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稀土尾砂用于建筑陶瓷制备中的泥浆解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永清 高颖 杨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47-1452,共6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砂在建筑陶瓷制备中存在的泥浆解胶难题,研究通过加入合适的解胶剂,提高稀土尾砂泥浆的流动性。探讨了不同种类解胶剂及其加入量、泥浆含水率对离子型稀土尾砂泥浆Zeta电位、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六偏磷酸钠、... 针对离子型稀土尾砂在建筑陶瓷制备中存在的泥浆解胶难题,研究通过加入合适的解胶剂,提高稀土尾砂泥浆的流动性。探讨了不同种类解胶剂及其加入量、泥浆含水率对离子型稀土尾砂泥浆Zeta电位、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和聚丙烯酸钠等解胶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稀土尾砂泥浆的Zeta电位和流动性。采用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组成的复合解胶剂时,可进一步有效提高离子型稀土尾砂流动性。在含水率为30wt%的条件下,六偏磷酸钠与三聚磷酸钠的质量比为2∶1、总加入量为0.15wt%时,泥浆的流动性能到达46.1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砂 建筑陶瓷 泥浆 流动性 解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废弃有机材料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土壤改良效应
2
作者 许铭宇 俞龙生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离子型稀土矿区生物生境破碎、土壤贫瘠,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困难,使用农林废弃资源有机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是稀土尾砂土壤低成本高效修复的手段之一。为探究农林废弃有机材料对稀土矿土壤改良的生态效应,以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作为研究对象,选... 离子型稀土矿区生物生境破碎、土壤贫瘠,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困难,使用农林废弃资源有机材料进行土壤改良是稀土尾砂土壤低成本高效修复的手段之一。为探究农林废弃有机材料对稀土矿土壤改良的生态效应,以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作为研究对象,选用油茶果壳、花生壳、松果壳、玉米秸秆和园林植物落叶等作为农林废弃有机材料,进行了单施试验,分析其对稀土矿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并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分析了各处理组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油茶果壳、花生壳、松果壳、玉米秸秆和落叶重构矿区土壤具有可行性,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增加土壤肥力;施加落叶对土壤pH值的调控效果较为明显,土壤pH为7.32,较对照组高38.52%;施加改良材料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油茶果壳对土壤有机质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质量分数均值为132.28g·kg^(-1),较对照组提高了2962.04%;玉米秸秆对稀土矿尾砂土壤改良的综合效果最佳,其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971.43%、150%、9.46%、961.64%和7765.32%。不同农林废弃有机材料显著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各处理门水平优势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第一优势微生物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该研究结果可为稀土矿区土壤有机质富集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砂 植被生态修复 农林废弃物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文深 刘畅 +3 位作者 王志威 滕文凯 汤叶涛 仇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887,共9页
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不同废弃时间的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探讨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尾砂地植被覆盖度随着废弃时间增加而增加,在废弃10年后植被覆... 以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不同废弃时间的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探讨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尾砂地植被覆盖度随着废弃时间增加而增加,在废弃10年后植被覆盖度达到72%,但其群落组成仍相对简单(仅3种);尾砂地土壤黏粒含量(6.00%~9.66%)和土壤有机质含量(0.5—1.5g kg^-1)均远低于周边正常植被区,而尾砂地土壤容重(1.26~1.43g cm^-3)则明显高于周边正常植被区。废弃1年的尾砂地土壤电导值显著高于废弃3~10年的尾砂地土壤和对照区土壤,土壤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则高达400mg kg^-1和500mg kg^-1,但应£弃3—10年后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已趋于痕量,且在所调查的废弃3年和6年的尾砂地0~100cm剖面内土壤铵态氮含量也极低,表明尾砂地土壤铵态氮在废弃3年内已流失殆尽,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导致的土壤氮素等营养匮乏也是尾砂地植被恢复的主要障碍之一;尾砂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26.7mg kg^-1)、土壤脲酶活性(〈29.9NH3-Nmg kg^-1h^-1)、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7.10phenol mg kg^-1h^-1)均显著低于周边正常植被区土壤,表明尾砂地土壤氮、磷循环受到抑制。本研究表明,废弃3~10年内离子型稀土矿尾砂地的土壤理化生性质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尾砂地土壤面临土壤重建的问题,需要引入合适的人工干预如土壤改良才能加快尾砂地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砂 植被恢复障碍因子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铵态氮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赣南稀土尾砂制备陶瓷透水砖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永清 鲍志蕾 +1 位作者 杨柯 杨玉龙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砂提取高岭土后的二次尾砂为骨料,以适量低温砂、中温砂、黑滑石、石灰石和粘土等为高温粘结剂制备陶瓷透水砖,研究了二次尾砂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 以赣南离子型稀土尾砂提取高岭土后的二次尾砂为骨料,以适量低温砂、中温砂、黑滑石、石灰石和粘土等为高温粘结剂制备陶瓷透水砖,研究了二次尾砂含量和制备工艺对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随着尾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水系数则先增后降,当二次尾砂用量为75wt.%时达到最大。当二次尾砂用量为75wt.%,在成型压力为12 MPa、煅烧温度为1240℃、保温30 min条件下,所得陶瓷透水砖的抗折强度为5.5 MPa、透水系数为3.0×10-2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砂 陶瓷透水砖 工艺条件 抗折强度 透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BSCs对稀土尾砂理化性质及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江萍 邓扬悟 +4 位作者 黄金 王慧娟 唐纯 童瑶瑶 陈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7-334,共8页
以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一座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现场生物土壤结皮与尾砂,采用碎皮接种法在尾砂上培育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以不接种BSCs的尾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BSCs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改良作用.在结皮发育3... 以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一座离子型稀土矿尾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现场生物土壤结皮与尾砂,采用碎皮接种法在尾砂上培育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SCs),以不接种BSCs的尾砂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BSCs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改良作用.在结皮发育300d后,分析了结皮下层尾砂的pH值,容重,有机质含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机械组成等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土壤侵蚀,土壤径流,保水性能等水文性质.结果表明,碎皮接种法可在短期内快速培育出人工BSCs,且人工BSCs的发育对离子型稀土矿尾砂的理化和水文性质都具有积极影响,与对照相比pH值从5.88提高至6.28,提高了6.8%,土壤酸性减弱;容重降低了11.6%,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分别提高了294%,21.6%,81.8%,100%,260%,8.9%和52.4%;粉粒和粘粒的组成有少量提高,土壤被粘化;土壤抗侵蚀能力和保水性能均有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适宜的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是稀土矿山生态修复的有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物土壤结皮 离子型稀土尾砂 土壤理化性质 抗土壤侵蚀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