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废弃有机材料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土壤改良效应
1
作者 许铭宇 俞龙生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离子型稀土矿区生物生境破碎、土壤贫瘠,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困难,使用农林废弃资源有机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是稀土尾砂土壤低成本高效修复的手段之一。为探究农林废弃有机材料对稀土矿土壤改良的生态效应,以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作为研究对象,选... 离子型稀土矿区生物生境破碎、土壤贫瘠,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困难,使用农林废弃资源有机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是稀土尾砂土壤低成本高效修复的手段之一。为探究农林废弃有机材料对稀土矿土壤改良的生态效应,以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油茶果壳、花生壳、松果壳、玉米秸秆和园林植物落叶等作为农林废弃有机材料,进行了单施试验,分析其对稀土矿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并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分析了各处理组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油茶果壳、花生壳、松果壳、玉米秸秆和落叶重构矿区土壤具有可行性,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增加土壤肥力;施加落叶对土壤pH值的调控效果较为明显,土壤pH为7.32,较对照组高38.52%;施加改良材料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油茶果壳对土壤有机质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质量分数均值为132.28g·kg^(-1),较对照组提高了2962.04%;玉米秸秆对稀土矿尾砂土壤改良的综合效果最佳,其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971.43%、150%、9.46%、961.64%和7765.32%。不同农林废弃有机材料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各处理门水平优势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第一优势微生物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该研究结果可为稀土矿区土壤有机质富集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 植被生态修复 农林废弃物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黏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梦园 黄诗云 +5 位作者 刘红昌 刘洋 李京娜 聂珍媛 夏金兰 王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45,共11页
以稀土矿区环境中常见的黄色黏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比较研究这两种细菌及其发酵液与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溶液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作用前后细胞和矿物相的形... 以稀土矿区环境中常见的黄色黏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比较研究这两种细菌及其发酵液与离子型稀土矿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溶液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作用前后细胞和矿物相的形态、结构、稀土元素分布和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黄色黏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稀土矿物作用过程具有一定差异性,在溶浸稀土矿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直接作用体系相比发酵液间接作用体系溶浸稀土离子效果更好,而黄色黏球菌直接作用体系弱于发酵液间接作用体系。此外,稀土矿物的存在可以促进黄色黏球菌脂质和蛋白组分的分泌,抑制其多糖组分的分泌,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稀土矿物的存在对脂质和蛋白组分分泌影响较小,但促进了多糖组分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黄色黏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物表征 微生物-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浸矿场地增值利用技术模式与示范--以脐橙种植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小俊 周步蟾 +2 位作者 赖志鹏 余水静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0,共7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功能退化严重。浸矿场地的生态问题限制了离子型稀土的进一步开采以及赣州市经济发展,这一背景要求尽快探索出... 离子型稀土矿是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功能退化严重。浸矿场地的生态问题限制了离子型稀土的进一步开采以及赣州市经济发展,这一背景要求尽快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离子型稀土矿山浸矿场地生态修复之路。课题以脐橙种植联合微生物修复为技术思路,通过3年的集成研究与示范,浸矿场地植被覆盖度达到95%,增值效益为5015800元/(km^(2)·a),形成了集生态功能恢复和土地增值利用为一体的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在实现生态功能恢复的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为生态修复提供资金保障,实现可持续性的生态修复,为实现赣南地区经济建设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生态功能恢复 技术模式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离子型稀土矿边坡渗流特性与临界滑移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饶国柱 饶运章 +5 位作者 高中泉 韩民 张晓明 杨志华 向润 章来烨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以离子型稀土矿边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停雨阶段离子型稀土矿边坡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并利用有限元Morgenstern-Price法研究了各时间段临界滑移面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影响离子型稀土矿浅层边坡孔隙水压... 以离子型稀土矿边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降雨、停雨阶段离子型稀土矿边坡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并利用有限元Morgenstern-Price法研究了各时间段临界滑移面的变化。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影响离子型稀土矿浅层边坡孔隙水压力的显著因素;雨水在离子型稀土矿边坡中的传递具有滞后性,是停雨阶段造成离子型稀土矿边坡不稳定隐患的内在原因;降雨强度越大,进入289滑移面的时间越快,安全系数变化的“加速度”波峰越高,影响时间越长。首次提出降雨条件下离子型稀土矿边坡发展可能历经的4个阶段为:较为安全阶段、内部剧烈变化阶段、极易滑坡阶段及相对安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边坡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 数值模拟 滑移面 降雨 渗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化带离子型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与渗透性变化特征
5
作者 张恋 文宝萍 +1 位作者 陈陵康 王利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典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这类稀土矿浸出前后渗透性变化是反映稀土矿浸出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孔隙结构是控制其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以往对浸出前后稀土矿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风化程度和丰度相对较高的全风化... 离子型稀土矿是典型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这类稀土矿浸出前后渗透性变化是反映稀土矿浸出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孔隙结构是控制其渗透系数的关键因素。以往对浸出前后稀土矿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研究主要集中于风化程度和丰度相对较高的全风化带稀土矿,对其他风化带稀土矿的研究较少。随着稀土资源日渐枯竭,其他风化带稀土矿的开发已受到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以江西足洞矿区未开采段残积土、全风化带和强风化带内的原状稀土矿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原地浸矿试验,测试其浸出前后渗透系数,采用X射线计算机层析扫描技术获取浸出前后试样结构,采用三维成像技术构建其三维孔隙结构、提取孔隙结构参数,进而定量分析不同风化程度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参数和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浸出后,稀土矿渗透系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中的孔隙度、连通性及平均配位数变化率随风化程度降低呈现减小趋势。其中,强风化带稀土矿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变化率最小,反映在丰度相近时,强风化带稀土矿较残积土稀土矿的浸出率更高;(2)浸出前后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变化特征显示,不同风化带稀土矿浸出前后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变化率差异的内在机理是长石及云母颗粒分解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强度和团粒分散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矿物成分和颗粒级配变化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离子型稀土矿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孔隙结构 渗透系数 风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根际芽孢杆菌的促生作用研究
6
作者 李希 边子俊 +3 位作者 宁周神 刘红雨 曾槟 董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68,共10页
【目的】挖掘离子型稀土矿山植物根际微生物资源,分离鉴定多功能根际促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促生作用,为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探索创新途径。【方法】对从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植物根际筛选的菌株DW019进行鉴定,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 【目的】挖掘离子型稀土矿山植物根际微生物资源,分离鉴定多功能根际促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和促生作用,为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探索创新途径。【方法】对从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区植物根际筛选的菌株DW019进行鉴定,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菌株培养特性确定其种属;通过检测菌株产IAA、铁载体和氨气的能力,初步确定其促生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与典型土传病致病菌的拮抗效果;最后,采用盆栽实验对生菜的生长指标、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判断菌株DW019对生菜的促生效果。【结果】菌株经鉴定命名为蜡样芽孢杆菌DW019,具有产IAA、铁载体和氨气的能力。平板对峙结果表明,菌株DW019对立枯丝核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水稻恶苗病病原真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和番茄早疫病病原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DW019的盆栽生菜的生物学指标显著提高,叶绿素、自由水、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有明显提升。【结论】蜡样芽孢杆菌DW019是一株多功能根际促生菌,具有产植物激素和生物防治能力,对多种土传病致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并改善植物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生物防治 根际促生菌 芽孢杆菌 拮抗 促生作用 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3
7
作者 罗仙平 翁存建 +3 位作者 徐晶 马沛龙 唐学昆 池汝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90,共8页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资源特点,从浸出、浸出液净化和沉淀工艺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指标、环境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原地浸矿过程基础理论...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资源特点,从浸出、浸出液净化和沉淀工艺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指标、环境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原地浸矿过程基础理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可替代硫酸铵、碳酸氢铵的高效低污染浸取剂和沉淀剂、掌握尾矿中稀土及重金属离子的二次迁移规律、重视低品位难浸离子型稀土矿的回收工作、解决碳酸氢铵沉淀法所存在的沉淀速度慢且难以制备晶型碳酸稀土问题,以促进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 原地浸出 浸出液的净化除杂 稀土的沉淀分离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罗嗣海 袁磊 +2 位作者 王观石 胡世丽 王小玲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为研究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对浸矿前后的稀土矿样做直接剪切试验,根据库仑定律求出稀土矿的抗剪强度指标,结合颗粒筛分试验,分析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颗粒粒径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矿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改... 为研究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对浸矿前后的稀土矿样做直接剪切试验,根据库仑定律求出稀土矿的抗剪强度指标,结合颗粒筛分试验,分析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颗粒粒径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矿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改变了离子型稀土矿颗粒的成分、粒径和级配,进而改变了稀土矿区的强度等力学性质;浸矿使稀土矿黏聚力降低50%左右,内摩擦角约增加15%,级配变差.本文的研究将为稀土开采中的边坡稳定和浸矿后尾矿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强度变化 颗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溶浸溶浸液渗流规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4
9
作者 吴爱祥 尹升华 李建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6-510,共5页
根据离子型稀土矿具有黏土矿物性质,矿物颗粒表面结合水对溶浸液具有粘滞和吸收作用,并能缩小孔隙体积的特点,探讨了矿物颗粒表面结合水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溶浸液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具有B型颗粒结构特征,松散矿物... 根据离子型稀土矿具有黏土矿物性质,矿物颗粒表面结合水对溶浸液具有粘滞和吸收作用,并能缩小孔隙体积的特点,探讨了矿物颗粒表面结合水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溶浸液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具有B型颗粒结构特征,松散矿物颗粒在满足起动临界水力梯度和颗粒几何尺寸的条件下阻塞孔隙;表面结合水和松散颗粒是影响原地溶浸离子型稀土矿溶浸液渗流规律的2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溶浸 离子型稀土矿 结合水 松散颗粒 渗漉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绿色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钟志刚 周贺鹏 +3 位作者 胡洁 张永兵 罗仙平 冯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6-81,共6页
离子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目前,该类型矿石中的稀土主要采用硫酸铵浸出、碳酸氢铵沉淀的工艺提取,提取过程中存在氨氮污染等问题。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技术的发展、沉淀法富集回收稀土技术的开发和萃取... 离子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是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目前,该类型矿石中的稀土主要采用硫酸铵浸出、碳酸氢铵沉淀的工艺提取,提取过程中存在氨氮污染等问题。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技术的发展、沉淀法富集回收稀土技术的开发和萃取法富集回收低浓度稀土技术等3个角度总结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提取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稀土提取各阶段的技术优势和局限,分析了无氨浸出剂的研发进展,阐述了沉淀法和萃取法富集回收稀土的技术现状,指明了研发新一代镁盐复合浸出剂、筛选和调配高效稀土沉淀剂及其配套浸取工艺,将是离子型稀土矿绿色提取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化学浸出 无氨浸出剂 沉淀法 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海滨 陈志彪 +1 位作者 陈志强 马秀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8-266,共9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3个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的稀土矿治理地为对照,对其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稀土矿治理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 以福建省长汀县3个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的稀土矿治理地为对照,对其表层0—10cm和10—20cm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稀土矿治理区的土壤养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9—15.7g/kg、0.26—1.21g/kg、0.05-0.11g/kg,0—10cm土壤养分含量高于10—20cm土壤。土壤C∶N、C∶P、N∶P比变化范围分别为0.89—15.42、9.50—136.46、4.17—20.87,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治理初期由于矿区氮素的残留,主要受有机碳缺乏的影响;治理后期随着氮素的流失,则主要受氮素限制的影响。研究认为,离子型稀土矿治理初期,要及时种植生存能力强的植物,以充分利用矿区残留的氮素;治理后期则要施加氮肥以克服氮素缺乏对植物生长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治理年限 生态化学计量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主要物质浸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幼明 王莉 +3 位作者 肖敏 黄金 蓝桥发 杜朝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125-130,共6页
采用柱浸法研究硫酸铵浸取离子型稀土矿过程中水、稀土、硫酸铵及其他杂质离子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离子型稀土矿矿土对水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浸矿后,矿土的含水率由17.74%增加到33.7%.浸出过程中,稀土浸出率可达99.98%,杂质中Al3+浸出量... 采用柱浸法研究硫酸铵浸取离子型稀土矿过程中水、稀土、硫酸铵及其他杂质离子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离子型稀土矿矿土对水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浸矿后,矿土的含水率由17.74%增加到33.7%.浸出过程中,稀土浸出率可达99.98%,杂质中Al3+浸出量比较大,Si O32-浸出量较小,而Fe3+几乎不浸出,各离子的浸出先后顺序为:Si O32-、RE3+、Al3+、Fe3+,杂质Al3+的浸出略滞后于稀土的浸出.Al3+、Fe3+浓度达到峰值时,p H值最低,随着浸矿剂和顶水的加入,浸出液的p H值开始上升,直至达到硫酸铵溶液的p H值和顶水的p 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硫酸铵 浸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液中提取稀土的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9
13
作者 罗仙平 钱有军 梁长利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50-53,59,共5页
综述了沉淀法、沉淀浮选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液膜分离法等方法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液中提取稀土的技术研究进展.在提取稀土的各种方法中,碳酸沉淀法因成功实现了稀土母液无毒化,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等特点,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 综述了沉淀法、沉淀浮选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液膜分离法等方法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液中提取稀土的技术研究进展.在提取稀土的各种方法中,碳酸沉淀法因成功实现了稀土母液无毒化,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等特点,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液中提取稀土的主要方法.但溶剂萃取法由于可直接生产出可溶性稀土盐或稀土料液,还能对稀土进行萃取分组以制备稀土分组产品,从而改变了稀土矿山一直以来只能生产混合氧化稀土的不利局面,提高了矿山的经济效益等特点,且符合绿色化学提取稀土资源的要求,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浸取液 提取 研究进展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体中溶液非均匀性渗透对浸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嗣海 罗涛 +3 位作者 王观石 刘剑 胡世丽 朱冬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1-427,共7页
为研究离子型稀土矿体中浸取剂溶液的非均匀渗透对浸取率和浸取深度的影响,在江西安远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展了亮蓝和硫酸铵混合溶液的注液坑入渗试验,亮蓝用于示踪溶液渗透过程,硫酸铵用于反映渗透过程的离子交换,获取矿体中溶液的非均... 为研究离子型稀土矿体中浸取剂溶液的非均匀渗透对浸取率和浸取深度的影响,在江西安远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开展了亮蓝和硫酸铵混合溶液的注液坑入渗试验,亮蓝用于示踪溶液渗透过程,硫酸铵用于反映渗透过程的离子交换,获取矿体中溶液的非均匀渗透过程,运用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染色剖面染色图像指数和多重分形谱谱宽,分析非均匀渗透过程对稀土离子浸取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安远离子型稀土矿体非均匀性参数变异系数属于中等变异性,浸取剂溶液在稀土矿体的渗透过程具有多重分形性质,相对于基质流深度、染色深度和染色面积比等剖面染色图像指数,多重分形谱谱宽与优先流比对非均匀渗透过程更灵敏;随优先流比增加,浸取率降低,浸取深度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浸 离子型稀土矿 非均匀性 浸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提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4
15
作者 周晓文 温德新 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81-85,共5页
综述了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化学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化学提取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新型高效低污染浸取剂和沉淀剂的研发、原地浸矿过程中的扩散和传质机理、强化浸取过程的深入研究、复杂难利用资源的开发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浸出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北部黄陂河流域离子型稀土矿地区水质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斯文 黄园英 +5 位作者 赵文博 魏吉鑫 徐春丽 马嘉宝 刘久臣 黄采文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8-498,共11页
水质安全和健康是保障中国赣南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赣南离子型稀土矿长期开发利用,导致浸矿剂和矿体中重金属元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进入水循环系统,给周边乡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当地复垦后稀土矿及... 水质安全和健康是保障中国赣南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赣南离子型稀土矿长期开发利用,导致浸矿剂和矿体中重金属元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进入水循环系统,给周边乡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当地复垦后稀土矿及周边地区水质和健康风险缺乏系统调查评价,本文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为评价依据,选择赣南北部黄陂河流域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及周边的水体开展调查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等技术测定锰、镉等元素含量,采用水质指数(WQI)、危害商(HQ)、致癌风险(CR)评价了锰和铅等9种指标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表水中的异常指标有氨氮(平均值750μg/L)、锰(平均值207μg/L),地下水中的异常指标有氨氮(平均值4533μg/L)、锰(平均值4009μg/L);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Ⅰ类致癌物砷在地表水及地下水均未见异常。WQI显示研究区内85.7%的地表水适宜饮用。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氨氮的HQ平均值<1,对人类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地下水中锰的HQ平均值>1,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中致癌元素砷的CR值分布区间为10^(-6)~10^(-4),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建议相关部门在稀土矿复垦评估中,关注水体氨氮及重金属元素状况,加强所在流域水体锰元素的协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法 水质指数 健康风险 赣南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赖兰萍 欧阳红 +1 位作者 伍莺 陈冬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97,共3页
为从源头上解决离子型稀土矿以硫酸铵溶液为浸矿剂所带来的氨氮废水污染问题,以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为对象,开展了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首先通过探索试验比较了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镁、硫代硫酸钠、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镁及A1... 为从源头上解决离子型稀土矿以硫酸铵溶液为浸矿剂所带来的氨氮废水污染问题,以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为对象,开展了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首先通过探索试验比较了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镁、硫代硫酸钠、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镁及A1、A2、A3、A4、A5与硫酸铵的浸矿效果,结果显示,A2 ~ A5可取得与硫酸铵较接近的浸出率,而其他8种非硫酸铵浸矿剂的浸出率都太低.在探索试验基础上,对A2~A5和硫酸铵进行了浸矿扩大试验,结果显示,A2、A3和A5均可获得与硫酸铵近乎相同的浸出率(分别为95.25%,95.01%,95.18%和95.05%),但A3和A5的浸矿周期(分别为92和127 h)分别比硫酸铵的浸矿周期(58 h)增加了58.62%和118.97%,而A2的浸矿周期(48 h)比硫酸铵的浸矿周期缩短了17.24%.进一步对A2和硫酸铵所得浸矿扩大试验浸出液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发现两者REO的浓度及杂质Fe、Al、Si、Ca的浓度都很接近.以上结果表明,A2不仅可取代硫酸铵实现离子型稀土矿的无氨浸矿,而且可较大幅度地缩短浸矿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氨氮废水 无氨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邱廷省 伍红强 方夕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43-47,共5页
针对赣南不同性质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率不同等问题,为确定不同性质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最佳工艺匹配参数,进行了两种不同性质离子型稀土矿的浸出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工艺优化和浸出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的工艺条... 针对赣南不同性质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率不同等问题,为确定不同性质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最佳工艺匹配参数,进行了两种不同性质离子型稀土矿的浸出试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工艺优化和浸出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的工艺条件应有所不同,同时各工艺条件中的影响因素的大小关系也不一样,应根据稀土矿石性质确定浸出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浸出 过程分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微细颗粒迁移规律及调控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贺鹏 谢帆欣 +4 位作者 张臻悦 李运强 郭江凤 张永兵 罗仙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4,共8页
离子型稀土矿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与矿石表面水合机制较为复杂,颗粒间的桥式胶结因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存在多种作用力与分散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微细颗粒发生迁移和重新排列,并在孔喉处沉淀,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 离子型稀土矿在浸出过程中浸出剂与矿石表面水合机制较为复杂,颗粒间的桥式胶结因离子吸附交换过程中存在多种作用力与分散作用而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使微细颗粒发生迁移和重新排列,并在孔喉处沉淀,产生堵塞现象,影响离子型稀土的浸出效率。为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在原地浸出过程中微细颗粒的迁移规律,并找到适宜的调控方法,以龙南足洞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柱式溶浸法,考察了浸出剂质量浓度、黏度、流速、水力梯度、矿体高度及矿体含水率对微细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微细颗粒的迁移是影响浸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力的作用下,微细颗粒在浸出过程中易随浸出剂发生迁移运动。当调控浸出剂质量浓度低于4%,浸出剂黏度不超过1.5 mPa·s,水力梯度小于0.75,浸出剂流速低于3 mL/min,原矿含水量大于11%时,矿体中微细颗粒迁移率较低,矿体渗透性保持良好,有利于浸出液的渗流和稀土离子的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微细颗粒 迁移规律 优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控速淋浸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卢盛良 卢朝晖 +1 位作者 吴南萍 肖青 《湿法冶金》 CAS 1997年第3期34-38,39,共6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固比大、浸出液稀土浓度低、浸出率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的状况 ,利用矿石结构疏松、稀土呈阳离子状态吸附在铝硅酸盐类粘土矿物上的特点 ,通过科学布液和加液的控速淋浸装置 ,将浸出剂均匀分散在矿石上 ,强化浸... 针对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固比大、浸出液稀土浓度低、浸出率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的状况 ,利用矿石结构疏松、稀土呈阳离子状态吸附在铝硅酸盐类粘土矿物上的特点 ,通过科学布液和加液的控速淋浸装置 ,将浸出剂均匀分散在矿石上 ,强化浸出过程 ,使离子相稀土得到有效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控速淋浸 离子稀土 稀土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