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定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士凤 段华玲 +2 位作者 林继军 朱建颖 弓振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3-859,共7页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进行测定.以0.02mol.L-1 HAc-NaAc为流动相。凝胶色谱柱分离大分子PEI—Cu配合物以及Cu的小分子配合物、游离态离子,最后用ICPMS测定不同形态金属元素的浓度:利用建立的化学平衡理论模型.计算PEI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得25℃,pH4.1~5.3时,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9.6 -10^10.7,平均配位数为1.0-1.3。建立的在线分离、测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过滤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 配合物稳定常数 平均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超支化聚醚/碱金属复合体系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军 王新灵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4-577,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氨酯 /盐复合体系的离子电导率 ,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HPG) ,并与高氯酸锂掺杂得到聚氨酯固体电解质 .样品成膜后利用红外光谱、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进行了表征 .红外分析发现 ,随氧锂原子比...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氨酯 /盐复合体系的离子电导率 ,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HPG) ,并与高氯酸锂掺杂得到聚氨酯固体电解质 .样品成膜后利用红外光谱、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进行了表征 .红外分析发现 ,随氧锂原子比 [EO]/[Li]的减小 ,醚氧键的吸收峰发生红移 ,高氯酸根谱带则向高频方向移动 .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表明该体系是非晶相材料 ,HPG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体系的电导率 .室温 (2 0°C)下 ,[EO]/[Li]=4~ 6时其最佳电导率σ达到 8.5μS/cm.该体系温度和电导率的关系既不完全符合 Arrhenius方程 ,也不完全符合 VTF方程 ,而是呈现较为复杂的曲线关系 ,这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醚 聚氨酯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金属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荷Cr离子注入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离子浓度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瑜光 张通和 沈定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5-768,共4页
采用MEVVA源引出的Cr离子对聚酯 (PET)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 ,引出的Cr离子具有多种电荷态 ,多种能量的Cr离子同时注入 ,其射程分布与单能离子注入的射程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借助于TRIM计算程序 ,采用多次叠加法得出了合理的计算结果 .计... 采用MEVVA源引出的Cr离子对聚酯 (PET)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 ,引出的Cr离子具有多种电荷态 ,多种能量的Cr离子同时注入 ,其射程分布与单能离子注入的射程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借助于TRIM计算程序 ,采用多次叠加法得出了合理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多电荷叠加注入 ,Cr原子浓度分布出现 3层结构 .用背散射 (RBS)方法分析了Cr离子在PET中的剖面分布 .所测量的Cr原子浓度分布形态与计算结果相近 ,但是所测量的分布比计算结果分布范围窄 ,相应位置上的原子浓度低 ,说明溅射效应对Cr原子浓度分布和注入到基体中的注量有明显的影响 .计算结果与样品横截面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散射分析 Cr离子注入 高分子聚合物 表面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族聚酯与高氯酸锂络合物的结构与导电性
4
作者 黄发荣 王雪秋 李世瑨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96-302,共7页
本文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聚丁二酸酯,对他们的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发现聚酯存在多晶现象,其熔点有奇偶性变化规律。探索了由此系列聚酯与高氯酸锂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和离子导电性。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电解质的玻璃化... 本文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聚丁二酸酯,对他们的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发现聚酯存在多晶现象,其熔点有奇偶性变化规律。探索了由此系列聚酯与高氯酸锂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的结构和离子导电性。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电解质的玻璃化温度但降低了聚酯的熔点及结晶度。聚酯电解质的晶体类似于聚酯,其无机盐主要溶解于聚酯的无定形区域。聚酯系列电解质的导电率也有偶奇效应,与熔点变化相反;熔点高的电解质导电率低,熔点低的电解质导电率高。电解质的导电率随温度改变而变化,在室温下电解质的导电率可达10^(-6)s/cm。高分子链上侧基的引入将大大降低电解质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脂肪族聚合物 高氯酸锂 高能电池 材料 离子导体 络合物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材料在金属离子前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邢仕歌 贺木易 +2 位作者 刘通 雍炜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462,共8页
为避免摄入过量重金属、危害人类健康,应提高对金属离子的检测能力。常用的金属检测技术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热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等可以有效识别痕量重金属,并且具有多组分分析能力以及检出限低、产量高等优点。但... 为避免摄入过量重金属、危害人类健康,应提高对金属离子的检测能力。常用的金属检测技术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热原子吸收光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等可以有效识别痕量重金属,并且具有多组分分析能力以及检出限低、产量高等优点。但复杂样品本身浓度较低且基质干扰大,因此检测前需进行前处理以消除基质干扰,满足低浓度和小体积样品的检测需求。固相萃取是富集样品中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之一,开发能够进行高效、快速富集分离的固相萃取新材料及前处理技术是金属离子检测的关键。限制接触碳纳米管、纳米吸附剂、纳米粒子载体、磁性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可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官能团,以促进金属离子吸收,其优越的光学性能则可用于荧光和比色检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微量金属粒子的前富集、分离和检测;离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空间结构,可以吸附待分离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双功能材料可同时进行多种金属离子的萃取和快速定量检测,新型的光敏络合物则可以将结合态的金属离子转变为游离态,使其被多种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也可以研究生物体内金属离子的信号传递过程。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聚合物、功能材料等新型固相萃取材料的特点及在复杂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金属离子 纳米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MC制备方法和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力群 赵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3-478,共6页
离子导电性高分子金属聚合物(IPMC)是一种具有特殊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智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在IPMC制备上的主要方法和区别,回顾了模拟计算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对几种主要模型进行了介绍。虽然材料特性使IPMC目前... 离子导电性高分子金属聚合物(IPMC)是一种具有特殊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智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在IPMC制备上的主要方法和区别,回顾了模拟计算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对几种主要模型进行了介绍。虽然材料特性使IPMC目前主要应用于微型机构,但是通过对其机理的研究和材料内部的改进将带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高分子金属聚合物 机电响应 制备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多用途润滑脂
7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4年第21期12-12,共1页
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一改传统润滑脂含金属皂的现象,以高分子聚合物为稠化剂,因其不含金属离子,所以具有比传统润滑脂更长的润滑寿命以及其它如抗水性、极压抗磨性和抗氧化性等优异的性能。
关键词 润滑脂 抗氧化性 润滑寿命 高分子聚合物 极压抗磨性 金属离子 稠化剂 抗水性 金属 新型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