂 地尔硫卓 异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下萹蓄与饭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尤江峰 张蕾 +1 位作者 杨建立 郑绍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490,共6页
以蓄和饭豆为试验材料,从对Al胁迫的响应时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影响、体内有机酸含量变化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影响等方面,比较研究了Al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铝(Al)诱导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过程。结果表明,萹蓄根... 以蓄和饭豆为试验材料,从对Al胁迫的响应时间、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影响、体内有机酸含量变化及阴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影响等方面,比较研究了Al诱导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铝(Al)诱导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过程。结果表明,萹蓄根系在Al胁迫后30 min内分泌出草酸,而Al胁迫至少4 h后饭豆根系才开始分泌柠檬酸;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酰胺(Cycloheximide,CHM)不影响萹蓄根系草酸的分泌,但抑制了84%Al诱导的饭豆根系柠檬酸的分泌,表明前者不需要新蛋白质的诱导合成,却是后者所必需的。Al处理不改变萹蓄根尖草酸的含量,但明显提高了饭豆根尖柠檬酸的含量;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苯甲酰甲醛(Phenylglyoxal,PG)和蒽-9-羧酸(Anthrancene-9-carboxylic acid,A-9-C)分别有效抑制Al诱导萹蓄根系草酸的分泌及饭豆根系柠檬酸的分泌,再次证明两者有机酸的分泌是通过某种被Al所诱导或激活的阴离子通道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Al机理 蛋白质合成抑制 离子通道抑制 有机酸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诱导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力 孙锦 +2 位作者 郭世荣 阎君 朱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以耐铝豇豆品种‘T6’和铝敏感豇豆品种‘S3’为试材,分析铝诱导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并以耐性品种‘T6’为试材,研究铝诱导的根系有机酸分泌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铝诱导豇豆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苹果酸的分泌量随着铝处... 以耐铝豇豆品种‘T6’和铝敏感豇豆品种‘S3’为试材,分析铝诱导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并以耐性品种‘T6’为试材,研究铝诱导的根系有机酸分泌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铝诱导豇豆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苹果酸的分泌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耐铝品种苹果酸的分泌量高于铝敏感品种,‘T6’和‘S3’在50μmol·L-1铝处理时根系苹果酸分泌量分别是5μmol·L-1铝处理时的17.8和3.5倍。不同铝处理时间下2个豇豆品种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均存在一个6 h的滞后期,属于分泌模式Ⅱ。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T6’根系苹果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同时根尖苹果酸含量显著减少,与苹果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蒽-9羧酸和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已米特可以完全抑制铝诱导的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根尖有机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推测:根系分泌苹果酸是豇豆抵御铝毒害的机制之一,苹果酸的分泌与苹果酸代谢无关,而阴离子通道可能介导此分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耐铝机制 有机酸 代谢酶活性 蛋白合成抑制 离子通道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物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文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12-714,共3页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前除控制惊厥、防止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外 ,其他药物治疗 ,如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兴奋氨基酸受体阻滞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免疫学治疗、铁络合剂、NO合酶抑制剂等受到人们关注。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离子通道抑制 免疫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铊胁迫下甘蓝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对铊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摸云 郑婉铭 +3 位作者 杨睿祺 张平 刘文峰 姚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47-50,共4页
为促进食品安全评估,本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蓝不同部位对重金属铊的吸收能力;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阴离子通道抑制剂Niflumic acid(NIF)、Phenylglyoxal(PG)添加前后的甘蓝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对铊吸收量... 为促进食品安全评估,本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蓝不同部位对重金属铊的吸收能力;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阴离子通道抑制剂Niflumic acid(NIF)、Phenylglyoxal(PG)添加前后的甘蓝根系有机酸分泌特征及对铊吸收量的影响,探究甘蓝富集铊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甘蓝在铊胁迫下根系分泌唯一有机酸-草酸,并随处理时间延长,草酸分泌量增大;阴离子通道抑制剂NIF明显抑制甘蓝根系内部有机酸分泌量,同时明显降低甘蓝根系对铊的吸收量,进而减少地上茎叶部的铊含量。铊胁迫下甘蓝根系草酸分泌模式初步确定为延迟分泌Ⅱ型,根系有机酸含量将影响甘蓝对铊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离子通道抑制 草酸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