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e双掺杂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亚红 刘瑞泉 +2 位作者 李志杰 王吉德 宿新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1-554,共4页
O引言烧绿石结构(A2B2O7)非常近似于萤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缺阴离子的萤石结构,但是在未掺杂的烧绿石结构中,氧离子空隙是有序的,不会由此造成电子导电,一些氧离子可以离开自己的晶格位置占据空穴位置,产生离子导电[1].此外,... O引言烧绿石结构(A2B2O7)非常近似于萤石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缺阴离子的萤石结构,但是在未掺杂的烧绿石结构中,氧离子空隙是有序的,不会由此造成电子导电,一些氧离子可以离开自己的晶格位置占据空穴位置,产生离子导电[1].此外,烧绿石结构还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可以通过其他离子的掺杂,为氧原子、质子或电子的迁移提供空穴,或增大空穴浓度,从而提高离子导电能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掺杂 烧绿石结构 复合氧化物 合成 离子导电性 质子导体 柠檬酸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M′_xCa_(0.2)O_(1.8-0.4x)(M=Y,La和Gd)的水热合成及离子导电性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辉 朱向荣 +3 位作者 刘泷龙 韩东霖 徐娓 冯守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41-144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双掺杂的萤石结构 Ce1 - x Lnx Ca0 .2 O1 .8- 0 .4x固溶体 ,并研究了 3种稀土离子对固溶体导电性的影响 ,发现掺杂离子半径接近 Ce4+时 ,体系电导率增大而活化能降低 .同时发现水热合成的Ce1 - x Lnx Ca0 .2 O1 .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双掺杂的萤石结构 Ce1 - x Lnx Ca0 .2 O1 .8- 0 .4x固溶体 ,并研究了 3种稀土离子对固溶体导电性的影响 ,发现掺杂离子半径接近 Ce4+时 ,体系电导率增大而活化能降低 .同时发现水热合成的Ce1 - x Lnx Ca0 .2 O1 .8- 0 .4x样品的平均粒度按着掺入离子 Y3+ ,Gd3+ ,La3+ 的顺序逐渐减小 ,分别为 32 ,2 0和1 5 nm.这种变化是由于 Y3+ 半径比 La3+ 和 Gd3+ 更接近 Ce4+ ,因而在水热合成过程中 ,掺 Y3+ 的体系更有利于晶粒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双掺杂CeO2固溶体 纳米粒子 离子传导 二氧化铈 稀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掺杂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氧乙烯共聚物锂盐络合物的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洪泉 刘勇 +2 位作者 陈晓源 纪元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以双金属氧联醇盐为催化剂合成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共聚物及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偶联荆、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双羟基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的(氧乙烯-氧丙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用小角X射线衍射及DSC分别研... 合成并表征了以双金属氧联醇盐为催化剂合成的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无规共聚物及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偶联荆、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双羟基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的(氧乙烯-氧丙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用小角X射线衍射及DSC分别研究了两类共聚物及其与LiClO_4络合物的结晶度,还测定了两类络合物的导电率,结果表明,在室温均呈现较高的导电率(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 固体电解质 配合物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e_(0.8)Y_(0.2)O_(3-α)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桂林 仇立干 +2 位作者 贾定先 陈蓉 石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53-858,共6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Ce0.8Y0.2O3-α固体电解质用氢浓差电池和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它的离子导电特性。以该氧化物为固体电解质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组成氢空气燃料电池测定了该燃料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研究发现BaCe0.8Y0.2O3-α在氢... 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Ce0.8Y0.2O3-α固体电解质用氢浓差电池和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它的离子导电特性。以该氧化物为固体电解质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组成氢空气燃料电池测定了该燃料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研究发现BaCe0.8Y0.2O3-α在氢气中几乎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在氧气中是一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其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OCV接近于理论值最大输出电流密度约为820mA·cm-21000℃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为200mW·cm-21000℃放电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电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酸钡 固体电解质 气体浓差电池 电极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和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卫华 杨兵 +2 位作者 王新灵 唐小真 王岩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型聚醚聚氨酯 ( PEG-PU) ,以其作为基体 ,与高氯酸钠 ( Na Cl O4)复合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 FT-IR)、傅立叶变换拉曼吸收光谱( FT-Raman)和交流复阻抗谱 ( IA)...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型聚醚聚氨酯 ( PEG-PU) ,以其作为基体 ,与高氯酸钠 ( Na Cl O4)复合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 ( FT-IR)、傅立叶变换拉曼吸收光谱( FT-Raman)和交流复阻抗谱 ( IA)对该体系中聚合物 -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和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聚氨酯中羰基和醚氧基团与钠离子有不同的络合能力 ,二者都参与离子传输过程 .PEG-PU/Na Cl O4复合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 ,且导电行为符合 Arrhenius公式 .在一定盐浓度下 (体系氧 /钠摩尔比为 1 2时 ) ,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聚氨酯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红外光谱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O_4的非醇盐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宋秀芹 马建峰 贾密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0,共2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导体Li_3VO_4的纯相,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离子电导,实验表明,与传统固相方法制备的Li_3VO_4相比,用这种方法可以使Li_3VO_4的生成温度降低,其烧结体具有更高的离子导电率。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溶胶-凝胶法 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0.8)Sm_(0.2)O_(1.9)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共沉淀合成与氧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鸿 张哲 +2 位作者 马国强 张宇星 李志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356,共4页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e0.8Sm0.2O1.9-La9.33Si6O26纳米复合氧离子导电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材料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交流阻抗分析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离子导电性.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煅烧粉末的平均晶粒尺寸...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e0.8Sm0.2O1.9-La9.33Si6O26纳米复合氧离子导电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合成材料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交流阻抗分析测试研究了材料的离子导电性.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煅烧粉末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0nm、烧结陶瓷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4nm;700℃时,纳米复合导电体的离子导电率为0.25Ω/cm;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纳米复合导电体比纯La9.33Si6O26提高了3个以上数量级,并高于纯相Ce0.8Sm0.2O1.9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共沉淀合成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8)Ce_(0.9)Y_(0.1)O_(3-α)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桂林 陈蓉 仇立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8-419,421,共3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性固体电解质Ba0 .98Ce0 .9Y0 .1O3 -α,分别用氢浓差电池及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在 60 0~ 10 0 0℃范围Ba0 .98Ce0 .9Y0 .1O3 -α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 ,Ba0 .98Ce0 .9Y0 .1O3 -α固体电解质在...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性固体电解质Ba0 .98Ce0 .9Y0 .1O3 -α,分别用氢浓差电池及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在 60 0~ 10 0 0℃范围Ba0 .98Ce0 .9Y0 .1O3 -α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 ,Ba0 .98Ce0 .9Y0 .1O3 -α固体电解质在氢气气氛中几乎为纯质子导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98Ce0.9Y0.1O3-α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性 钙钛矿型氧化物 质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5)Ce_(0.9)Y_(0.1)O_(3-α)固体氧化物的离子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桂林 贾定先 +2 位作者 仇立干 石慧 陈蓉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0 .1O3-α在氢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 ,在氧气氛中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 ,氧离子迁移数在 0 .3~ 0 .5之间 ,在氢_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显示出混合离子 (质子 +氧离子 )导电性 ,总离子迁移数大于 0 .9.该燃料电池性能良好 ,Pt电极极化性能很小 ,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为 6 80mA·cm- 2 (10 0 0℃ ) ,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 16 0mW·cm- 2 (10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性能 复合氧化物 Ba0.95Ce0.9Y0.1O3-α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质子导体 氧化物陶瓷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Mg掺杂的LaGaO_3的离子导电性与价电子结构判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敏 许育东 +2 位作者 刘宁 汪灿 袁玉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6,共5页
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计算了Sr,Mg掺杂的镓酸镧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价电子结构,探讨了价电子结构与离子电导率间的关系。提出了离子导电性的价电子结构判据关系式,得到了与实验规律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价电子结构 SR Mg掺杂的镓酸镧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ZnSiO_4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秀芹 陈汝芬 贾密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导体Li2 ZnSiO4的纯相。实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固相制备方法相比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Li2 ZnSiO4的生成温度降低 ,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烧结体的离子导电性。
关键词 LiZnSiO4 离子导电性 溶胶-凝胶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醚/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形态及离子导电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来祥 王新灵 唐小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4-147,共4页
采用聚氧化乙烯或聚二氧戊环作为增塑剂对分别以聚四氢呋喃 (PTHF)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EGEGPU)为软段的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进行了共混增塑 ,并对所得固体电解质体系的形态和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低聚醚可以作为增塑剂... 采用聚氧化乙烯或聚二氧戊环作为增塑剂对分别以聚四氢呋喃 (PTHF)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EGEGPU)为软段的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进行了共混增塑 ,并对所得固体电解质体系的形态和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低聚醚可以作为增塑剂而有效地改善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的链段柔顺性及聚集形态 ,从而提高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PEG可以对 EGPU固体电解质体系进行有效的增塑改性 ,其中 EGPU132 - PEG60 0 - 12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可以达到 10 -5S/cm以上 ;PDXL对 EGPU固体电解质增塑改性效果较差 ,但是 PDXL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醚/聚氨酯 固体电解质 形态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阳极氧化多孔膜的离子导电性与封孔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旷亚非 王玲 曾凌三 《电镀与精饰》 CAS 1999年第3期20-23,共4页
研究了经逆向电解法剥离制得的铝阳极氧化多孔膜层在0.01mol/LKCl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结果表明,多孔膜的离子导电性与膜的孔径大小有关。未经封孔的多孔膜对电解质在膜内迁移无阻碍作用;多孔膜经高温沸水或常温封孔剂封... 研究了经逆向电解法剥离制得的铝阳极氧化多孔膜层在0.01mol/LKCl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结果表明,多孔膜的离子导电性与膜的孔径大小有关。未经封孔的多孔膜对电解质在膜内迁移无阻碍作用;多孔膜经高温沸水或常温封孔剂封孔后,其离子导电性急剧减小,且经常温封孔后多孔膜的离子导电性在一定的时间内随膜的老化时间延长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膜 离子导电性 封孔度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超支化聚醚/碱金属复合体系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建军 王新灵 唐小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4-577,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氨酯 /盐复合体系的离子电导率 ,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HPG) ,并与高氯酸锂掺杂得到聚氨酯固体电解质 .样品成膜后利用红外光谱、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进行了表征 .红外分析发现 ,随氧锂原子比...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氨酯 /盐复合体系的离子电导率 ,合成了聚氧化乙烯聚氨酯 (PEU)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 (HPG) ,并与高氯酸锂掺杂得到聚氨酯固体电解质 .样品成膜后利用红外光谱、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进行了表征 .红外分析发现 ,随氧锂原子比 [EO]/[Li]的减小 ,醚氧键的吸收峰发生红移 ,高氯酸根谱带则向高频方向移动 .DSC和复阻抗谱分析表明该体系是非晶相材料 ,HPG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体系的电导率 .室温 (2 0°C)下 ,[EO]/[Li]=4~ 6时其最佳电导率σ达到 8.5μS/cm.该体系温度和电导率的关系既不完全符合 Arrhenius方程 ,也不完全符合 VTF方程 ,而是呈现较为复杂的曲线关系 ,这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醚 聚氨酯 离子电导率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碱金属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磺酸锂/共聚醚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国祥 徐桂云 +1 位作者 郑云贵 邓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合成了3种不同磺化度的聚苯醚磺酸锂(SPPOLi)与P(MEO16-AM)/SPPOLi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与磺化度,组成比及增塑剂含量的关系。含40%(mass)增塑剂的复合物具有单离子导电特征,锂离子... 合成了3种不同磺化度的聚苯醚磺酸锂(SPPOLi)与P(MEO16-AM)/SPPOLi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与磺化度,组成比及增塑剂含量的关系。含40%(mass)增塑剂的复合物具有单离子导电特征,锂离子迁移数高达0.97,室温电导率达2×10-5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磺酸锂 共聚醚 离子导电性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合成Li_2SiO_3及其离子导电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汝芬 宋秀芹 +1 位作者 马建峰 贾密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0,共2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导体Li_2SiO_3的纯相,与传统固相方法制备Li_2SiO_3相比,该方法可以使Li_2SiO_3的生成温度降低,其离子电导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溶胶-凝胶法 硅酸锂 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锂-碱金属盐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翠红 潘春跃 +1 位作者 赖金洪 唐爱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5,403,共4页
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锂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锂(PAALi),将其熔于LiClO4/LiNO3/LiOAc低共熔盐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室温电导率可达6×10-5S·cm-1。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 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锂为原料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锂(PAALi),将其熔于LiClO4/LiNO3/LiOAc低共熔盐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其室温电导率可达6×10-5S·cm-1。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PPALi,低温共熔盐以及冷却处理方式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ALi的加入增加了体系的载流子数,提高了Li+的迁移率;低温共熔盐的组成对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快速冷却样品是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蓄电池 离子导电性 聚丙烯酸锂-碱金属盐复合物 聚合法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2x)Zn_(1-x)SiO_4水基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秀芹 陈汝芬 马建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用水基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导体Li2 +2xZn1 -xSiO4(0≤x≤0.5)。实验中对干凝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TG DTG分析。XRD谱结果表明形成了与Li3PO4 结构相关的固溶体Li2 +2xZn1 -xSiO4。TEM结果则显示晶粒尺寸为50nm左右 。
关键词 正硅酸锂锌 离子导电性 溶胶-凝胶法 超细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富马酸二甲酯磺酸钠复合物的离子导电性和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卫华 杨兵 +2 位作者 王新灵 唐小真 李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4-167,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型聚醚聚氨酯 ( PU) ,以其作为基体 ,与富马酸二甲酯磺酸钠( SDMFNa)复合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利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吸收光谱法 ( FT-Raman)、差示扫描量热法 ( DSC)、原子力显微镜 ( AFM)和...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线型聚醚聚氨酯 ( PU) ,以其作为基体 ,与富马酸二甲酯磺酸钠( SDMFNa)复合制得了一系列新型的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利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吸收光谱法 ( FT-Raman)、差示扫描量热法 ( DSC)、原子力显微镜 ( AFM)和交流复阻抗谱 ( IA)对该体系的化学结构、微观形态和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有机钠盐的用量为 [EO]/ [Na+]=2 4时 ,体系的相容性最好 ,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达到极大值 ,随着盐含量的增加 ,SDMFNa会聚集析出 ,体系的 Tg 下降。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所研究的盐浓度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富马酸二甲酯磺酸钠 复合物 离子导电性 形态 研究 聚合物 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O_4离子导体材料的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秀芹 贾密英 陈汝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和传统的固相方法分别合成了Li3 VO4 单相。产物的粉末和烧结体应用DTA TG ,XRD ,TEM ,SEM及交流阻抗谱技术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固相反应方法相比 ,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Li3 VO4 所需温... 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和传统的固相方法分别合成了Li3 VO4 单相。产物的粉末和烧结体应用DTA TG ,XRD ,TEM ,SEM及交流阻抗谱技术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固相反应方法相比 ,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Li3 VO4 所需温度约低 35 0℃ ,产物的离子导电性高一个数量级。粉体粒径在 80nm以下 ,在 15~ 6 0 0℃温度范围内 ,产物烧结体的离子电导率为 10 -8~ 10 -4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o4 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 固相法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