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 被引量:9
1
作者 彭慧 杨婷婷 +2 位作者 廖启金 程时远 IN Jun Park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研究了在带磺酸盐离子基团的可共聚单体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AMPSNa)参与下的全氟 烷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FA/MMA/n- BA)无皂乳液聚合的共聚动力学及其乳胶粒的成 核机理,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84.9... 研究了在带磺酸盐离子基团的可共聚单体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钠(AMPSNa)参与下的全氟 烷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FA/MMA/n- BA)无皂乳液聚合的共聚动力学及其乳胶粒的成 核机理,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84.99kJ/mol。考察了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粒子数密度、乳液的离 心稳定性、耐电解质稳定性、乳胶膜的耐水性及对水的接触角等。结果表明,可共聚单体AMPSNa的加入可获 得平均粒径在130~160nm的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粒子数密度较低,避免了常规乳化剂的影响,提高了乳 胶膜的耐水性和对水的抗浸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离子型共聚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 被引量:1
2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8-238,共1页
该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其原料组成质量分数为:氢氧化物胶体0.5%~15%;丙烯酰胺50%~95%;阳离子型单体0~45%。所述氢氧化物胶体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锌,其胶体粒径为10~200n... 该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其原料组成质量分数为:氢氧化物胶体0.5%~15%;丙烯酰胺50%~95%;阳离子型单体0~45%。所述氢氧化物胶体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锌,其胶体粒径为10~200nm。所述阳离子型单体包括: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通过无机、有机间的离子键合在带电荷的无机胶体微粒表面原位聚合形成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的共聚物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高效絮凝剂,充分发挥无机絮凝剂的电中和及有机高分子的架桥作用,使其药效能协同发挥,形成的絮体大而密实,絮体抗剪切性好,沉降速度快,其絮凝效率显著提高,可减小药剂的投放量,大幅度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CN15545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离子型单体 有机-无机杂化 三甲基氯化铵 国家排放标准 氢氧化物 丙烯酰胺 离子单体 有机高分子 无机絮凝剂 质量分数 原料组成 氢氧化铝 氢氧化铁 氢氧化镁 氢氧化锌 聚合形成 胶体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粒性质及乳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金枝 徐祖顺 +2 位作者 程时远 陈正国 汪志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4-26,共3页
选用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少量的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BMPA),以阳离子自由基型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用粒度分布仪表征了... 选用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少量的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BMPA),以阳离子自由基型引发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用粒度分布仪表征了胶平均直径、数目,用离子交换—电导滴定分析胶粒表面性质;通过表面张力、DSC等分析了胶乳的稳定性和胶膜的结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离子型单体 胶粒性质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磺酸钠用于硅丙无皂乳液聚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晓兰 张宝莲 +2 位作者 魏冬青 史红丹 张英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42,共5页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功能单体,以K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体系,进行MMA-BA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详细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等条件对乳液聚合及共聚物性能的影... 以离子型共聚单体苯乙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功能单体,以K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体系,进行MMA-BA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详细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配比、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等条件对乳液聚合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在纯丙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研究,研究了有机硅的加入及加入顺序对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的加入使共聚物的耐水性提高,而且有机硅后加的聚合稳定性优于先加的。透射电镜表明有机硅先加得到的乳胶粒子为均匀的球形核壳结构,而有机硅后加得到的乳胶粒子形状不规则,且有机硅的加入使乳胶粒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单体 无皂乳液 有机硅改性 硅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8)DMAAC共聚物暂堵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郜杰昌 张定军 冯照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66,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H)、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8)DMAAC)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暂堵剂AM-C18-AA和AM-C18-MAH。利用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并研究了吸水率和溶胀动力学。...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H)、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8)DMAAC)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暂堵剂AM-C18-AA和AM-C18-MAH。利用FTIR和SEM等手段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并研究了吸水率和溶胀动力学。表征结果显示,C(18)DMAAC的引入使共聚物分子链中增加了疏水链段,赋予共聚物更规则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AM-C18-AA的吸水及溶胀性能优异,最高吸水率(蒸馏水)达360 g/g;C(18)DMAAC的加入提高了AM-C18-MAH的耐盐性能,在盐水中的吸水率最大为62 g/g。两种共聚物均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溶胀平衡。AM-C18-AA在碱性溶液中的增黏效应使其更符合压裂作业需求,适合用作聚合物暂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离子型单体 溶液聚合 吸水率 黏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